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元珠

三十卷。明孙一奎撰。又名《赤水玄珠全集》、《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属安徽)人。因父病而立志学医,先师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又研究经典医著及诸大家典籍,勤奋好学,诵读无间,历寒暑三年。为寻师访友,曾远历湘赣江浙等地,广询博采,择善而从,历三十余年乃精于医,为人治病,每有良效,名噪当时。著有《医旨续余》、《医案》等书。孙氏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而重视理论研究,不仅沉酣于《内经》、《难经》之书,精研本草,参阅方书,并结合仲景之后历代名家医著,加以融汇贯通。他认为:“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仲景不独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阴有余阳不足之论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指滑伯仁)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医旨绪余》)孙氏反对命门、三焦等理论并有独到见解,认为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实由宗气所宗,人的呼吸赖宗气的推动。人身君相之火均为人火,为内火,不能以君相来分属天人,而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乃亘古不易之论。在治疗中孙氏“首重明证”,认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分,且病变多有始同而终异,执法不能执一而无权变。在遣方用药中十分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与其三焦、命门理论相印证。此书分七十七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根据《内经》、《难经》等理论,引录文献二百六十五种。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予以论述。条分缕析,分述因、证、处方,并附各家治验。如风门中又分伤风、真中风、类中风、痦痱; 寒门中又分中寒、恶寒。大旨以明证为主。其中辨古今病证名称相混之处尤为明晰。在治疗上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之品。此书中孙氏的学术见解颇为各世医家所重视。唯卷十 “怯损劳瘵”门附 “方外还丹”,专讲以人补人采炼之法,非为正道,为全书之瑕疵。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初刻本,民国三年 (1914)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四库全书》 本。

砚笺

古砚专著。宋高似孙撰,共四卷。此书集录前人众家论述,详而有据。一卷撰端砚,二卷撰歙砚,三卷撰砚品,四卷集前人论砚诗文。二卷附砚图四十二式, 已佚。是书成于嘉定癸未(1223)年间,前有自序一篇,文字隐晦、艰涩,难明其意。卷一记端砚,分十九个子目,其中砚图一类列二十四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四十二式,查《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砚笺》原文为二十四式),砚图下有注:“歙石亦如之。”然而书中有式无图,恐为传写时所佚。卷二记歙砚,分二十个子目。卷三记载各种砚台六十五种之多。卷四为傅玄、李白、王粲、韩愈等古代名人吟咏、记载砚台的赋、诗等等

子略

诸子书专科目录著作。高似孙撰。有《百川学海》本; 《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1928年北平朴社排印顾颉刚标点本;1930年上海中华书局《袖珍古书读本》排印本;1932年张氏约园《四明丛书》刊本;1935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本书4卷,目录1卷。目录或列卷首,或列卷后,各版本不尽相同。是书为论诸子之作。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子钞》、《意林》、《通志·艺文略》所载子书,略注撰人、卷数,小字附录各家之注。有题识者,凡38家,共36篇。其中颇有所考证。

淙山读周易记

南宋方实孙撰。二十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取朱熹《卦变图》,发展而为《易卦变合图》,以补《易学启蒙》之所不足;又立说不喜空谈,多据爻象以抒论。《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旧本但题曰《读周易》,案朱彝尊《经义考》作《淙山读周易记》,盖此本传写脱譌。《经义考》又引曹溶之言曰:《宋志》八卷,《淡生堂目》作十卷,《聚乐堂目》作十六卷;今世所行凡二本,一本不分卷,不知孰合之。此本凡上经八卷,下经八卷,《系辞》二卷,《序卦》、《说卦》、《杂卦》各一卷,又不知谁所分也。其书取朱子《卦变图》别为《易卦变合图》,以补《易学启蒙》所未备。其说多主于爻象,不涉空谈。《自序》有曰:‘《易》者道也,象数也,言道则象数在其中矣。道果有耶?《系辞》曰:《易》无体。道果无耶?《系辞》曰:《易》有太极。是道自无而有也。’可以识其宗旨也。其据《随》上六爻‘王用亨于西山’,《升》六四爻‘王用亨于岐山’,《明夷·彖》‘文王以之’,《革·彖》“汤武革命”,证爻、彖非文王作,自为确义;其据《大有》九三爻‘公用亨于天子’,《解》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小过》六五爻‘公弋取彼在穴’,证爻辞非周公作,则必不然。说《易》者本不云‘公’周公也。然其大旨则较诸家为淳实也。”

开元杂题七首 舞马

月窟龙孙四百蹄,骄骧轻步应金鞞。曲终似要君王宠,回望红楼不敢嘶。

无弦琴

三尺孤桐古,其中趣最优。只须从意会,不必以声求。袖手时横膝,忘言自点头。孙登犹未悟,多却一丝留。

眼科秘诀

托名孙思邀所著的《眼科秘诀》是清康熙年间《眼科阐微》作者马云丛所极力推崇的一本眼科专书。作者与成书年代有待今后考证。此书对中医眼科在理论上谈得不多,主要是传授眼科疾病的内服方药与外点眼药等外治法,内容比较具体,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眼科书籍。本书全名为《孙真人眼科总理七十二症秘诀》,其实其中方药主要还是针对外障眼病,更确切一点来说,是为治疗时症与眼病躺膜而设。本书总共只有5500个字左右。由于书写体例较乱,层次欠清,文理欠顺,加之还夹杂有地方方言,初读者不易明了,无心深究。但本书所体现的学术思想与具体方药,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鬼谷四友志

又名 《孙庞演义》、《七国四友志》。杨景淐(字澹游)撰。三全书三卷,每卷又分上下卷,实为六卷,即六回,有清代刊本。书成于高宗乾隆末年。现存有清嘉庆八年博雅堂刊本,文渊堂刊本,清咸丰十一年 “汲古” 刻本,上海书局石印本则题为 《四大英雄奇传》。书叙河南府郡城东南嵩山之麓,有幽不可测的鬼谷,其间居住着一位姓王名栩自号鬼谷子的隐者。鬼谷先生才学渊深,兼通数学、兵学、游学以及出世之学。为此,慕名求学的弟子纷至沓来,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即其中的四位。本书叙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斗智、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惊险,人物丰满,文字也通俗易懂。

送范少约二首

天地为一家,万人生其中。父母甚爱之,产智牧其蒙。虽蒙亦吾子,一一关天胸。所以圣贤心,相传极哀恫。昼夜当竞竞,明命敢不龚。此意一以忘,万命为牢饔。谁能指斯路,邹鲁两衰公。侃侃太史孙,风谊美于玉。生才天岂虚,此士世所属。秦槌不敢赠,孔道以相告。一世须大舆,长途要坚毂。神天极虔恭,万姓吾骨肉。念此心迹融,永以天下福。

送陈太守汝宗之东昌

博平郡守太丘孙,粉署为郎名蔼蔼。公退闭门谢俗氛,其中有草生书带。矫如冬寒挺孤松,清比秋蟾印溪濑。北都艺苑职校抡,何限贤豪归盻睐。望重清时久见推,恩深大郡俄超拜。共言才可济时艰,却喜身还随道泰。南浦离筵芳草边,故人班马垂杨外。杯倾春酿休辞醉,鱼出寒冰兼可脍。升平海内官府乐,澶漫山东疆域大。南通舟楫控江淮,东望山川连海岱。赴官谁不羡朱轮,作县人争瞻皂盖。闾阎憔悴今应苏,使君岂弟民所赖。淮阳卧治还有成,颖川课职当居最。一麾岂足为君淹,钟鼎勋名端可蔡。

赠文化萼长老

芙蓉缥缈摩苍穹,洞天林屋居其中。神仙敢独占斯境,金碧涌出如来宫。鼋头绝顶幽奇处,锡杖曾分一方地。宝殿香台属化成,青松翠竹添佳致。开山老祖非常伦,得道能令龙虎驯。三乘说讲万人听,近远处处扬清尘。后来弟子相继续,孙□又见温如玉。法雨慈云任卷舒,清泉白石消尘俗。我来吟玩喜逃禅,兜率谁知别有天。匡庐旧诧东林胜,结社何妨拟白莲。

海谷

归墟谷在渤海东,八纮之水注其中。不盈不缩浩无际,吞吐日月含空濛。灵鳌于此负山出,上有缥缈金银宫。人间相去几万里,弱水满眼多回风。琴高来时踏赤鲤,少君归去乘白鸿。秦皇到老不得渡,嗟我欲往将焉从。子房有孙海谷子,告我有路非难通。只随云气相上下,与子共谒扶桑公。

海谷

归墟谷在渤海东,八纮之水注其中。不盈不缩浩无际,吞吐日月涵空濛。灵鳌于此负山出,上有缥缈金银宫。人间相去几万里,弱水满眼多回风。琴高来时踏赤鲤,少灵归来乘白鸿。秦皇到老不得渡,嗟我欲往将焉从。子房有孙海谷子,告我有路非难通。只随云气相上下,与子共谒扶桑公。

五游诗

我思游兮泰山,天孙标胜东齐间。上有丈人千丈之突兀,下有黄河一带之萦环。秦封汉策秘不可睹,石闾金阙窅而难攀。安得采芝二童为我导,坐观海日赤腾空洞开心颜。我思游兮太华,玉井十丈青莲花。首阳巀嶪巨灵擘,河流澒洞经其涯。叔卿白鹿去而不返,脩羊石室空翠而㟏岈。安得子先二龙为我御,直上二岑千仞餐朝霞。我思游兮祝融之三峰,紫盖石囷金芙蓉。轩辕始以灊霍为之副,神禹乃梦玄夷使者来相逢。朱陵宝洞九向而九背,飞流瀑布漾漾而溶溶。安得岩下之老为我语,愿与三五年少执简以相从。我思游兮恒山阿,北岱南赵东黄河。毕昴之精下融结,直与霄汉青相摩。崖有护门夜叱之神草,垄有四种五获之嘉禾。安得昌容之仙授我诀,服食二百有馀岁完天和。我思游兮岳之嵩,华衡恒岱此其中。玉璧金鉼降灵瑞,太室少室相穹窿。白雾青炎自然之天地,玉浆石髓渊邃之仙宫。安得浮邱道人为我接,吹笙控鹤遨游乎缑山之东。

俞律诗兄督予先作《登庐山龙首崖放歌》,因走笔赋此,不知能入法眼否

君不见禹甸名山大宛马,其中匡庐甲天下。又不见匡庐虽以奇秀闻,山水之外饶人文。天人合一始完足,阙一有身乃无魂。忆昔虾夷掠赤县,隳突叫嚣极凶悍。北地中原皆陆沉,海棠舆图割其半。元戎登高振臂呼,底死不作亡国奴。万众守土俱有责,筑我长城宁捐躯。山川草木亦怒叱,炎黄华胄益壁立。铁骑历块过大都,沙场千里殷觱篥。八年血雨腥风中,义师终夺丑虏魄。天旋地转期河清,兵销锄犁田可耕。岂意祸起萧墙里,烽火又见楚汉争。争战三载旧社屋,可怜黔黎苦茶毒。还寄生计仰斧镰,出有车马食有肉。太息世事每转轮,昏著全输好棋局。变法大纛翻变颜,赤地饿殍吞声哭。悲剧频演在兹山,谠论逆耳言者族。一人之心逾骄固,是非非是马成鹿。弥天浩劫跬步来,斯文同袍迭巢覆。国脉危殆一线悬,始作俑者罪难赎。维我邓公出群雄,一扫氛祲扇清风。正道是由易故辙,求真务实屏凿空。筹画总以人为本,维民所止奏事功。仓廪实兮衣食足,此日真见东方红。我今登陟忘老耄,龙首崖上舒双瞳。匡庐奇绝数云海,潮生潮落淡复浓。植杖崖巅久凝伫,伴我左右华盖松。长松与我共尔汝,如子如孙水乳融。须臾云开众山碧,蓦见前山铁船峰。峰崖相看两不厌,如友如朋声气通。招饮便挂帆席至,釜酒一吸龙作虹。吐金满器灾弊祛,永古人寿年亦丰。因悟人天应相睦,相睦之道惟中庸。鼎鼐调和仗群策,聿成大业须有容。吁嗟乎,君不闻商鉴昭昭著青史,治乱两间只片纸。毋使后人哀后人,长歌之意厥在此。

芦川归来集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词三卷。宋张元幹撰。元幹诗虽在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已流行,但当时多以抄本传世。其集首次结集刊刻当在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元幹去世五十馀年之后,由其孙张钦臣主持,里人曾噩任编辑、校勘之责。全书凡十八卷,其中书启、古诗、律诗、赞序共十五卷,附《幽岩尊祖录》一卷,词二卷。元、明两代,张集流传不广。清初吴之振等编辑《宋诗钞》已云:“有《芦川归来集》十馀卷,得之书肆,废帙逸其大半,诗止六、七二卷。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编纂《四库全书》,其所收《芦川归来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得。馆臣所见张集系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抄本“但存五言律诗一卷、七言律诗一卷,而无古体及绝句,知非完善。……及考《永乐大典》所载,则所佚诸篇,厘然具在。今裒集成帙,与钞本互相勘校,删其重复,补其残缺,定为十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所排印之《芦川归来集》即据《四库全书》十卷本标校整理而成。另外《四库全书》存目中所列《别本芦川归来集》六卷,当系四库馆臣据以校十卷本之抄本。今人黄佩玉又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张诗九首,附于所著《张元幹研究》之中。

九灵山房集

诗文别集。三十卷,补编二卷,遗稿四卷,其中诗十六卷(遗稿部分诗文混编,不计在内)。元戴良撰。戴集为其子戴礼(叔仪)、从孙戴侗(伯初)同编于明初,前有写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揭汯序、王祎序、桂彦良序以及写于明太祖洪武(1368—1398)间宋濂之题辞,刊于洪武间。王祎序、宋濂题辞皆以手书上版。此本存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良曾孙戴统在洪武本基础上修订。此二本无“补编”、“遗稿”,皆三十卷,一至七卷为《山居稿》,八至十四卷为《吴游稿》,十五至二十三卷为《鄞游稿》,二十四至三十卷为《越游稿》,此稿第三十卷为象赞及诸人题诗。正统本后有戴统跋,已收入商务印书馆所编之《四部丛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有傅旭元刊本。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戴良十四世从孙戴殿江以鲍氏抄本为底本,并参校多种抄本,编成三十卷并补编二卷本,前有杭世骏、鲍廷博二序。《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胡丹凤刻《金华丛书》,收录戴集,增“遗稿”四卷。胡丹凤为此遗稿作序,言遗稿所收“诗二百十八首,虽残膏剩馥,正集之所未载”。实际上所补四卷诗绝大多数见于正集。卷一见正集二十卷(次序全同),卷二、卷三见于正集二十一、二十二卷,卷四亦只有个别篇章不见于正集。由此可见胡氏编此书之草率。

石村画诀

画诀。 清代孙衍栻。一卷。约1820年。该书凡十则: 一、立意, 二、取神,三、运笔, 四、造景, 五、位置, 六、避俗,七、点缀,八、渴染,九、款识, 十、图章。其中渴染一则,作者自谓有秘诀,不忍泯灭,言之较详, 颇具心得。强调画意与诗意的触动情思和创作灵感,要求“以虚运实”的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表达绘画的精神和灵气。取景要注重内在精神气质,不论大小幅,要“以情造景”。

德润堂为袁仲博赋

封禺之山仙所京,石室金堂秘璚封。当涂丈人居其中,乘彼白云朝帝乡。上陈唐虞登俊良,浃以厚泽覃遐荒。善实斯积流斯滂,诸孙济济承馀庆。构堂崇冈脩中黄,服食太和饮天浆。灵台虚明道日充,日华曜英澈八窗。谁其主之曰汝阳,佩苍龙精冠芙蓉。天君泰然体凯康,稽首山立歌洞章。岳祗川后翼两旁,千秋万年镇兹堂。

游苏门山示徐婿见初昆季并三子

苏门山庳隘,濯濯无颜色。孙登鸾凤啸,阮藉鸱鸢嚇。风雨飒中天,百兽为之匿。临眺动群疑,虚名若浪得。而我不谓然,阐微贵摭实。此山空其中,上土下则石。万窍搜天根,一绵贯地脉。灵气萦绕之,源源通不塞。运济卫河流,滥觞罅缝坼。其功助灌溉,其害谢冲激。倒浸玻璃屏,山固兼水德。嗒然不自明,悃逼道用默。受侮于目论,甄藻赖宝识。朗朗见山心,白云澹夷怿。清辉良复佳,试泊张融宅。

1 2 3 4 5 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