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县志
《金坛县志十三卷》民 ‧ 冯煦 等纂,民国十二年铅印本,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武周垂拱四年(688年)改为金坛县。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重修金壇縣志序:金壇縣志修於光緒初葉,邑侯夏槐清實任其事,一仍乾隆中所修舊志,而以采訪所得附益之。今距夏時復數十年,時事遷移,紀載闕如。會大府謀纂《江蘇通志》,令府縣各以志上,鄉人始有續修之議。予遯跡海上,主通志之役,羣復以是畀予。乃刻期張局,集諸邦彥,鉤稽搜訪,依類編摩,酌繁簡,剖疑難,補遺正訛。舊聞軼事有不翔實者,采詢故實致之。越二載志成,為卷十二,為類十一。時日遽迫,不敢企周慎詳覈,然以儷舊志,亦庶幾矣。夫郡邑有志,一方之禮樂政教、文物風化繁之,溯其因革,所以資觀摩也。吾邑江山匯靈,人文秀發,其風氣樸質純懿,士皆崇禮讓,勵廉隅,為他郡縣所不及。故貞固卓絕之士,代生其間,遠無論矣。咸豐之季,再卻强寇。迨蘇、常淪陷,環境援絕,倡義固守,持百餘日,糧盡兵叛,慷慨赴死,忠義為江東冠。同、光以降,饑饉薦至,兵革繼起,產殖凋耗,生……
宜兴县志
《宜兴县志十二卷》清 阮升基 等修,宁楷 等纂,清嘉庆二年重刊本。 宜兴县隶属江苏省无锡市。 重刊宜興縣志序:郡縣之有志書者,所以載山川、民物、風俗、事蹟之詳悉也。使其書不全,將何以備參考乎?宜興為常之屬邑,地雖偏僻,而山川之秀,民物之盛,風俗之醕,其事蹟又甲於他邑。故杜牧之、蘇東坡嘗買田築室於此,實爲圻內之大縣也。舊志作於周子隱,今所存百中之一二日。後有續者,而譜帙散亂,傳至於今,又多缺訛。縣令樂安鄒君旦、丞鄱陽李君晅,皆有學識者也,顧是書之敝,屬予修之。又得丞上虞竺君龠、廬山趙君良、簿新城壬君能、幕賓樂平朱君輝,僚佐一心,亟欲成之。因取舊時抄卷,重加修飾。其事物有缺失者,又命邑人王文輩徧搜備取。於是繁者去之,訛者正之,缺者增之,編集成帙,分爲十卷,以壽錢梓。因謂志書有關於政事尚矣,然有司不可不重。昔高帝入關,諸臣皆以金帛財物是取,獨蕭何先收丞相府圖籍藏之,使帝得具知天下阨塞、戸口多少、强弱之處。噫!若蕭何亦可謂知先務者矣。今宜興諸君以志書為急如是,非知先務而何?書成,一邑事蹟之詳悉,可以備參考矣。但去取未當,而葫蘆依樣之譏,滄海遺……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 又六变。
宣榭始观兵,桓桓称鼓行。一戎期大定,载缵议徂征。善政从师律,神功冀武成。勖哉勤誓众,王业自经营。声教方柔远,瓯闽礼可招。献图连日际,归国象江潮。抚运重熙盛,提封万里遥。还同有虞氏,文德格三苗。南暨宣皇化,东吴奉乃神。舞干方耀德,执玉自来宾。巢伯朝丹陛,韩侯觐紫宸。古今归一揆,怀远道弥新。遗俗续陶唐,来苏徯圣皇。布昭汤吊伐,恢复汉封疆。金钺申戡剪,朱干示发扬。宜哉七德颂,千载播洋洋。乃眷尝西顾,偏师暂首征。灵旗方直指,犷俗自亡精。禹叙终驯致,尧封渐化成。不须严尉候,于廓海弥清。干戚有司传,威容著凯旋。象成王业盛,役辍武功全。兵寝西郊阅,书惟北阙县。圣神膺景命,卜世万斯年。
榕村集
四十卷。清李光地撰。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读书笔录》共一卷,《春秋大义》、《春秋随笔》共一卷,《尚书句读》一卷,《周官笔记》一卷,《初夏录》二卷,《尊朱要旨》、《要旨续纪》共一卷,《象数拾遗》、《景行摘篇》又附记共一卷,文二十五卷,诗五卷,赋一卷,共四十卷。文辞质实简朴,缺乏形象性。是集版本有道光九年(1829),李维迪刊印《榕村全书》,收入此集,并将所汇辑到的佚诗佚文整理为《榕村续集》七卷,一并付刻。续集包括书二卷,序一卷,论说一卷,记、传书后、祭文、墓志铭共一卷,杂著一卷,诗、赋共一卷。卷首有李维迪识语。存有《四库全书》本。
雍正河南通志
河南地方志。清田文镜等修, 顾栋高等纂。八十卷。文镜,汉军正黄旗人。累官县丞、总督。栋高字复初、震沧,号左畬,江苏无锡人。康熙进士,官内阁中书,精通经史,著述甚富。明成化、嘉靖、清顺治、康熙五修其志。继康熙三十四年顾志之后,于雍正八年(1730)修成此志,是为六修。一百七十余万字。分圣制、舆图、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城池、礼乐、兵制、河防、水利、 封建、 田赋、漕运、盐课、邮传、风俗、物产、职官、 公署、仓庾、学校、选举、祠祀、陵墓、 寺观、 古迹、帝后、名宦、人物、理学、儒林、文苑、 隐逸、列女、流寓、艺文、辨疑,凡四十二门。门下或列细目,共以百计。沿革门以下附有表、 图、灾异、形势、关津、桥梁、古今河道、河防、拾遗等专目。故后人讥其繁琐。但从内容上补前志缺遗甚多,如仿朱思本画方计里法,于通省、八府、七州绘制地图十九幅,其中山脉河流宁详勿略。顾志多漏开封、南阳州县,本志据各史地志核实备载。名宦、人物、宁慎毋滥。邮传、选举、盐课三志较顾志为详。增设礼乐、水利、漕运、理学、儒林、文苑等门。艺文志部分内容入职官志,故由十五卷缩为八卷。所增门目内容多有关国计民生。另有中岳嵩山图、王屋山图、周公营洛图、万寿宫图等十五幅,以归淮图于水利价值最大。卷五星野门所附祥异,详载有关河决、地震、旱灾具体情况。山川门按府州县三级分载山、岳、河、堤等数以百计。田赋门所记地亩、田赋、户口、人丁,可补正顾志之误。书末附录多成语典故,如河伯娶妇、上元灯影、仁和酒肆、汴宋六更等。可供研究河南历史、民俗参考。有雍正八年初刻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补刻本。张万钧《河南地方志浅论》 (载《史学月刊》1980、3)、 《河南地方志论丛》 (1985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题华亭朱孟辩篆冢诗卷
古初无毫楮,羲画何繇传?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图》前。神农洎苍颉,俯仰极人天。穗书与鸟书,创制分后先。龟麟锡禹时,盘铭著汤年。岐阳纪石鼓,史籀称独贤。矫若蛟龙蟠,郁若锁钮联。科斗聿行漆,形体因自然。一从孔壁废,重为经籍怜。秦相约籀古,撰次《苍颉篇》。小篆遂名家,劲健含姿妍。登封及诅神,金石纷雕镌。下逮隶八分,变化如云烟。汉经煨烬余,文教仍敷宣。保氏存六书,学僮谗九千。扬雄纂奇字,杜林解探研。继迹非无人,意象莫不全。伟哉许祭酒,蒐罗归简编。坠绪赖复举,后学知相沿。阳冰克远绍,铉锴造其玄。近代郚与周,笔势回奔川。华亭朱茂才,好古喜欲颠。一扫世俗书,习篆忘食眠。秦望并之罘,碧落兼新泉。小者案间列,大者屋壁悬。平生囊橐赀,多充买碑钱。功深学既精,齿壮志亦坚。池鱼染皆黑,铁砚磨将穿。摹拓累万番,期差古人肩。师法正在兹,什袭比蹄筌。孙樵文自祭,智永笔忍捐。前修不我欺,我癖尤难痊。嵯峨细林山,上与浮云连。譬彼汲冢书,函之瘗其巅。聚土封若堂,劖石表为阡。其阳碧树交,其阴书带缘。山灵谨诃护,有名如有仙。挥洒人间者,显晦名非偏。宝剑贾胡发,玉柙蔓草缠。何如篆冢光,夜夜映星躔。
示两儿
初冬可读书,披帷对月影。困穷亦何常,天意默示警。所期在远大,忘此清夜永。经义纂孟荀,如汲得修绠。摛辞芟缪悠,百家足驰骋。蕴辉珠处渊,含英金在矿。世人竞目睫,欲语还如哽。但求寡悔尤,焉用名炳炳。马援廑闻过,柳玼重行己。吾家旧遗经,先德盛积累。黾勉无异营,颇识剥复理。中岁偶行游,致汝业渐弛。我无一顷田,经籍足耘耔。义理苟能通,出处有根柢。医药与货殖,困穷亦可倚。吾生少失学,垂老方知悔。展转力就衰,炳烛思晓起。努力爱景光,汝曹从此始。
鹊踏枝
叶叶雨声清罩水。只欠荷花,解孕专房子。种在王孙山下地。一锄秋养文君腻。分半栗园收锦里。玉糁香羹,新法传诗味。添得夜堂多少事。老僧拨火寒岩寺。失笑两头齐似杵。自卖身材,郑重悬高树。摘下横陈应怨汝。分明孤枕无眠处。名像消寒心避暑。粉碧如灰,雅谑寻张祜。印出圆樱红一缕。茶边片片糖霜煮。开过紫花垂两两。砑色汪汪,黛浅衫儿绛。几日不来身又长。光圆乍剃僧头亮。鱼子剖时摊半掌。俊种如银,素手调新饷。小小阿侯心上痒。彩绳牵出吴牛样。节节苍藤花数朵。走上茅檐,恣意青黄卧。一队娇雏抬一个。风吹雨打秋痕涴。荒岁全家凭抵饿。土锉潮生,苦费厨娘火。大肚浑如弥勒坐。羞羞碧玉红潮破。网遍临墙新雨后。小树棚边,纂纂蛟蛇纽。一串鱼儿提在手。山童戏唱蔬香候。紫白争花新间旧。络纬为家,入夜凉声久。采撷罗裙兜处皱。秋来直恁蛾眉瘦。红白肌肤区作界。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晚饭乡儒搜故债。侈谈诸葛营中菜。岁到军荒蔬市改。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战后无家逃病外。一丛丛当仙芝采。白似椿花开细朵。七子攒星,小炷灯头火。集蓼申椒无不可。辛家风味农书课。一点樱桃红欲破。莫劝吴娘,误蘸丹砂颗。嚼处残绒香使唾。吁吁兰气如何过。密裹酥胸芳袜紧。似剥蕉心,护叶层层尽。花外初胎秋玉褪。水乡生脆鲈鱼信。样子偏于鹅卵近。近日裙边,也改纤纤笋。握入柔荑卿细认。一般白腻谁家嫩。品第小名当紫玉。以水为家,生长湖光绿。瘦损鞋尖思艳福。洛灵缠就凌波足。刺手相呼防断镞。试揭罗襦,嫩过杨妃肉。一色船头人出浴。水红绫子新装束。生就相怜谁似汝。褪尽红衣,匀在蜂窠住。蚌里珠胎才擘取。小夫人乳花头露。薄薄生绡春意护。白玉为肌,秋水香时煮。抛去空房知甚处。芳心一点从来苦。白玉搔头花一箭。戴上黄昏,拢髻开新瓣。香动帐纹风自颤。一星星事饶它见。小字仁皇将汝唤。此日昭阳,一样于阗远。玉几金床天又晚。饼师可有宫人怨。杂锦一丛铺碎彩。砖子安花,五色分无界。借问家乡何处在。新加坡外珊瑚海。性畏秋阴偏喜晒。小妒南强,香逗珠娘戴。细子一苞无虱大。自家生出心头爱。黄白相搀成画㡠。满架牵藤,细朵娟娟影。何福春纤刚晓净。摘来风露和香茗。无分钗梁休怨命。修到仙方,一一清凉性。添上苔钱铺满径。怜卿不疗贫家病。金络一团香梦惹。小小冰莲,满屋吹兰麝。宝袜松时妆半卸。枕边钗上闻遥夜。艳福花田专九夏。淡著银纱,水味评茶社。日暮鹧鸪飞去也。凭伊絮起降王话。花下夜骑红尾凤。一滴情根,化作丹山种。蝙蝠飞来将影弄。红鸾命里星儿动。躲过绿天寻旧宠。半脸酥霞,醉欲和它拥。新约额黄秋色重。重重心事秦楼梦。虚白堂前香半亩。红过三秋,第一琼娘寿。戏为怕搔偏试手。知它痒得心儿透。合抱依然仙骨瘦。月上如钩,钩动花心否。一笑紫微郎坐久。香山争过黄昏后。谁斛蜂黄星点碎。换了真珠,红撒麻姑米。玛瑙杯中搀酒气。小山丹鼎淮南味。月子弯弯新报喜。一镜朱霞,粒粒烧鱼尾。晕得嫦娥羞脸醉。瑶池好浴桃花水。碎碎香瘢茸簇簇。也占花名,红皱珊瑚肉。到眼群雌今粥粥。狸膏便浴头先秃。小玉生来冠似玉。竟体羊脂,配上胭脂绿。栽向庭前知别族。伊家不够兴亡局。才咽霜痕先醉了。扮出红儿,强向西风笑。一色败营凉血饱。雁飞时节年年到。叶自如花身是草。冷入蛩边,不久秦宫貌。老去少年终要老。有人早画伤秋藁。每到花时惊瑟瑟。一半丹枫,老却浔阳客。画里鱼标鸥一色。西风作雪无南北。才上河豚芽吐白。雨折霜乾,此是秋魂魄。自古英雄生草泽。寄奴王气新洲碧。
在陈释奠金石会应令诗
元气氤氲,玄风缅邈。垂衣钻燧,修文反朴。异代殊时,袭礼沿乐。损益虽著,罔弗于学。体斯将圣,实表宗师。三千仰德,五百应期。除丘黜素,定礼删诗。作训垂范,斯文在兹。有梁不造,群胡蹈轶。圣教沦胥,微言殄瘁。大陈光启,搜扬遗逸。儒雅成林,诗书闲出。我星纂历,负扆握图。文同四表,教渐八区。韬戈偃革,抑末崇儒。矩步接武,缝掖相趋。元良继体,作睿惟则。明乃离照,泽符震德。审谕宁陈,圭璋靡忒。聿修三善,以贞万国。展兹鸾驾,敬业兽门。尚仁降礼,齿胄纡尊。式陈俎豆,夤荐蘋蘩。иね成列,丝竹相喧。奠飨斯洽,克谐嘉宴。酒溢金罍,肴分玉馔。肃肃冠冕,诜诜巾卷。咸资楙德,是称俊选。时惟岁聿,律变灰迁。鸿门寒重,璧水冰坚。风移瑞气,日藻非烟。空知庆跃,何答陶甄。
咏司马彪续汉志
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前史殚妙词,后昆沈雅思。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讨论穷义府,看覈披经笥。大辨良难仰,小学终先匮。闻道谅知荣,含毫孰忘愧。
蕅益大师年谱
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订焉。己未。居钱塘。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乙亥。住温陵月台再治。老病缠绵。精力颓弊。未能详密校理。殊自恧也。年谱诸文。虽有撮略。或加润饰。但悉有所据。若述私意。则写双行小字。上冠案字。以区别也。
钦定热河志
一百二十卷。清和珅、梁国治纂修。和珅(1714-1799),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1776)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统领,户、兵、吏部大臣,理藩院尚书。后晋文华殿大学士。曾充四库馆、国史馆正总裁。累封至一等公。嘉庆四年(1799)高宗死,为仁宗数二十大罪,赐死,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着有《嘉乐堂诗集》。梁国治(1723-1787),字阶平,号瑶峰,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外任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擢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办平粜。三十六年(1771)移湖南巡抚,供金川军需。三十八年(1773)升为军机大臣,旋入值南书房。曾充四库全书副总裁。后官至东阁大学士。着有《敬思堂集》。热河最初以温泉得名。《热河志》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全书二十四门:天章、巡典、徕远、行宫、围场、疆域、建置沿革、晷度、山、水、学校、藩卫、寺庙、文秩、兵防、职官题名、宦迹、人物、食货、物产、古迹、故事、外记、艺文。每门列有小序,以记缘起。该志考古证今,辨疑传信,既精且博,蔚为舆地大观。此志图表甚多,如建制沿革门附有热河历代建置沿革表,以府州县为经,以时代为纬。藩卫门附有藩卫表,其罗列世系,俱经过严谨考证。该志尚有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印本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辽海丛书》本。
解氏世系歌
悠悠我祖,系出平阳。后徙雁门,累叶重光。迄于退翁,李唐进士。讳隐官蕲,德远其子。作刺吉州,因家于此。肃宗之初,世乱未靖。同水臻善,南山形胜。鹧鸪迹符,胥宇延庆。禹字德远,生干宏材。参军武卫,兄弟鼎台。軿字德舆,贞白赐谥。进士兼善,从美其讳。金吾仆射,一门皆贵。桓桓世隆,自西徂东。建第营寨,吉阳肇封。力走黄巢,退不言功。子弼皋谟,吴加尚书。吴唐叔世,家袭紫朱。文灿丽正,儒将知兵。保身亢宗,迓宋之平。希孟伯轲,魁名天圣。生安及定,吉甫彦圣。熙宁进士,吉甫参军。五子文儒,持国尤醇。千龄千秋,必达必文。敬之讳寅,世精典坟。五世辟雍,世亦罕同。笃于生春,漕魁神童。进士选川,其字厚甫。龙翔天飞,纂图序谱。庄山上舍,忠抗奸权。辰峰典教,德拟平园。竹梧死节,光于信史。二妙同升,人谓有子。家君寿考,训我奉先。拜手陈诗,几千万年。
婉女归林以蓝氏女学压装并书以勖
卅龄始生汝,而汝兄姊殇。娇小得母心,晨夕不离旁。虽乏经史训,闺诫颇已详。有家吾所愿,有行汝则伤。矧怀漆室忧,及兹海波扬。加笄礼草草,遑暇检嫁箱?自来祥女归,能券家道昌。绵绵文忠泽,四叶流馀庆。汝婿英妙年,木天欻回翔。科名岂毕事,乔木希前光。勿倚命服荣,黾勉实尔襄。词翰固小技,纂绣亦寸长。恭俭慎初终,忠孝相扶匡。汝家有祖姑,信州屹祠堂。我昔表合祀,办香敬维桑。闻当京居时,椎髻罗缥缃。自非宅澹静,何由淬明强?兹编汝童习,汝母亲丹黄。百读尚未厌,终身何不臧?庶几敝帚享,抵赠千金装。
北郭园诗钞
本书(一册九二面五五、二○○字)分五卷,郑用锡撰。用锡字在中,号祉亭;淡水人。清道光癸未(三年)成进士,为淡水开闢以来通籍第一人。淡水前无志乘,乃集弟友纂稿,藏为后法。嗣曾选官,乞养归里。前后在籍著有事功,晋给至二品封典。咸丰三年漳、泉分类械斗,作「劝和论」晓之。所著诗文,各以其晚年所筑北郭园名之;其子如梁合校刊行,题曰「北郭园全集」。「全集」凡十卷,有「文钞」一卷、「诗钞」五卷、「制艺」及「试帖」各二卷。本书取其「诗钞」五卷,共得各体诗三百五十五首。至其「文钞」一卷原有文五篇,选其「劝和论」、「北郭园记」、「汪韵舟闽游诗草序」三文作为「附录一」;并另选「墓志铭」等作为「附录二」。
宋史全文
《宋史全文》,全名《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当时也有人称之为《宋史通鉴》或《宋通鉴》。编年体史书。三十六卷。无名氏撰。关于它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有说前宋已盛行,但流传最早的是元刊本,且著目中附有《宋季朝事实》,由此推断,则此书应成于元代。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宗孝宗二代,则取留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光宗宁宗以后,别无蓝本可据,乃撰者缀辑。度宗后事迹,今本有目无文。
友会谈丛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北宋上官融撰。三卷,据作者自序称共六十则。今存有《宛委别藏》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虽亦为三卷,但仅存三十则,仅及自序所云之半数,疑已有所缺佚。作者自序称,喜读“古今小说洎志怪之书”,在游历各地及科场之中, “每接缙绅先生、贡闱名辈,剧谈正论之暇,开樽抵掌之余,或引所闻,辄形纪录,并谐辞俚语,非由臆说,亦综辑之。”于天圣五年(1027)整理成本书,并云有效仿袁郊《甘泽谣》、李玫《纂异记》之意。书中所录,皆宋初以来的怪异之事,仅有个别处追及唐五代之事。内容以言报应、示劝戒者为多,但因整理时仅为存录异闻,未作进一步的加工,故多数故事均显得较粗糙。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批评其“纤悉胪载,间伤猥杂”,亦有一定道理。
西河集
一百九十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举荐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辞归田。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著述颇丰,有《古文尚书冤词》、《四书改错》、《竟山乐录》、《春秋毛氏传》、《西河诗话》等。是集凡一百九十卷,一集八十三卷,二卷一百零七卷。毛氏著述范围包括策问、碑刻、拾遗、补注、诗话、词话、续录等,大致可分为时文、诗、词三部分,其水平以文最高,诗次之,词又次之。其文“纵横博辨,傲睨一世,与其经说相表里”,“不古不今,自成一格”; (《序》)其议论更是颇有独创。人物传记部分也保留了不少明人的珍贵史料。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文中歌功颂德篇幅不少,则不十分可取。是集系毛氏殁后,由其门人蒋枢辑成。最早版本为清康熙年李塨等校刻本,乾隆四十六年 (1771) 收入《四库》。现有1983年台湾影印《四库》本。
周世宗实录残本
北宋王溥等撰。四十卷。记周世宗一朝历史。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诏修是书,参预纂修的有扈蒙、张澹、王格、董淳等,宰相王溥监修。扈蒙、张澹均参与修撰《旧五代史》。所书实录共有40卷,记载五代时周世宗一朝的事迹。周世宗 (954—959在位),名荣,原为圣穆皇后的兄长柴守礼之子,后为周太祖收为养子。显德元年 (954) 登皇帝位。以后“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又“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在宫廷内外很一番励精图治的作为。他虚心听纳,用人不疑,留心政事,朝夕不倦。史称其“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是书用40卷篇幅详细记录了世宗的经历和这些政绩,为新、旧《五代史》 的修撰提供了依据。是书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晋阳王溥监修、范阳扈蒙撰,40卷。但现已很难见到全帙,《四库全书》也没有著录,只《烟画东堂小品》收有1卷(辑本),自显德二年十一月李榖为淮南道记起,至显德五年十月,命许文缜、边镐、周廷构等并归江南止,使世人得见此实录全貌之一斑。
词林典故
八卷。清乾隆时官修。乾隆九年(1744),重修翰林院落成,高宗案临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本书。十二年成书。专记翰林院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全书共分八门,依次为:“临幸盛典”,记乾隆九年燕饮诸礼,以为本书所缘起;“官制”,记翰林院所设各官之品级、员额,上起西汉,下至清朝,因待诏之选,写字之官,皆自汉代肇起端,故始于汉;“职掌”,记翰林院各官之职掌,亦始于西汉;“恩遇”,记唐朝至清朝,历代皇帝宠渥之典,下设“优眷”、“迁擢”、“侍宴”、“赉予”、“词科”、“考试”、“议叙”、“赠恤”八子目,分述历朝右文之举;“艺文”,收录唐朝以来御制及应制诸作,而词馆唱和之作不录;“仪式”,记述唐朝以来有关翰林之礼仪;“廨署”,记载唐朝以来官署规制;“题名”,只列有清一代翰林院官。本书对翰林院之设置、职掌、沿革,记述甚详,且追本溯源,颇便读者。自唐朝李肇撰《翰林志》,后有数种,然或属杂记之类,或专记一代之典。本书之撰,实有超逾前书之处,故颇具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