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谢叠山先生遗琴武林吴氏得之绘图传示为之作歌

东山桐,西山梓。上枝蟠青云,下枝拂流水。雷轰雹击野火烧,裂骨穿肤半生死。谁从大壑阴,采制为鸣琴。孤丝寡珥縆断脊,中有清霜烈日之明心。天荒地老陵谷变,此骨不与金石同销沈。可怜文信国,闻道遗琴欲沦没。亦有汪水云,当时挥手凌青雯。如何尚有一片乾净土,埋此三尺四寸枯桐根。粗具腭与龈,安辨蛇蚹纹。漆文土花所不蚀,叠山两字分明存。先生身似摩霄鹄,燕市从容一瓯粥。掀髯抵几已无成,茶坂麻衣空恸哭。当其横膝时,含情再三弹。初为《梁父吟》,后作《齐女叹》。世无钟期莫为赏,海天何处寻成连。先生此时与谁语,琴兮琴兮吾与汝。先生可逝琴不亡,十三之徽一一吐焰直与箕尾争光芒。此琴非桐亦非梓,铭非铭兮字非字。黏著苌弘血一腔,意亿劫灰飞不起。吴氏为此图,望古意有余。我思此琴不可见,展图忽忽生嗟吁。谁招朱鸟挥残泪,敲碎西台竹如意。

宋瓷箫歌

未央瓦甒缺不全,隗嚣宫碗霾寒烟。?珑陶器出天水,绣匣珠襦话惘然。刻箫以玉亦以铁,范土抟沙妙逾绝。一枝直干遏行云,十指春寒弄晴雪。图画清明记上河,樊楼镫火夜阑多。参差织手当窗奏,窈窕娇喉背镜歌。牟驼冈下烽烟逼,从此箫身陷榛棘。一曲残山剩水声,千龄雨过天青色。惜不招邀汪水云,金台秋老话斜曛。长携雪窖冰天坐,如响青嵩碧洛闻。花瓷昔制陶人手,遗事宣和未曾有。青城应唱念家山,紫玉曾吹《折杨柳》。野火寒郊万劫灰,山河破碎剩箫材。官哥柴汝知何似,筝笛笙簧倍可哀。红愁碧恨春无主,月冷陶丘蚀风雨。不知埏埴纪何时,此亦中原乾净土。

清明出郭访袁忠悯墓

行行路何纡,黯黯春将暮。老鸦衔纸钱,挂在梧桐树。十亩荒园径丈碑,云是胜朝都督墓。都督来,敌胆怖。手挽强弓身短裤,八千健儿塞下募,召封平台中使趣,宠以貂裘劳以酺。一朝谣诼起,五城塞黄雾。大道横尸不敢收,妻孥尽室投边戍。沈阳铁骑坚如山,设间陷君君勿悟。峣峣龙井关,谁实纵之度。慷慨勤王师,千里来相赴。自坏长城快敌雠,九州一错真难铸。地下孤魂不可招,閟宫疑有神呵护。珠娘窈窕来上坟,沽酒脱裙香满路。乱世生才疑不祥,蛾眉愈好人愈妒。君不见辽师一溃关门开,经略烦冤向谁诉。头颅裹血行九边,尚坐汪杨代行赂。

貂裘换酒 其二 曹实庵用前韵见怀有答

为客心长醉。感瑶华、飞来天末,报之木李。燕市清明如梦寐,人语衣香沙际。谁解惜、闲踪萍寄。丁卯乌丝今代好,记骊歌、次第乔汪辈。黯然别,暂时喜。蛮花僰草三荣悴。笑蹉跎、灌园人远,桔槔空敝。中岁行藏须定着,痼疾烟霞难已。判便作、樵夫渔子。定续吾家盘谷隐,有未荒、松径邻长水。书再到,客归矣。

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

频年痛哭为哀时,谁料今朝更哭儿。拟遣灵龟向天问,挑灯和泪读韩诗。扁舟劫外侍东还,投劫安知在此间。阿弟六龄兄十六,九泉风雨念家山。望尔成人竟不成,中年哀感倍伤神。青山何处埋儿骨,黯黯愁云隔凤城。全家避地古梅州,独客南归尚滞留。夜夜雏魂梦中见,寒潮呜咽浪西楼。食厉偏难恃女媊,便非英物也悽然。欲呼群力新中国,已失人间两少年。弧矢男儿志四方,河山北望战云黄。可怜竟背爷娘去,不共汪锜作国殇。

李忠定公墓

曾从青史仰经纶,才识忠贞两绝伦。十事果能回主眷,两宫何至陷胡尘。金鱼玉带承先帝,神臂长弓走敌人。底事满朝容不得,暮年流滞瘴江滨。放逐单州又万州,三山垂老竟勾留。万言不用书犹上,一赦难邀国可忧。北使闻名还起敬,南朝搆陷反成仇。可怜坐失中兴策,千载魂空绕汴流。十年提举洞霄宫,帝座虽遥梦寐通。去国惟闻争许翰,当时原不识陈东。两河形势烽烟外,万里江山指掌中。如此乾坤甘一掷,伤心苟活是高宗。一身去住系苍生,南北同心仰大名。宗、岳有谋偏不用,汪、黄和议究无成。空闻播越思航海,不见艰虞忆汴京。今日墓前桐口水,奔流犹作怒潮声。

朝鲜权在衡招饮观梅

雪消江户春满枝,权君招饮不得辞。已看名士同来盛,况是明月初圆时。官梅登盆映银烛,使星入座临酒卮。逡巡开筵极丰腆,食单时尚从欧西。淳熬捣珍炮糁渍,浆水醷滥酏醢醯。左殽右胾近古法,葡萄论斗行如淮。主人殷勤善言笑,客不解语惟解颐。酒酣登楼望天际,乡思正与寒云迷。烹茶却唤看影画,亦有巾帼搀须眉。德法二主信时杰,猛很欲作鳞之而。谁知异人华盛顿,状貌酷类枯禅师。雄豪百鍊至平淡,中外一理元无疑。盛衰天道迭倚伏,会有能者同华夷。霜风吹面醉渐解,归舍儿女犹唔咿。汪君翌日幸语我,大夫以下皆为诗。我虽强作用我法,措语蹇涩爱者谁?

游汉阳古琴台

小山障江带城陴,官道绕出湖一涯。冈峦黄落荷芰死,展此百顷涵空漪。古台在此实微阜,牙琴久绝音以希。我来拊膺坐还嘅,小憩聊敌疲与饥。物生能事盖殊趣,如鱼自潜鸟自飞。眼前山水谁赏得,况乃意向穷渊微。百年人已竟孰重?奚取辛苦求中期。汪铭宋歌骋文字,兵火所隔馀残辞。游人三五岂怀昔,竞爱亭榭娱斜晖。乎舟撇波绝湖去,回望延伫含清悲。

书愤五首

天教邪佞作公侯,覆雨翻云万众羞。往事跳坑曾露尾,大名填海早低头。晚绳祖武明汪直,老学儿臣刘彦游。记得先生遗札语,快刀处置乱麻不。误尽苍生信若人,非袁莫属复非陈。寸为赘婿槟榔屿,毒及盟兄胡汉民。满腔经纶在权利,全身柔媚表精神。时而合作时分裂,荒谬如君世绝伦。曾伴荆卿入暴秦,南冠一载未亡身。何来刺背孙鸣凤,不异诛心章炳麟。已违遗教排共党,又见反叛媚东邻。早知软化师评定,此贼奚容秉国钧。比翼冤禽比目鱼,双飞均占好家居。私交浓厚陈公博,巨案弥缝顾孟余。死矣仲鸣终自致,蠢哉民谊有谁如。东窗一夜修降表,尔罪真难罄竹书。底事同仇御悔难,方亏一篑起波澜。实行背相淮阴贵,竟获心传伯彦奸。党国宁容供贩卖,朝官真觉冠痴顽。此獠应在天诛例,特遣甥男作样看。

蚁术诗选

元诗总集。8卷。邵亨贞撰。原书传本很少见。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只收入了邵亨贞的文集《野处集》,并称他的《蚁术诗选》、《蚁术词选》世已无传本。清人阮元于嘉庆年间搜辑四库未收书进呈,据旧抄本过录了1部《蚁术诗选》8卷,并将其收入了《宛委别藏》丛书。主要版本除《宛委别藏》本,还有明隆庆六年(1572)好德轩刻本和数种清抄本(常与《蚁术词选》4卷合抄为1编)。本集无序跋,署“元云间邵复孺草”,“明新都汪稷校”。卷1为五言古风,卷2为五言长律,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古风,卷5为七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七言绝句,卷8为联句。全书共有各体诗376首,联句3篇。邵亨贞长于七言,七言律诗在各卷中分量最重,而且有1卷七言排律,这是其他元人诗集中所少见的。他的诗几乎很少涉及元明易代时的长期的战乱,主要是应酬之作,多与钱惟善、杨维桢、曹知白、沙德润、成廷珪等人唱和。阮元在《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中称邵亨贞“诗格高雅,绝无元世绮缛之习”。这一评价要高于邵亨贞诗的实际成就。据《野处集》冯迁、汪稷跋语,可知《野处集》是上海陆郯交给汪稷刊行的。《蚁术诗选》应该也是出自上海陆氏。

草泽狂歌

五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自称皆山樵者。福建闽县人,生卒年未详。永乐四年(1406),以儒士被荐修大典。方成,授翰林典籍,旋投牒归。写诗甚多。著有三集,《凤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名,而阙其卷数。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存其《白云樵唱》,而无此集。此集出自秀水汪氏,盖几佚而仅存。大致与 《白云樵唱》相近,而中年所作,情思较深。《静志居诗话》尝摘举其集中佳句数联评论道:“然如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残雨汉原秋。棕榈叶上惊新雨,砧杵声中忆故园。几处移家惊落叶,一年归梦在孤舟诸句。皆诗家常语。至云归独树天边小,雪罢孤峰鸟外青句。则小字形容颇拙,罢字节次未明。又鸟外明河秋一叶,天涯凉月夜千峰句。尤为疵累。夫画见飞鸟,不见明河。夜见明河,不见飞鸟。上四字自不相贯。一叶落而知秋,不系乎明河。天河夏月已明,不系乎落叶。下三字亦不相属。盖兴之所到,偶然拈及,不足以尽其所长。”读王恭诗者毋执是以刻舟求剑。有汪汝藻家藏本。

纳兰词

词别集。清纳兰性德著。五卷。另补遗一卷。作者原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词》等词集,康熙间顾贞观等为之编订刊行。道光十二年(1832)汪仲安据顾本等汇抄二百七十余阕,按体编次,并附词评、词话,分为五卷,光绪间仁和许增刊入《榆园丛刻》,又加入《补遗》一卷,更为完备。此后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民国二十六年重庆正中书局《饮水词笺》本,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198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印行之《饮水词》,则以《通志堂集》为基础,并参照康熙、乾隆、嘉庆间各种刻本进行校勘并补辑而成,是性德的词作汇编,共收三百四十八首,并附有关性德的传记、评论、年谱等资料,为今最足之本。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纳兰词笺注》五卷,附补遗等,为迄今唯一的纳兰词全注本。

梅溪集

五十四卷。宋王十朋撰。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 (今浙江乐清县)人。绍兴二十七年 (1157)进士,授绍兴府签判,除著作郎。孝宗即位,知严州,除侍御史。上疏论史浩八大罪,使浩出知绍兴府。张浚北伐失利,主和者乘机攻击,十朋上疏劝孝宗勿为群议动摇。后出知饶州、夔州、湖州、泉州等。颇有政绩,人绘而祠之。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忠。十朋政治上反对和议,主张恢复。每以诸葛亮、寇准、范仲淹、韩琦、唐介自比,为朱熹、张栻推重。学以孔孟为正宗,以韩愈、欧阳修,司马光为师,是绍兴末乾道初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刘琪集序称其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其为人。”汪应辰亦称其“于文专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之词。其论事章疏,意之所至,展发倾尽,无所回隐,尤条畅明白。”著有《会稽三赋》、《论语解》、《东坡诗集注》等。所著 《梅溪集》五十四卷为正统五年温州教授何㶇所校,知府刘谦刻之,黄淮为序。共奏议五卷,前集二十卷、后集二十九卷。并附以汪应辰所作墓志铭。后有其子宣教郎闻礼跋。今见《四库全书》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另有 《梅溪王先生文集》五十四卷见 《四部丛刊》。

读书斋偶存稿

四卷。清叶方蔼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讱庵。昆山 (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其授学士述怀诗所云:“敢道齐贤留异日,屡称苏轼是奇才。”记载的即此事。后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内廷,此期所作,大略是歌咏升平的御用文字。叶方蔼尝著有《觚斋集》,得第后弃不复存。还著有《独赏集》。此集皆为在朝及告退时所作。不分体,不编年,疑为叶方蔼所制定。故篇什虽少,而一一皆其菁华。王原祁序称叶方蔼诗宗苏、陆,文宗眉山。生平服膺王士祯之诗,汪琬之文,实兼有二家之长。本集所收之诗诸体具备,虽未及王士祯之秀骨天成,而和雅春容、盛世之音,与王士祯亦各擅其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东窗集

宋代诗文别集。张扩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有张扩《东窗集》40卷,又诗10卷。但其书后来罕见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其中所收采掇编辑,整理为16卷。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七言绝句,卷6至14为制、表,卷15至16为启。作者因与秦桧交好,颇多谀颂之词,故其为人殊不足道。其诗“折归忍负金蕉叶,笑插新临玉镜台”之句,大受秦桧称尝。其制词“大抵温丽绵密,与汪藻可以联驱”,且“所交游如朱翌、曾慥、吕本中、徐俯,皆一代胜流,切劘有助,故词采清丽,斐然可观,亦未可尽没也”(《四库全书总目》)。

中州名贤文表

地方诗文合集。文三十卷,诗七卷。明刘昌编纂。刘昌字钦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历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参政。此编即其提学河南时所编。刘氏在此为官九年,多有馀暇,为表彰中州先贤,乃选许衡(河南沁阳人)、姚燧(河南洛阳人)、马祖常(河南潢川人)、许有壬(河南汤阴人)、王恽(河南汲县人)、富珠哩翀(河南邓县人)六位名家诗文,合为一编,略依其本集之体,各以传志碑铭附后。每位各录诗一卷(或不到一卷),唯独马祖常录诗二卷,祖常在六人中诗歌成就亦最大。许衡、许有壬、王恽、马祖常皆有集传世,姚燧、富珠哩翀虽亦有集著录,但姚书仅为残本,富集已不传,端赖此书校正其误,或补其佚。此编每集之末皆有刘昌所作跋语数则,颇见考订之功。刘氏自序曾言此编为内集,尚有外集、正集、杂集若干卷,但未见传世。“文集”初刻于成化间,此本尚有传世者,嘉靖间有重刊本。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王士禛劝河南达官宋荦重刻,宋荦委托钱塘汪立名重刊。《四库全书》著录者即此本。

法帖释文

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 (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释文。曾敏行《独醒杂志》也说,刘次庄自幼喜好书法,在新淦寓居时,所居房屋的窗牖、墙壁,都题写殆遍,临江郡库,有法帖十卷,释以小楷。根据二书所记,则刘次庄作的《法帖释文》,原本附在石刻之中,未尝专撰一集出书。现在看到的《法帖释文》十卷,系后人抄合成帙。武岗人曾刻印绛州潘氏贴。宋宁宗嘉定中,汪立中又取刘次庄的石刻本,分入二十卷中,把刘次庄在石刻阁帖时所去掉的,都增加进来,于是又别成一书。传本有“四库全书” 本。

香畹楼忆语

笔记。清陈裴之撰。一卷。裴之字小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书仿《影梅庵忆语》而作。约成于道光间,二万余字。为作者思念亡妻之作,以其妻生前所居楼名名之。记秦淮才女紫湘倾慕钱塘陈氏一门风雅,陈小云正妻汪端以体弱力主其夫纳之,紫湘乃归陈家。以其端秀静穆,善解人意,深得翁姑、汪端怜爱。后因思念父母,省亲一病不起,临殁竟未能见小云一面。小云痛不欲生,作忆语以悼之。情词凄丽。

太公兵法

一卷。旧本题周吕望撰。此书首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卷。考此书内容,首列“天阵”、“地阵”、“人阵”之名,其说出 《六韬》。而“风”、“云”、“日”、“星”等占,皆以七言诗句为歌诀。可知书出《六韬》之后,也不类先秦古书,伪题吕望之名以取重耳。又《隋志》著录《太公三宫兵法》、《太公金匮》、《太公书禁忌立成集》、《太公杂兵书》,两《唐志》著录《太公阴谋三十六用》等等不胜繁举,可为明证。此书出于隋唐间无疑。据《历代兵书目录》载,有天一阁藏本。清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清光绪五年 (1879) 桐庐袁昶刊入 《渐西村舍汇刊》。

菌谱

一卷。宋陈仁玉撰。陈仁玉,字碧栖,台州仙居 (今浙江仙居县)人。生卒年不详。仁玉进士及第,开庆年间曾任礼部郎中,浙东提刑,入直敷文阁。其著作有 《菌谱》。是书前有淳祐乙巳 (1245)秋九月自序一篇。正文备述台州所产菌类之名品,凡记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竹蕈、麦蕈、玉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等十一种,分别详述所生之地、采集之时、形状、色味。末附解毒之法。此书记载菌类虽有遗漏,但宋以前记载菌类之书尚少,陈景沂《全芳备祖》仅载两条。其解毒之法,与张华《博物志》、陶宏景《本草注》所记之法不同,可以互相参证,对医疗有益。现存 《百川学海》 本、明汪氏刊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 本、钞本、守山阁本、《四库全书》本。

1 40 41 42 43 4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