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台山北台顶

胡汉交兵旧战场,五台山上望汾阳。无端儒服加僧服,换得文场作道场。已见梵音传海宇,却闻鼍鼓动边疆。可怜青史三千将,不及杨家有五郎。

重到开元寺

劫数飞临不可休,陵风激雨洗神州。金妆菩萨无完体,泥塑天王已断头。一切慈悲心暂搁,三千烦恼发重留。今番个个须劳动,满寺僧人卖豉油。

银山寺

银山倚铁壁,天外削三峰。下见林中寺,来闻午后钟。僧徒住石屋,雷雨拔门松。西望诸陵接,云成五色龙。

奉柬制府董公

忆昔鸾溪绍祖山,时荒分卫荷隆颁。出门倚杖惭僧服,避地移茅入庾关。洪府远闻江路静,孤峰仍逐使臣还。寅缘一望孙弘阁,七载衔恩想像间。

狂吟八韵送英公暂归故乡迁殡二亲

十八般书四海传,长安话别已多年。今来帝里重相见,转觉师心更自然。下笔入神皆得法,出言成句尽通玄。花时乘兴先行乐,月夜忘机静坐禅。到处僧俗争识面,满朝英俊赠佳篇。长沙母葬彰纯孝,八水人思有善缘。衡岳醉投秋雨寺,汉江吟渡夕阳船。前期指在春三月,回首东风好著鞭。

长芦寺二首

梁帝号用儒,顾有佞佛癖。区区泥其粗,佛者宁汝即。矫矫只履翁,谈妙尘可析。冀上一言契,何意水投石。瓶锡翩然逝,北去甘面壁。有道恶惊世,应俗肯留迹。一时起诞罔,千载受诳惑。至今利涉地,传流何荒惚。渡江一苇尔,古今尚遗植。纷纷捕影徒,唱一和者百。远渡有浮杯,行空或飞锡。至人果善幻,几何异鬼蜮。世人堕邪蔽,徇虚不计实。我学谢傅韩,舣舟重唶唧。昔年望长芦,去江逾百步。垣宇呀已缺,浮图攲欲仆。僧徒噬肯留,日有沉溺惧。重来舒望眼,佛刹非故处。安众得亢爽,定迁酬夙素。似闻瓶锡侣,复作醯蚋聚。居人祷蚕麦,行客乞泉布。营者肆夸侈,施者不顾虑。百堵焕金碧,奚翅复其故。往往豪俊人,四壁有未具。彼徒创寺意,取镇湍涛怒。向来梵呗所,倏为蛟螭据。在己不自保,诱俗说依怙。波流置不省,此理吾未谕。

云浪庵看桃花歌呈恩公

白石累累如雪浪,青山叠叠疑屏障。孤庵结处绝人寻,千树桃花深又深。吾师讲散僧徒暇,或行或坐桃花下。悠然花下悟真机,落花偏著定时衣。处处飘来天女散,纷纷衔出佛禽飞。如此春山谁独往,城中人有山中想。涧户疏钟出谷迟,石桥流水和云响。几曲云林望不通,惟将流水世人同。徐穿鸟语枝边路,传过经声花里风。步步留人春不尽,掩映岚光无远近。池上数株昨夜开,旧红几点逐沿洄。禅关自与仙源异,莫误渔人不再来。

那伽跋陀那访汉塔废址 用东坡罗浮山韵

黄支之大莫与京,黄支名德多马鸣。汉塔建自咸淳岁,西书记载何分明。蓬转牢居往殉法,几人九死求一生。自古孤征接踵至,以智为猎道为耕。胜处何曾忘述作,含德已足比老彭。鸿崖巨浸鲸波横,投躯慧巘万事轻。茫茫象碛栖遑处,天魔帝释面目狞。欲奋智刃斩云雾,袛山挂想如门庭。此间去海不咫尺,僧徒往返路必经。我来踟蹰荒郊外,遗基无复睹前铭。自济三衣惭法朗,空飞一雁忆苏卿。南溟九月犹初夏,芳草连天与云平。

吴宽仲先生挽诗

故国寻耆旧,同心独此君。早轻南郡士,愤著北山文。高节甘僧服,刚肠绝世氛。晨星苦相数,邻笛岂堪闻。师执馀公在,交期刘宋间。九原终不负,卅载邈难攀。贱子蒙湔祓,凋晨慰往还。独惭虚一诺,欠写鹿门山。救国违初志,怀贤纫楚芳。事功一太岳,翰墨两襄阳。终郁青霞气,愁霾白日光。示儿传绝笔,遗恨薄天阊。

题九老图

我闻神仙人,往往不易得。斯图绘九老,乃类瀛洲客。容颜尚渥丹,须发尽垂雪。想当香山游,高会总英特。安定司马胡,冯翊卫尉吉。刘郑宜可肩,卢张亦同列。就中老居士,颇忆姓是白。平生慕出仕,稍稍著勋业。一朝服官政,归兴浩若决。复有元爽翁,齿数已过百。僧人如满徒,少日共乡陌。投闲时盍簪,气味迥无别。临流抚鸣琴,倚杖听啼鴂。长松雨初过,草色翠如叠。优游竟忘疲,聊以卒岁月。予亦旷达人,奔走困仕辙。何年预斯会,不俟残齿缺。愿陪衣冠后,石涧采薇蕨。

游方广岩登绝顶二十四韵

方广华严地,神州一洞天。寺藏青嶂里,路绕白云边。气候晴兼雨,峰峦断复连。树枝多臃肿,萝磴自盘旋。猿啸听经石,龙生洗钵泉。水帘终古泻,钟乳半空悬。境出尘寰外,岩开混沌前。金身馀五百,世界度三千。净室邻飞瀑,沙弥种石田。空门灰几劫,削壁字何年。谷有羚羊险,山从鸟道缘。地偏堪避世,境寂可安禅。贝叶飘香界,昙花落法筵。桑门同客馔,石榻伴僧眠。已得澄心诀,浑忘俗累牵。探奇情未已,跻险兴翩然。披莽寻支径,扪萝到上巅。畏途尤巀嶪,侧足更迍邅。彳亍声俱喘,蹒跚膝在肩。耸身摩斗柄,回睇盼云烟。远水看如带,重冈小似拳。祗疑天阙近,还听谷声传。客有玄晖趣,僧如支遁贤。从兹寻觉路,长此奉金仙。

游庐山初入东林雨中

穷天刻冷翠,浓雨洗幽青。湿云坼西岭,坐见武吕晴。远公昔庵此,莲花漏初成。岩窦列宗雷,石梵彻天清。想像醉五柳,颠颓望釜铛。旷心闻法语,啼儿畏锦嫦。达哉远师鉴,礼法怜祼裎。客儿虽百醒,不以易一酲。千二百岁后,白藕无根荣。莲宗启未社,唐子惭道盲。掬流浣尘貌,寒潭吹古腥。山僧如石瘦,莲堂空几楹。

刘缓斋同甲会诗

潞公昔为同甲会,四老煌煌尽时贵。如何不见布衣人,可是名高绝流辈。功名富贵如浮云,眼前谁是无怀民。康衢却喜儿童语,寿域须教草木春。太平四海归皇极,道统光华连出日。一百年来养育恩,普天率土皆头白。海滨野老何萧然,风流不让他人前。十人六百二十岁,同甲相看真自怜。僧非凡僧俗非俗,踪迹虽殊志相足。圭璋璜瑾与璠玙,总是良田万金玉。就中一老何雍容,鸡群野鹤孤飞鸿。丰姿不减紫芝叟,文采或遇青藜翁。锦肠沁透金壶墨,鬓丝半映笼鹅白。赤壁山前醉月明,垂虹亭下眠秋夕。江南十月天未霜,寒花晚节生馀香。重阳无雨一冬霁,十有九日如春阳。楚芳老禅好奇事,便托丹青写幽思。相邀同甲赴同盟,遇水乘舟陆乘骑。山殽野簌充行厨,传觞促令相歌呼。林间似有鬼神动,青天湛若星辰孤。功名富贵知何有,万事纷纷尽刍狗。千年一度黄河清,几人解饮同年酒。古来戊子与甲辰,大小雌雄何足陈。清风素节图中事,一笑浑忘洛下春。

金山观东坡玉带歌

党人文字毁不留,章蔡疾之若仇仇。带一围落方外,山僧宝之若天球。岂惟僧俗知敬爱,压伏海门百灵怪。曾瞻黄伞对延英,更抵传衣镇法界。传衣传钵碎南华,道君玉押埋胡沙。可怜攒宫一片石,理宗不保归真伽。世事由来有反覆,故主谪臣殊荣辱。南巡圣藻身后荣,宣仁社饭当年哭。我哀公遇诵公诗,八州遍到拜公祠。一事堪令古人羡,今是天海澄清时。四大五蕴皆空相,惜公爱公公岂知。欲访中泠桑田改,紫金浮玉成陆海。京口十年作战场,缁徒千人无一在。此玉不焦亦不濡,龙珠上护白虹采。峨眉险巘瞿唐艰,不如北固好江山。妙高台上月明夜,应见骖鸾数往还。

雨中由磴道上洪光寺

我游得一奇,维此招提径。纡回十八盘,老柏夹危磴。霏霏小雨来,萧晨作轻暝。树色杂烟岚,到眼殊幽胜。衣袂沾古香,伫立发清兴。林隙望山门,天风送孤磬。辟地自中使,规模仿朝鲜。毗卢绕千佛,法像穷诸天。幡幢尽奇丽,照耀苍崖巅。胡为名胜区,僧徒散如烟。影常吊山鬼,松鼠窜几筵。荒寒不可留,亭午风凄然。却顾阶除上,游踪破苔钱。

船子和尚拨棹歌

唐代诗人船子和尚著,无法忍寺首座坦禅师刻本,正集2卷,续集2卷,收船子和尚渔父歌词29首,以及历代僧俗和咏等。船子即德诚,遂宁(今四川省内)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中唐时期。《五灯会元》卷五说他“节操高邈,度量不群”,得法于药山惟俨禅师,隐居于秀州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吴江畔,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以接四方往来行人。《船子和尚拨棹歌》写垂钓非常形象精彩,如“三十年来坐钓台,钩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出家人戒杀生,和尚钓鱼只不过是借以说禅而已。如“千尺丝纶直下垂”这首诗,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漂着一叶扁舟,当丝纶垂下的时候,水面漾起层层波纹。其时其景,给人一种幽清寂静,身心俱忘之感。千尺丝纶,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夜静水寒,以见心之诚。鱼既不食,于是满载明月而归。诗中表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船子和尚拨棹歌》都是吟咏渔人生活的,有禅理,有禅趣,寓以佛家玄理但无空泛的禅语,不仅意境优美,又能巧妙地说明禅宗的一种心得。

无生诀经

无生诀经,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体看,疑为明朝洪自诚编集。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摘录释迦、迦叶、达摩、僧灿、弘忍、慧能、神秀、本净等佛教祖师及僧人居士等一百多位佛教徒关于「无生无灭」之语录,汇集成编,题名《无生诀》。其主旨在于否定执著心法,破除生灭妄见,宣扬「无心亦无法」,「非心非本法」之义理,以求觉悟无差别、本同一之涅檗境界。

现果随录

凡四卷。清代戒显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系记述撰者所见所闻之因缘故事。共一○三则。内容大多为明末清初湖州、杭州、抚州等江南地方僧俗间之善恶果报故事。书中特别强调念佛功德,此外有关净土往生之思想亦极浓厚。

大乘起信论略述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二卷。敦煌遗书藏本。正文标题下署“建康沙门昙旷撰”。据研究,此处的建康应为唐证圣元年(695)在甘、肃两州之间所设的建康军。本书前有沙门澄漪撰序文一篇,内称昙旷先撰《大乘起信论广释》,但因《广释》文繁义深,“恐初心者仰崇崖而起退,望渤海而迷神。乃复探其旨归,为之《略疏》”。本疏分三门:一明造论义;二显论宗;三解论文义。释文探源寻流,旁征博引,研究者或谓其反映了西明寺系僧人的学风与观点。本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法苑珠林

佛教类书。道世撰,100卷。自宋以后开始入藏。宋、元、明、清各藏皆录为100卷。但嘉兴藏为120卷。道世,中国唐代僧人。俗姓韩,字玄恽。原藉伊阙(今河南洛阳),迁居京兆(今西安市)。12岁时,在青龙寺出家,“律宗研核,书籍钻寻”。曾受朝庭徵召,准备参与玄奘译经,后又召入西明寺,与道宣律师同伍,因之受人尊敬,称“人莫我及,道望芬然”。主要著作还有《善恶业报》、《信福论》、《大小乘禅门观》、《受戒仪礼》等10部153卷。他“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辞,无足于传记。由是搴文囿之菁华,嗅大义之瞻蔔,以类编录,号《法苑珠林》总100篇,勒成10帙”。以《动量篇》始,《传记篇》尾。每篇记述1个主题,篇下又分小部,总计668部。内容涉及了佛教教义、信仰、经论、戒律、神异、感通、人物、寺塔、供养、僧侣、居士、呗赞,和儒道的君臣、修身、忠孝、交友、富贵、贫贱、诤讼、谋略,以及祭祠、占相、渔猎、园果、杂耍等方面内容。篇末附有《感应录》,以证其说。全书夹叙夹议,引用书籍达400余种,其中佛教外典籍140余种。所引书名都详加标示,非耳闻目睹的事情,也要注明何人所说,表示言之有据,决非虚构。该书使许多已佚的著作,都在里面保存了若干条,故史料价值极高。又由于其分门别类,便于找寻,为学者重视和利用。

1 2 3 4 5 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