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斋夜话

宋代诗论著作。10卷。惠洪著。惠洪字觉范,是北宋时著名的诗僧。本书杂记各种传闻琐事,因此各家著录多入小说家类或杂家类;然而所记之事,大半与诗人、诗作相关。书中每则均有标题,《四库全书总目》以“或冗沓过甚,或拙鄙不文”,断定“皆后人所妄加”。其内容涉及众多的北宋诗人、诗僧,而于苏轼、黄庭坚尤多称引,但作者为藉名人以自重,时有假托伪造之处。对此,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都有讥评。本书所主在于记事,论诗之语不多,不过也阐发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作者不满于西昆体的“用事僻涩”,称“诗到李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于此相应,他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意有所至,则见于情,诗句盖其寓也”,并引述了苏轼“古人所贵者,贵其真”及李格非“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的说法。他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反对对诗歌求之过凿,认为“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作画雪中芭蕉,诗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另外,书中所引黄庭坚关于“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的一段议论,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江西诗派诗论见解的重要资料。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鹤龄着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立说严谨,皆有根据。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尚书埤传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着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春秋集说》、《易广义略》、《愚庵小集》及《杜工部、李义山诗注》等。此书前有《考异》一卷,主要辨析《尚书》经文同异;后有《逸篇伪书及书说馀》一卷,笃信孔传为真,所见未免固陋。正文十五卷,博引曲证,取舍多为得体,持论亦较为公允。此书阐发义理,不废考订训诂,斟酌于汉学、宋学之间,于《尚书》学尚属有功。现存版本有清康熙濠上草堂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兰丛诗话

诗话著作。清方世举撰。方世举(1675—1759),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有《春及堂集》。方世举为方苞之弟,少从朱彝尊游,“泛览唐诗”,即作有诗话,未及成而弃去。中年在都下与翰苑诸同事“谈诗为事”,复录有《梁园诗话》,后亦亡佚。又在扬州与其侄方观承谈诗,观承录成诗话一册,未刊。《兰丛诗话》系其八十五岁时所作,凡一卷。桐城方氏,世习杜诗,方世举亦承此家法,篇中言及用韵、章句等法,大多取义于杜诗。其论诗先归于唐:“诗屡变而至唐,变止矣,格局备,音节谐,界画定,时俗准。今日学诗,惟有学唐。”再归于杜:“唐诗亦有变,今日学唐,惟当学杜,元微之断之于前,王半山言之于后,不易之论矣。”杜诗如一峰高峙,学者往往“登高自卑”,故“宜先求其次者”,“五古五律先求王、孟、韦、柳,七言歌行先求元、白、张、王”,七律则先求“白香山之疏以达,刘梦得之圜以闳,李义山之刻至,温飞卿之轻俊”等,杜甫举而众家皆各定其位。方世举虽崇杜,但其论杜诗亦偶有误,如谓杜诗七古无通韵者,即遭汪师韩《诗学纂闻》驳正。有《清诗话续编》本。

梅仙观记

一卷。宋杨智远撰。传说西汉末年有位叫梅福的,曾修道炼丹,飞举成仙。后人称其为梅仙,并于其成仙处修建宫观以祭祀,其观名为梅仙观。杨智远撰此书就是编记梅福仙迹。此书收有《梅仙事实》一篇,详述梅福居官、修道、炼丹及飞举成仙之事,以及梅仙山残存梅福遗迹与宫观情形,此篇不著撰人名姓;据其记称“自汉至今凡二十二丙寅”,知其为唐人所作。其次收唐末诗人罗隐(833—909)所撰《梅先生碑》及萧山明、萧泰来碑题。又收宋代加封梅福尊号及修建仙坛观敕文六篇(即所谓“敕诰”);又次收录宋人有关梅福及梅仙观赞颂诗词题记共四十余篇。其内有苏辙、黄庭坚等名流之作。所收诸篇除《梅仙事实》不署名外,其余各篇都标作者姓名。其中有李义山诗一首,据清厉鹗《宋诗汇事》知其为宋代李义山所作,而非唐代李商隐(字义山)所为。据其书所收、萧山明碑题称咸淳六年(1270)六月朔,知此书成于宋度宗时。总观全书所收篇章,有名流之作,也有粗鄙之文。然其无论俗雅之作皆为唐宋之品亦属可贵,对后世研究仙家道流,不无可参考之处。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汪汝瑮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李商隐学仙

谁云有分不关情,沦谪千年为底名。消得权儿羊浣布,诗中唯数玉溪生。

历山草堂应教

闭户守玄漠,无复车马迹。衰废归丘樊,岁寒见松柏。身惭睢阳老,名忝梁园客。习隐非朝市,追常在山泽。离离插天树,磊磊间云石。持此怡一生,伤哉驹度隙。

李商隐

襟抱平生知未开,独从蜡泪认寒灰。可怜香草美人意,却作章台走马猜。

芦芽山

荷叶平初尽,芦芽势渐分。朝来知宿雨,谷底见归云。日上松犹滴,风来草自薰。临溪归路险,万筏下河汾。

仿李商隐一首

花落铜盘蜡炬融,逶迤春色照芙蓉。当筵行酒金钗侧,隔座吹笙绣幕重。已有鸾刀飞鲙缕,未须翠釜出驼峰。夜深环佩云中过,宛在瑶台月下逢。

无锡县历山集诗

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揽涕吊空山。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岚气阴不极,日色半亏天。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一闻清琴奏,歔泣方留连。况乃客子念,直置丝竹间。

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

兹岳蕴虚诡,凭览趣亦赡。九峰相接连,五渚逆萦浸。层阿疲且引,绝岩畅方禁。溜众夏更寒,林交昼常荫。伊余久缁涅,复得味恬淡。愿逐安期生,于焉惬高枕。

题历山舜祠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哭李商隐 其一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乾。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哭李商隐 其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赠李商隐

羽翼恣抟扶,山河使笔驱。月疏吟夜桂,龙失咏春珠。草细盘金勒,花繁倒玉壶。徒嗟好章句,无力致前途。

题历山司徒右长史祖宅

隳官长史籍,高步历山椒。丽句传黄绢,香名播宋朝。分能知止足,迹贵出尘嚣。松竹心长固,池台兴自饶。龙宫欣访旧,莺谷忝迁乔。从事叨承乏,铜章愧在腰。

哭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乾。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和李商隐赋红梅 其一

公主檐间睡起时,匀红行绕大安池。北人未识春迷眼,妃子偏怜酒入肌。更若施朱疑太赤,不须生女白如脂。由来风骨都相似,岂为丹青别赋诗。

和李商隐赋红梅 其二

梅蕊年年破腊时,玉花飞舞集鸾池。独将艳色添真色,任尔冰肌映雪肌。带恨不妨红作泪,洗妆终见白凝脂。可怜渠有风流句,只作歌词不作诗。

1 2 3 4 5 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