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存家诗稿
明诗别集。杨巍(字伯谦,号梦心)著。初刻于万历间,凡8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自序、邹观光序,末有吕时臣后序。《四库全书总目》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其自语称己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补晋臬,提举曹怍始引导他学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可见他是中年后才学诗,但很快就显露出创作上的才能。《四库全书》馆臣评其诗说,其“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王士禛《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心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禛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他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今观其集,诗作的确清逸开爽,难怪其诗当时就深受李开先等人的推重。
小三吾亭词话
冒广生撰。五卷。多为清末民初词坛轶闻、交游纪实与词作评论,时间跨度数十年。所载名家众多,有周星誉、叶衍兰、王鹏运、文廷式、汪瑔、何兆瀛、朱祖谋、江标、郑文焯、易顺鼎、程颂万、曹元忠、谢章铤、张景祁、张鸣柯、沈曾植、冯煦、潘飞声、钱振锽、陈衍、林纾、缪荃孙、夏孙桐、金武祥等五六十家。其间所记学词经历及酬唱之作,为他书所未载,尤为可贵。如卷一云番禺叶衍兰“主讲越华书院十年。余与姚伯怀、潘兰史皆从问学。后堂丝竹,至今犹绕梦寐。乙未(1895),余计偕北上,先生手书‘文章有神交有道,珍珠无价玉无瑕’十四字楹帖见贻,又为赋《庆春泽》慢词以宠其行”。又如卷三记江标 (建霞)“尝为余画扇,题《念奴娇》词于上。词云(略)。时已亥(1899)八月,距建霞之殁,不过五十日,盖绝笔也”。其他如与朱祖谋、文廷式、易顺鼎兄弟等唱和之作,亦赖此以不坠。至于所评当时名流词作,持论精当,足备一说。如卷三谓钱振锽“负气坎轲,不可一世,世目之为狂,非真知梦鲸(振锽)者也。梦鲸人有风骨,能以身分为重,名位为轻,处此颓流,眼中之人吾见亦罕”。又称其词《蝶恋花》、《清平乐》、《菩萨蛮》、《临江仙》等,“皆性灵语,雅与元人为近”。而卷五所评林纾《补柳词》一卷,“殆绝似吾乡王通叟《冠柳词》也”,更为世人所不尽知。是书有国学萃编本,《词话丛编》据以辑入。
远志斋词衷
词话。一卷。清邹祗谟撰。邹祗谟,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晚年广为交际,与王士禛过从甚密。工词,有《丽农词》二卷。《远志斋词衷》共六十三则,着重论述词的体制、词牌、声韵以及风格特色诸方面,并对前人论词之语多所阐述。作者强调作词要求神似,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词至白石、梅溪,始得个中妙谛。”主张咏古词须有寄托,说:“词至咏古,非惟著不得宋诗腐论,并著不得晚唐人翻案法。反复流连,别有寄托。”评价辛弃疾词也颇中肯,说:“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词至稼轩,经子百家,驱斥如意。”对豪放词的态度与浙西词派的看法很不一样。此书有若干则论述诗词的不同特色,从体裁、格调、用韵等方面加以阐述,也颇有见解。其辨调名原起,认为“宋人词调不下千余,新度者即本词取句命名,余俱按谱填缀,若一一推凿,何能尽符原指。安知昔人最始命名者,其原词不已失传乎。且僻调甚多,安能一一傅会载籍。”“大率古人由词而制调,故命名多属本意。后人因调而填词,故赋寄率离原辞。曰填、曰寄,通用可知。”都较有说服力。有《赐砚堂丛书》本、《词话丛钞》本。近人唐圭璋编入《词话丛编》,1986年中华书局版。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又名《包龙图智勘 后庭花》。简名《后庭花》。杂剧剧本。元郑廷 玉作。四折,末本。剧写宋仁宗以王翠鸾赐廉 访使赵忠,鸾母同去侍候。赵妻妒忌,命家人王 庆害死翠鸾母女,王转令下属李顺下手。时王 与李妻张氏有私。张氏为害李,怂其放走二人, 王遂以李“违误官司”为由,逼令出具休书。李 悟其奸,欲告状,王惧事泄而杀李,投尸井内。 鸾途中与母散失,只身投宿狮子店,被店小二 持斧逼奸吓死,投入井中。鸾母与书生刘天义 亦来店寄宿,鸾魂与天义相晤,互赠《后庭花》 词。鸾母见天义手持鸾词,即疑天义藏鸾。赵 忠因翠鸾母女走失,遂请包公断案。是时鸾母 亦向包公控告,呈上《后庭花》词为证。包公见 词有“不见天边雁,相侵井底蛙”,疑鸾死于井 中,词为阴魂所作;经查访,从李顺家井中捞出 李尸,由李顺哑子证实王庆即凶手;又在狮子 店井中捞出鸾尸,于是抓获凶犯,案情大白。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明 沈璟《桃符记》传奇即敷衍《后庭花》故事。
楚昭公疏者下船
元杂剧剧本。一作《楚昭王疏者下船》;简名《楚昭公》或《疏者下船》。郑廷玉撰。末本。叙春秋时吴王阖庐所藏湛庐宝剑,飞入楚国,屡索不与。遂命伍员、孙武攻楚。楚兵败,楚昭公与弟芈旋及夫人、儿子出奔。过江时,仅有一小船。因后有追兵,4人尽载而渡。船至中流,狂风骤起,波涛汹涌,船中进水,不堪重载。艄公让“不着亲的,快请一个下水去,才救得一船人性命。”即所谓“疏者下船。”芈旋认为自己疏,便要下水,为楚昭公所阻。夫人认为自己是别姓,乃是疏者,即主动投水。船仍不负载,还须下去一人。芈旋再次请死,又被昭公拦阻。儿子认为自己不亲,投水死。船济岸后,兄弟各投他国。后来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救兵,得复楚国,兄弟相见。夫人及儿子均由龙王救起,合家团聚。此剧重在宣扬封建道德的“友悌”观念,再辅之以子孝妻贤的说教,由此才能感动上帝,差龙王救护昭公妻儿。本事出《左传》及《国语》,但所演关目不尽实据典籍。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张公艺九世同居
简名《九世同居》。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史载张公 艺九世同居,唐高宗封泰山,曾亲临其宅,问睦 族之道,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剧据此而增 饰。写寿张县张公艺一家自北齐至隋唐,九世 同居。张使二子、三子赴京应文武科举,令长子 持家,出资办义学,扶弱济贫。又出资为贫士王 伯清葬父,并赠银两鞍马助其上京应举。王一 举及第,除黄门侍郎,主司春闱,张氏兄弟分中 文武状元。王又向皇帝保奏公艺,帝遣使问其 齐家之道,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帝大悦,赠 绢百匹,为立“孝义之门”牌坊以表彰。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此重 印。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元杂剧剧本。简名《朱砂担》或《浮沤记》。无名氏撰。末本。叙河南府王文用到南昌做生意,利增百倍,购得朱砂10数颗,藏之箱笼,挑担回家。路遇贼人白正,强与王文用结拜为兄弟,探知文用家中情况。文用觉此人不良,趁其酒醉逃走。夜宿黑石头店,白正赶来,亦宿此店。文用觉察又逃。路上遇雨,躲入东岳殿前太尉庙,白正亦到,抢其朱砂。欲杀文用。文用愤言,要到阴司告状,并说太尉爷爷可作证见。白正将其拉到房檐下,谓再无证见。文用道,房檐滴水浮沤(水面泡沫)可证。白正认为浮沤不可为证,遂杀文用。白正至王家,自称是文用义弟。骗王父出门打水,推其入井,随后强占王妻。文用阴魂不散,告状到太尉处。再到家中,向白正索命。白正谓无见证,太尉率鬼力上,道昔日滴水浮沤便是证见,将其押入地狱,永为饿鬼,以示天理之不爽。此剧本事出宋人庄季裕《鸡肋编》,亦见《夷坚志·张客浮沤》条。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杂剧剧本。简名《龙虎风云会》或《风云会》。罗本(即罗贯中)撰。末本。本剧据《宋史·太祖本纪》、《赵普传》及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叙后周世宗时,四方战乱不息,于是命马步亲军指挥使石守信招募智勇之士。守信部将王全斌荐赵匡胤,守信遣部将潘美前往征聘。匡胤和朋友赵普、郑恩、曹彬等在外闲行,遇卜者苗光裔。苗谓匡胤有帝王之相,其他诸人亦为一方诸侯。适潘美来聘、匡胤随之入朝。经守信保举,周世宗委任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本,又有《元曲选外编》排印本。
梦窗稿
四卷。《补遗》 一卷。宋吴文英 撰。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觉翁,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吴文英往来于江浙之间,曾为嗣荣王等显贵的门客。其词字句工丽,音律和谐,与周密齐名,并称“二窗”。所著词《梦窗稿》有甲、乙、丙、丁四稿,故亦称《梦窗甲乙丙丁稿》。是集为毛晋所刊。毛晋初得其丙、丁二稿,刻于《宋词》第五集中。并附摭其绝笔一篇,佚词九篇为补遗。后又得甲、乙二稿,刻于第六集中。但讹误之处甚多。后人将四稿合为一帙。今观其集,其词早年多登临咏怀、酬唱之作,颇重格律技巧;晚年则因民族危亡日益严重,而辞气高迈。其词谨严,长于绘色,精于乐理,自有典丽隽秀之风。是集还有杜文澜曼陀华阁校刊本,在毛晋本基础上,增有续补遗一卷; 四印斋刊本、《四明丛书》本。近人张寿镛《补校梦窗词新词稿》,以明抄本为底本,兼取诸本之长,为足本。另有郑文焯《梦窗词校议》、近人杨铁夫 《吴梦窗词笺释》等。
忍古楼词话
词学著作。夏敬观著。凡八十三则。记录近现代词人轶事及其作品,并略加评论。论词以自然、意境新颖、词境空灵、俊丽雅切、精婉有致、诗笔不为词伤、词笔不为曲伤、不失天然之美等为上。唐圭璋《词话丛编》据《词学季刊》收录。是书以词人为纲目,然不按年代先后排列,而依《词学季刊》发表的次序编排,所记清末民初至近代词家名流有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陈衍、王闿运、徐珂、吴湖帆、叶恭绰、张尔田、杨铁夫、邵瑞彭、严复、易孺、潘兰史、吴梅、冒广生、汪东、夏承焘、卢冀野、赵尊岳、龙榆生等近九十家,大多为作者昔时相从或共游唱和之作,极有文献资料价值。
筼窗集
筼[yún]窗集,诗文别集。宋陈耆卿著。十卷。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载《筼窗初集》三十卷,《续集》三十八卷。清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亦只载《筼窗文集》,但不著其卷数。原本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得文一百三十一篇,诗三十八首,词四首,厘为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卷首有自序,叶適、吴子良序。中如《荆溪林下偶谈》卷二所称之《代谢希孟上钱相启》、卷四所载《为游仲鸿谥义》之类,均已亡缺,所存仅十之一二。四首词中,亦只两首《鹧鸪天》为陈耆卿作。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从今存《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馆臣漏辑者十三条。今所传本除上述外,另有《筼窗集》十卷,《补遗》一卷,见《台州丛书己集》。
武溪集
诗文别集。北宋余靖撰。二十卷。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天圣进士。少以文学称乡里。曾官右正言、桂州知州、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范仲淹被贬时,谏官御使均不敢言。靖上书反对,与尹洙、欧阳修同被贬逐。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称为“四谏”。为官廉洁,有政绩。谥曰襄。是集乃其子屯田员外郎仲荀所编,周源为之序历元及明,几经湮没。成化中丘濬抄自内阁,始传于世。此本为嘉靖十三年(1534)重刊本。含诗二卷,序、论、记四卷,寺诗三卷,制诰二卷,判词二卷,表、启四卷,杂文一卷,墓志二卷。计收诗百余首,文三百余篇。靖为皇祐、嘉祐间名臣,狄青讨平侬智高,靖为之摩崖作记,以旌武功,颇为当时推重。其奉命使辽,撰《契丹官仪》亦可与史传参证,具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王子安集
十六卷。唐王勃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 (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平台钞略》十篇。因戏作 《檄英王鸡文》,震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又因逐杀曹达,被判死刑,改元大赦后,上元二年(675)随父南下赴任,至洪州撰写传世名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次年渡海,落水而卒。著有《王勃集》、《王勃文集》、《王子安集佚文》等。据杨炯《王子安集序》称“君平生属文,岁时不倦,缀其存者,才数百篇”,“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但 《唐书·文苑传》称 “其有文集三十卷”。《崇文总目》亦作三十卷。《郡斋读书志》又作二十卷,记载不一。至明代时,宋元旧本已亡。明嘉靖时,永嘉张逊业刊 《王勃集》,仅有诗赋二卷。明崇祯中,张燮以张逊业刊本为底本,又辑《文苑英华》诸书,编为十六卷,即是此本。其中诗赋三卷,文十三卷,并附录两《唐书》中本传,及遗事、集评、纠缪、补遗等。此书虽是别本,但较为完善。《四部丛刊》亦据此本影印。王勃之诗以五言近体为多,有诗九百零七首。五律名篇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绝如《山中》亦为骨力不凡之作。其文为四杰之冠,虽均为骈体,然气势壮大,流畅自然。清人蒋清翊又著有《王勃全集笺注》二十卷,光绪九年(1833)由蒋氏双唐碑馆刊行。近人罗振玉辑有《王子安集佚文》一册,包括佚文、附录、校记等行于世。今人聂文郁参校各本选录诗五十八首,写成《王勃诗解》,1980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清閟阁集
诗文别集。十二卷,诗八卷。元倪瓒撰。倪氏诗集初为明英宗天顺(1457—1464)年间蹇曦所编刻。蹇曦自识云,其曾祖与倪瓒交好,元顺帝至正(1335—1340)间与王彝斋、张鹤溪等齐名,交谊最洽,题咏最多,因之彝斋季子藏有《霎林集》。天顺间,彝斋后人将《雲林集》重加编辑,蹇曦得而览之,惧屡抄愈讹,因而刊刻行世,名为《雲林诗集》,分为六卷、附录一卷。此编刻于天顺四年(1460),今仍传世,已收入《四部丛刊》。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瓒八世孙倪珵在蹇氏刻本基础上重刊。万历二十八年(1600),倪珵又刊《清閟阁遗稿》十五卷,包括倪氏之诗文。万历四十三年,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收上述六卷本。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毛晋刻《元人十种诗》,收倪瓒集,在六卷本基础上增“集外诗”一卷。此《清閟阁集》乃清曹培廉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编刻本。培廉在《清閟阁遗稿》基础上,重新编定,并加增补,分十二卷。卷一为四言诗、五言古诗,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五言、六言绝句,卷四为七言古诗,卷五、卷六为七言律诗,卷七、卷八为七言绝句,卷九为词、赞、题跋,卷一○为杂著、尺牍,卷一一、卷一二为外纪。外纪上列遗事、传铭、赠答、吊挽之作,下专载诸家品题诗画语。有清康熙曹氏城书室刻本。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盛宣怀刊《常州先哲遗书》从曹培廉刻本刊出。
建康集
一作《石林居士建康集》。诗文别集。宋叶梦得(号石林居士)著。八卷。其著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石林建康集》十卷;《石林审是集》八卷。今《总集》及《审是集》俱不传,唯《建康集》存,而又与陈直斋著录不合。然卷末有梦得孙叶辂题跋,亦云八卷。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云:“其或《书录解题》屡经传写,误以八卷为十卷,抑或旧本残阙,亡其二卷,后人追改辂跋以伪称完帙,则均不可考矣。”是书明清以来多抄本。今传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石林遗书》本、《郋园先生全书》本。而清咸丰六年(1856)刻本则作《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补遗》一卷《石林先生两镇建康纪年略》一卷。另有《石林奏议》十五卷(明汲古阁影宋抄本,清光绪十一年皕宋楼刻本)。此外,尚有《建康集钞》一卷(《宋诗钞初集》),《建康集补钞》一卷(《宋诗钞补》),《石林词》一卷等。
经典释文
工具书。唐陆德明(约550—630)撰。三十卷。德明名元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陈朝官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隋炀帝时复征为国子助教,隋末留居洛阳,拒绝王世充之聘。入唐官国子博士。为著名经学家。先秦古书中文字和意义,屡经转变,阅读困难,汉魏以来不少学者加以注释,陆氏采摭诸本,搜访异同,成此编。有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毂梁、孝经、论语、老子各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第一卷序录,总三十卷。“释文”即为群书作音,因古文字多以声寄义,注音即等于注义。全书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收各家训诂,解释文义。为阅读先秦古籍重要工具书。亦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及词义变迁的重要资料。有宋元两朝递修本,清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本,卢文弨抱经堂本。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黄焯断句本,最为赅备。黄焯《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一九八○年出版),考核至精。
全唐文
文总集。清人董浩、阮元等奉敕编。一千卷。此编汇辑唐、五代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又四十二人。清人俞樾以为“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纂修工作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成于嘉庆十九年。由董浩领衔,著名学者阮元、徐松等参与,专设“全唐文馆”,编校者达一百余人。编纂体例悉依《全唐诗》,次序为:首诸帝,次后妃、宗室诸王、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十国主附五代后),次臣工、释道、闺秀。以清内府所藏旧钞《唐文》为蓝本,采辑《永乐大典》、《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并参校《四库全书》中唐人别集而成。体例仿《全唐诗》。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费锡章;道光十八年;林鸿年、高人鉴;同治五年,赵新、于光甲(其人选以翰林院侍讲、检讨、编修、修撰及内阁中书舍人为准,但亦有例外)。每使或由正使、或由副使,例有撰述;惟体例不一,巳非明代「使录」型式。本书所收「使录」,有张学礼「使琉球记」及「中山纪略」(前种「使录」附属篇)、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李鼎元「使琉球记」;此外,计有赵文楷「槎上存稿」(为纪行诗稿,非「使录」)、王士祯「琉球入太学始末」、黄景福「中山见闻异」、钱氏(原脱作者名)「琉球实录」、姚文栋(译)「琉球说略」、中根淑「琉球形势」(译文)、王韬「琉球朝贡考」及「琉球归日本办」等八种。除王撰「琉球入大学始末」及赵撰「槎上存稿」(后者据「太湖赵氏家集丛刻」)两种外,全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关中记
地方志,晋代潘岳撰,1卷。该书载秦汉关中山川形势、宫殿池沼、故事歌谣等内容,原书久佚,《水经注》、《文选》注、《初学记》、《太平御览》、《北堂书钞》等皆有引文。清代王谟辑佚成书,收入《汉唐地理书钞》。
阳羡风土记
晋代地方风土人情杂记。又名《风土记》。地理杂志。晋周处撰。周处字子隐,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仕吴为东观左丞。归晋,迁御史中丞。原书久佚,此乃王谟由《御览》、 《太平寰宇记》、《艺文类聚》等十余种古籍中抄出。约五千字。详考阳羡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山川湖泊、吴越风俗、四季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