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归舟访东涧老人墓,河东君葬其侧。嘉庆庚午陈云伯大令所树小碣尚存
丛丛春草,对斜阳流水。毕竟蛾眉为君死。坠楼人、解道报答明珠,应早遣、天壤王郎知此。林閒双石柱,谁为留题,藓蚀章台好名字。月夜倘归来,环佩依然,似当日、诗中画里。恁岁岁、岩前豆长红,定染透、潇湘血和残泪。
高楼侨居歇浦戊申小春适鼎胡耗至海上讹言腾沸出门怅惘中信步至张园夕阳黯淡风叶翻飞车马亦已阑珊逡巡间于尘辙中拾得残纸书啼血三首字迹敧斜语义诡痛盖攀髯堕弓小臣之辞也
啼血虚传杜宇魂,宁闻帝子更沉冤。天荒乍破身终殉,日丧云亡道自存。一夕风雷迷大麓,十年虎豹厄丹阍。几时修得金轮史,才信无终是至言。戊戌销沉庚子来,种因得果更谁哀。忍教宗社成孤注,可乃君王是党魁。妄意挥戈能退日,伤心失箸托闻雷。咎繇听直须天上,好劝长星酒一杯。龙飞三十四年春,识主何曾见一臣。持论遂令人掩耳,弃官谁信我忘身。蟆肠坐愤妖吞月,鹑首空愁醉赐秦。试问和熹旧朝士,不欺先帝定何人?
河朔侯公君祥知黟县之四年公怜其讼简民淳民亦乐公之德也岁次辛丑春予入其境则耕凿无废壤蚕桑无落职歙休宁两县流离转徙且僦居以就食予未尝不慨叹人人如公用心其有不治得乎窗前置石珑刻画象天都三十有六峰为赋之以昭善治云
侯公治邑如治家,山深俗美静不哗。公来撚指已四载,满眼种就河阳花。当今理民尽鱼肉,稍稍椎剥多怨嗟。岂比桃源是乐土,三竿红日未坐衙。窗前有石大於敔,?珑远迩分欹斜。谺然欲张蒸紫雾,突矣乍破明丹霞。得非天边之五老,无乃江上之九华。蟺蜿磅礴钟异气,融结秀丽森群葩。浮丘飞仙自芝术,王母醉宴谁枣瓜。老生正在黄山下,朝夕与山对槎枒。自从乱离走阛阓,两鬓安得翻乌鸦。而今默数甚历历,高低次第了不差。常思比来峰势断,补以六六疑女娲。可怜四海尚鼎沸,东风浩浩吹尘沙。他时公肯访真隐,松根汲泉饭胡麻。
壬寅秋举光孙藻男出癸卯春举显孙萃男出缅思古人中兄弟接武者惟程伯淳正叔皆生楚地皆以壬癸年向二稚生庚之符也随口十六韵手示儿曹以志家庆即拟之非伦何伤焉
昔予丁丑冬,一月举二子。节应嘉平初,相距越旬耳。是时计父年,四十四龄始。韶光忽以迈,予既七十矣。隙驹夫何常,人生一弹指。两儿并及壮,举子若相俟。去秋与今春,厥岁为壬癸。天叙两孙行,依次射蓬矢。老夫对之狂,挲摩溢私喜。缅怀千载上,竞述二程美。亦生壬癸年,历系森可纪。吁嗟黄口雏,敢与先贤拟。维兹岁干符,益应动仰止。兴发成孤吟,挥毫授侧理。异日捧遗章,庶几念前轨。古人泣祖砚,奋力著芳史。
满庭芳 今春梅候,余适买棹吴门,乃因循羁绊,不及为邓尉之游,正深怅惋,及过里门,而枝头香雪已零落略尽矣,会放公以梅下见怀词并云臣和章相示,漫次原韵
二月新晴,东风作阵,吴天梅讯频催。伍塘飞棹,恰过浪花堆。闻说疏香冷粉,铜坑畔、万树齐开。真孤负、阖闾城下,容易放船回。沿洄。归罨画,閒赓绮韵,触绪增哀。想一枝瘦玉,曾缀经台。我是湖州杜牧,成阴候、侧帽才来。明年事,相期花下,莫放浅深杯。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
城南朝雨草霏霏,高阁增寒眺夕晖。胜地祗堪埋马骨,轻尘何必浣人衣。青山红树诗情壮,白发黄华酒力微。壁上鲍吴题句在,疏槐惨澹乱鸦啼。馀霞阁上曾同醉,龙爪槐前再举杯。此日登临欣健在,半生怀抱为君开。衰葭莽苍天无际,往迹销沈恨不回。明到江南如寄问,浮山岚翠扑人来。江东俦侣半凋萧,日下耆贤久寂寥。何意海禽方铩羽,又逢秋鹗尽摩霄。壮怀力振回天地,抗论神飞见贾晁。圣主已闻容直谏,封章频数莫辞劳。接迹纷纷闽粤才,张郎巨笔独天开。豪情半向江山尽,病骨犹含今古哀。不信斯人尚沦弃,终应圣世起蒿莱。轞车伴我三千里,出狱临歧首重回。诗尝避舍惟亨甫,天不馀才又海秋。剑气盘回霜在匣,冰怀朗照月当楼。但须于越寻吴耻,不用新亭泣楚囚。抵掌闻鸡曾共寝,别来惟独著浮邱。清言易理称平叔,俊逸诗辞爱信阳。把卷名贤空异代,闭门潜学又湖湘。艰难狱底惊相问,慷慷樽前意不忘。他日著书成绝业,白头千里独堪商。梦魂何日忘楼船,直北传烽幸熄烟。犴狴未周三五夜,金鸡已放九重天。微劳岂意蒙恩诏,绝岛犹闻急赠钱。帝德民情有如此,几回搔首马难前。相知新旧别如何,击筑当筵共放歌。月地怒闻金石裂,霜天哀感雁鸿多。分无宝剑酬燕士,那更悲风渡塞驼。班马萧萧从此去,暮云迢递阻浑河。
莺啼序 辛巳六月廿九日,半塘翁逝世三十六年,共李重毅任仁、区得潜文雄二先生于翁故宅小集,同人聊修薄奠。适长沙章孤桐士钊先生来自行都,亦欣然莅止,辄题此解,录呈正拍
萧疏断云过雨,揽峤西胜处。洞墙缭、明灭波光,旧宅空占尘外。画阑迥、临高气结,荷风冉冉吹衣袂。荫台碑、人去松孤,恨萦天际。一往幽怀,载酒吊古,趁轻镳缓辔。暗惊省、卅六年前,短箫声断吴地。莽江南、哀蝉竞咽,似都识、中仙身世。悄消凝、烟锁平芜,满楼凉意。长门怨损,大泽吟枯,草庵剩寄蜕,心伤一第。词衰天遣挥常淅,记庚年、鼓角秋边泪。无多手泽,随意大笔翻腾,重拙洗净红翠。宗风未绝,此日园林,又俊才济济。驻岭表、骖鸾聊且,祭酒同倾,悼逝忧时,派开流委。哀弦自理,家山念破,杉荒榕老谁共赋,漫修堤、斜日开澄霁。摇摇湖海襟期,望极长天,鹜霞飞未。
帝王膺受天命至圣之德格于天心故三光全而寒暑时群生和而万物育是以上天昭锡景贶以彰盛美钦惟皇上统绍鸿基主宰神人宵旰图治至仁孚于海内至信昭于天下华夷效顺海宇清宁雨旸晦明各顺其叙时和岁登家给人足乃永乐十一年春二月皇上再狩北京行庆赏黜陟之典田野之民莫不鼓舞欢跃瞻仰日月之光华以为盛世太平之贺乃夏五月丁未山东兖州府曹县以驺虞来献白质黑章五采绚烂目光如电尾长倍躯起伏蹲卧不扰不惊在廷臣僚洎蛮夷酋长与夫工商舆?之徒莫
圣皇握乾符,御统膺宝历。宵衣运神化,日昃弗遑息。上追虞周治,远迈汉唐迹。礼乐聿昭宣,人文焕奎壁。雨旸既顺序,寒暑靡差忒。闾阎底丰富,男女乐耕织。洪纤悉包含,物各遂生植。熙然际时雍,鼓舞歌帝力。天心屡眷顾,祖考亦昭格。垂休降纯嘏,咸俾跻寿域。奇祥粲缤纷,和气寔充塞。芳甸荐神龟,南郊醴泉溢。庆云䴡层霄,膏露时委积。赤麟与紫凤,文采何辉奕。维兹邹鲁区,神禹所经画。地灵协坤珍,光气常閟匿。萃精毓仁兽,于以符至德。祥飙振丛薄,瑞采动厓壁。神明为呵护,民庶惊辟易。二虎从左右,驯狎如服役。及兹应时至,入献彤墀侧。猊首而虎躯,黑章而质白。般般云霞文,粲粲雪霜色。双瞳夹明镜,紫电光相射。尾长倍其身,墨花绚胸臆。初阳发光彩,清冰助标格。生刍足不践,生物性不食。俯仰帖不惊,举动甚安适。回翔荷恩宠,天颜惟咫尺。率舞同百兽,跄然中仪则。群臣拜且抃,圣情倍欢怿。缅思仁兽瑞,旷世斯一获。周南托佳咏,千古垂简籍。自从三代降,兹事遂寥寂。我皇继天位,功烈超古昔。往年致嘉祥,来献自藩国。兹晨忽再睹,奇异诚难测。自非神圣功,上瑞何由得。我皇乃弗居,诚心愈谦抑。兢业同禹舜,罔敢怠朝夕。微臣迩清光,谬沗承明直。愧乏班马资,献纳鲜裨益。耿耿怀丹忠,再拜陈悃愊。皇图万姬周,历年逾八百。圣寿天地俱,宝祚绵万亿。作诗谐颂声,庶以播无极。
眉山集
诗文别集。北宋唐庚(1071—1121)撰。二十二卷。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进士出身,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亦贬置惠州。后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与苏轼友善。有《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国杂事》。此集收诗凡三百余首,赋五篇,文百余篇。诗以体为序,且以五言律为多。风格简练、紧凑、严谨。文以杂文为多。阐述论学思想,亦颇简洁。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为三十卷本,附张元济撰校勘记一卷。
译语
民族地理著作。明尹耕撰。一卷。耕字子华,号岷峨山人,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嘉靖进士,官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为张万纪所劾,谪戍辽左。是志约作于正德间,因叙蒙古事迹,故取《说文》释“译”之意,名之曰《译语》。约一万五千字。分沿革、风俗、山川、土产、古迹、杂记六大部分叙事。沿革自夏至明, 凡其称名、部族替代兴废等均有简述。风俗部分叙其婚丧嫁娶、起居饮食、待宾宴客等内容。山川部分内容最多,自阴山、狼居胥山、燕然山、苍山等近六十座,凡位置、自然生态、历代攻战等皆有载述;具体记斡难河、清尘河及众多海子、沙漠等,特别是记盐海子盐,是考查内蒙古及西北地区资源的重要资料。杂记部记酋长、马匹、骑射、弓箭、甲胄、地形、气候、风沙、狩猎与中原战争、归附中原王朝等内容。全书记载十分详备系统,对研究蒙古族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月屋漫稿
元诗别集。1卷。黄庚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元泰定四年(1327)自序。所收入诗篇是大致按体裁类编的,顺序是:古风、律诗、绝句。如果拿《月屋漫稿》与其他元人诗文集作比较,就会发现他与黄庚的另 一部诗集《月屋樵吟》、张观光的诗集《屏岩小稿》等书关系十分微妙。首先,它与《月屋樵吟》大同小异,《月屋樵吟》4卷是从近体到古体类编的,但如果把两书同类诗相比较,就会发现不但诗题基本一致,连在本类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两书所收诗互有一些出入,总的看来,《月屋樵吟》比《月屋漫稿》存诗略多,但它们无疑是黄庚的同一诗集。其次,只要认真对照就会发现《月屋漫稿》与《屏岩小稿》内容完全一样,不但所收入的诗相同,编排顺序也并无二致。可以肯定,所谓张观光的《屏岩小稿》是1部伪书,全据《月屋漫稿》伪题而成。《四库全书总目》虽指出《月屋漫稿》中的《枕易》诗又见于《屏岩小稿》,但只认为是个别现象(诗篇目互见是古人诗集中较常见的),又误将《屏岩小稿》同时收入别集类。
船山诗草
诗别集。清张问陶著。二十卷,补遗六卷。卷一为乐府十四章,卷二、三为《戊丁集》、《戊巳集》,卷四为《出山小草》,卷五为《松筠集》,卷六、七为《乞假还山集》上、下,卷八为《扁舟集》,卷九为《骡车集》,卷一○至一三为《京朝集》,卷一四为《奇零集》,卷一五、一六为《己庚集》、《辛癸集》,卷一七为《依竹堂集》,卷一八为《出守东莱集》,卷一九、二○为《药庵退守集》上、下。连同补遗,收编年诗凡三千余首。《诗草》前有释道嵘及自序,后有石韫玉书后;《补遗》前有顾翰序,后有陈葆森跋。《诗草》有嘉庆二十年(1815)石韫玉编次刊本、同治九年(1870)席珍山馆刊李岑、江海清《船山诗注》本,《补遗》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陈葆森据从张立轩处所得遗稿刊行本。今通行本为1986年中华书局据嘉庆本《诗草》、道光本《补遗》排印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附录张问陶研究资料。又《船山诗草选》六卷,黄丕烈选,收诗五百余首,有嘉庆二十二年黄氏士礼居刊本。
林泉随笔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明张纶撰。一卷。有《今献汇言》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作者生平不可考, 自署“淮浦”人。作者在本书开头谈了他的写作动机。他认为,书籍除《论语》、 《孟子》之外,像子史、诗文词赋乃至异端方技术数之书, “虽有纯驳邪正浅深偏全之不同,然而吾心之体未始不该也。苟能覃思熟究以求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抑岂不可以为学之助乎?”因此,当他晚年“耕钓江淮”时, “追思往昔所读经传子史诸书,其或理有未畅、语有未莹、舛有可考、疑有当辨者,疏而通之,补而足之,推广而明之,不分伦类,随笔记录, 久之,不觉成编。”这乃全书的概括,但所记往往抓住一鳞半爪,议以三言两语,意亦平平,无甚高论。其引莫诚父《棹歌》第四首(“小鱼易钓不值钱,大鱼往往潜深渊。渔者日取小鱼去,还使大鱼长弃捐。”) 时人认为“此盖以渔者喻君相而以鱼喻人材也”,似也有怀才不遇之感。
玄品录
一名 《玄史》。道家人物传记汇编。五卷。元茅山道士张雨编。约成书于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本书收编迄先秦至宋代一百三十余人,按时代先后,以道德文艺分作道德、道权、道化、道儒、道术、道隐、道默、道言、道质、道华等十品。每品包括数人,人各一传,略叙生平事迹。卷首有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张雨序文,谓有感于太史公论道家之言,乃发愤求之于古人,由老子而下若老子徒者,采其道德文艺而类次之,命题曰 《玄史》。正文卷一列六品,收周尹喜、尹轨、庚桑处、庄周、鬼谷子、张良、列御寇等二十二人。卷二列八品,收有道隐郑朴、道儒扬雄、道品三茅君、道化逢萌、道默矫慎、道言樊英、道术夏馥、道质郭文、嵇康等三十五人。卷三列九品,收晋葛洪、王羲之、许迈、谢安、陶渊明、顾欢、陆修静等二十七人。卷四八品,收有周子良、徐则、王远知、徐洪客、魏征、叶法善、孙思邈、司马子微、贺知章等二十四人。卷五九品,收李白、孟洗、张蕴、陈抟、刘洪康、张继先、留用光等二十九人。书中所载人物,不仅有神仙方士,且如司马谈、曹参、张良、王弼、向秀、谢安、王羲之、陶渊明、贺知章等,或取其清静无为,或因其隐居清修,或因其风流倜傥,不慕权贵,以及纵横捭阖,如范蠡、鬼谷子之类皆载于编。该书文笔流畅,取材丰富,可供研究道家与道教史者参考。该书收录于 《道藏》 (正统本、景正统本) 洞神部谱箓类。
大同平叛志
明尹耕撰。耕,字子莘。代州(今代县)人。嘉靖进士,累官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此志记嘉靖三年(1524)七月,巡抚都御史张文锦为防蒙古骑兵南下,在大同北修五城堡,听从贾鉴建议,不另募兵,而调大同兵二千戍守。镇兵多有家小,游堕已久,不愿吃苦,又惧张御下严急,于是郭鉴等聚兴杀张、贾,拥戴系狱总兵朱振为主。次年二月被朝廷平定。嘉靖十二年十月,镇兵因总兵李瑾执法严急,复拥朱振作乱,杀李瑾。次年正月,勾结蒙古入寇,户部郎中詹荣密结叛军拥戴之指挥马升,斩首恶者二十余人,迎巡抚都御史樊继祖入。全文四千余字。其版本有:①明刻本,《千顷堂书目》著录,已佚。②《名臣守攘事略》本,北图藏。
南湖集
诗词别集。十卷,包括诗九卷、词一卷。宋张镃撰。张集在宋诸目录著作中皆无记载,镃早有《南湖集》之名目,故杨万里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曾为此集作序。宋末元初,方回为《南湖集》作跋云:近得其前集二十五卷,三千馀首,嘉定庚午(1210年)自序,盖所谓得“活法”于诚斋者。从方回之跋,可知《南湖集》最初编定时间及张镃诗作之多。明初书录中始见著录《南湖集》。《文渊阁书目》与《箓竹堂书目》并载《南湖集》五册,不知是否方回所见二十五卷本。但此后张集便沉没无闻。张镃之诗、词散见于《永乐大典》各韵之中,四库馆臣加以采掇裒次,以类相从,厘为十卷,得诗一千一十七首、词七十八阕,编为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鲍廷博刊《南湖集》十卷、《附录》三卷,其中诗词文亦自《永乐大典》中辑得,附录为遗文一卷、碑刻一卷、逸事一卷,有鲍氏知不足斋刊本。
辽夷略
一卷。明张鼐撰。张鼐字世调,号侗初,明代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天启(1621—1627)时屡迁少詹事,陈言十事,语斥近习,遭魏忠贤忌恨,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引疾,忠贤责以诈疾,故削其籍。崇祯(1628—1644)初起故官协理詹事府,旋改吏部右侍郎,卒谥文节。著有《宝日堂集》,清乾隆(1736—1795)间入禁书总目。《辽夷略》一书即是从《宝日堂集》辑录。万历庚申 (1620)年,张鼐奉命东行,在归途中撰写了此书,主要记载辽东少数民族部落、住牧、及市赏等。首叙朵颜、泰宁、福余三卫,次叙海西、南关、北关诸夷以及建州女真各部族情况、道里远近,叙事条理清晰,非身历其境,不能如此详述。尤其是张鼐把明代自洪武(1368—1398)以来,于东北边防、三卫辖地,以及三卫与明关系所述更详,足补史事之缺。此书有宝日堂集本。清初史料四种本。
明道杂志
笔记。或作《张太史明道杂志》1卷。宋张耒著。书中多记著者当时见闻及朝野文人轶事,涉及苏轼、司马光、王安石、黄庭坚、晁补之、沈括、刘贡父等文学家多人。又多谈论诗文,或评论唐人及时人诗歌短长,或研讨诗歌技巧,并录有不少时人诗作。又作者曾多次至黄州,故书中记黄州之风物民俗者亦不少。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载,书前亦无序言,唯书末有黄州守陈升庆元庚申(1200)识语,称“其间记黄事尤详,因刻板道院”,则此书宋时已有刻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著录明嘉靖覆宋本。今传有一卷及正续二卷本两种,然内容无异。前者有《续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唐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后者有《学海类编》本。
紫岩易传
南宋张浚撰。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九卷解说经传,末一卷为《读易杂说》。《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始为定本矣。献之尝缮录之,附以《读易杂说》,通为十卷,藏之于家。’据此,则《杂说》一卷似献之所续附。然考献之是《跋》在嘉定庚辰,而朱子作浚《行状》已称有《易解》及《杂说》共十卷,则献之特缮录而已,未尝编次也。其书立言醇粹,凡说阴阳动静皆适于义理之正。末一卷即所谓《杂说》,胡一桂议其专主刘牧。今观所论河图,信然。朱子不取牧说,而作浚《行状》但称‘尤深于《易》、《春秋》、《论》、《孟》’,不言其《易》出于牧,殆讳之欤?”
斩鬼传
清代白话中篇讽谕小说,又名《钟馗斩鬼传》、 《第九才子书斩鬼传》、 《捉鬼传》,四卷十回。抄本自序署“烟霞散人题于清溪草堂”,刊本题“阳直樵云山人编次”,首康熙庚子上元黄越序。作者刘璋,字于堂,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太原人。参见附录小传,本书初稿约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先以抄本流传,最初刊刻当是黄越写序的康熙庚子(五十九年,1720),今存莞尔堂刊本刊于乾隆年间,其后有经纶堂、聚锦堂、同文堂、文德堂、江左书林等。全书十回,内写唐代秀才钟馗貌奇丑而性刚直,考中状元后被皇帝嫌其貌丑而取消状元资格,故愤而自刎,死后被追封为“驱魔大神”。钟馗灵魂欲往阴曹驱鬼,但阎君却告知他,鬼是阳间多,因“人鬼之分,只在方寸间。方寸正的,鬼可为神;方寸不正的,人即为鬼。”并告诉他阳世之鬼计有诌鬼、假鬼、奸鬼、龊鬼、涎脸鬼、轻薄鬼、诓骗鬼、色中饿鬼等三十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