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器服略” 六卷,“乐略”二卷,“职官略”八卷,“选举略”三卷,“刑法略”六卷,“食货略”十六卷,“艺文略”八卷,“校雠略”八卷,“图谱略”二卷,“金石略”七卷,“灾祥略”三卷,“昆虫草木略”二卷。卷首有“凡例”十二则。宋代郑樵曾撰《通志》二百卷,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谱略、列传等目,记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又有清代三通馆奉敕所修《续通志》,门类沿袭《通志》,记事上接《通志》,止于明代。是志则上起清太祖天命元年 (1616),止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 (1785),不但体例与《通志》、《续通志》相比,省去本纪、列传、世家、年谱,而且细目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删简和增补。如“都邑略”,《通志》载四裔,是志仅载清统治区域;谥略”,《通志》分为三等二百又十品,是志仅录尊谥与赐谥;“金石略”,《通志》分载泉币、钟鼎彝器款识和诸家碑刻,是志只收御定诸帖及奉敕石刻;“天文略”,是志细述历数、仪象,比《通志》全面,“地理略”,是志备载各地河流,比《通志》详细,“六书略”,是志则记有满蒙回等多种文字,“七音略”,以汉满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谱。当然是志的价值不能与《通志》相比,但其反映了清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不失为一部有用的工具书。是志记事起止年代与《清朝通典》相同,两书相较,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作用与价值也大体相仿。是志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是志影印精装一册。
续通志
《续通志》,顾名思义,是衔接《通志》的一本综合史料而成的史书。清乾隆三十二年时官修。后经纪昀等校订,共640卷。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字晓岚,一字春帆、河北献县人,举进士、授侍读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主持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续通志》的体例与郑樵的《通志》基本相同,分本纪、列传、二十略,但缺世家、年谱。本纪、列传的时间断限,从唐初到元末,包括唐、宋、辽、金、元五朝,其中的文字,全抄正史。至于明代纪传,因当时已另有《明史》,故未列入。书中的“略”则从五代至明末,不仅继续了《通志》的二十略,而且对其有所补充和订正。如郑书《艺文略》,只列书名卷数,而本书则各补撰人名氏爵里。郑书《图谱略》以《索象》、《原学》、《明用》3篇辩其源流,又用《记有》、《记无》考其存佚,而本书则删除以上名称,另立经学、史乘、天文、地理、政典、学术、艺事、物类等目。对于郑书的《昆虫草木略》,《续通志》中增补和订误之处更多。总的来说,此书除了没有世家、年谱外,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凡《通志》所缺,则补上;凡《通志》已载而有伪误的,则订正。考证比较严密。1937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通行。
花心动
墙下红葵,向斜阳、犹开那时颜色。半捲绣帘,独倚雕阑,泪眼为谁长滴。九疑烟雾连蓬岛,蜚鱼去、浑无踪迹。旧游处、空馀满地,绿苔堆积。百岁真如过客,待落蕊重荣,不知何夕。镜掩素尘,香歇罗衣,此恨怎生消得。夜凉月转梧桐影,青灯共、疏萤寥寂。正憔悴、饥虫又啼暗壁。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客从昆崙来,遗我双玉璞。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能上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无弃捐,服之与君俱神仙。
伤唐衢二首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不知何处葬,欲问先歔欷。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寄魏相之
胡尘涨中州,大雅欲陵替。遮眼惟甲兵,开口无丁字。君从何方来,落落清庙器。岂觅佳吏部,惠然枉轮驷。快语真起人,坐久益宏肆。复归磨破瓦,自写锦囊秘。敲门遣长须,恍若明星坠。意远出寥廓,沈谢堪叔季。昔人重勋业,文章乃馀事。当其困湮沦,慷慨动幽思。旧筐傥好在,万代作清吹。听君发馀论,堂堂蕴经济。贾生求属国,居然不自试。飘飘云雨峡,风沙正憔悴。老聃柱下史,庄周漆园吏。鸿鹄千里心,蹭蹬戢远翅。平生有笔砚,艰难不相弃。得失与忧乐,付此一游戏。举手忽盈纸,不知老将至。达士要如此,何必苦酸鼻。凌江我二友,大非俗士比。与君共朝夕,可以忘世味。嗟我谋生拙,汩汩耗元气。相逢思共载,羁绁但长喟。别后有新诗,莫忘情所寄。一瓢落清江,顷刻荷清赐。一饮一再读,一篇为一醉。
送路遵谒孔宣公
薄田五顷馀,才足共王租。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疏。服非帛不煖,半冬无裤襦。食非肉不饱,杯案惟一蔬。南陔孝子心,若何为安居。方冬万木折,北风裂人肤。冻死不敢言,长涂走崎岖。二百里见我,寒荄求吹嘘。顾我正憔悴,念子空勤劬。阙里有圣孙,佩服诗与书。孜孜行仁义,阴德及焦枯。三县十万人,其命绝而苏。岂使八十老,旨甘不足欤。
药翁吟
有翁忧思深,挟药救一世。大声疾其呼,负箧即都市。凝视彻河汉,觇色见肠胃。巍峨一男子,面泽胜粉腻。翁前亟与语,腠理中邪沴。再三犹不闻,掉臂若欲避。涂人竞揶揄,毋乃太逐利。那知此翁心,肝脑作布施。厌见大官医,十谒九不值。高车索礼貌,疑疾致金币。侵寻疾已深,针达不可暨。却推主人痴,疾欲胜砭剂。天寒日以深,衰态日以至。稍觉念翁来,西风政憔悴。
予还自武林葺先人弊庐净扫一室晨起焚香读书于其间兴至赋诗客来饮酒啜茶或弈棋为戏藏书数百卷手自暴之有小园时策杖以游,时遇秋旱驱家僮浚井汲水浇花良天佳月与兄弟邻里把酒杯同赏过重九方见菊以泛觞有足乐者每览镜见苍颜白发亦聊自叹也作小诗十五首 扫室
洒扫学者事,陈蕃胡不然。要令天下净,端自室中先。扫地眼尘净,焚香心境清。案头时一炷,邪虑不应生。入政惭无学,还家更读书。翻同小儿辈,相共惜居诸。秋兴最难遣,诗怀如乱云。虽无少陵笔,一饭不忘君。我意岂在酒,衔杯聊乐天。客来同一醉,客去独高眠。滥与金华讲,赐沾龙凤团。却归林下饮,更愧是粗官。光景老尤惜,忍销枰弈间。娱宾欠丝竹,一局战清闲。秋日更可畏,所宜惟暴书。反身还自笑,均是蠹书鱼。园小日思涉,山高时欲登。老来疲脚力,兴至策枯藤。山中久不雨,汲水欲何从。一夜井泉达,灵鳗恐是龙。花木正憔悴,秋阳那更骄。驱童绠深井,聊助化工浇。还舍八十日,三逢明月圆。停杯试一问,归去定何年。既晚开何益,采之聊泛觞。书生自头白,奚用泣馨香。可正宜频览,无尘亦自磨。少陵今老矣,功业欲如何。旱久井垂涸,汲多泉更浑。浚教泥净尽,何患不逢原。
考古编
十卷。南宋程大昌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 张海鹏后识),多有可取。如,以白居易 《乐府诗》正韦述所记《唐六典》不曾行用之误;以在张掖者乃鲜水非令鲜水,驳章怀太子所注《后汉书·段颍传》之非; 以《汉书》 比景县当从刘昫《旧唐书》作北景;以荀子所称子弓即仲弓,非馯臂子弓;以琅琊台碑文证秦以前已尝刻石等,皆精审明晰。再如,《正朔论》谓周人虽首子以命月,而占星命算修词举事仍用夏时;《象刑论》谓是刑官取其法悬之象魏,而不取画衣冠、异章服之说,其持论颇为新异,旁引曲证,亦能有所依据。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诗论》十七篇,反复推阐,大抵谓《诗》有南、雅、颂之名,无国风之名,说极辨博,而实无解于《礼记》之所引。故终为后人驳诘。虽然如此,仍不失为考据精核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虽亚于《容斋随笔》,要胜于郑樵辈之横议也。”评价很高。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学津讨原》、《儒学警语》、《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 等丛书本,《函海》、《江氏聚珍版丛书》 本作 《程氏考古编》 十卷。《丛书集成初编》 本据 《儒学警语》 本排印,又附以《学津讨原》本所载提要及跋识于后,为较好通行本,但排印时有错字。
竹屿山房杂部
三十二卷。明宋诩(生卒年不详)及其子宋公望(生卒年不详)分撰,由宋公望之子宋懋澄合而编之。宋诩,字久夫,宋公望,字天民,其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三十二卷,其中养生部六卷、燕闲部二卷、树畜部四卷为宋诩所撰。种植部十卷、尊生部十卷,为宋公望所撰。《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二十七卷,分前后集,前集树畜部四卷、养生部六卷、家要二卷、宗仪二卷、家规四卷。后集种植一卷、尊生一卷,此本大概是不完之本。此书对田居杂事的记载最为详悉,且也间附有考证。如养生部鲥鱼条引《尔雅》鯦当魱以证之。郑樵注谓鯦即魱,魱即缩项鳊,郭璞注谓咎似鳊而大,是非鳊可知。郑注似误,此书取张萱汇雅之说,舍郑从郭,以鯦为鲥,所解甚确。内容多有可取之处,尤其是树畜部,对各种农作物及花卉、禽兽、鸟虫、蔬菜等等,都有研究,是古代较好的农书。此书有明刊本、《四库全书》 本等。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诗经注本。二十一卷,《诗序》一卷。清王鸿绪等奉敕编。始于康熙末年,成于雍正五年(1727)。编者在序言中提出:“《集传》一书,参考众说,探求古始,独得精意。”实际上代表了康熙王朝官方的评价。此书的编辑,“皆以朱子之说为宗”,将《诗集传》有关诗旨大义、章句训诂以及所标赋、比、兴作法,分别录入各篇各章之首,而对《毛传》、《郑笺》、《孔疏》和其他诸家之说有可取者,皆列于“集说”或“附录”之中。是书之出,可谓朱熹《诗集传》登峰造极的最后一瞬。迨至乾隆二十年(1755),敕编《诗义折中》,“分章多准康成,征事率从小序”,虽云“折中”,实则存心提倡汉学,《集传》一派,从此而日见式微。本书特色之一是内容简明醒目。编者总论,介绍篇义章旨,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颇便初学。本书案语,着重推崇《集传》,树朱学的权威。《邶风·静女》、《桧风·羔裘》诸篇,也曾对朱说提出质疑,不过措辞比较委婉。本书采录自汉迄明有关《诗经》的论述凡二百六十家,其中汉至唐代(包括五代)五十五家(汉以前唯引荀况一家),宋代九十四家,元代二十三家,明代八十七家,所引宋、元、明三朝超过二百家以上,占全书的五分之四。宋代的诗学革新,在朱熹之前,较著者有欧阳修、郑樵、王质诸家,朱熹受他们的影响很大,本书收录欧、郑、王的论述较多。朱熹以后,南宋后期的辅广、蔡沈、王柏,元代的许谦、刘瑾、梁益、朱公迁,明代的朱善、胡广等,相继羽翼并发明朱熹的学说,他们的著作,实际上可以视作《集传》的笺疏。本书大量收录上述诸家的论述,穷源溯流,源流俱备,可谓集朱学之大成。将原来散出各处的资料汇为一编,对于研究诗经学史上的“宋学”,非常有用。《诗经传说汇纂》有《四库全书》本、清同治七年(1868)马新贻刻本、1968年台湾维新书局影印本。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十七卷。唐王冰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灾化纪、灾祥应纶纪、南正顺司纪、北正右迁纪、司天配轮纪、正化令转纪、司天间化纪、三元配轮纪、地应三元纪、地合运胜纪、胜符会对纪、地土间物纪、五行类应纪、六元还周纪。所谓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气化运行,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学说。王冰研究气运学说,比较注重客观实际。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来源于伟大的自然界变化之中。四时行,万物备,这是气化运行的反映,我们只要能“智周万物”,便能认识气化运行规律。王冰这一观点也反映在他为 《素问》七篇大论所作注文中。而此书对《素问》七篇大论更加有所发挥,对后世运气学说发展有一定影响。此书命名,作者序称因得遇玄珠子师事之,故自号启玄子,密语者,密而口授之言也。此书原作已佚,今本疑为托名之作,所传篇名、卷数皆不相同。郑樵《通志》作十卷,不著撰人。孙星衍有十卷影抄本,黄丕烈有十六卷明抄本,陈鳣有十七卷抄本,丁丙有十七卷道藏本。
问水歌
嗟余读洪范,恒雨亦咎徵。问雨何以恒,有聪不能听。咎急故罚寒,厥极无乃贫。天启五年秋七月,伏金已半先天日。皇天降割何不仁,降割独先余下邑。显显神君听最聪,优优仁政咎非急。水哉胡然不润下,金不收兮藏气失。人言黑猪曾渡河,月虽仰瓦未离毕。何事滂沱七昼夜,彳亍商羊号飋䫻。铮栈雷车驾阴帝,神鞭鬼驭驱狂䎉。黑风吹城城已摧,黑蜧翻波波欲立。海底卷上天中央,冰夷起舞老蛟泣。金乌锻翮天炱煤,崩云泼墨如喧豗。共工无计窃帝壤,女娲不复填芦灰。骊峰象岭已摇足,浮山又欲还蓬莱。东岗为碇不可系,昼簸夜荡将摧颓。四百君无大力负,我且挟尔同上昆崙台。回头挥涕问城市,纵横大陆龙蛇起。弘农不遇公沙穆,刺山合窳何日死。朝惊东陌变空桑,暮诧西廛同瓠子。悬釜枝头哺鹄形,架巢屋角飧鱼婢。神君一叶犯洪涛,为听嗷嗷歌玉蕊。菊藭未种罗浮山,竟日呼庚不呼癸。桑麻百里似漂萍,沟壑一时无汎骴。公序休誇蚁渡功,郑侨应愧乘舆惠。老农曾赋省耕诗,卖剑买犊橾豚蹄。满篝满车不满愿,穰穰更祝如京坻。忽闻屏翳括新谷,春谷更作春蛾飞。更闻玄冥税青苗,秋苗复逐秋涛驰。四境四民真不造,一目一足常相随。秋歛前年已苦暵,春耕去岁曾啼饥。嗟今春耕又秋歛,粒粒尽贡无支祈。医疮已剜眼前肉,负薪更苦毛无皮。前年不及今年苦,今年复抱明年悲。仰事俯育不必问,旧赋新税谁能支。师行粮从急如火,仰屋县官无复之。室罄欲卖无丁男,呱呱仅有怀中儿。柳州曾说宁捕蛇,盈之尚欲月攘鸡。手援胥溺出鱼腹,蒲鞭忍复加疮痍。稽首神君真乐只,民饥民溺思由已。请蠲请贷请民命,勿谓君门常万里。倩谁为扣虎豹关,何日沧洲见黄纸。吁嗟乎,杖藜泣血回白头,且向西园歌问水。
诸虫名呼被于人事因据为义者凡八物各赋一章 鸷
天地并尊杀,老拳摩烈霜。剑精羞再击,矢法列三伤。家筑避雷室,人齑偃月堂。东阶凤何懦,义纵笑轩皇。从无肉离骨,可信是甘柔。蝮子贻蛇患,桃虫通鸟谋。智囊瘿是毒,警枕梦如流。想见李林甫,蜂脂铸镯镂。錣策不能劝,何况鞭影乎。由胸无道路,化世为崎岖。江上汁诸葛,延英汗令狐。莫将万石粟,笑彼一囊刍。与仓帝争力,系出祖龙馀。脉望艰成就,芸香费祓除。青苗配字说,封禅倚天书。谋国文心尽,销光月蟾蜍。盍观周鼎上,有口即无躯。腹匪将军负,肉犹子我屠。越缶多海物,冥铸广财炉。大约俱人面,知谁不可图。自无长掌蹠,踸踔何迍邅。蛩駏足相比,夔蚿孰可怜。华歆友割席,毛仲客逃筵。失据亦云极,披猖岂不然。见则凶家国,愁吟琐尾诗。谨循黄帝令,虔祷郑侨祠。硩镞无专职,率更反得移。赐羹亦打草,胡不深长思。安能长不夜,天遣混贞淫。獬荐无斯触,穷奇良所钦。恶人由逆我,中尉独开心。只坐无闻见,肝肠乖到今。
怀芳篇寄徐子能
东吴繁绮会,南越贝珍丛。霜雪无论异,英华且复同。阡阡垂柳绿,坞坞发花红。共识王孙路,俱翻少女风。王孙少女若相望,知是君家难可忘。时闻招客山中桂,每见停骖陌上桑。江南曲羡田田叶,卷耳诗劳采采筐。寻常游玩木兰楫,特地栖居文杏梁。姑苏台上睋朝汉,海珠石望虎丘畔。夫差勾践几兴亡,赵尉吕嘉谁治乱。素馨骨已化,西子魂今断。云烟响屧心,风雨花田汗。花田古渡对羊城,无复刘王歌吹声。皎蕊空施云髻重,清葩徒结彩灯明。金屋调音歇鹦鹉,雕盘止妒罢鸧鹒。红云终宴帷空树,赤帝司方日发英。已知前迹成销烬,今日才华应叠进。宋玉微辞或学师,马卿工赋非徒蔺。当今郑侨百是茂先,关西孔子添杨震。咸从郁水照衣冠,况有罗浮耸颜鬓。罗浮海上山,珍禽相往还。百花恣栖啄,五色自斑斓。能歌同气鸟,知止类绵蛮。鷾鸸称莫智,山侣定非顽。葛稚安期寻不得,丹砂紫朮元虚色。荷锄漫尔掘黄精,执笏真须朝紫极。地灵风度曲江相,天花香水曹溪释。绮思将分鲛女机,玄情每贪云母液。佳气何氤氲,家山傍白云。栘华时共照,兰室更相薰。不慕灌园节,惟追运甓勤。接舆无用避,植杖可同耘。閒居商榷平生志,问姓通名更何事。欲学承蜩向丈人,讵轻求马从唐肆。自信家乡僻更僻,莫道人间易还易。一心闭户将著书,何虑出疆难载质。四方顾盼多佳游,同心不少向苏州。最忆知人有皋氏,从来文学记言游。千金带墓剑,五月取薪裘。季鹰步兵号,元叹遂乡侯。酒城石城随兴瞩,皋桥枫桥水平绿。六月凉风销夏湾,百花晴日歌春曲。杨柳芡实信云美,莼菜鲈鱼我所欲。赤松采药已升灵,林屋取书殊不俗。清江淡远天,荡漾采莲船。双双悲凤管,点点匝鹍弦。周郎今日顾,子夜昔时怜。因兹艳二八,欢我客三千。我所思兮吴地好,美人是处吟芳草。偏是江南白雪多,应知岭外梅花早。结客君怀燕蓟地,寻姝我羡邯郸道。红尘青眼我能同,赭白斑骓君自保。芳草长,百草芳。萋萋路边千里月,青青河畔九回肠。兰菊佳人怀自切,芙蓉吾子隐相将。云字馀鸿雁,春衣袭鹔鹴。遥同冠玉美,相和郁金堂。
三归台
半壁出东阿,三归瞻道右。管实食采斯,县更旧城有。台倾但余碑,代古莫问叟。眷彼仲父烈,不仅桓公友。从纠尝射钩,及堂始脱杻。初荐由鲍子,卒用类犯舅。沐进重再三,坐问召可否。生民四乡恒,国谷二分阜。制用三耕畜,经邦六职受。以礼乃得怀,示信在不苟。柯盟怒拔剑,葵会责缩酒。君虽赐一级,臣敢越二守。遂极九合盛,用佐五霸首。閒有遗书存,颇为史公取。山高义惟峻,地员文更糅。廉耻天维张,??土?剖。博与郑侨竞,艺略姬公负。异物委蛇识,荒说云亭叩。余憾朱楹侈,微遭白水咎,此亦龙服鱼,非比石袭琇。惜死留寺刁,悔生纵朝妇。虽然补石画,终是相木偶。才大风表海,器小吉盈缶。乐生书燕国,葛公吟叹亩。遥遥名则齐,落落人不朽。天下如有意,古来几得手。三归传《论语》,群山此奔走。晏俭不如己,蹠筑乌能久。偶过一台下,发论千秋后。
蠹斋铅刀编
诗文别集。全称《蠹斋先生铅刀编》。三十二卷,其中诗十五卷。宋周孚撰。南宋孝宗淳熙六年己亥(1179),当孚卒后之二年,孚友人解百禴为整理其诗、文,刊行于京口,陈珙为序。淳熙七、八年间,辛弃疾复刊于长沙,丘崈为序见(见《嘉定镇江志》附录)。二本并行,内容大体相同,珙序及《嘉定镇江志》皆谓为三十卷。然京口本实为三十二卷。与本集目录之后解百禴跋语所云相合。盖多出之二卷,乃卷三一、三二之《非诗辨妄》,百禴取之以附行耳。《宋史·艺文志》著录,三十二卷。《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四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长沙本久佚,今所传皆京口本。卷一收赋二首、古律诗二十一首。卷二至卷一五收古律诗三百五十六首。卷一五至卷三○收表、笺、启、书、序、记、疏、青词、赞、碑、铭等各体文共一百四十七篇。末二卷《非诗辨妄》凡五十一则,为非郑樵《诗辨妄》而作。此二卷之后,为《蠹斋拾遗诗》,凡十四首。其集有明抄本,其书卷首有目录二卷,目录后有解百禴跋。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书,该本删去目录二卷,并删去解百禴之跋,实属可惜。日本静嘉文库有影宋抄本。
读书分年日程
元程端礼撰。凡三卷,《纲领》一卷。程氏有感于时人教育子弟读书时不懂方法、不讲程序、不得要领而编撰。《纲领》一卷提纲挈领地标出为人、修身、读书治学、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正文三卷,前二卷有“读书工程”之称,从8岁入学前开始,依次叙述读书学习的步骤、程序,每个阶段应阅读的书目及具体教授方法、学习要求,对批点经书的方法,也做了详尽明了的介绍。后“国子监以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元史·程端礼传》)。并列举了大量他所推荐的参考阅读书目和导读要点。实际上,该“读书工程”是当时在学士子的课程表,犹似今日的教学计划。第三卷收录王柏《正始之音》、朱熹《学校贡举私议》、《调息箴》及程氏自撰的《集庆路江东书院讲义》。其中《正始之音》是王柏在贾昌朝《群经音辨》、郑樵《六书略》等小学著作基础上钞编而成的关于声韵和六书的著作。程氏的老师史蒙卿曾把朱熹的读书方法概括为“读书六法”,即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系用力。程氏《读书分年日程》以此为宗旨。王重民认为,程氏《工程》“在与课程进度表相适应的各门功课的参考阅读书目单之外,还有更广泛的总书目。这种更广泛的总书目,就是清代龙启瑞的《经籍举要》、张之洞《书目答问》的先声了”(《中国目录学史》第3章第7节)。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直斋书录解题
目录著作。陈振孙撰。宋、元有刻本和抄本行世,到清初56卷之全本已不可见,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编为22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四十三年(1778),卢文弨据秀水朱氏曝书亭抄本、元抄残本、《文献通考·经籍考》等加以校订,辑成《(新订)直斋书录解题》56卷,现存上海图书馆,缺8—16卷。今人徐小蛮、顾美华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参考元抄残本、卢校本和《文献通考·经籍考》,校点标注,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宋代浙江安吉人,嘉定末年任江西南城县官,理宗宝庆、绍定年间做兴化军通判(在福建莆田)。端平三年(1236)以朝散大夫知台州。嘉熙元年(1237)改知嘉兴府。后任临安国子监司业,历官某部侍郎、宝章阁待制。淳祐九年(1249)致仕,赠光禄大夫。官福建莆田时,曾传抄当地郑樵诸家的藏书,得5万余卷,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体例撰成本书。收书共3039种,每书著录其卷数和著者姓名,并写成提要,评论得失。考证较详。分类排列,虽未标出经、史、子、集四部之名,实则按四部序列。前10类属经部,次16类属史部,再次20类属子部,后7类属集部,共53类。本书与晃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被后人誉为宋代私家目录的双璧。由于著录丰富,其中不少书籍早已失传,本书是考查宋以前古籍的依据,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说:“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这个评价是极其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