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暮云漠漠数行鸦,心事凄凉正忆家。不向孤山留谏草,那能庾岭见梅花。峒丁嗜斗牙成血,楚俗趋蛮发半髽。明日绝粮难早计,好?流水嚼胡麻。
次韵彦舒席上有作
苍烟寒水满方塘,插架排签典籍场。喜对七贤闲把手,希逢四皓醉飞觞。林深迥出千龄干,诗就俄成万丈光。逸兴欲寻丁氏宅,云间老鹤共昂昂。
跨鹤台
台占溪南最上峰,政成民乐得从容。彼时高李情如许,此地苏丁事偶逢。可是吾身羡轻举,肯令人眼溷尘踪。昂昂紫府飞来处,一片笙箫酒满钟。
题刘聚卿汴学二体石经
汴学经久亡,残石定有几。山夫记五碑,为数疑不止。汴中新出土,《中庸》亦可喜。薄家见四册,犹未及丁氏。九经得其三,三百数十纸。竞为聚卿得,默相有神鬼。聚卿负侠气,好古力尤伟。罗君劝摹刻,辄以翁孙比。此议诚大佳,我意欲稍俟。祥符陈留间,猿叟所亲履。已云多湮匿,顾朱语非是。安知开封学,石板果尽毁。士夫常漏略,碑贾或可恃。及今力搜索,奇秘傥再启。石斋断碑砚,珍重已如彼。得石加护持,摹刻安可拟?天惊石破事,亦在人为耳。却嗟章杨辈,素号精篆体。蜀经皆题名,此刻胡不尔?古人重经学,视书特小技。用意极尊严,谁欤会微旨?老夫丁世乱,睹此空掩涕。儿时真隔生,背经泻瓶水。
周铁星
周铁星,国上卿。谈申韩,为法经。钉箠杖,为国刑。千仓万库内外盈,十有三赋争科名。周铁星,鞭算箕敛无时停。开血河,筑血城。血战舰,血军营。刮民膏,嗍民髓,六郡赤骨填刍灵。齐云倚天一日倾,铁星亡国法当烹。尚将六郡金谷数,丐死万一充虞衡。呜呼周铁星!十抽一椎百万钉,誓刳尔髅作溺罂。铁星碎,地启瞆,天开顭。
古风上知府秘书二首 其一
神仙绝世立,功行闻清都。玉符赐长生,籋云游紫虚。鸡犬尔何知,偶舐药鼎馀。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俯视旧篱落,眇莽如积苏。非无凤与麟,终然侣虫鱼。微物岂有命,政尔谢泥涂。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
古风上知府秘书二首
神仙绝世立,功行闻清都。玉符赐长生,籋云游紫虚。鸡犬尔何知,偶舐药鼎馀。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俯视旧篱落,眇莽如积苏。非无凤与麟,终然侣虫鱼。微物岂有命,政尔谢泥涂。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大鹏上扶摇,南溟聒天沸。斥鴳有羽翼,意满蓬蒿里。不如附骥蝇,掣电抹荆蓟。谁云极么么,俛仰且万里。向来庭户间,决起不踰咫。飘飖托方便,意气乃如此。物生未可料,旦暮倘逢世。君看功名场,得失一交臂。
再和时习五章章取礼记一句 王制习乡上齿
复礼工夫本易成,此心对越只寅清。居乡上齿家常饭,此道于今晦不明。蓬矢桑弧男子初,泽宫试事翼如趋。采蘩盈耳皆音节,盛乐何消待大雩。鹰犹知学况于人,羽翮冲霄具此身。须信数飞方解熟,熟之又熟即为仁。佩玉之声清越长,此身无故讵容忘。挈渠方屦圜冠士,登我光风霁月堂。圣道洋洋沧海如,不流天下只流洙。上丁释菜今非古,唤起遗风属我徒。
珩璜新论
《珩璜[héng huáng]新论》宋代笔记。传本或作1卷,或作4卷。孔平仲著。此书一名《孔氏杂说》,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原本卷末有淳熙七年(1180)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板,已名“珩璜论”,可见当时此书已有2名。四库采进诸本,刊本皆题《杂说》,抄本皆题《珩璜新论》。以考证旧闻为主,其间也有托古事以发议论的内容。可供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学者参考。今传各版本篇卷、内容略有差异。
对酒二首
素月度银汉,红螺斟玉醪。染丹梨半颊,斫雪蟹双螯。诗就吟逾苦,杯残兴尚豪。闲愁剪不断,剩欲借并刀。密污持苫屋,寒芦用织帘。彘肩柴熟罨,莼菜豉初添。黄甲如盘大,红丁似蜜甜。街头桑叶落,相唤指青帘。
天籁集
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朴孙白溟得之姑孰士大夫家,传写失真,字多谬误。经江阴孙大雅考订,序而归之,见洪武九年孙大雅序。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憾未得白朴只字。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安杨希洛从白朴裔孙白驹处得《天籁集》,由朱彝尊析为二卷,遂付刊行世。末附《摭遗》一卷,皆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朱彝尊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当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云:“是书环溪王皜手书上版,书法秀美,如铁画银钩,雕镌亦精,堪与林鹿原手书《渔洋精华录》相伯仲。其朱竹垞序、像赞及诸跋,以行书隶书上版,印记套朱,实清初精刻本中之至精者。”光绪十八年(1892),王鹏运借皕宋楼所藏杨希洛刻本,刊于《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跋云:“此本从皕宋楼藏书移钞,即杨刻也。仁甫词洵如《提要》所云,清隽婉逸,调适韵谐,足与张玉田相匹。乃沈晦越数百年,始得竹垞、希洛为之表襮,而别集孤行,流传极鲜。其由显而晦,又将二百年矣。杨刻卷首有仁甫小像,末附摭遗,为所制曲,兹刻皆未之及。卷中讹阙,以无可校正,悉仍其旧云。”《全金元词》据四印斋本入录,上卷四十八首,下卷五十六首,共一百四首。间以丁氏善本书室藏钞本《天籁集》校正。
芳兰轩集
诗别集。一作《徐照集》、《芳兰轩诗集》。宋徐照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凡三卷。据《水心集》卷八《徐师垕广行家集定价三百》诗,照集有家刻单行本,此本或即《直斋》著录之本。宋时尚有《永嘉四灵诗》丛刻本,收照及徐玑、赵师秀、翁卷之诗。其本,明末钱谦益藏于绛霎楼,楼遭火,仅存前半部,后归汲古阁毛氏,已佚。其后以钞本流传。本集幸在残存的前半部中,凡甲、乙、丙三卷,总诗二百五十六篇。本集尚有另一流传系统。明潘是仁刻《宋元名家诗集》,收本集,凡诗一百零五首。顾修据潘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又自《瀛奎律髓》等书补诗十二首,乐清郑氏本因之。1915年,冒广生《永嘉诗祠堂丛刻》本据《东瓯诗存》增诗一首,上海医学书局丁氏聚珍本因之。1928年,永嘉黄群校勘本集,收入敬乡楼丛书铅印本中。其本以影钞《永嘉四灵诗》为底本,卷末自顾氏本补《莫愁曲》、《三峡吟》、《李夫人》三首,共诗二百五十九首,照诗皆备于是。常见者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之《永嘉四录诗集》本。
佩玉斋类稿
诗文别集。元杨翮撰。杨翮,字文举,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刘仔肩选其诗入《皇明雅颂正音》,又杨基集《悼杨文举博士》诗有“白发苍苍老奉常,乱离终喜得还乡”句,则翮之卒当在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翮初为江浙行省掾,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官休宁主簿,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其父杨刚中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间官翰林待制,为当时名宿,有《霜月集》,已不传。虞集、杨维桢是其父执。杨翮既有家学渊源,又得名家指点,故其诗文意度波澜皆严谨有法度。此集刻于至正末,陈旅、虞集、吴复、杨维桢皆为之作序。吴序作于元顺帝元统三年乙亥(1335),杨序作于至正八年戊子(1348)。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收入《四库全书》,十卷,卷一、卷二为记,卷三至卷八为序,卷九为论,卷一○题跋等杂著。除十卷本外,另有元刊不分卷本、许氏不分卷抄本一册。振绮堂有精抄本十三卷;丁氏《藏书志》有抄十三卷本(卷一、卷二记,卷三至卷八序,卷九论,卷一○为题跋,卷一一乐歌,卷一二启,卷一三箴)。据《四库提要补正》,朱绪曾采《上虞水利序》等文六篇、《雅颂正音》所载诗八首,附录于集后。
西方子明堂灸经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明堂灸经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西村十记
一卷。明史鉴著。史鉴,明成化间松陵人,别号西村。此编十记一卷,内容为:临平山、宝石山、参寥泉、鄂王墓、飞来峰、韬光、三天竺寺、风篁岭、灵石山、烟霞洞、石屋洞、虎跑泉、玉岑山、六通寺、南屏山、玉泉寺、紫云洞、西湖、银瓶祠、紫阳庵、三茅观、凤凰山、胜果寺、浙江潮。冷泉图题咏附之。此记为史谦游山水之纪述,其自故里启行,逾嘉兴,历石门、崇道,望见有临平山,故为首纪。十记各自为篇幅,相互衔接,以观潮终之。行文特别而有法。冷泉亭图,由当时同游的沈石田作。附同游者题咏,初藏灵隐寺,后归龚氏,复归谢氏,终没于兵燹。清代万樊榭下敬身诸人,题者甚众,丁氏刻《西村十记》,乃采录附之。
钦定词谱
又称《康熙词谱》,简称《词谱》。词学著作。清陈廷敬、王奕清等奉敕撰。初刻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四十卷。此书翻阅前代词谱互相参订而成,凡旧谱分调分段及句读音韵之误悉据原词校定。收唐、五代、宋、元词计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调以长短分先后;若同一调名则长短汇列以“又一体”别之。每调选用唐宋元词一首必以创始之人所作本词为正体,其他为别体缀后;无考者则以时代先后为次。引用之词皆宋元选本及各人本集,其无名氏词亦注明出自某书以便勘对。词名原委及一调异名散见群书者,悉为采注;于词则逐一标明句读、音韵,词旁列一图以虚实圈分别平仄声谱,去声之不可易者亦并为标出。此书成于诸家之后,体裁内容皆胜于前,倚声者喜以为依则,研究者也多可取资。有康熙内府原刻本及丁氏醫学书局影印本;而尤以1979年北京中国书店据原刻本影印八册本《词谱》和1983年该店影印四册本《钦定词谱》为常见。
丁评事宅秋夜宴集
翠幕卷回廊,银灯开后堂。风惊拥砌叶,月冷满庭霜。绮席人将醉,繁弦夜未央。共怜今促席,谁道客愁长。
示丁都院 其一
镬汤炉炭三禅乐,剑树刀山大觉场。此日拨开心地印,了无佛法可商量。
示丁都院 其二
三千条法为今时,一性圆明要自知。会得自知知底事,人间何处不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