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辞八首 其四
不见含愁见耐惊,一波才息一波生。王郎已占痴顽福,石尉偏多恚怒声。转为情深招分浅,自蒙恩重觉身轻。明眸两剪如秦镜,那用笺书表至诚。
题顾晴沙给谏风草图即送出守宁夏
少小事铅椠,声华富文藻。长通金闺籍,数上明光表。监门图既绘,汲暗诏非矫。生逢尧舜君,克展禹稷抱。我疑万言书,犹有未定稿。一朝天符下,双旌指新堡。文章通政事,作图号风草。鲁论引尚书,妙理恣探讨。屠龙手殊钜,雕虫技则小。开图读高文,妙笔见先兆。青青河畔行,了了见河套。微微动春飔,荡荡尊王道。王道其如何,王民看皞皞。送君今作郡,我心殊悄悄。钦哉尔惟风,刍荛谅为宝。
南阳道中
真人事业久销磨,古淯苍茫水不波。王气已随陵谷尽,将星还照野原多。藤花零落缠遗庙,麦饭凄凉想渡河。两度汉家营外过,月明笳鼓息山阿。葱笼佳气郁隆中,遇合当年鱼水同。博望荒营埋野火,茆庐衰草战秋风。西瞻故国三分尽,北指残星五丈空。千古伤心前后表,至今零涕感英雄。
哭峡江曾二云老师
凶问初传暗里惊,闽关趼足为谁行?踏穿岭表三山近,望到天隅一柱倾!沧海未能容信国,白头毕竟丧真卿!同时义士吞声泣,不为门墙独惨情!冰蘖清风海内望,至今遗爱泣闽乡。身栖绝岛思存宋,梦入先朝只辅唐。闾里自来臣节著,家门都为国恩亡。相随犹有雏孙在,此日巢倾若与藏!有客乘风自厦门,灵光孤殿岿然存。阃权海上尊元老,封事天南动至尊。蜡诏未叨明主赐,麻纶犹出上皇恩。新衔鹊印随颁给,曾慰孤臣万里心。昔岁谬叨漳浦荐,主恩特诏试天官。书生不以先容进,国士偏承破格看。一命滥参延郡幕,三年窃戴侍臣冠。同时知己捐躯尽,每念师恩泪未乾!
念奴娇 登甘露寺
长江滚滚,东流去,都是英雄碧血。千百年来,人到此,指看刘王剑石。吴苑娇花,戏台金鼓,引出梅伶曲。繁华梦里,眼前剩影残迹。开国十七年间,弹指过去了。望中犹记,百万雄师,风樯动、卷起红浪千叠。功表凌烟,五湖归去晚,谁怜忠烈。独有书生,穷途清泪暗滴。
惠山谒泰伯庙二首 其一
三让端为万代崇,让乡今尚被仁风。世家已是魁伦序,人表何因止上中。吴会桥坊巫史祝,城田沟洫禹王功。至今梅里凭墟在,遗冢皇山说不同。
惠山谒泰伯庙二首
三让端为万代崇,让乡今尚被仁风。世家已是魁伦序,人表何因止上中。吴会桥坊巫史祝,城田沟洫禹王功。至今梅里凭墟在,遗冢皇山说不同。西瞻勾曲几重山,更托衡山采药还。至德无名留庙貌,故封唯伯此江蛮。化行商邑周原外,地在廉泉让水间。只有巢由堪比并,千秋如在渺难攀。
冬至乾阳殿受朝诗
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元史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祎(1321~1373年)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元代奏议集录
本书辑录自元太祖至元顺帝时期150余年的奏议,既有名臣奏章,如耶律楚材、史天泽、王盘、伯颜等人,又有平民上书,包括表、奏议、上书、封事、弹章、对策等等,主要辑自《历代名臣奏议》中的元人奏议和《元文类》、《元史》、有关文集及其它散见资料,极富史料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
金方镇年表
军事史书。清吴廷燮撰。作者有感于前代金史多有散亡,遂将正史中之诸方镇(总管)析出,汇成此表。凡一卷。所记事始于金收国元年(1115年),止于天兴三年(1234年),此百多年间诸方镇之姓名、兵战、升擢、贬谪等事皆有所录。因史书缺漏甚多,故每镇皆有缺年,多者几达十年。可作为研究金代方镇用兵之参考。今有民国间景杜堂铅印本、《辽海丛书》本等。
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君尝手校舆地图,上下千载铅黄朱。斯人魁磊岂假此,愿见尅复东西都。胸中远略指诸掌,表里拄腹撑肠书。深知祸起取幽蓟,颇觉气王吞青徐。眼看僭伪忽亡灭,逆党未足劳诛锄。万方助顺事可卜,火运要是穹苍扶。兴衰拨乱戴真主,会扫氛祲开云衢。于今荆淮付诸将,控带川陜襟江湖。傥能倒用进筑法,更许世袭宏规模。两河境土不难办,狡寇胆落游魂孤。古今徒闻作戎首,中国礼义终如初。公家自有中兴相,雅意泰阶光六符。难兄难弟实间出,直欲并驾仍齐驱。承明入谒一见决,三迁故事登元枢。整顿乾坤赖公等,我病只合山林居。残年正尔甚易与,不过二顷邻一区。平生故人半廊庙,老僧何患无门徒。与君痛饮遽成别,努力强饭供时须。男儿富贵亦细事,否泰相反分贤愚。酒酣起舞莫作恶,行矣自爱千金躯。本朝再造旧基业,速拯涂炭疲氓苏。勿令毫发有遗恨,文章尔雅华国犹其馀。
青原台诗
五马胸中足丘壑,驻车决遣有馀乐。似言新广青原台,不减滕王旧江阁。滕王阁下当年路,静中怀抱时来去。闻说青原比像间,表里江山便知处。使车时此携佳宾,与人同乐不同群。倚栏自得新诗句,矫首长怀古道人。青原亲见曹溪祖,渠有儿孙住山斧。问公何处见青原,杳杳飞鸿掠云去。
哭别月村
交游惟子独相知,此老天胡不慭遗。行辈凋零亡益友,文风寥落失儒师。在生曾与传遗像,临死犹能寄别诗。月落村空人不见,伤心千古隔幽期。三山秀气孕英奇,表表才名冠一时。唐殿策高蕡不第,荆州人去粲何依。传家有子犹堪羡,埋骨无山亦可悲。留得帚金诗稿在,灯窗读罢泪沾衣。
纪怀并引 其二十三
捧诏领南铨,始遂金陵游。仰瞻定鼎基,王气莽千秋。龙盘连燕矶,虎踞对牛头。孝陵郁以葱,都会今称留。百司常拱卫,南北盛二周。余辱百官长,表率愧前修。癸巳当计吏,但知右名流。追忆郏鄏卜,极目望宸旒。
分得滕王阁送卢驾部师陈
江汉纪南服,衡庐奠朱方。河山阻襟带,表里望荆湘。列雉郁参错,树羽尽飞扬。风清彭蠡濑,云起昭丘阳。帝子握龙节,磐石荒楚疆。中天抗瑶榭,倒景垂虹梁。鸣銮谢千载,遗构想灵光。夫君勚王事,流览恣方羊。霜凄百卉素,日落千山苍。悼古志惝恍,遭时气腾骧。北首睇辰极,东指穷扶桑。伏槛藐寰宇,观风歌吉祥。言归报明主,端笏拱岩廊。
临淄行
虚危下流精,莱沂乃东峙。乐谢爽鸠墟,勋崇太公履。山河控十二,海岱错表里。亡人忽龙翔,累囚遂鹊起。名垂天壤居,世往陵谷徙。谈馀邹衍风,节慕鲁连耻。市藏陶朱侠,路曜姬姜子。喧阗斗鸡道,舄奕鸣钟里。雄豪八方凑,声利三川拟。宝瑟发东讴,流黄织文绮。大泽饶萑蒲,浊河足鳣鲔。欲歌泱泱风,请自临淄始。
秋日家山杂咏五首
八月家山觉早凉,登临怀古兴何长。醉乡乐土输王绩,鲁国高文老卜商。汉祀汾阴遗庙在,殷迁耿邑故城荒。楼船箫鼓空流水,一曲秋风菊又芳。孤城北望万峰高,禹凿龙门势独豪。三晋山河还表里,千年人物旧风骚。子安诗在名犹盛,太史书成志已劳。难觅醉乡王学士,秋来禾黍满东皋。萧萧林壑动秋风,独上崇冈四望同。九折河流皆禹迹,千年疆宇总尧封。龙门献策文中子,麟趾成书太史公。搔首高人今远矣,断云满目送征鸿。黯淡轻阴结远天,无边秋色正萧然。苍崖断岸西风里,古刹荒祠夕照边。黄菊已随陶令老,丹砂不信葛洪仙。豪华靡靡皆如此,惟有骚人丽句传。云山西去接昆崙,河水东来下禹门。疏凿但能留胜迹,浮沈谁复问真源。将军三箭功何似,教授千年道仅存。独立西风看秋色,几多心事向谁论。
诗格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在唐代诗歌理论著作中为首见。由对具体诗例的研究得出的“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的结论,对诗歌理论的深化有启发。又如“含思落句式”中讲“不得令语尽思穷”,写景要“与深意相惬”,指出写景可以使诗中的情意更加含蓄感人,实际上是承接了六朝诗歌理论中对“兴”的认识。这在“理入景势”、“心期落句势”中也有所反映。《诗格》论诗十分重视“用意”,既要“起于无作,兴于自然”,“不傍经史,卓然为文”、“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又要含蓄不尽的“含思”。王昌龄论创作中的运思,继承了陆机、刘勰的“神思”理论,主张由“忘身”、“凝心”、“心击”超越物象的外在形貌,从而创作出尽情而又得物之妙的情物相融的诗作,这在唐代诗歌理论中是很突出的。今本《诗格》的内容真伪相杂。读《诗格》,应以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地卷》中的“十七势”、“六义”及《南卷》“论文意”中引录的“王昌龄语”为准。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书系伪托王昌龄撰。
渊鉴类函
此书为清圣祖敕撰,张英、王士禛等编纂。凡450卷,计分45部,有2500余小类。其扩充明人俞安期《唐类函》,博采《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书,广收宋、元、明各代的文章事迹,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以供文人驱遣故实词藻之用。45部顺序为: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灵异、方术、巧艺、京邑、州郡、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王谷、药、菜蔬、果、花、草、木、鸟、兽、鳞介、虫豸。每部又分若干子目,每项子目著录5类内容:释名、总论、沿革、缘起;典故;对偶;摘句;诗文。如子目不具备这5项内容,则付阙如。每一类内容都分为“原”、“增”两部分,分别表示《唐类函》所辑唐人类书与清人编此书时所续增。《渊鉴类函》集搜采、分部、序类、剪裁之功。”计其所载,实倍于《御览》。……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输宋三四大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因成书于众手,也有不少引文上的讹误疏漏。《渊鉴类函》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有内府刊本、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同文书局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