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理学类编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返回故里,后又征入校书,书成而归。他博通经史,所教诸生多有成就,为当时名儒。此书成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凡三易稿。其初本名 《格物编》。临川吴当见之,认为此书所辑《天地》、《鬼神》、《人物》、《性命》之说,仅为“格物”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格物”的全部内容。因而改名为《理学类编》。此书主要是汇编宋代理学家关于天地、鬼神、人物、性命的言论。书前有临川吴当写的《序》。第一卷《天地》,分为“论天地之始终”,“论天地之形体”,“论天地之枢纽”三部分。第二卷《天文上》,分为“论日月星辰”,“论日月食”两部分。第三卷《天文下》,分为“论云雷风雨之属”,“论虹霓河汉”两部分。第四卷《地理》,分为“论地理之广阔”,“论潮汐之消长”两部分。第五卷《鬼神》,分为“论鬼神之情况”,“论祭祀之感通”两部分。第六卷《人物》,分为“论人物之始生”,“论人为物之灵”,“轮回生死之辨”三部分。第七卷《性命》,分“论性命之理”、“论本然之性”,“论气质之性”、“论心为性情之主”四部分。第八卷《异端》,分为“论佛老神仙”、“论阴阳家之说”,“论相人形貌”,“论谶纬之说”四部分。所收言论以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六位理学大师为主。而以《荀子》以下五十三家之说为辅,如扬雄、谷永各家,《淮南子》 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并加采摭,以参考互证。偶引六经、《论语》、《孟子》、必置于各部之首。作者自己的见解列于最后,加“愚按”二字。其所采录的言论,不主一家,绝少门户之见。摘取精要,条理精密。自己所论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认为,天度一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有余,日道 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不足,天度有余,日度不足,故六十余年差 度,是谓岁差;微雨将散为日光所照,即成彩虹,雨散则无。对于佛道、阴阳、相术、谶纬诸家斥驳明切。他认为,佛老以死生祸福之说惑人;相术者视人面貌而知吉凶是妄诞。所论深刻,足以破世俗之惑。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 (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素以及以宁名尤重,危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洪武初,奉使册封安南王,还卒于道。张以宁家古田翠屏山下,学者称“翠屏先生”。除此书外,张氏还撰有《胡传辨疑》、《翠屏集》。此书成于洪武三年出使安南之时。《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为周正,汉以来对此无异议。唐刘知几《史通》始以《春秋》用夏正,宋程颐步其后尘,而胡安国本程颐之说而倡夏时冠周月之说,元程端学《春秋或问》又加以发挥,遂使这个本无问题之问题更加繁杂化。此书引用《春秋》经传、《易》、《诗》、《古文尚书》、《礼记》、《周礼》、《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有关材料,排比分析,以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论据确凿,观点成立,足可以破胡氏之说。但其书有两大缺点:一是作为主要证据的是伪《古文尚书》;二是未认识到春秋之时各诸侯国或用商正 (如宋),或用夏正 (如晋),故未能抉其本原。现存明宣德元年刻本、清 《通志堂经解》本。
静居集
又称《静庵集》。诗集。四卷。明张羽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 (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 (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又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洪武十八年(1385),被遣戍两广,中途召回,自知不免,投龙江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著有《静居集》。史称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1383),尝自述滁阳王事,令张羽撰朝碑。何乔《远名山藏》亦称其文词典雅,纪载行事,详而有体。然其诗名尤著,故编集者亦仅录其诗,而未及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五言微嫌郁,近体亦非所长,”颇不免于微词。今观其集,律诗意取俊逸,诚多失之平熟;五言古体,低昂婉转,殊有浏亮之作,亦不尽如朱彝尊所说。至于歌行,笔力雄放,音节谐畅,足为一时之豪。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他创作的五古、七古,较有特色,文笔洒脱,文气奔逸,颇有神理。其文、学习欧阳修,写得缜密宛转,还善画山水,笔力苍秀。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另有弘治年间张习刻本。
宿香严寺 其一
章原暝边龙会宿,塔岭尖处胡孙愁。且并山腰攲侧过,莫从高顶望神州。
宿香严寺
章原暝边龙会宿,塔岭尖处胡孙愁。且并山腰攲侧过,莫从高顶望神州。天生忠孝程伯禹,国有老成黄嗣深。山北山南时一过,闲云野鹤故人心。
送李经
髯张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鹘盘秋空。怒如怪兽拔古松,老我不敢婴其锋。更著短周时缓颊,智囊无底眼如月。斫头不屈面如铁,一说未穷复一说。勍敌相扼已铮铮,二豪同军又连衡。屏山直欲把降旌,不意人间有阿经。阿经瑰奇天下士,笔头风雨三千字。醉倒谪仙元不死,时借奇兵攻二子。纵饮高歌燕市中,相视一笑生春风。人憎鬼妒愁天公,径夺吾弟还辽东。短周醉别默无语,髯张亦作冲冠怒。阿经老泪如秋雨,只有屏山拔剑舞。拔剑舞,击剑歌,人非麋鹿将如何。秋天万里一明月,西风吹梦飞关河。此心耿耿轩辕镜,底用儿女肩相摩。有智无智三十里,眉睫之间见吾弟。
寄穆考功兼简石给事 其四
闻君读书处,乃在清漳源。小尔新蓬径,居然故漆园。暗芳书草发,空翠墨花翻。若语逍遥意,宁将出处论。
卧林亭杂诗 其一
雨里青山真可爱,此怀可许托张袁。谁教老竹刚三个,独与痴人共一轩。蹇浅谩劳吾子爱,迂疏敢顾众人言。吾公满壁淋浪墨,何日来看独乐园。
卧林亭杂诗
雨里青山真可爱,此怀可许托张袁。谁教老竹刚三个,独与痴人共一轩。蹇浅谩劳吾子爱,迂疏敢顾众人言。吾公满壁淋浪墨,何日来看独乐园。尘埃满眼君东海,明月高楼每见之。几载别离今酒共,两人肝肺此灯知。支离万事何如我,潦倒千年却与谁。伍月孤舟还问路,老怀甘与水东随。
次韵诚斋醉卧海棠图之什
海棠宁莫种,种须千万株。濯锦江头锦漫谷,斧斤不赦如薪枯。乍逢樵人莫逢杨氏女,遗恨年年泣朝露。杨氏自媚昭阳宫,海棠自映扶桑树。山城幽独逢坡翁,一洗千载尘埃蒙。张园锦障人所惜,醉里看花尽英特。酒满衣襟花满裳,只许茶铛近笔床。顾影鬅鬙醒还卧,乌巾正堪漉白堕。只恐明朝雨霏霏,花雨征帆各自飞。休论长篇与短韵,且与春风写音问。此人此句皆可图,底须紫凤并天吴。
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
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乾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翩翩马上帽檐斜,尽日寻春不到家。偏爱张园好风景,半天高柳卧溪花。花阴扫地置清尊,烂醉归时夜已分。欲睡未成攲倦枕,轮囷帐底见红云。宣华无树著啼莺,惟有摩诃春水生。故老能言当日事,直将宫锦裹宫城。枝上猩猩血未晞,尊前红袖醉成围。应须直到三更看,画烛如椽为发辉。重萼丹砂品最高,可怜寂寞弃蓬蒿。会当车载金钱去,买取春归亦足豪。丝丝红萼弄春柔,不似疏梅只惯愁。常恐夜寒花索寞,锦茵银烛按凉州。飞花尽逐五更风,不照先生社酒中。输与新来双燕子,衔泥犹得带残红。海棠已过不成春,丝竹凄凉锁暗尘。眼看燕脂吹作雪,不须零落始愁人。
大雅集
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词丽而不淫”,并且要有“关于世教”。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删节,只保存三百首。杨氏序中说“此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是不确切的。其中杨基是蜀人,张璧是陈留人。也有一些是元末名家如倪瓒、张翥、冯子振、顾瑛等。书中所谓杨维桢之评点,也是徒具虚文,因为有评语处不到一卷,故书中提到杨氏之处(包括序和评)可能为书贾伪托,藉以招徕读者。此书前四卷为古体,后四卷为近体,入选之诗作以元诗水平衡量,质量较高。入选者亦以小家为多,后为《元诗选癸集》所收。此书初刻于元末至正壬寅(1362),赖之友人卢仲庄亲自手写刻版,中经战乱,终于刻讫以传。但元以后刊本湮没无闻,藏书家所收亦多为抄本。民国四年乙卯(1915)连平范氏双鱼堂影刻“艺风堂”所藏洪武刊本,收入《元人选元诗》。但此本谬误脱漏颇多,近人傅增湘依清初曹溶写本增补八百七十五字,其中包括补诗一首、赖良自跋以及卷七之缺页。
清微神烈秘法
清微神烈秘法,原不题撰人。从书中所列清微派师承谱系看,应为元代武当山清微派道士所作,约成书于元末。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书分为〈雷奥秘论〉、〈师派〉、〈圣位〉、〈习定坐法〉、〈祈祷建四溟外坛式〉、〈符命一宗〉等节。主要叙述清微派雷法奥秘、宗派源流、内修习定方法,以及各种斋坛符咒法术。宣称清微雷法乃元始天尊降授,由黄舜申、叶云莱、张道贵、张守清、张守一等法师一脉相传。其奥秘在于「以吾神合彼神,吾灵合彼灵」。但于平日行住坐卧中收敛身心,存无守有,使万缘顿息,身心俱无,止于太虚,「一点灵明自然宏照十方,心田无秽,性地绝尘,久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乃大道之根,万法之本,早晚内修习静亦不外行此之道。又书中所列符咒法术,亦以内修习静为本,而不重外在祭祷仪式。主张书符作法之要在于日常修习纯熟,不昧真性。临坛作法时从「一点灵光」随意发用,信手画符,以我之元神合雷神将帅之神,则自然互相感应,可见本书受佛教禅宗影响,以明心见性作为符咒法术之内在依据。
保越录
一卷。元徐勉之撰。本书记载元至正十九年(1359)明朝军队攻绍兴事。时徐勉之任杭州路海宁州儒学教授。绍兴从元末起被张士诚所控制。至是,朱元璋遣胡大海率军攻之。攻城三月不破,明军乃撤。本书记载胡大海兵受挫后纵兵淫掠、发宋陵诸墓,以及张正蒙妻韩氏、女池奴,冯道二妻抗节等事,均为《明史》所不载,可补正史之不足。本书《四库提要》云“不著撰人名氏”。据清人傅以礼云,此书明代有两本,一为杭州吴氏《瓶花斋》抄本,不著撰人名氏;一为明代越中刊本。并《武备志》附《古越书》,题曰元徐勉之撰。《四库全书》著录为前者。后者则有《十万卷楼》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又有《学海类编》 (道光本、影道光本) 等。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
荆南倡和诗集
一卷。元周砥、马治同撰。周砥字履道,江苏无锡人。马治字孝常,江苏宜兴人。二人事迹皆附载于明史文苑传中陶宗仪传末。至正间,周砥遭乱,客居马治家;马治馆周砥于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唱和,积诗一卷,各录一帙而怀其一。同时遂昌郑元祐为之序,二人亦自有序。其后,周砥从张士诚死于兵事,而马治入明为内邱县知县,迁建昌府知府。马治与高启友善,遂以此集手录本付之,几经辗转,增益了高启后序及徐贲题志,经李应祯,张弼校正付梓。集后附录数首,皆周砥在荆南前后所作,及马治赋周砥哀词、与其追和之诗。周砥以吟咏擅长,与顾仲英往来,《玉山雅集》、《玉山纪游》诸编中多载所作,格调皆极谐宛。而其与马治荆南唱和之时,正值元末丧乱之际,感时伤事,尤情致缠绵。马治诗稍逊周砥,亦隽句络绎,工力差能相抵。二人均无全集行世。《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编者人隔两朝,无时代可归,而以周砥为主,将此书缀于元人之末;且认为周砥断断不可编于明,一则囿于封建观念,一则囿于体例所限。此书有四库本。
始丰稿
十四卷。明徐一夔撰。徐一夔,字大章,天台 (今属浙江)人。元末曾为建宁路教授,洪武二年 (1369) 征修 《礼书》,书成,授杭州教授,洪武六年(1373)与修 《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之,归乡。著有《始丰类稿》十四卷、《艺圃搜奇》十八卷。其文稿传世极少。今行世有两种二本。其一本六卷,即朱彝尊家所藏。此本自一卷至 三卷为前稿,自四卷至十四卷为后稿,皆杂文无诗,另一本为王士禛家所藏。据《千顷堂书目》载徐一夔《始丰类稿》十五卷,此本所佚不过诗一卷。其文皆谨严有法度,无元季冗沓之习。其与王祎论修史书,《明史》载之于本传。陈继儒尝称其《宋行宫考》、《吴越国考》研核精确。 王士禛又称其 《钱塘铁箭辨》精于考核。 其《欧史十国年谱备证》一篇,谓欧阳氏于吴越改元,止据宝石山制称宝正六年 (931)为证。徐一夔复得钱镠将许俊墓砖有宝正三年字,以证欧史之不诬。又谓元瓘袭位后,不复改元。立说皆有根据。观其所辨,始知明嘉靖间钱德洪所撰《吴越世家疑辨》,谓改元之事别无证据者,特为先世讳。此集所作只是多资考证,不求其文之工。四库已存目。
咏怀诗十三首
天地絪缊,元精代序。清了曜灵,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郁高松,猗那长楚。草虫哀鸣,鸧鹒振羽。感时兴思,企首延伫。于赫帝朝,伊衡作辅。才非允文,器非经武。适彼沅湘,托分渔父。优哉游哉,爰居爰处。月明星稀,天高气寒。桂旗翠旌,佩玉鸣鸾。濯缨醴泉,被服蕙兰。思从二女,适彼湘沅。灵幽听微,谁观玉颜。灼灼春华,绿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华繁。清风肃肃,修夜漫漫。啸歌伤怀,独寐寤言。临觞拊膺,对食忘餐。世无萱草,令我哀叹。鸣鸟求友,谷风刺愆。重华登庸,帝命凯元。鲍子倾盖,仲父佐桓。回滨嗟虞,敢不希颜。志存明规,匪慕弹冠。我心伊何,其方若兰。阳精炎赫,卉木萧森。谷风扇暑,密云重阴。激电震光,迅雷遗音。零雨降集,飘溢北林。泛泛轻舟,载浮载沉。感往悼来,怀古伤今。生年有命,时过虑深。何用写思,啸歌长吟。谁能秉志,如玉如金。处哀不伤,在乐不淫。恭承明训,以慰我心。立象昭回,阴阳攸经。秋风夙厉,白露宵零。修林凋殒,茂草收荣。良时忽迈,朝日西倾。有始有终,谁能久盈。太微开涂,三辰垂精。峨峨群龙,跃奋紫庭。鳞分委瘁,时高路清。爰潜爰默,韬影隐形。愿保今日,永符修龄。玑衡运速,四节佚宣。冬日凄悕,玄云蔽天。素冰弥泽,白雪依山。□□逝往,譬彼流川。人谁不设,贵使名全。大道夷敞,蹊径争先。玄黄尘垢,红紫光鲜。嗟我孔父,圣懿通玄。非义之荣,忽若尘烟。虽无灵德,愿潜于渊。朝云四集,日夕布散。素景垂光,明星有烂。肃肃翔鸾,雍雍鸣雁。今我不乐,岁月其晏。姜叟毗周,子房翼汉。应期佐命,庸勋静乱。身用功显,德以名赞。世无曩事,器非时干。委命有□,承天无怨。嗟尔君子,胡为永叹。日月隆光,克鉴天聪。三后临朝,二八登庸。升我俊髦,黜彼顽凶。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仁风广被,玄化潜通。幸遭盛明,睹此时雍。栖迟衡门,唯志所从。出处殊涂,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嘉此箕山,忽彼虞龙。登高望远,周览八隅。山川悠邈,长路乖殊。咸皮《墨子》,怀此杨朱。抱影鹄立,企首踟蹰。仰瞻翔鸟,俯视游鱼。丹林云霏,绿叶风舒。造化絪缊,万物纷敷。大则不足,约则有馀。何用养志,守以冲虚。犹愿异世,万载同符。微微我徒,秩秩大猷。研精典素,思心淹留。乃命仆夫,兴言出游。浩浩洪川,泛泛杨舟。仰瞻景曜,俯视波流。日月东迁,景曜西幽。寒往暑来,四节代周。繁华茂春,密叶殒秋。盛年衰迈,忽焉若浮。逍遥逸豫,与世无尤。我徂北林,游彼河滨。仰攀瑶干,俯视素纶。隐凤栖翼,潜龙跃鳞。幽光韬影,体化应神。君子迈德,处约思纯。货殖招讥,箪瓢称仁。夷叔采薇,清高远震。齐景千驷,为此埃尘。嗟尔后进,茂兹人伦。荜门圭窦,谓之道真。华容艳色,旷世特彰。妖冶殊丽,婉若清扬。鬒发娥眉,绵邈流光。藻采绮靡,从风遗芳。回首悟精,魂射飞扬。君子克己,心吉冰霜。泯泯乱昏,在昔二王。瑶台璇室,长夜金梁。殷氏放夏,周剪纣商。于戏后昆,可为悲伤。晨风扫尘,朝雨洒路。飞驷龙腾,哀鸣外顾。揽辔按策,进退有度。乐往哀来,怅然心悟。念彼恭人,眷眷怀顾。日月运往,岁聿云暮。嗟余幼人,既顽且固。岂不志远,才难企慕。命非金石,身轻朝露。焉知松乔,颐神太素。逍遥区外,登我年祚。
凫藻集
五卷。明高启 (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尝赋诗有所讽刺,后被太祖借故腰斩。其诗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对明的统 一也作了歌颂。又能文。著有 《高太史大全集》 十八卷、《凫藻集》五卷《扣舷集》一卷。有人评其诗。说:“高启诗才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文则不甚著名。然生于元末,距宋未远,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沓,号台阁体者所能及之。”此集为文集,不知何人所编,共五卷。以其按诗集体例编次,可能为高启自定。集末有《魏夫人宋氏墓志铭》。魏夫人是江苏苏州知府魏观之母。按《明史》本传,高启坐为魏观作《上梁文》见法,则为其末年之作。盖平生古文,尽于此集。初无刻本。周忱为苏州巡抚时,始得其抄本于郡人周立。周立之姑,即高启之妇。正统九年(1444),监察御史浙江钱塘(今杭州)郑士昂又得本于忱,因命教授张素校刊,而周忱为之序。此本为雍正六年(1728)浙江桐乡金檀所刻,即因郑本而正其讹,多所校正。金檀辑注其诗题为《高青立诗集注》并附 《扣舷集》、《凫藻集》 刊刻行世,而成一家完书。
独步惠泉用石刻中韵
拂崖看古字,倚策仰前英。雕章细细读,清思源源生。文传岘山石,句敌渼陂行。一字或华衮,五言有长城。林蝉众作噪,下里羞混并。坐令蕞尔国,宇内浑知名。兹泉发地脉,有玉潜山庭。神龙职何护,老蚌呈煌荧。楚人力水耨,倚沼仍畦瀛。觱沸昼复夜,输出无穷声。演迤清汉接,旋折数日程。膏润亘原陌,谷价年年平。非才忝敷惠,下考乃为荣。疲民未击壤,循吏难联横。独行挹清泚,谁与论丹诚。销忧赖季雅,遣兴烦客卿。信美非吾土,千古仲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