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杂俎

笔记。明人谈迁撰。六卷。迁有《北游录》已著录。是书为作者避兵祸,隐居枣林期间,辑时人杂谈而成。以智、仁、圣、义、中、和六字名卷。分十六类。凡一千三百条,约二十万字。内容包括朝廷逸典、科举试规、文人轶事、诗文典范、宫闱淑媛、名臣小传、释道异闻、民间工艺、名胜古迹、宫室营建、珍贵器用、花卉树木、节日风俗、幽冥妖异等。其中《金陵对泣录》、《东宫》二篇录明代亡国实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宋濂攻苦》、《永和宫词》、《海瑞》、《魏忠贤》、《汤显祖》、《竟渡》、《火把节》等条广涉明代社会生活诸多方面,记事生动,有一定文学价值。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啁啾漫记

《啁啾[zhōu jiū]漫记》近代文言笔记。匏[páo]夫著。甲寅出版社(上海)1915年9月出版,铅印本,平装1册。不分卷,无序跋。全书收文40余篇。其内容皆叙有清一代的遗闻佚事。篇目如《清德宗西狩琐闻》、《纪康熙己未博学宏词科》、《宣宗重视清语》、《毕秋帆制军佚事》、《纪周昌发窃出江忠源遗骸事》、《魏叔子佚事》、《纪石仑森狱事始末》等,属野史笔记性质,文学价值较差。内中偶及文人佚事,可作为文学史资料,如《纪鲍廷博藏书事》、《钱牧斋佚事》等。其中《钱牧斋佚事》叙钱酷好藏书,而生性吝啬,秘不示人。后因家人不慎失火,藏书化为灰烬,钱后悔莫及。

冷庐杂识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史人物与经史著作、诗词典故、金石书画以及医药、地理等的考证、评述,也颇有参考价值。所录诗词楹联乃至印文、砚铭、箴言等,“亦清逸警炼”,“虽品格各殊,而皆可供人玩味”(崔凡芝《点校说明》)。所记清代著名文人有方苞、吴伟业、金农、胡天游、黄任、阮元、郭麐、陈文述、舒位、姚莹等。前有咸丰六年(1856)自序。有咸丰六年初刻本,附续编二篇,另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乌程庞氏刊本、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为袁绍檄豫州文

《为袁绍檄豫州文》 汉魏时期陈琳作。陈琳(?~217) 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射阳湖镇)人。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中国古代檄文名作之一,为历来文人胜赞。

十六国春秋

北魏崔鸿撰。原书102卷,今本100卷。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成汉、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后燕、南凉、南燕、西秦、北燕、夏等十六国史事。各国自成篇卷,称“录”;叙人物则称“传”。属纪传体国别史。原书约在北宋时散佚,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兴兰晖堂百卷本《十六国春秋》问世,该书由嘉兴文人屠乔孙、项琳之编订而成,仍题北魏崔鸿撰。这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史虽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反响,却在百年之后备受质疑与诟病,被斥为伪书。其后,该书虽为世人反复翻刻,大量征引,其“伪作”的定性却在数百年间难有改变。

采石矶

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 载于1923年2月1日《创造》季刊第1卷第4期。这是一篇以清代诗人黄仲则的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品描写黄仲则在学生时代爱上了一个纯洁的少女,但后来少女逼于家庭压力而“嫁作商人妇”,留给他的只是“不得所爱”的深深的悲苦;他凭吊李太白墓深感自己也是怀才不遇,大骂当时红极一时的大学者戴东原来是抒发自己的一腔愤懑。小说刻画出了黄仲则因社会的腐败、文人的排斥,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得不到施展的痛苦,以及孤傲敏感的性格特征。小说是借历史人物给作者自己和与作者同时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写心”,抒发了他们面对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所产生的孤独愤世的思想情感和超脱凡俗、大胆叛逆的精神。作家善于通过描写自然风景来衬托主人公特有的心境,其中穿插的许多律诗,与主人公的性格浑然一体,把诗人的个性气质表现得栩栩如生。

耳新

笔记。明郑仲夔著。八卷。作者自序云为生平经历之所述,“耳涉之而成新,殊不忍其流湮而遁没也,随闻而随笔之。”书中有不少明末史事,如魏忠贤之成败,周顺昌、黄尊素、杨琏之死难等记述,褒贬爱憎亦寓其间,可供治史者参考。还有诸多明末文人的活动以及作品品评,表现其文学批评观点。如卷二“博赡”评刘基《春兴》诗“雄伟悲壮,方之杜少陵《秋兴》,工力悉敌”。“立言”提出:“善为文者”,须“观天之道,类物之情,广稽乎酉藏之秘,冥探炳巧智之渊”。重视作家之品格、学问、知识的全面修养。但书中亦不乏迷信怪诞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为“多及神仙因果,亦《辍耕录》之流亚”。是书据崇祯七年(1634)刻本作者自序“书成行世且久”的说法判断,此前已有初刻行世,并有“邓泰素凡雨为余序”,未见。此后刊刻甚多,较著者有《玉麈新谭》本、《申报馆丛书》本、《说库》本、《古今说部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快士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六卷。题“五色石主人新编”。或以为作者即徐述夔。按此书日本享保十三年(即清雍正六年,1728)《舶载书目》已加著录,书当作于此前,故可断定作者非徐述夔。本书写主人公书生董闻的遭遇,有文字狱之祸,竟与作者自己后来的灾祸暗合,可谓奇事。书中写出了科举落榜文人的种种心态,表现出作者的一定胆识。同时,本书情节复杂,结构严谨,语言也较流畅,堪称佳作。

禽海石

《禽海石》十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群学社刊行。作者符霖,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出版时标“哀情小说”。作者主旨言情,批评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青年男女造成爱情悲剧的罪过。小说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到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以切肤之痛控诉其罪恶。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对义和团运动,由于作者不理解,难免有诋毁之词,这也是当时普通文人常有的局限。小说基本故事情节未超出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悲欢离合模式,其新因素在于它的悲剧性和批判性,还有对当时混乱社会给普通人带来的沉痛灾难有深刻动人的揭示。在表现手法上,全书用第一人称叙事,令人觉得作者就是在写自己的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口气哀怨凄婉,造成了笼罩全书的悲剧气氛,比较感人。虽书中明确说《禽海石》小说是秦如华据自身经历写成的,但此亦小说家言,未可尽信,不能把小说人物秦如华和本书作者符霖之间画上等号。

红楼真梦

《红楼真梦》是民国时期刊行的较有影响的《红楼梦》续书,成书于1940年,在续书主旨、接续方式、叙事艺术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与清代《红楼梦》续书《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等极为相似,都在接续宝黛钗的后续故事,使生旦团圆,贾府复兴.然而,它将太虚归太虚,人间归人间,以两分之法区别虚实真假,是其匠心独具处.抗战时期,作为清朝遗老的郭则沄,以清代文人惯用的游戏笔墨改离散悲剧为团圆喜剧,寄托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古今情海

曹乡君编。汇编。三十卷。有上海进步书局1915年本。199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本书是古来有关各类情感笔记故事的辑录性著作,每则故事短小精萃,加以一二句评论,有益世道人心。全书选录周秦汉魏直到清末的相关资料,共约1200多条,分32类,如:情中侠、情中贞(上下)、情中烈(上下)、情中义、情中缘、情中灵、情中幻、情中私、情中爱、情中媒、情中感、情中痴、情中豪等等。本书对了解历代有关掌故、丰富知识,或与各类笔记小说以及文人小说对接比较,有一定的助益。

小名录

轶事小说集。唐陆龟蒙撰。《宋史·艺文志》题《古今小名录》5卷,《直斋书录鲜题》作1卷,《四库全书总目》作2卷,今有《续百川学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小名录》记述了从秦到隋的许多人物的小名,包括帝后官宦,才子雅士,还载录了一些女性的小名。由小名而连带出许多有趣的小故事,遂具有了小说的性质。虽然成书于文人有意为小说的唐代,却颇具《世说》遗风,文笔洗练,风雅有趣,更像六朝轶事小说,如《张梨》条,吴人张冲过继于伯父景彻,彻字榶;父邵,小字梨。宋文帝戏景彻曰:“楂何如梨?”“彻答曰:“梨是百果之宗,楂何敢及”。《小名录》还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一些小故事。《阿娇》写汉武帝幼时,长公主问其欲得阿娇为妻否,武帝笑答:“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后由长公主作主成婚。《匡衡》则通过匡衡为富豪而多藏书之家“作而不求直”,“愿得主人书遍观之”,生动地刻画了淡迫而好学的匡衡形象。《小名录》开辟了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领域,对后世有直接的启发。宋朋溪居士的《侍儿小名录》、乐史的《小名录》等就是例证。

梅兰佳话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四十回。题“阿阁主人著”,首有序,署“时道光己亥岁(十九年)菊月,古云赵小宋拜撰”,据序知作者为曹梧冈,书写于道光庚寅岁(十年,1830),有道光二十一年至成堂刊本传世。《梅兰佳话》从整体上而言,没有超越才子佳人的陈套,语言布局都无甚新意。全书分段不分章,每段皆有段目,与章目一般无异,但文字比别书每章短,估计是写作时作者染病在身,只能坐床凭几,信笔直书所致。因为是信笔,更不免旧时才子佳人小说的薰习。作者自感也不满,生前一直不愿刊印,此书质量可知。唯一可注意的是,该书处处流露出一个落魄文人的心态,读来饶有意趣。

刘宾客嘉话录

轶事小说集,又名《刘公嘉话录》。唐韦绚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韦绚《刘公嘉话录》一卷”。《宋史·艺文志》却记载韦绚有《刘公嘉话》一卷,此外还有《宾客嘉话》一卷。但考其它书目,均无记载《宾客嘉话》。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断言:《宋史·艺文志》中的《宾客嘉话》,是从《刘公嘉话录》中摘录出的一部分。两书合为一书,才是原《新唐书·艺文志》中的《刘公嘉话录》。追述长庆元年(821)刘禹锡在白帝城的谈话,故名。多记唐杂事和文人轶闻,间及异梦志怪。还有讨论经传、评论诗文等内容,并保存了一些名人事迹及碑刻书画掌故等,间可参考。但与他书掺混重出,又多缺佚,当已非旧本。

试笔

一名《欧阳公试笔》《欧公试笔》。一卷。杂著。宋代欧阳修撰。是编可能是后人辑录欧阳修所书或随笔而成,共三十条,每条有标题,书末有苏轼跋。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学书为乐”,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书斋生活和文房趣味为特征的高雅情调,是追求自然适意、百无滞碍生活方式的士大夫人生哲学的具体表现之一。这种观点代表了当时多数士大夫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不仅开宋人尚意之先风,而且开文人书画理论之先河。有《书苑补益》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等。

汉武洞冥记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东汉郭宪撰。疑是六朝人伪托,一说梁元帝萧绎作。4卷。《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汉武洞冥记》1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郭宪《洞冥记》4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作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4卷。《直斋书录解题》始入小说家类,4卷外,尚有《拾遗》1卷。现存本多为4卷本,收60条。记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内容荒诞无稽,以宣扬道教,方术为目的。但其字句妍华,后代文人乐于采摭征引。书中所记材料也有一定价值。有《汉魏从书》、《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

龙城录

轶事小说集。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旧题唐柳宗元撰。二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是书唐艺文志未著录,宋人何远以为本朝王铚所作,假托柳氏大名。朱熹亦持何氏观点。清四库馆臣进而检讨书中文字,颇以笔力贫弱,非柳氏大家所为,考其记事,又多类同于宋人,不无道理。全文约5600字,共收笔记43则,主要记述了隋唐时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闻奇事。《直斋书录解题》、 《通考》、 《宋志》著录,一卷。今存《柳河东全集》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皆为二卷。又有《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均作一卷。二卷本和一卷本同。

鉴诫录

轶事小说集。五代何光远撰。《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著录3卷,《四库全书总目》作10卷,现存为10卷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明初刊本、崇文书局汇刻本。所记多为中晚唐及五代间事,而以蜀事为多。该书以写名人轶事与文人生活为主,杂有神鬼怪异、因果报应、征兆灵验等事,与“鉴诫”之名并不相称。全书共66篇,每篇前都有三字标题,扼要而醒目,如《知机对》、《诛利口》等等。《朱太祖》篇写唐昭宗为朱温改名“全忠”,有人以拆字法认为“全”乃“人王”、“忠”乃“中心”,不祥。后朱温果然建后梁称王,四分天下而居其中。《削古风》篇写杜荀鹤入梁,以《时世行》10首献给梁太祖朱全忠,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不见用。后敬翔劝杜“稍削古风”,于是杜作《颂诗》30章而见用。常失之于为记事而记事,但辑录诗文是它的显著特点和突出贡献。所录诗歌既有在当时就受推崇的高雅之作,又有为一般文人所不齿的粗鄙之作,兼收并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代诗人贺知章、刘禹锡、罗隐、杜牧、贾岛、贯休、王梵志等的许多诗作收录在该书中,其中数十首被采入清康熙年间着手编辑的《全唐诗》中,《鉴诫录》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闽小记

《闽小记》为清初周亮工所著,周亮工(1612—1672)乃河南开封人,出生金陵(今南京),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监察御史。仕清后,周亮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被擢为福建按察使。是年秋,周亮工由浙江经江西入闽,先抵光泽,后抵邵武。一路因闽北抗清义军起事屡屡受阻,直至l648年夏才到达省会福州上任。作为明清之际的著名文人、学者、书法家和艺术鉴赏家,周亮工骨子里就是一个文人,一生著述甚丰,著有《赖古堂集》24卷,计诗文各12卷。早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第一部《四库全书》完成时,即录有周亮工著述5种,存目3种。但在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复勘《四库全书》时,详校官发现周亮工的《读画录》中“语有违碍”,于是将周亮工的著述一律撤出,且存目者一律扣除。导致周亮工诗文集虽有清康熙、乾隆、道光等三刻,但流传不多。

鹄湾文草

谭元春(1586~1637),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明代文学家,天启间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此书是明末著名文人谭友夏之《谭友夏合集》中的文集部分,以明崇祯初年沈春泽刻本为底本。《鹄湾文草》是其创建的“竟陵体”的代表作之一,其文体杂书信、序、游记、墓志铭、文传等。“竟陵体”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1 38 39 40 41 42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