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屋漏屹坐成歌

矮屋黯寒檠,长风送远柝。胡床辗转眠不成,布衾如铁人如蠖。忽闻悴叶声骚骚,月掩同云大雨作。瓦沟琤琮移宫羽,似听轩辕奏清角。郁陶客心久孤迥,天亦有情慰索寞。陡然饥鼠窜空梁,泻溜悬瀑缘壁落。水珠如雪溅人面,掉首推衾惊起跃。匆遽呼僮睡正熟,梦呓喃喃眼漠漠。心忙意乱朱成碧,攘臂移榻喉喘息。深秋一雨酿寒宵,湫地半弓成泽国。彼苍怪有弄人技,使欢使恼浑难识。尽教无语坐终宵,雨意风声正无极。君不见重裘锦罽拥朱门,艳烛华灯明白壁。又不见牛衣马磨有鹄形,蝉腹龟肠呈菜色。吁嗟乎,安得杜陵广厦乐天裘。纵横庇覆天尽头,风寒雨雪同不忧。

宴清都 友人席间赏菊

料峭西风紧。重阳后、菊英生怕吹损。银屏暗护,琼筵乍敞,淡如人俊。篱边送酒谁过,径欲把、陶家错认。看小窗、斜月筛帘,幽香碎搅寒晕。尊前一寸抽芯,吟蛩解得,催老霜信。清欢待续,群芳怎殿,要将花问。繁华避他春色,笑隐逸、呼名恰称。拌醉归、仙蝶勾来,秋还在枕。

丁卯诗社第二集赋松筠庵双楸呈宰平

松筠庵西老楸树,自我不见岁几度。垂藤病死谢攀援,礓石罗疏罢亲附。居人那知椒山宅,但恨轩窗无客住。花时狼藉罗帔寒,春尽孤撑瘿颈怒。墙东一树尤萧瑟,常烦瘦竹为遮护。劫尘中留好事者,远集南城坐谋句。相疑谏草非旧廛,忽睹高枝似新遇。三百年前兵部屋,未必萌蘖皆其故。选閒聊袭枣花题,流传定恐后生误。君不见宫槐火出寇攘馀,坛柏剪由官禄蠹。兹楸傥逃斤斧厄,端赖诗心巧安厝。异时图入小华胥,历历梦痕足回顾。

挂冠后寄江南故人庾哀流离暮齿杜嗟生意可知虽才谢前修而情符曩哲矣四首

沈身几见海扬尘,失路终悲鸟堕云。虎闼昔惭陶相国,龙山今并孟参军。颠蛮蹶触犹争长,博谷书臧共策勋。十有八年真露电,剩将白首仰苍旻。荆门叱犊四年馀,难得量移一纸书。未答涓埃伤老悖,极知祸福自乘除。抛残旧业吾何恨,入样新文锦不如。圣听傥容求建业,岂宜更食武昌鱼。物论方归祖孝徵,枉称庾信与徐陵。争名那复趋朝市,守静差难绝爱憎。尾上苍蝇空自许,井中青黾本无能。近来稍喜金风集,佳处还堪借一灯。江南风景梦魂间,世法拘人竟不还。锦障步春三月雨,玉骢嘶雪六朝山。少年好事浑如昨,衰鬓逢辰忍闭关。若共盼英徵故事,也应憔悴泣红颜。

感士不遇赋并序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淳源汨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独祗脩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悯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薇而殒身。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土之莫及。留诚信于身后,恸众人之悲泣。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苍旻遐缅,人事无已。有感有昧,畴测其理。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基地与帝国

《基地与帝国》(Foundation and Empire),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2年的科幻小说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二部(后来发展成“基地系列”)。本书讲述了基地经过近200年的励精图治,称霸银河外缘之后,终于与银河帝国产生正面冲突,并遭受突变异种“骡”的打击的故事,共由两个中篇组成。《基地与帝国》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此时,由伟大的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所创立的基地,虽然已在银河外缘立稳了脚跟,但还得面对来自银河帝国的压力。垂死的帝国仍拥有银河中最强大的武力。一位野心勃勃的将军,率太空舰队攻向基地,聚居在基地小行星上的学者和科学家,能逃过大难的一线希望,全维系在谢顿死前留下的语言中……

两宋名贤小集

宋诗总集。三百八十卷。南宋陈思编纂,元陈世隆补辑。陈思,生卒年不详,或称陈道人,南宋末年临安商贾,曾入仕为“成忠郎缉熙殿国史实录院秘书搜访”(其《小字录》书后题衔)。编刻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苑精华》等。陈世隆字彦龙,又字彦高,钱唐人,思之从孙,顺帝至正中馆于嘉兴陶氏,殁于兵。编纂《宋诗拾遗》二十三卷。此编为北宋、南宋诗人小集之合编,始编于绍定间、前有绍定三年(1230)魏了翁《序》,谓:“予无他嗜,惟书癖不可医,临安鬻书人陈思多为予收揽散逸,叩其书颠末,辄对如响。一日以其所梓《圣宋群贤小集》见寄,且求一言。盖屡却而请不已,发而眎之,球玉琳琅,粲然在目。”至于陈思原编为多少卷,世隆增辑若干卷,今已不可知。所谓朱彝尊之《跋》所云世隆“于思所编六十馀家外,增辑百四十家,稿本散逸,曹溶复补缀之”,纯属无稽之谈。此书本以抄本流传,凡四十二册、三百八十卷,亦为“四库”馆臣所分。今人王重民言陈起曾编诸江湖诗人小集,“陈思继陈起之后继续搜辑,世隆因其家世旧藏,益以元初所出,曾勒为一编。此本虽经明、清人附益传录,其源尚出旧帙”(《中国善本书提要》)。全书所收起自杨亿,终于潘音,共收二百五十六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一百五十七家,误。)书中后部包括《江湖小集》中的绝大部分,其中也有少量与《江湖后集》所录南宋江湖诗人作品相重复。此集搜罗宏富,两宋许多小家诗作赖此以传。每家之前皆有评传,细致而详尽,可资参考。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清顾修“读画斋”刻本。

竹山词

一卷。蒋捷撰。黄丕烈士礼居藏有元人钞本,前有题词四行,称此稿得自唐士牧家藏本,至正乙巳(二十五年,1365)秋七月录(毛本作“湖滨散人题”)。末有明人题“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朱孝臧跋谓明孙伽题,乙巳当为万历三十三年,1605)。陶湘《涉园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有景元人钞本《竹山词》一卷,乃缪荃孙摹本。据书前目录,收词一百八首,内十四首阙,仅九十四首。陶湘叙录谓吴昌绶尝据以校汲古阁本,“订补极多,惜辗转迻写,不能尽如原本耳”。明钞有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竹山词》一卷,亦源出元钞,然目录仅九十三首,佚词十四首皆未存目。《彊村丛书》用黄丕烈藏元钞本。朱孝臧跋云:“《竹山词》一卷,黄荛圃藏钞本。卷端有明孙唐卿胤嘉记云:‘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荛圃称嘉庆庚午(1810)得之毛意香,实吴枚庵物,《竹山词》祖本也,毛子晋刊本似从兹出。”又云:“荛圃定为元钞,意极珍秘。往从吾乡张石铭假录,勘正毛本数十字。”《全宋词》据《彊村丛书》本入录,共九十三首。

于湖词

又称《张孝祥词》、《于湖先生长短句》、《于湖居士乐府》、《于湖长短句》、《紫微雅词》。词别集。宋张孝祥(学者称于湖先生)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同。宋本今尚存二种,一为宋刊《于湖文集》四十卷,此集为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其弟张孝伯尽以家藏及诸家所刊属王大成校刊付梓,卷前有其门人谢尧仁及张孝伯序,其中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存词一百八十二首。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四部丛刊》本据之影印。另一宋本为影抄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存词一百七十四首,与全集本互有得失,且目录下各注宫调。此本底本旧藏铁琴铜剑楼,陶湘将其影印,刊入《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中,卷前有宋乾道辛卯(1171)汤衡、陈应行两序。陈序称其长短句“凡数百篇”,因原稿散亡,已非其旧。该本次为目录,题“状元张孝祥撰”,目中各调下侧注宫调,五卷后为拾遗,一卷,其目录之页亦题作“状元张孝祥”,各目下并侧注宫调与全集本颇多异文,且题序详尽,然有妄改及误出之字句。《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于湖词》存词一百五十四首。毛晋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本存词三卷,一百八十一首,《四库全书》即用毛刻本。《全宋词》则据《于湖居士文集》录入,又据《于湖先生长短句》及拾遗、《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增补,存词二百二十三首,且多有考订,然未增补其侧注宫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徐鹏校点本《于湖居士文集》,此本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本为底本,参校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宋名家词》本《于湖词》、《百家词》本《于湖词》,双照楼校写本《全芳备祖词钞》、《永乐大典》等,有校记,其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另有《补遗》载词四十五首,并附有多种参考资料。

十年都门竹枝词

无名氏著,同治三年抄本,据亲身临见记述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史事,笔法朴实,颇具史料价值。 无名氏原序称:“十年秋,夷匪由海口窜入京师,上及王大臣巡幸避暑山庄,军民震动,以致都城迁徙一空。苦予病穷无计,困坐愁城,有健翮之志,不能奋飞。”于是吟有此词,谦称之曰:“无乃言近粗鄙,韵多浮泛,真令读者喷饭,此不过花晨月夕,自破愁魔,以鸣不平之志耳。”然而正是由于“病穷无计”,不能迁徙避祸,得亲历兵火,因致所作《竹枝词》能够真切描绘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前后北京地区“君移臣徙”,“将走兵逃”,“无边白骨葬黄沙”的历史画面。 无名氏《十年都门竹枝词》以韵次为序,又有“引”、“首起”、“尾束”等,共计五十一首.

徐文长集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集》三种,钟瑞先合刻,以成此集。又有商浚所刻,题曰《徐文长三集》,亦即此本。集前有陶望龄、袁宏道所作二传。宏道以为徐渭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望龄称“文长负才性,惟不能谨防节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则说“文长讥评王、李,其执论迥绝时流,”其文类宋唐,诗杂入于唐中、晚。”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湖山集

诗文别集。宋吴芾著。芾集最早 为其子吴洪编辑,周必大为之序,称“《湖山集》 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 卷”;而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宋史 ·艺文志》则称“《湖山集》四十三卷,《别集》一 卷,《和陶诗》三卷,《附录》三卷”;朱熹《吴公神 道碑》、《宋史·吴芾传》又称“表奏五卷,诗文 三十卷”。然原本亡佚。此本乃四库馆臣从《永 乐大典》中辑出。十卷,除卷十末附文二篇外, 余均为诗。卷一为《和陶诗》,卷二、三为五古, 卷四为七古,卷五为五律,卷六、七、八为七律, 卷九、一○为绝句,卷首有周必大《湖山集序》。 另有《台州丛书》本,乃道光间仙居王魏胜手录 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又经黄岩王舟瑶据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校补而成。有《补遗》一 卷,乃王舟瑶从《事文类聚》等书辑出吴芾散文 五篇。又有《仙居丛书》(第一集)本、《宋人集》 丁编本。前者除正集、补遗外,尚有附录一卷, 后者有辑补一卷。

东涧集

宋代诗文别集。14卷。许应龙著。全书以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深厚简切,大抵疏通畅达,切中事理”。如在《民兵论》中提出发展民兵的主张:“李德裕为郑滑节度使,徙剑南西川,至则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之习战,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良以民兵可用,胜如官兵。”文章中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切。诗词仅1卷,多酬答闲适之作。偶有少数佳作,如《荠菜》:“拨雪桃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以荠菜的生于田野,寓不媚权贵之意,含蕴深远。又如《题西岩寺》:“第一岩前风景殊,山僧去后野云孤。归来不费丝毫力,幻出天宫一画图。”设想新奇,情趣盎然。

道山清话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时人撰,姓名不详,原本《说郛》题作道山先生撰。陶珽增补本《说郛》署为王暐作,为妄题,不足据。书末有建炎四年(1130)作者之孙跋, 自称朝奉大夫暐,缺姓。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见著《馆阁录》、 《曝书记》,并此书为三”。另二书亦无考。凡一卷,有明覆宋本及《百川学海》、《学津讨原》等本。本书记北宋朝野杂事,迄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书中对王安石新政诋斥为奸,对二程兄弟及刘挚等人也颇致不满,记载苏轼、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交际、议论、诗文轶事则较详。《四库提要》推测作者“为蜀党中人”,大致近是。书中所记,多可补史书之缺失,但间或亦有传闻失误处。

疑龙经

《疑龙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黏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领,流传不废。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各图,庸陋浅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葬法倒杖

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黏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领,流传不废。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各图,庸陋浅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风倒梧桐记

二卷。明末何是非撰。《风倒梧桐记》述永历建国时事,描画小朝廷诸臣,沐猴文武,颇为尽致。首卷记隆武二年(1646)十月桂王称帝,以原两广总督丁楚魁为首揆,兼摄冢宰事。丁楚魁惟知鬻爵卖官,厚敛金银,清军破广州,纳降于李成栋,仍被斩杀全家,妻女银宝尽归成栋。又记永历帝西逃广西,进入湖南,收李自成余部为忠贞十营,兵败逃入南宁,巅沛流离形状,以及李成栋复降明叛清,拥立桂王,清军陷广州,成栋兵败逃亡,渡涧殒身事情。间记永历朝臣袁彭年反复小人,各派分立之状。卷二记永历三年(1649年)后袁彭年与丁时魁、蒙正发、金堡、刘湘客俱称五虎,为党朝中,把持事权。又记孙可望逼封为秦王,平定云南土司沙定州夫妇作乱,遂入云南事。最后述清兵入梅关,五虎结局及永历诸朝臣降清溃散死难情形。记至永历五年(1651年)五、六年间事。何是非撰《风倒梧桐记》有树倒猢狲散之寓意,揭露永历朝政腐败,于满朝文武无耻之态颇多诟斥。然体例颇似小说体裁,所记之事不可尽信。《风倒梧桐记》有清抄本,《荆驼逸史》本。

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七十八卷(一作八十卷)。纪传体。记东晋一代史事。刘知幾称为东晋史书中之最佳者。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五百二十余则,收入《汉学堂丛书》。又有清汤球辑本,共七卷,卷一为《帝纪》,卷二为《悬象说》,卷三为《徵祥说》,卷四为《后妃传》,卷五为《百官公卿表注》,卷六为《盛蕃录》,卷七分郡记录大族姓氏,如《琅邪王录》、《陈留阮录》、《范阳祖录》、《浔阳陶录》、《吴郡顾录》、《丹阳纪录》、《陈郡谢录》等,计有三十二族,收入《广雅书局丛书》。近人陶栋也辑有二卷,上卷为诸帝纪略,下卷为诸臣传略,附史述论一则、胡俗二则,收入《辑佚丛刊》。

尺牍新钞

《尺牍新钞》辑录了明末清初二百三十多人的近千首尺牍,汇编成十二卷,共二十余万字 尺牍,指古人用于书写的书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信件的代称,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一般长度在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原名亮,谱名为圻,字元亮,又字伯安(又作百安、白安),号栎园,别号减斋、陶庵、栎下生、太白学人、偶遂堂主人等。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中国清代官员、文学家、篆刻家、书画鉴藏家。 周亮工博学多通,治学广泛,以经史旁及小学、地理、天文、音韵、书法、绘画、医药等多方面。周亮工文论思想比较通达,兼收并蓄,颇有创见。他批评文坛上“为周秦者若不许更为汉魏,为六朝者不许人更为唐宋”的取法前人、求同排异的不良现象,反对泥守“一帜一色”,提倡“树千万五色帜”。主张作诗有真我,有真意,力矫晚明不良诗风。周亮工撰有《赖古堂集》24卷,《闽小纪》4卷,《全潍纪录》1卷,《字触》6卷,《印人传》3卷,《读画录》4卷等。

印人传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原名亮,谱名为圻,字元亮,又字伯安(又作百安、白安),号栎园,别号减斋、陶庵、栎下生、太白学人、偶遂堂主人等。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中国清代官员、文学家、篆刻家、书画鉴藏家。 《印人传》共六十五则(亦有称六十八则的,恐误),记录作者所鉴藏宋至明代旧印的原委。主要为明代文彭至清初著名篆刻家共五十九人撰写事略,间亦阐述作者本人的印学见解,及流派嬗变,风气习尚等。如《书<金一甫印谱>前》序曰:“家拥多资,乃多雅尚,究心篆籀之学,尝谓刻印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乃今人以讹缺为圭角者,为古文又不究六书所自来,妄为增损,不知汉印法,平正方直,繁则损,减则增,若篆隶之相通而相为用,此为章法。笔法、章法得古人遗意矣。后以刀法运之,斫轮削鑪,知巧视其人,不可以口传也”。既介绍金先生治印的原委,又道出了印学之“三昧”。并云:“此道惟王禄之、文寿承、何长卿、黄圣期四君稍稍见长,而亦时有善败。惟一甫兼有四君之长,而无其败矣。”于比较之中,立所推崇。

1 38 39 40 41 42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