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敬斋慎斋云庄招饮桑榆别业 其一

沙堤曲曲柳阴凉,中有裴公绿野堂。恰好声名传第五,新诗驴背满奚囊。

浣溪沙 题晓妆图

莺催日影上窗纱。睡起罗帏远梦赊。水晶屏曲绣帘遮。一缕香云金钏滑,二分明月玉梳斜。淡妆生爱不簪花。

西子妆 为金鹭卿纪海陵繫缆本事

山晕眉青,波揩镜晓,燕燕静依柔橹。戏圈杨柳作连环,印香心、画桥双树。纹窗泥语。浑不怕、鸳鸯听取。趁春潮,唤桃根桃叶,江头归去。深盟误。一梦成烟,捲入东风絮。绕船三月落花多,是千点、泪痕红聚。凄凉画谱。待呼起、春魂重诉。乱筝弦、几阵疏篷暗雨。

浪淘沙 虬髯客传

越国意扬扬。不惜红妆。剧令深夜出严装。蹀躞叩门茅店里,颜色仓皇。慧眼识三郎。委地青长。虬髯顾盼思如狂。锁钥尽教将一妹,来佐秦王。

新雁过妆楼·石涛画册

一卷云烟。非名手、焉能大笔如椽。天家华胄,洒洒脱出尘缘。花草吴宫凋落尽,怆人只有石头禅。那还怜。南朝旧恨,燕子新笺。萧萧疏林断石,似天台雁宕,古洞寒泉。王孙草绿,几日匝地漫天。未知头陀寄兴,看豪素、超超逾米颠。空叹息、自皇王三五,代代桑田。

和魏午庄方伯博格达山原韵四首 其三

烽销边靖戍旗残,木落霜飞野色寒。万壑松风洗耳热,一潭秋水印心宽。创开郡县劳千虑,绥抚疮痍计百端。岂仅文章经国事,指挥将士惯登坛。

和午庄方伯七夕原韵

佳节无端动旅愁,明河遥看渡牵牛。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郢曲喧传绝域外,凯歌听唱大刀头。时平不废防边略,铁笛寒声隐戍楼。

奏记妆楼

自迁楼阁可清宁,可怕高寒可睡醒。可想玉郎声息到,推窗悄倚画屏听。平时行近绣帘前,一笑双眸语早传。今日怕掀帘子看,隔层楼似隔层天。听得鹦哥唤客不,屧声已到玉梯头。心嫌女伴私猜料,只说看花偶下楼。

书张江陵传后

相公礼数绝班联,生是升霄死坠渊。博陆祸萌骖乘日,元成恩断仆碑年。曾无梁窭池台盛,并异京攸父子权。弱主衰朝中外肃,千秋谁似济时贤。最怜庄烈一朝臣,五十人无此一人。法禁貂珰严内侍,令驰羽檄靖边尘。微嫌俭逊公孙被,未许人污丙相茵。尚有文孙死奇烈,荆山桂岭两嶙峋。

阮敬斋慎斋云庄招饮桑榆别业

沙堤曲曲柳阴凉,中有裴公绿野堂。恰好声名传第五,新诗驴背满奚囊。波影山光共一楼,西泠台榭亦清幽。披图我有飘零感,孤负青山事客游。

湖庄示子大伯严

分得西湖一角凉,曲房低槛待秋光。生惭乱世能容我,静觉高荷已退香。人意淡如山欲暝,归期愁与月相妨。放歌同是无家客,水枕风船老此乡。

和菽庄临别赠韵

鼓浪潮声撼舵楼,掉头不住入蛮游。绝无风雨重阳日,不尽波涛九月秋。四海已无床可坐,只身剩有刺相投。侧身一虱如萍梗,始信浮生渺芥舟。

河传 效孙光宪

新月。娇绝。照人吹笛。露似珍珠。满衣蟾影杏花疏。铜壶。迢迢清漏徂。花侵格子穿双眼。银河浅。望断西来雁。翠楼阴。单凤衾。沈吟。可知楼上心。春雨春雨,如泪如线,欲止还垂。嫩莺闲上女墙啼。丝丝。湿金衣。猛风吹仄西园竹。池水绿。小径桐花扑。天心可是玉人心。卿卿。泪晴。天也晴。问春深浅。看丁香未结,辛夷刚绽。曾记那人,待月瑶华池畔。晚妆残,云鬓乱。春葱粉印窗眼。任网蛛丝,忍把纹纱换。开到桃花,不见桃花娇面。懊煞侬、天不管。

木兰花慢 题陈圆圆道妆小像

早商山梦断,认鸾影,是耶非。倩粉镜传愁,黄絁忏恨,换却宫衣。凄迷。翠芜旧苑,问山名、鹦鹉几人知。画里云鬟罢整,乍疑蜡炬迎归。仙扉。燕老又花飞。深坐泪双垂。纵繁华阅尽,沧桑家国,总怨蛾眉。芳期。暗怜逝水,甚香莲、还弄并头枝。料得归魂夜半,横塘烟月依依。

敦裕庄消夏作

沂水弹冠洁,柲邱容膝宽。菱花度鸟影,密翠接晴峦。绿蜡凝肤滑,红桃战雨寒。茅茨对嘉庆,啜菽已承欢。

齐南郊光章十三首 其十三 休成乐

昭事上祀,飨荐具陈。回銮转翠,拂景翔宸。缀县敷畅,钟石昭融。羽炫深晷,龠曀行风。肆序辍度,肃礼停文。四金耸卫,六驭齐轮。

辍锻录

诗话著作。清方贞观撰。方贞观(1679—1747),名世泰,字贞观,一字履安,以字行,号南堂,桐城(今属安徽)人。诸生。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因同邑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隶旗籍,十年始放归。工诗善书,晚年益造平淡之境,时称其诗得唐人三昧之旨,有《南堂诗钞》。《辍锻录》一卷,四十四则,据金楷、李堃两序,初刊于道光中。方氏论诗以唐人为旨归:“《三百篇》而下,由汉、魏以迄六朝,代有传诗,而余独以唐人为归。”全篇亦主要评论唐人诗作,不专宗一家,唯不喜李贺,嫌其好以瑰辞险语惊人,“怪变万端,终属小乘,不证如来大道”。多检宋人语评唐,如以禅喻诗、夺胎换骨等。又如强调“多读书”,与“熔炼淘汰于有唐诸家”结合在一起,则此处之读书,显系读唐人之诗集而非学问书。他分训“才人之诗”、“学人之诗”和“诗人之诗”而比较之,不取才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独首肯诗人之诗。其他如言七律“尤忌删去两字便可作五言诗读”等,皆袭宋人话题而又与宋人原意不同。又如曰“诗最忌敷陈多于比兴,咏叹少于发挥,是即南北宗所由分也”,语虽由己出,却甚得严羽诗分南北宗之原义。有《艺海珠尘》(本集)本、《清诗话续编》本。

文庄集

诗文别集。宋夏竦撰。三十六卷。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以父荫补官。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 与王钦若、丁谓结交,屡得升迁。仁宗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判大名府。后为言者所攻,改枢密使,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改郑国公。其集原一百卷,今已不传。此本为《四库全书》编者据《永乐大典》所载,兼以他书附益之。正文含制、诰、诏、表十二卷,进策、奏议三卷,上书、状、启三卷,书、议二卷,记、序、铭等八卷,诗七卷。集中多朝廷典册之文,其中表奏有代王曾、王旦、寇准诸人所作。竦所记事迹真实,其中如记太宗为京兆尹时召见魏咸信事,澶渊河清见底事等史实,足以订《宋史》之伪,并补其不足。其文章词藻赡逸,风骨高秀。《归田录》、《青箱杂记》、《东轩笔录》、《中山诗话》、《玉海》、《困学纪闻》诸书皆称引之。吕祖谦《文鉴》亦颇采录。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 收有《夏英公杂诗》一卷,载竦诗赋十七首。多为即景抒怀之作。

春秋后传

十二卷。陈傅良撰。陈傅良认为,《左传》记录的为鲁史旧文,因此,《左氏》有而经不书者,皆为孔子笔削。《春秋》之不书,实际上亦是书,而从《春秋》所书也可推求其不书。陈氏之说 《春秋》, 以 《左传》为主, 而参之以《公羊》、《榖梁》,其论亦多发先儒之未发。如其认为有隐桓庄闵之《春秋》,有僖文宣成之《春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春秋之始,犹知有天子之命,王室甚威重。自霸者之令行诸侯,不复知有天子。齐晋楚吴越霸权交替,致使蛮夷侵陵中国而春秋终。其说虽不出“尊王攘夷”、“严夷夏之辨”之窠臼,然其不宥于“书例”之成说,重视史实,实较宋代诸儒之空谈为高。又此说与吕祖谦论《左传》大纲领大同而小异,两人友善,未知谁先创此说。此书虽多出新意,但每传之下必注此据某说,此据某文,诚谦谦君子。其征引亦非常广博。其门人周勉《跋》称,陈氏著此书,将脱稿而病,学者欲速得其书,乃雇人抄写,因此纰漏不少。其中有已为陈氏所删掉的却抄了下来,有陈氏以卡片形式欲加以改正的,却被漏掉。所以此书不能称之完本。虽然如此,陈氏此书对元明学者颇有影响,如元代著名经学家赵汸,于宋代说《春秋》者就最推重此书。现存宋勒有堂刻本、宋残施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渔庄邂逅录

渔庄邂逅录,南宋道士自然子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为炼制外丹之记录。作者自称乾道八年(1172)与虞仲谋、刘先生邂逅相逢于渔庄,三人结为丹友,试炼金丹,由作者记录以传将来。书中首先解释金液大丹之名,其次分章论述炼丹五转之要。第一转配合阴阳,名日太初;第二转混沌胚浑,名日太极;第三转二仪剖判,分别阴阳;第四转攒簇五行,变化四神;第五转变化尽由中宫土德。最后附录草衣子火候诀及颂诗二首。书中对炼丹理论、要点、过程、禁忌等,均有较详明记述。大抵谓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得神水而后生白金,自金返黄金,黄金返紫金,紫金流液熏结而成丹。所用药物有水银、丹砂、曾青、胆矾、雄黄、雌黄等。以炼水银而返为丹,故名还丹。炼制过程先须配合阴阳,观天地之元气,采日月之精华,依卦爻而运水火,按时日而易岁月。俾阴阳而成黑铅,以铅入鼎中,浇之以汞,自然金花外出。又以丹砂飞出水银,合二物研磨沐浴,成就「四神」,再炼之化为真土,即出金华。据称若功行足全,服此药可举宅升天。乃至九转功成,一粒之丹可使鸡餐成凤,犬饵成龙,点金石则化为至宝云云。

1 37 38 39 40 41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