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秋感

光岳英灵河洛分,尚馀寒焰射青冥。将军阃外空专钺,丞相营前竟坠星。鬼哭郊原凄晓角,鹤归华表泣新亭。秋风万里荒林下,手折黄花当荐馨。

柳梢青 效许圭塘体四首 其二

佳处曾探。量泉惠麓,踏藓灵岩。多少吴娃,明妆倚舫,玉面乘篮。秧田竹屋芦帘。指归路、垂虹旧谙。瑟瑟波摇,弯弯月唱,好个江南。

读史

鸿濛判天地,清辉并日明。仪型孚万国,端由内化成。早朝警永巷,失德误倾城。法戒昭古鉴,尚论贵持平。燕私苟不忝,千载流芳声。诞降开王业,瑞纪《生民》诗。绵绵承世德,三后助鸿基。艰难知稼穑,动静慎容仪。胎教更太任,鸑鹫鸣西岐。有归信天命,蒙难晦明夷。作孚同服事,不使臣节亏。家国通一理,端为百世师。一片骊山火,良由百媚生。艰难祖宗业,累洽启昌明。牝鸡鸣旭旦,禾黍满镐京。祸生于所爱,损积于多盈。致令千载后,殷鉴难为情。淖齿乱齐国,君走不知处。端赖王孙贾,讨贼声威著。袒右驱市人,难其在急遽。藉无倚阊训,何能起衣去。虽非纯臣节,罪得就斧锯。大义伸慈母,全国有令誉。晏安岂可怀,先贤譬酖毒。况在世禄子,怙侈恣所欲。朝日而夕月,孜孜惟不足。劳心与劳力,贵贱各有属。所以文伯母,勤事自检束。教子多义方,不才由土沃。岂独鲁邦瞻,永作保家箓。法律为诗书,周召尽刑馀。汉兴承秦弊,罗织不遑居。邈哉隽子母,好生复太初。闻狱多平反,言笑始自如。秋肃布春阳,讼理永终誉。执地尽若此,囹圄庆空虚。大孝通神明,甘泉涌其舍。当姑未谅时,姜诗难宽赦。溯流汲江水,轩然风涛作。鸡鸣空往还,姑渴愁难破。夜纺市珍羞,下堂犹参佐。使无邻母对,翻益贤妇过。至诚感姑心,仪型远迩播。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况在小儿女,何敢与之遇。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扼颈虽靡牙,俯伏驰若鹜。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善撄如冯妇,负嵎犹四顾。纲常弥宇宙,惟孝为至德。慨世巧趋避,灵府尽茅塞。表表叔先雄,伤父尸未得。矢志殉中流,号泣废寝食。岂无弟与夫,永诀良恻恻。亦有子与女,割爱靡姑息。梦告后六日,同浮江之侧。鬼神为呵护,蛟龙为藏匿。大节光天壤,丰碑彰奇特。淮寇一窠蜂,所至无生理。詹女诱甘言,贼反任驱使。父兄脱兵刃,过市跃于水。暂屈非偷生,完贞得所死。骂贼岂不烈,族赤门闾毁。济变策万全,愧此詹处子。君子不知命,势利相奔竞。贤哉于陵妻,尼夫却楚聘。食玉岂不美,衣锦岂不盛。君臣虚以听,况执国之柄。相视若浮云,琴书怡天性。千载仰高风,安贫良非病。牛鸣马不应,由其非同类。嗟齐孤逐女,自媒近于戏。经曲为大防,守礼德始备。三谒王之门,所论皆正议。配相而尊贤,齐国赖以治。其如女道亏,才辩何足异。兢兢深自持,无为盛德累。大节不可夺,精诚能格天。比翼申夙志,连理结后缘。青陵筑层台,张罗思高骞。水深日当心,匪石难转旋。虽贵不慕贵,轻之若云烟。虽贱不辞贱,重之若冰渊。爱极翻成怨,情溺转相仇。夫妇道不终,无礼节其流。却缺耨大野,妻馌进殽羞。献酬如宾客,所慕起道周。观人必微忽,外敬知内修。百行端有本,舍此更何求。习惯若性成,疾难破沈痼。有汉桓少君,闻义顿改素。鲍宣淡纷华,美饰触其怒。毁妆富不骄,守约穷能固。提瓮汲清泉,挽者著短布。即境以炼心,随遇安常度。士志虽足多,妇行良可慕。名遗珠崖令,空将二义传。感人犹馀事,慈孝可通天。臂珠误入关,坐法难两全。母女争就义,闻者涕涟涟。吏劾不忍决,援救珠尽捐。风教起闺闼,此美洵当先。相隐复相让,后母尤足贤。先民询刍荛,故能成其大。管子天下才,改容谢少艾。齐桓勤求士,宁戚歌诡怪。奉迎忧不知,妾倩适逢会。白水识贤心,修宫速反旆。佐齐国以治,赖此一夕话。人无忽于微,虚己超物外。

戊辰九月将从楚游留呈两大人兼别弟妹

于归甫两月,辘轳回柔肠。我生廿六年,无日离高堂。一旦甬江水,送我游荆襄。我生日以远,我心日以伤。天涯即门外,夙愿何时偿。北宫有奇女,不嫁能安贫。甘心粥钗珥,守贞奉老亲。有志我不逮,俯仰愧此身。但觉秋风恶,吹我如轻尘。悠悠远别离,世事难由人。小别已难堪,况复有远行。从兹远父母,卫女同伤情。我意诚恻恻,大义岂不明。此身不自主。万感中怀生,天心无两全,垂袖重吞声。相见知有日,曰归难豫期。罔极恩未酬,立世将何为。恐添堂上愁,有泪惟偷垂。当归何日寄,远志难为移。春花歇秋日,根落名将离。愿言松柏心,长祝亲期颐。自我之出矣,手足毋参商。加餐各努力,云路同翱翔。晨昏赖弱妹,珍重娱高堂。上慰双亲心,下减余愁肠。行矣何可言,问天殊苍凉。

曹仁宪谨荣寿又

长庚灿烂彩云边,甲子盈筹颂大年。重九萸囊曾系佩,秋三菊酒正开筵。仁恩远播群黎洽,德政覃敷五福全。彭泽高风犹未邈,遐龄永享继名贤。崧岳降神宰此间,仁心仁闻播乡关。椿萱长茂祥麟毓,兰桂腾芳瑞凤还。酒饮黄花倾北海,庭盈赤舄颂南山。有功文教铭钟鼎,万古英贤共仰攀。

七夕二首

玉露零零物候秋,今宵织女会牵牛。人间无奈难抛俗,天上何须感别愁?长门永巷倩谁怜,遥盼君王眼欲穿。还是神仙终有福,一年一度一团圆。

北山诗三十八首(选七) 其二

数株榕树客门遮,缓下山坳石级斜。大好春光元野外,薄游风味似天涯。贫挑石炭怜崖户,雨渴秧田念水车。指点去秋闻雁处,虎崖疏竹宿人家。

三姝媚 寄杨子曼陀楼

蓉峰归卧否。展金光明经,梦君南浦。小筑延真,问散原经乱,梵天何处。采药西崦,凭唤我,山中樵父。老趁狂歌,江上秧田,杏花春雨。连岁佳儿文度。料手版疗饥,软红香土。破屋宣南,有燕巢痕在,一官曾住。故国荣州,无地种、苍松千树。夜夜知心谁是,啼鹃万古。

长亭怨慢 秋梦

忆窥宋墙东风絮。冉冉吹香,书楼深户。永巷留痕,绮窗相倚暗心许。乱红如雾。烦恼里,消魂苦。总道有情天,却断梗飘萍何处。前度。记花边旧约,帐底坠欢重数。漫云又雨。被兵火、仓皇惊去。想飞燕、画栋谁家,听芳草、瑶台有路。纵秋梦无凭,难遣离愁一缕。

过澄海三大桥

昔从澄海到汕头,野水荒沙旅客愁。众志成城争跃进,万家移石断中流。人民智慧虹为路,堤岸光辉月入沟。寒食秧田千顷碧,飞花满县冠山游。

江南春壬寅

游遍江南兴未穷,春来无处不葱葱。行云偶带催花雨,晴野常吹养麦风。青吐秧田知社近,笑传村舍识年丰。几时大地园林化,物我相看在画中。

鹧鸪天 古邑潮州广场观夜景

古邑潮州不夜天,缤纷灯映水晶帘。冲天银柱三千尺,直上云霄到月边。思往事,未如烟。海疆依旧有啼鹃。但求今日喷泉水,不是斯民泪涌泉。

水龙吟 苏联以人造卫星载犬升太空,史所未有,赋纪其事

素娥青女年年,叫开阊阖惊初见。云居帝所,碧天沧海,一痕涌现。不是欃枪,却携斗柄,流光如练。数唐尧十日,文殊七曜,居诸外,真非幻。休道罡风吹尽,底天工待人驱遣。雌霓划破,玉虬安驾,涵虚奔电。何况今朝,飞仙信有,淮南鸡犬。称平生意气,干霄拔宅,运璇玑转。

跋秦得真墨

晴窗不用辨犀纹,墨妙秦郎已饫闻。翠饼瑩如鸦背净,玉图香鄙麝脐薰。永宁赐弟今犹少,易水无良古亦云。老我愧非挥翰手,两丸投赠负伊勤。

步虚辞十首 其五

控辔适十方,旋憩玄景阿。仰观劫刃台,俯盻紫云罗。逍遥太上京,相与坐莲华。积学为真人,恬然荣卫和。永享无期寿,万椿奚足多。

咒枣记

《咒枣记》是明代邓志谟创作的神魔小说,书成于明代万历31年(1603)。明代万历时期掀起了神魔小说的创作高潮,涌现了大批的神魔小说,书坊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神魔小说,大都选择民间信仰的神灵为主人公叙述故事;采用的编撰手法,大部分都是依据原有的素材进行改编。而邓志漠也是在这一神魔小说创作热潮中,先后创作了《咒枣记》《飞剑记》《铁树记》。《咒枣记》一书并非邓志漠向壁虚构、凭空结撰。它是在流传既久的道书神谱及民间传说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关于《咒枣记》的素材来源,邓志漠并不隐讳,他在《萨真人咒枣记引》中称余暇日考《搜神》一集,慕萨君之油然仁风,振其遗事,演以《咒枣记》。

唐诗鉴赏辞典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为了全面了解唐诗的面貌,特编辑本辞典。本辞典共收诗人180余人,诗1700余首。

乐府古题要解

唐吴兢作。上下二卷。汉武帝设立乐府后,乐府诗作者大量涌现,乐府诗作蔚为大观。吴兢即搜采汉魏以来古乐府,纂为10卷,把大量的乐府诗辑入集中,并作说明研究。但这10卷本今已不传,传者仅2卷本的《乐府古题要解》。书分乐府诗为相和歌、拂舞歌、白纻歌、铙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等类,类后有总说,并各列曲题,题下收录本题命名缘起、古辞和后代仿作,资料详赡赅备。为乐府诗研究者所重视,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多采录其文。根据阅读各家文集、传记所得,记述一百多首曲子名字的由来,计相和歌二十六首、短箫铙歌九首、横吹曲九首、舞曲五首、清商曲七首、琴曲六首、杂曲四十六首。对研究汉、魏、六朝音乐具有参考价值。

直隶河渠志

山水志。清陈仪撰。一卷。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是编乃其经理营田时所作。实为陈氏所撰《(雍正)畿辅通志》之《河渠志》。 《四库全书提要》所收《直隶河渠志》即此书。记事止于雍正八年,约一万四千字。书中详记渤海、海河、卫河、白河、淀河、东淀、永定河、清河、会同河、千里长堤、滹沱河、还乡河、七里海等二十六条直隶水系,述其地理位置、脉络原委及诸水水患、治理情况。所载着重当时形势,略于沿革考证,尤详陈治河利病,提出治直隶之水,以扩达海之口,和减入口之水的主张。颇具水利史料价值。有《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本。

人参谱

笔记。清陆烜辑。不分卷。烜字子章,平湖(今属浙江)人。乾隆时人。人参为中国特有之名贵药材,有延年益寿之功,关于其奇异的药效,传说亦多。王士祯(渔洋)欲撰人参谱而未成,其诗文见于《池北偶谈》等书。陆烜因生病检书而完其志。其自序云:“余得怔忡疾,医者谓‘非人参不可’,顾近日辽参贵逾珠琲,贫家安所得?因感是,遂遍忆旧览,检书几百种,披阅手抄,稍加论列,不十日谱成,而病若失。岂人参有买,能阴相耶?”此乃穷书生无钱贪人参补体而以著述人参以疗疾者。其书分释名、原产、性味方療、故实、诗文等目,特别是后二目中,辑录史籍所载人参故事多种,为从文学角度研究人参文化的深刻影响提供大量资料。此书毕竟所费时日不多,有未尽完善者。然文字简洁,便于披阅,亦其长处。有《昭代丛书》(辛集)本。

1 40 41 42 43 4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