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
疫疠饥荒相继作,乡民千万死无辜。浮尸暴骨处处有,束薪斗粟家家无。只缘后政异前政,致得今吴非昔吴。寄语长民当自责,莫将天数厚相诬。昨过任溪南北村,百家能得几家存。春秋旦暮常愁饿,父母妻孥半病瘟。荇粉磨成连浊土,榆皮剥尽到深根。相逢无复人形状,两颊何曾断泪痕。釜可生鱼甑有尘,此言今日始知真。极贫只为无恒业,大患皆因为有身。顾义耻随偷作伴,惜名乐与死为邻。西风昨夜催寒信,冻杀街头多少人。赋得田家苦楚吟,一番歌咏一伤心。妻孥命贱等黄土,薪米价高同白金。四隅常有盗贼警,百里寂无鸡犬音。相逢父老聚头哭,泪滴洪波到底深。自怜须鬓白如银,不道今年遇此迍。数亩薄田俱付水,百般老病尽随身。念渠漂泊无家者,与我同为失所民。终夜忧吟声不绝,半因忧已半忧人。一经水旱便流离,风景萧条思惨悽。到处唤春空有鸟,连村报晓寂无鸡。颓垣废井荒芜宅,垢面蓬头瘦损妻。更有社公同寂寞,年来不复享豚蹄。骤雨狂风日夕并,海涛奔涌势如城。一朝稻付深渊没,不复人从大道行。官府乏储难画策,田家无计可求生。老夫亦是沟中瘠,莫怪歌声似哭声。田畴不见见江湖,烟火人家大半无。薄熟岂能周晚岁,实徵安得副官租。豸冠素解矜民瘼,奏牍终能达帝都。昨日喜闻停免政,不忧鞭挞烂皮肤。
鹧鸪天 其一 别意
隔座云衣事已非。烟痕流送柳霏微。江声孤馆华年梦,何处人生有路归。花惜别,燕啼飞。明珠瑟瑟佩垂垂。凉宵却揽芙蓉正,苦拾秋魂月一眉。
鹧鸪天 别意
隔座云衣事已非。烟痕流送柳霏微。江声孤馆华年梦,何处人生有路归。花惜别,燕啼飞。明珠瑟瑟佩垂垂。凉宵却揽芙蓉正,苦拾秋魂月一眉。忍命飘零苦未辞。家山入破渐难支。行为别地犹容色,已自哀时说护持。梅语忆,远如期。怨呼声断不能词。垂杨岁岁横心绿,肠转莺啼序早知。压玦肌痕皓不妍。多生零怨中旋娟。曾传蓝蔚双宜息,共费红窗苦诉年。莲掩夜,月为烟。春风啼歇一床弦。沉思得及沅湘否,水复山深说杜鹃。心事连波断已真。襄阳春縠忍回文。多成曼绿千丝妒,稍纵云蓝十忆恩。横极浦,怅柔蘋。九疑迎汝亦缤纷。独将枯菀无忘泪,滴滴他年告左芬。
陈氏香谱
《香谱》四卷。宋陈敬撰。陈敬,字子中,河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香谱》一书。是书前有至治壬戌(1332)年熊明来序言一篇。书的主要内容是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香谱》汇成一书。所收内容十分广博,为仿效《齐民要术》首引经典之例,也一味的引经据典,但所引用有关香的词句,却和《香谱》所载之香无大牵涉,关系较大的词句却没有引用,甚至引远而略近。如卷首引《左传》“黍稷馨香”,与《香谱》所言关涉不大。又如郁金香,载说文之说,而《周礼》郁人条下郑康成之注,却遗漏未引。然而因作者汇十一家之说于一书,使已佚之书,赖以相传,对于后世参验考证大有益处。现存路有钞本、《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 本等。
宜斋野乘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口之所诵,心之所得,随手抄记,日积月累,形成十卷之书,定名为 《宜斋野乘》。后毁于大火,吴枋重新回忆、撰成此书。今检其书,共记五帝非官天下、过秦论误、先辈、千字文重复、孟子与孟尝君同时、先子先君先人、颜子非廿九岁死、画野分州、名不可称、小人小生、状元词误等十一条,当非完帙。此书虽以《野乘》为名,而多涉考证,其中如谓孟尝君与孟子同时,谓颜子不足29岁而死,谓吞灭东、西周者不是秦始皇等,皆有依据。又论五帝非官天下,举少昊传位于侄、颛顼传位于从侄、挚传位于弟、尧传位于五世侄孙、舜传位于六世祖之从兄弟等,以证五帝家天下,颇有新意,可资参证。今传本主要有《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格致丛书》、宛委山堂 《说郛》、《艺海珠尘》、《续知不足斋》、《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养素轩丛录》、《常州先哲遗书》、《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等丛书本。
经咫
一卷。清陈祖范(生卒年不详)撰。祖范字亦韩,又字见复,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举人,会试中试,因病未得殿试。乾隆中荐举经学,特赐国子监司业衔,卒于家。其着作除此书外,尚有《掌录》、《司业文集》、《司业诗集》。此书皆其说经之语,名“经咫”者,取《国语》晋文公“咫闻”之意。祖范膺荐时,曾以此书稿录呈御览。后其门人归宣光等刊行。包括《易》、《书》、《诗》、《春秋》、《礼》、《论语》、《中庸》、《孟子》各若干条,列有关礼义的杂文八篇于《礼》后。祖范论《书》不取梅赜,论《诗》不废小序,论《春秋》不取义例,论《礼》则不以古制达人情,表明他对诸经颇有己见,虽只有一卷,却发前人所未发,或考正前贤之误,多有独创,又辞意和平,繁略得中,正如原书序中所谓“文不离乎六经四书,说不参乎支离怪僻”。
伤寒心要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立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 注重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全书内容大体以论热病为主, 所用方药, 亦多系寒凉之剂。即使是伤寒表证, 亦主张施用寒凉。如其在《伤寒心要论》中说: “夫伤寒者, 前三日在表当汗, 可用双解散, 连进数剂必愈。” 若病不解, 病已传变, 治则主用平和之药, 如小柴胡、凉膈、天水之类。谓“双解、凉膈、白虎、泻心, 此理伤寒之妙剂”。本书在编写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在卷首与卷尾能用简洁的文字, 阐明伤寒六经病证辨治心要, 卷中则以较多篇幅论述伤寒热病证治方药, 以证类方, 以方类证等等, 参杂其间, 较为扼要明了。然镏氏概将伤寒作热病论治, 则似乎有些偏颇。此书在金代, 尚未见刊行记载。此书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京师医局本, 及刘河间伤寒三六书诸本。现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 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京师医局刻民国十二年(1923) 补刻《医统正脉》本; 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有清·宣统元年己酉(1909) 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河间六书单行本。
活幼口议
元代演山省翁所撰述。曾世荣(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又号演山翁,衡州(今衡阳市)人,为元代著名儿科医家。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3年)以前,卒于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幼习举业,及长,从世医刘思道学医,以幼科知名于时。书凡20卷,卷1至卷3记述儿科医论二十五篇;卷4、卷5议初生儿证候二十六篇;卷6、卷7论指纹脉和气色;卷8述病证疑难—十八篇;卷9议胎中受病诸证十五篇;卷10至卷20议各种儿科病证的辨治,计有惊风、发热、吐泻、疳积、肿胀、杂病、伤寒、疮疹等内容。该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色脉证治、胎中受病、惊风痰热等论述颇详,用药独到,尤其在产前调摄、产后鞠育及用药等方面,发挥前人之不足。
蓦山溪
群花烂漫,春色浓如酒。芳草绿铺砌,正酴醾、牡丹时候。佳辰协瑞,来降玉宫仙。珠帘卷,画堂深,香雾腾金兽。朱颜□□,不改长如旧。金斝莫辞深,拚通宵、尽从银漏。笙歌丛里,欢□度年华,看荣贵,有儿孙,永祝松椿寿。
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赤伏膺符日,皇图若缀旒。配天期祀夏,复古果兴周。再造承三统,维新叙九畴。世方知艺祖,燕翼有贻谋。宸谟先自治,邻壤憺威棱。翼翼慈宁殿,峨峨永祐陵。朔南兼覆冒,遐迩悉丰登。阴德顺阳报,真人嗣中兴。郏鄏年方永,崆峒道益隆。忧勤三纪外,揖逊一言中。尧屋心非有,虞琴养正丰。乘云帝乡去,率土动悲风。北内笳声咽,幡幢蔽九关。龙輴菆禹穴,马鬣等秦山。会奠风云惨,垂洟雨露潸。伤心未央殿,时节玉卮间。念昔延英对,皇心眷琐材。翻身辞璧水,举武上蓬莱。日毂扶今圣,槐庭上亚台。大恩无路报,泪血溅馀哀。
养老奉亲书
亦名 《奉亲养老书》、《寿亲养老书》、《养老全书》。北宋·陈直撰,一卷。成书不晚于1085年。书分上、下两籍。上籍载录十六种老年常见病的饮食疗法,方药虽采自《太平圣惠方》、《食医心镜》等书,但颇多心得与发明;下籍论述老年的形证脉候、性气嗜好、宴处起居、忌戒保护、四时摄养之法与用药诸方,多发前人所未发。全书理法一线贯穿,方药大体完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宋元养生家如周守忠 《养生类纂》、张果 《医说》、邱处机《摄生消息论》等,皆争相引用,奉为圭臬;元代泰宁总管邹铉的高祖、叔祖、二母夫人均用此书之法备极荣养,“皆年过九十”,邹铉本人依之调理,亦寿逾七旬。邹铉不仅对陈直尊崇备至,自号“敬直老人”,而且于公元1307年将本书加以整理,续增三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明·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所载方药,亦大抵本于此书。传本有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年)虎林氏文会堂本、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胡文焕《格致丛书》本、《格致丛书选钞三种》本、经锄堂抄本、民国·唐成之家藏抄本等。陈直,宋神宗 元丰 (1078~1085年) 时人,曾为承奉郎、泰州兴化(今属江苏) 县令。
赞灵集
赞灵集,编撰者不详。约出于明初。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赞颂洪恩灵济真君(即徐知証、徐知谔)之诗文数十篇,包括碑记六篇、表札九篇、序疏跋文九篇,诗数十首。书中有元人撰〈灵济宫记〉、〈重修灵济宫记〉、明永乐八年(1410)〈重修灵济宫疏〉、永乐九年(1411)〈鳌峰神秀图记〉等文,记述元明二代灵济宫修建始末。又有宜德壬子(1432年)户部主事所撰诗文,故此书应出于《徐仙翰藻》之后,反映明初崇奉徐仙实况。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器服略” 六卷,“乐略”二卷,“职官略”八卷,“选举略”三卷,“刑法略”六卷,“食货略”十六卷,“艺文略”八卷,“校雠略”八卷,“图谱略”二卷,“金石略”七卷,“灾祥略”三卷,“昆虫草木略”二卷。卷首有“凡例”十二则。宋代郑樵曾撰《通志》二百卷,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谱略、列传等目,记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又有清代三通馆奉敕所修《续通志》,门类沿袭《通志》,记事上接《通志》,止于明代。是志则上起清太祖天命元年 (1616),止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 (1785),不但体例与《通志》、《续通志》相比,省去本纪、列传、世家、年谱,而且细目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删简和增补。如“都邑略”,《通志》载四裔,是志仅载清统治区域;谥略”,《通志》分为三等二百又十品,是志仅录尊谥与赐谥;“金石略”,《通志》分载泉币、钟鼎彝器款识和诸家碑刻,是志只收御定诸帖及奉敕石刻;“天文略”,是志细述历数、仪象,比《通志》全面,“地理略”,是志备载各地河流,比《通志》详细,“六书略”,是志则记有满蒙回等多种文字,“七音略”,以汉满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谱。当然是志的价值不能与《通志》相比,但其反映了清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不失为一部有用的工具书。是志记事起止年代与《清朝通典》相同,两书相较,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作用与价值也大体相仿。是志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是志影印精装一册。
资治通鉴音注
注释书。又名《新注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注》,又俗称为《胡注通鉴》。是盛行于世的《通鉴》最好注本。因注文列于《通鉴》正文之下,故亦有二百九十四卷。宋末元初胡三省撰。书成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卷首有自序,述成书经历。是书重考证,凡《通鉴》所及历代典章名物制度,如赋税、职官、舆服、天文、历法、乐律、刑法变迁、少数民族来历,乃至草木虫鱼名状等,无不考释周详。所释地理沿革,尤以精审见称。训释字词重在音义,兼有校勘断句。对原文史实,补其未详,正其疏误。凡史实与前后事有关涉,必注明事见几卷几年,或注明为某事张本,以便融会通观。注文征引广博,且标明书目,不少佚书文字,得以辑录,大批有用史料赖以传世。是书征摭既广,篇制宏巨,不免偶有疏漏。明严衍《通鉴补正略》,清顾炎武《日知录》,陈景云《通鉴胡注举正》,对胡注皆有订正。是书以元兴文署刻本为最好。今中华书局标点本20册,乃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注本标点排印,甚便阅读。
內經素問 册一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二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三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四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五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內經素問 册六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