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村邻聚饮二首

冬日乡闾集,珍烹得遍尝。蟹供牢九美,鱼煮脍残香。鸡蹠宜菰白,豚肩杂韭黄。一欢君勿惜,丰歉岁何常。交好贫尤笃,乡情老更亲。䱹香红糁熟,炙美绿椒新。俗似山川古,人如酒醴醇。一杯相属罢,吾亦爱吾邻。

丹凤吟 树园来郡城,旋复别去

断眼风花如梦,被水霜繁,循涯芳歇。邮程十里,津鼓迤明催彻。寒灯陋馆,伴人销凝,小碧舒梅,千红沉叶。怕理莼丝宛转,罢酒归来,潮语还自呜咽。最是经行旧处,望中音乐城戍接。信有前期在,但愁心无奈,先付鶗鴂。河桥低转,脉脉半规斜月。念远伤离年事晚,怨孤鸿天末。嗒焉隐几,竽籁空外阔。

脚气集

又名《玉峰先生脚气集》。二卷,南宋车若水撰。此书据其子车惟一跋,当成于咸淳十年(1274),因病脚气,作书自娱,故名《脚气集》。车若水少学为文,晚乃刻意讲学,入理学一途。此书多论经学,体例与语录为近。其于经义分歧,颇持门户之见;谈及艺文,或不免冬烘。此书体例颇与语录相近,于经史百家之言皆有论述,间及杂说琐事。好立异论,如论《诗》而改小序,论《春秋》而主夏正,论《礼记》而掊击汉儒,论文谓李邕诸碑文不成文,理不成理。但书中很多论说仍有可取之处。如论《周礼》载师乃园廛之征,非田赋之制,驳苏洵说之误,可供考证经义参考。书中对朱熹《四书集注》服膺备至,但并不苟同,如谓《大学》“格物”这“格”难以训“至”,当从旧训,作比方思量之义;谓《论语》“惟求则非邦也与”以后,皆圣人之言,稍与朱熹所论不同。又谓《诗集传》当于纲领之后列诸家名氏,使之有传。再如论蔡琰《胡笳十八拍》之伪;论《文中子》“鼓荡之什”为妄;论钱塘非吴境,不得有子胥之潮;论王羲之贴不宜字字皆凿然有理;论击壤为以杖击地;论应劭注《汉书》误以夏姬为丹姬,等等,都很有见地,可供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本、《宋人小说》本、《抱经楼丛刊》本。

题阙 其四十八

晋昭实剪商,诞也谊弗受。麾下数百人,一一田横友。矫矫继汉龙,夫岂称魏狗。攸之扶宋倾,迥为宇文守。二李起南北,慨焉捐其首。于心岂尽纯,于道良无疚。奉玺者何人,心死亦已久。

清平乐 其二

微亲玉指。嚼蕊还留蒂。梦入南朝烟景里。消受金迷纸醉。长宵斜拥衾鸾。沈吟气吐芳兰。拾得脂唇余唾,误他布地祗园。

仪礼小疏

七卷。清沈彤(1688-1752)撰。彤字寇云,一字果堂,江苏吴江人。诸生,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编修三《礼》及《大清一统志》,授九品官,以亲老不受,辞归故里。笃志群经,尤精三《礼》。着有《周官禄田考》、《仪礼小疏》、《春秋左传小疏》、《尚书小疏》、《果堂集》等。是书取《仪礼》中《士冠礼》、《士昏礼》、《公食大夫礼》、《丧服》、《士丧礼》五篇为之疏笺,每篇各有数十条,每篇后又各有监本刊误。卷末又附《左右异尚考》一篇,其考证颇为详核明确,记者谓其三《礼》之学“亚于惠士奇而醇于万斯大”,而是书所论亦亚于其《周官禄田考》而密于其《尚书小疏》。有果堂集本、阮刻经解本八卷。

颂十玄谈 回机

涅槃城里尚犹危,亲到灵山未足奇。见佛忘知无我所,六根常动转阿弥。陌路相逢没定期,蛇婆来命怪谁知。四十八人成鳖鼻,急唤顽禅草里归。权挂垢衣云是佛,释迦也似偷空贼。忽然捉败不相饶,丹霞火里纯金色。却装珍御复名谁,更展琅函耀木辉。了道不除□权立,一切元体是无馀。木人夜半穿靴去,得意生身无住处。妙用难传妄想心,知君未解通方句。石女天明戴帽归,一身浑著六铢衣。喃喃解说非声舌,生得儿来叫阿姨。万古碧潭空界月,猿啼彻夜何曾歇。几炙孤负一轮光,唯我同辉谁辨别。再三捞摝始方知,捉影逃形也太痴。千眼大悲分得半,维摩老汉始全提。

送黄学士严翁思恭荣受诰命还永嘉

昭代风云会,亨衢雨露辰。恭惟圣主诏,嘉是近臣亲。鹤发登丹掖,龙章下紫宸。荣光回瑞日,喜气薄高旻。万乘知名久,群公接对频。馔分琼署美,醴送玉壶醇。称体衣裁锦,横腰带镂银。异恩知感激,高节见嶙峋。待漏常过夜,观光况值春。山河环禁籞,江汉接天津。苑树云连绿,宫花日上新。御楼时见凤,灵囿或观麟。宠数今超等,声华固绝伦。圭璋凝器局,冰雪瑩精神。积德于公远,传经汉辅淳。潜深疑有待,济美迥无邻。自喜瞻先达,何如忝后尘。几回联桂席,复此送蒲轮。秋气初传雁,凉风正爽人。还将岁寒节,潇洒对松筠。

清江行送孙邑簿归清江

江流旋绕临江城,江中之水何清清。江比颍川堪洗耳,清似沧浪可濯缨。结庐江上孙文宝,闭门诵读明经早。官因论秀无中人,政署催科宁下考。朅来海上两期年,廨宇名更高士轩。栖凤原非考城后,淩云况在华阴先。堪叹时无曾待制,叶子才高且同滞。宦辙久知行路难,王门岂合长裾曳。任他设醴左迎虚,已向天台赋遂初。世情自古疑蕉鹿,秋风此日正莼鱼。君家有法名安乐,四休居士言犹昨。携壶当复陟金牛,开门更喜罗黄雀。江水洋洋总乐饥,餐英又到菊花时。昆山璞玉仍韬耀,郤林新桂待华滋。君不见孔家兄弟振清响,当时且坐元祐党。道脉浚于江有源,赢得儒林并瞻仰。又不见刘氏子姓美星郎,科名继武振馀芳。世泽江流同不息,千载令人颂墨庄。君归酿秫柴桑里,看山日坐乌皮几。身外浮名了不关,羽翼云霄将继起。

清平乐 和螺川二香词

香烧宝篆。心字随烟散。荡漾轻柔千万转。中有相思一线。银槃迹委螺纹。其如麝已成尘。判却回肠寸断,只缘长受温存。微亲玉指。嚼蕊还留蒂。梦入南朝烟景里。消受金迷纸醉。长宵斜拥衾鸾。沈吟气吐芳兰。拾得脂唇余唾,误他布地祗园。

周易传义附录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将程颐《周易程氏传》和朱熹《周易本义》合为一帙,并采辑程、朱论《易》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故题曰《传义附录》。《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董楷之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故其说《易》惟以洛、闽为宗。是编成于咸淳丙辰,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理数兼通。又引程、朱之语以羽翼程、朱,亦愈于逞臆凿空,务求奇于旧说之外者。成书于咸淳丙寅(1266年)。合程颐《易传》与朱熹《易本义》为一书,而次第依程书为准,割裂朱书附其次第。其说主数、理兼通。

书录

又名《皇帝书录》。三卷、外篇一卷。史传。宋代董史撰。史,字更良,自称闲中老叟。生平里籍不详。是书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中收录,署作“董更撰”。全书记宋代书家姓氏,分上、中、下三篇。与《书小史》相衔接。上篇记帝王书,载宋太祖至高宗,中篇载北宋书家一百一十人,下篇载南宋书家四十五人。不分人品高下,采摭对每人的评论皆列于名下。另有外篇,记能书女子六人,计章友直女煎、状元胡氏黄由妻平江号惠斋、悟空道人、蓬莱女官徐清字静之、妓王英英、妓楚珍。是书所记,虽不算赅备,但征引典核,考察精神还是可取。所载书家及所辑评论,间有为他书所未见,为研究者提供了资料。《书录》中所纪丛杂,虽未为赅备,然征引典核,考据精审,亦殊有体裁,非泛滥采寻者可比。是书成于宋理宗淳玦壬寅(1242)。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1265),重加修校。原本书末有“至正丁未三月录办”一行,盖元时华亭孙氏所抄时增益。该书辗转传录讹脱十分严重,自序已残缺不全,不可读,故现存书中阙文较多。《收录外篇》后有 《书录后跋》,仅五行字,却阙文两处;记述了修校复成经过。该书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部主要的断代书家汇编,具有重要的资料性价值。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钞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如此京华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2卷32回。叶小凤(叶楚伧)著。初载1915年12月1日至1916年12月《小说大观》(上海)第3集至8集。文明书局(上海)1921年6月铅印单行本,1册。叙袁世凯窃得辛亥革命成果后,网罗前清遗老遗少组成所谓民国政府。为图谋称帝,又唆使爪牙上表劝进。终于悍然废除民国,恢复帝制。如前清帝师李纯伯,旗人贵公子长鹤山,清末秀才郑甘棠之流俱得袁信任,扶摇直上。小说成书于袁氏筹备帝制之时。

喜雪

有客何方来,粲然游我庭。推户出见之,颜色如瑶英。问之不吾语,微风若闻声。曰予朔方士,饮子南方名。万里不相识,修涂一来经。闻子官大府,高车尘冥冥。有言未尝吐,低头敛光精。西人趋向异,念予孤蒙行。我欲友其德,顾己鸿毛轻。予起谢不敏,过辞非予聆。感子虚白德,来化纯愚诚。高风激万世,凛如伯夷清。留子永今日,愿言报英琼。

五言送韩玉汝知洋州

帝制一海内,画州以域民。小大虽有殊,执任两各均。祖宗初垂统,所重尤守臣。授受何其艰,便坐躬简轮。承平弥百年,法敝几不泯。其文岂弗具,其实盖已沦。遂令师帅官,十九非其人。韩侯出名家,英声迈俦伦。昔为两剧县,遗美今犹新。匪直郡邑良,固是台阁珍。胡然不留用,出驾双朱轮。洋州实大府,左右控蜀秦。厥土从古乐,厥俗于兹淳。侯才何足施,谈笑坐养神。君子学无苟,不让诚当仁。既富而后教,礼义庶可循。坐听千里谣,上彻九重宸。表以视四方,宠以厉缙绅。因之明黜陟,审辨玉与珉。尚使天下治,复如前代纯。鄙言真区区,感激为侯陈。

入道诗十九首

浮世功名水一沤,数来谁得百年留。使能久履姬姜位,泽不加民时可羞。一贫彻骨且安贫,颜范虽贫姓字新。任是富豪能敌国,不知身死属何人。蝇利蜗名是债缘,便须还了听于天。欠多欠少休贪债,必待丰高又不然。若谋富贵说荣亲,养志承颜有几人。素位而行无怫逆,过于列鼎与罗珍。人期上冢要焚黄,名爵思为厚夜光。九祖生天蒙帝渥,只缘一子入仙乡。羲文孔子一先天,互把精微著易篇。不用阴阳真正理,旁蹊曲径是徒然。乾坤大象一阴阳,离坎精华日月光。不取盈虚消息候,若非聋瞽必为狂。求道惟愁不遇真,得真翻惑是何人。但将德行为梯磴,何必攀缘自苦辛。时节因缘不偶然,既由人事亦关天。功深德厚天孚祐,玉籍标名骨自仙。论兵莫待一阳生,习阅攻车要不惊。或跃在渊能自试,不劳征战屈人兵。好下工时便下工,百年光景一飞蓬。后生不值老来值,大药难医骨髓空。闰年为厄要先推,阳忒阴差莫妄为。守待一阳来复后,斗加东北月沈西。夜夜工夫总一般,坎男离女共同欢。专心直待阴阳足,却马休兵国自安。九转金丹九月圆,木金胎旺好安禅。纯坤月里纯乾足,手把仙瓢酌醉仙。清高之士贵清虚,捕影追风钓火鱼。阔论高谈惊世俗,老君终是惮回车。闾阎小子不明心,执著旁门学采阴。坐卧三峰终作鬼,畴知仙遒有浮沉。先天妙质罕人明,尽向虚无唤己名。太极重归无极后,谓之皇极始长生。万卷丹书名一般,金砂玉石辩应难。自非夙有神仙骨,未易教君洗眼看。金丹至药匪寻常,幸藉西华泄此方。天上有之无计得,积功须及许旌阳。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

宋代诗歌史料著作。1卷。清人张泰来撰。作者本王应麟《小学绀珠》之说,列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所录黄庭坚以下属江西诗社的诗人陈师道、潘大临、潘大观、谢逸、谢薖、洪朋、洪刍、洪炎、饶节、祖可、善权、徐俯、林敏功、林敏修、汪革、韩驹、李彭、晁冲之、夏倪、王直方、高荷、李錞、江端本、杨符、吕本中等25位;并汇集采摭自各种书籍的有关记载,为各位诗人立有简略传记。其中李錞仅举其字,江端本仅举其籍贯,而杨符字号、籍贯并缺。书前自序说:“余以老耄失学,藏书散佚,抱瓮之暇,无以自娱。适大中丞宋牧仲先生采风,以此命题,友人有过蓬户而下问者,聊书此意以答之,犹恐世远言湮,即举二十五人,索其详而不可得,乃纪厥爵里,偏览群籍,摭拾遗事,录其有关于《宗派图》者,人各立一小传,编次成帙,名曰《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俾后之学诗者,得以览焉。”说明了作者撰写本书的缘由及大致经过。本书虽为了解江西诗社诸人的事迹提供了基本的资料,但所遗尚多。本书有《昭代丛书》及《知不足斋丛书》等本;近人丁福保所辑《清诗话》中亦曾收入。

书法正传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所传《书法三昧》、李溥光《永字八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第五、第六、第七卷为纂言上、纂言中、纂言下,纂录魏晋唐宋元明诸大家的论书精华,率皆技法名篇。第八卷为书家小传。第九卷为名迹流传。第十卷附从父冯班之《钝吟书要》。全书所辑,体现了“用笔”、“结体”、“多见佳帖”的原则,不录浮词空论,实为“求其明白,简易,深切无隐”。对文中有未显语处,易使学者猜臆之而不当。经其注解或加按语,明晰原意,疑问则可冰释。对晋唐以来历代书学名家及其他专著中散见的有关楷书的论述,尽量辑录,资料搜求之多,足资参考。书成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近人余绍宋以为武之所辑,不录空泛之词,兼出其心得以相印证,足供学者参习。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楷书技法理论集刊。此书有康熙年问世豸堂本、乾隆年间杨岱重刊本、道光年间文渊堂将此书与吴绳年《端溪砚志》合刊为《书法端溪》本、同治年间嘉兴大魁堂本、日本松山堂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局局本,近年有北京中国书店将此书与《图绘宝鉴》合刊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本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中国书学丛书》崔尔平点校重排本。

法帖谱系

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 (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观大清楼帖,临江戏鱼堂帖,庆历长沙帖,刘丞相私第本,长沙碑匠家本,长沙新刻本,三山木版黔江帖,北方印成本,乌镇本,福清本,澧阳帖,鼎帖,不知处本,长沙别本,蜀本,庐陵肖氏本等,共二十二种。下卷著录的,首先是绛本旧帖,以下为东库本,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又一本,武岗旧本,武岗新本,福清本,乌镇本,彭州本,资州本,木本前十卷,又木本前十卷等,共十四种。在编排上以《淳化阁帖》为主,其次为《绛帖》,其他诸本作为支流。每条下都叙述了摹刻的始末,考订其异同,评述其工拙优劣。《书史会要》上说,曹士冕“博参书法,服习兰亭,宜其鉴别不苟”。古今法帖都是拓本,惟此书载有印本法帖。书成于南宋淳祐五年 (1245),书前有自序一篇。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周官禄田考

三卷。清沈彤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礼》而《三礼》之中,又精考证《周官》典制,《仪礼》丧服。除着有《周官禄田考》外,还有《仪礼小疏》、《春秋左传小疏》、《尚书小疏》、《果堂集》、《周经》、《本论》、《气六考略》,并参编吴江和震泽二县县志。《周官禄田考》是沈彤考释周朝官职禄田制度的着作。自从欧阳修指出《周礼》“官多田少,禄且不给”,后来学者,多沿用此说,少有异疑。即有疑者,不过以“摄官”为词。只有沈彤详考周制,予以辨之。提出:“周官之命者必有禄,禄必称其爵而给予公田”。沈彤《周官禄田考》于周官职禄田考证,凡爵、田、禄之数,均以经文为主,不见经文的,则求于《注》,不见于《注》的,则据经起例,推阐旁通,补经文所无。每卷先列所求之数,“定公田之数以井数,定禄之数以其等,定爵之数以序官,定爵之等以命数,等禄之等以爵等亦以命数”。卷一《官爵数》,详考周官内外之设,每官官等级、人数,统计推算极为精密。卷二《公田数》,考周官王畿及周朝各内外侯国、邑所属之公田之亩数。卷三《禄田数》,考各内外官得禄田之亩数,均极为详核。并附以问答形式和考证解说。《周官禄田考》虽专门研究周代禄田制度,但在考据中也连类推阐相关的经义。虽未疏注全书,也备成一家之言。《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沈彤《周官禄田考》“精密淹通,于郑贾注疏以后,可为特出”,颇为中肯。有学者认为此节超出王鸣盛《周礼周赋》,有的认为亚于惠士奇而醇于万斯大。《周官禄田考》是研究周代官职禄田制较完备一部着作。版本有:1750年顾君声、波灵胎同校精刊本;1751年6月重校刊本,后附沈彤重校跋;阮刻经解本。

1 2 3 4 5 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