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玉泉二首 其二
垂虹名在壮神都,玄酒为池不用沽。终日无云成雾雨,下流随地作江湖。坐临且脱登山屐,汲饮重修调水符。渴吻正须清冷好,寺僧犹自置茶炉。
荣事堂诗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
饮玉泉二首
龙唇喷薄净无腥,纯浸西南万叠青。地底洞名疑小有,江南泉品类中泠。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曾是宣皇临幸处,游人谁复上高亭。垂虹名在壮神都,玄酒为池不用沽。终日无云成雾雨,下流随地作江湖。坐临且脱登山屐,汲饮重修调水符。渴吻正须清冷好,寺僧犹自置茶炉。
熊峰集
明代诗文别集。石珤(字邦彦)著。其集初由皇甫汸删编为4卷,今仍有传本行世,但《四库全书》编者当时并未见此刻本。清康熙九年(1670)孙光为蒿城知县,得别集、遗稿于其家,为其合而重刊之,后又闻梁清标家有其全稿,乃购得续刊之,故此本卷1至卷4为诗,卷5、卷6为文,卷7至卷9又为诗,卷10又为文,共计10卷。《四库全书》收录本正以此刻本为底本。珤出李东阳之门,东阳每称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惟珤一人。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珤诗文皆平正通达,具有茶陵之体,故东阳特许之。当北地、信阳骎骎代兴之日,而珤独坚守师说,屡典文衡,皆力斥浮夸,使粹然一出于正。虽才学皆逊东阳,而湜湜持正,不趋时好,亦可谓坚立之士矣。”其实,他的诗作颇能自成一体,清音亮节,较有工力,连以苛评著称的王世贞也说,其“诗如披沙拣金,时时见宝”(《艺苑卮言》)。
华亭寺看山茶
云南鹤顶誇绝艳,未到云南先在念。寓斋颇有犀角株,初浣征尘已点朱。繁霜浓雾日凌扇,坼蕊吐苞忽满院。曈曈晓日蒸燕支,荡荡琼瑰照酒卮。丰肌秾态出殊色,江外盆栽那比得。老夫一日三凭栏,欲赋新诗琢句难。涯渚自欣天下好,坐被邻翁笑绝倒。朝来挈我上西山,松桧萧森苔藓斑。迤逦却入华亭寺,目炫魂翻心忽坠。赤城霞起建高标,三月阿房火势骄。即墨奔牛犹爇尾,东瓯烧畬惊山鬼。眼前物候失春冬,暖入重裘四体融。谁遣炎官主北政,日炙风薰来用命。当阶一丈饰珑?,突兀凌霄照殿红。簇碗堆盘几千朵,醉眼酡颜争婀娜。云从烟拥舞霓裳,朱鸾赤凤翩回翔。桃杏不须誇烂漫,芙蓉失色山榴叹。南强北胜徒纷争,篱角墙根浪得名。寺僧为我徵故实,屈指昆明推第一。移向安宁三泊开,劣与茶王作舆儓。邻翁闻之面发赤,拘虚人笑拘虚客。要余更作三泊游,观海一洗井鱼羞。老夫回面谢不敏,莫损有涯逐无尽。归来诗成不饰文,寄去家园诧细君。
山带阁注楚辞
《楚辞》研究著作。6卷。清代蒋骥撰。此书卷首有屈原传记及楚辞地图,另附《楚辞余论》2卷、《楚辞说韵》1卷。正文6卷为屈原作品,对《楚辞章句》自《九辩》以下概删。以“二招”为屈原作品,认为“二司命”和“二湘”是同类神,故将《大司命》、《少司命》合为一篇,《湘君》、《湘夫人》合为一篇,以《九歌》为9篇,加其它各篇,以就《汉书·艺文志》谓屈赋25篇之数。此点不可取,书中亦不无穿凿附会,但其“征实之谈,终胜悬断”(《四库全书总目》)。《楚辞余论》2卷,上卷除通论《楚辞》外,尚论及《离骚》、《九歌》、《天问》;下卷论《九章》以下6篇,其驳正旧注之失、考征典故异闻,时有精深之见。《楚辞说韵》1卷,论楚声音韵。版本方面有清康熙年间武进蒋氏山带阁刻本和雍正刻本,通行本有50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桐江续集
诗文别集。元方回著。三十六卷。乃方回元时罢官后所作。卷一至卷二八是诗,卷二九至卷三六为赋、说、引、序、记等文。据集中《虚谷桐江续集序》称为二十卷,而《千顷堂书目》则著为五十卷,今考集中诗文,知此集非一次编成,系先有《桐江续稿》九卷,每卷百首;后又有十五卷本,再后乃有作者自序所称之二十卷本。但以上各元时旧本,均已残缺不全。故清修《四库全书》时,乃据其所得,重编为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总目》著为三十七卷,实为三十六卷)。集中《寄题桐君祠》小序说:“余守桐江七年,解官后留居五年,凡一纪而后去。”其后又数至桐江,感情颇深,因以“桐江”名其集。前人多以其降元屈节、人品卑下,对其作品每有非议。其实,方回诗作,不仅数量多,题材广,且能选取重大题材,深刻反映动乱的社会面貌,寄同情于战乱中的人民。今存《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元诗选》初集录其诗一百二十四首,题为《桐江集》。
艾轩集
宋代诗文别集。林光朝著。九卷,附录一卷。陈宓为本集写的序说:“初,先生从子成季裒其稿,不轻以示人。近族孙同叔搜罗略备,得诗文若干首为十卷”。刘克庄序称:“陈公宓所序者才十之二三,外孙方之泰访求裒拾汇为二十卷。”至明代,宋刊诸本已佚,仅存抄本。正德十六年(1521)郑岳重编为9卷,并附作者遗事1卷,成《艾轩先生文集》4册,北京图书馆今藏有其书。《四库全书总目》称郑岳刊本题为《艾轩文选》。此书卷1为诗,卷2为奏状札子及表状,卷3、卷4为策问,卷5为记、序、策、杂著,卷6为启、书简、卷7为祭文、祝文,卷8为行状,卷9为墓志铭。卷首载林俊、陈宓、刘克庄、林希逸序,卷末附雷应龙、郑岳跋。陈宓序称:“其文森严奥美、精深简古”,“他人数百言不能道者,先生直数语雍容有余。”林俊说:“艾翁不但道学倡莆,诗亦莆之祖,用字命意无及者。后村虽工,其深厚未至也。”
书影
十卷,全称《因树屋书影》。为作者狱中记叙生平所学、所闻、所见之札记。所记评诗赋、论文风、谈艺坛掌故及述文人轶事诸篇,涉及小说、剧曲、音乐、绘画等,为文学和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清雍正间有怀德堂据赖古堂原本重刻本,初收入《四库全书》,然因故流传不广。《四库抽毁书提要稿》称,是书记述典赡,议论平允,遗闻旧事,颇足以为文献之征;在近代说部中为瑕不掩玉者。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雍正本排印出版,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是本重新校订 出版。
春秋年表
一卷。撰者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春秋四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越、邾、莒、薛、小邾。”因此表正二十国,因此《四库提要》据此推定为陈氏所见之书。然此《年表》有许无越,与陈氏所见稍异,或非一书亦不可知。此书在宋代原为单行之本,岳珂刻印九经,乃附之于《春秋》之后,并加以补正添补,且与冯继先《名号归一图》同书刊刻。此书为研究《春秋》经史之工具书,内容简赅,便于检索。然于二十国中不列越,实为一失。此书最早在宋代与《春秋经传集解》合刻,单行本有明永乐刻本等。
家礼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着名理学家。平生着述颇丰,除着有《家礼》外,还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楚词集注》、《针考误》、《诗经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近思录》、《孝经刊误等》、《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家礼》载于朱熹《行状》,其序文被录于《朱子文集》,成书时间载于《朱子年谱》,其佚而复得始末为附录刊《家礼》之后,宋以来遵而用之,其为朱子所着,无有人疑。然清人王懋竤《白田杂着·家礼考》认为《家礼》是宋人假托朱熹之名。《四库全书总目》同意王懋竤之说,认为《家礼》所论与朱熹晚年观点不符。然早晚年观点不符乃属正常,不足为由。《宋史·艺文志》载为朱熹所撰颇为可信。朱熹《家礼》主记“冠”、“婚”、“丧”、“祭”诸礼,大抵自《仪礼》、《礼记》节录诠释,按类系事,事下为论辨,多引古事证之,进而为律例,以申法度,警示后人。《家礼》体例完备,内容详赡,为研究家礼有一定参考价值。《家礼》书成之后,经三山杨氏、上饶周氏之考订,流布于世,书中错误不少,因题作朱熹,学者驳正者少。明代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家礼仪节》,对《家礼》部分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谬误数十条,自此以后,此类着作代不乏见。《家礼》版本有:汲古阁有宋刊本、孝慈堂目有宋板本、东湖丛记有宋刊纂图集注本、洪氏刊宋本、望三益斋刊本、日本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元刊本纂图集注、御尔台氏刊本、康熙辛巳(1701年)汪氏刊本、明邱文庄刊本、邓钟岳仿宋刊本(《四库全书》所着录本)。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磏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 本。
木郎祈雨咒
乾晶瑶辉玉池东,盟威圣者命青童。掷火万里坎震宫,雨骑迅发来太濛。木郎太乙三山雄,霹雳破石泉源通。神震巽土皓灵翁,猛马四张叻火冲。流精郁光奔祝融,巨神泰华登云中。墨幡皂纛扬虚空,掩曦蒸雨屯云浓。阏伯撼动昆崙峰,幽灵翻海玄溟同。冯夷鼓舞长呼风,蓬莱弱水兴都功。龙鹰捷疾先禦凶,朱发巨翅双目彤。雷电吐毒驱五龙,四溟叆叇罗阴容。一声四海改昏蒙,雨阵所至川流洪。金光流精斩旱虹,洞阳幽灵召丰隆。玉雷浩师变崆峒,虚皇泰华扫妖爞。群梁玄黄号前锋,祠泉恣蜃威天公。叻火律令翻穹窿,鞭击妖魅驱蛇虫。勾娄吉利炎赫踪,登僧泽颐悉听从。织女四哥心公忠,辅我救旱助勋隆。赤鸡紫鹅飞无穷,摄虐缚祟送北酆。敕紫虚元君降摄,急急如火铃大帅律令。
敬斋古今黈
元李冶撰。原为四十卷,后散佚,今传本仅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类各二卷。“黈”即“不外听”之意。是书为考订经史子集而作,遇有疑义,一一详辨,以考证佐议论,词锋骏利,博辩不穷。其说经,自汉唐以来诸儒传疏,以至程朱绪论,皆折衷会通,无所党附。其论子史,于司马迁、班固、范晔、司马彪、欧阳修等史学家记录之非,杨倞、李轨、宋咸、成玄英、王冰等注释之误,都加以剖析纠正。其评诗文,于训诂之异同、体制之正变,抉摘亦极为精审。该书长于考证,所论多可取之处,在宋元笔记中堪称上乘之作,足为治国学传统学术者参考。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海山仙馆丛书》本、《畿辅丛书》本等。清人陆心源又辑有《敬斋古今黈拾遗》五卷,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潜园总集》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可供参考。(《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今以繆荃孫十二卷本替)
幸鲁盛典
清孔毓圻撰。孔毓圻,清曲阜人,康熙间袭封衍圣公。康熙二十四年 (1685)上疏请修此书,于康熙二十七年修成18卷上呈。得旨修改后,予以增辑,修成事迹20卷,艺文20卷,共40卷,记载玄烨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巡视山东曲阜、亲祀孔庙的盛典。据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当年: “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诣孔林墓前酹酒。书 ‘万世师表’ 额。留曲柄黄盖。” 二十四年“三月壬戌,上撰孔子庙碑文成,亲书立碑”。实际上,当年是书作者亲自参与了这次幸鲁盛典,耳闻目睹了各种活动的始末,对祀典的规模、服色、程序以及所用祭器的名称、规格,乐舞的形式、乐悬的排列等等介绍,都是第一手材料,成为后来史书记述此事的依据。应当指出,康熙皇帝的这次祭孔,是清代初期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之后,从政治、文化上巩固其统治的需要。是书为此而留下的这次活动的完整记录,其中虽有谀美虚饰之辞,但其价值不容低估,使我们从中看到,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很快即利用汉文化中的孔孟之道作为统治工具的史实。同时,这次祭孔礼仪的介绍,也为了解清初期宫廷典制的内容提供了具体资料。而且是书还在每种礼仪的介绍下附注了前朝和本朝情况,为考查历代尊孔、祭孔的成例提供了方便。是书被 《四库全书》收入《史部·政书类》。另外,《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福建、广雅本) 也收有此书。
大金吊伐录
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年(1123)交割燕、云,天会三年(1125)四月再举伐宋,五年(1127)灭北宋立伪楚,直至宋高宗南渡期间金所有国书、誓诏、册表、文状、指挥牒檄之类,均按年月排比,具录原文,首尾连贯。后附有降封宋徽宗、宋钦宗为昏德公、重昏侯和辽天祚帝为海滨三的诏书及他们的上表。保存了当时不少原始资料。所录与《三朝北盟会编》详略互见。可互校对缺讹,补充正史之不足。是研究金史和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今通行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四部丛刊三编》本、《国学文库》本等,各互有出入,可相互参照。
松雪斋集
诗文别集。又称《松雪斋文集》、《松雪斋诗文集》。元赵孟頫撰。元诗人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孟頫生前即将自己诗文辑成《松雪斋诗文集》若干卷,戴表元作序,但集未刊行。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孟頫子赵雍请湖州总管何贞立为文稿作序,湖州沈璜(伯玉)据赵雍所藏诗文稿辑成《松雪斋集》,并增加《外集》刊行,计赋五,古诗一百八十四,律诗一百五十,绝句一百四十,杂著五,序二十,记十二,碑制二十六,制诰、策题、批答二十五,赞十,铭一,题跋五,乐府二十,此外有赵孟頫行状、谥文一卷及《目录》一卷,合为一十二卷。这是赵氏诗文集的最初刻本,简称元沈氏刊本。该刻本与戴表元当日所序本当有不同,戴序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戊戌(1298),二十多年后赵孟頫才去世,其间必有不少新作诗文,或由赵本人、或由其子增入集中。沈氏本以后多有翻刻。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江元禧所编《松雪斋集》,寥寥数篇,不是足本。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曹培廉从友人处借得原刻本,校正讹缺,广辑他书及石刻所载,合之家藏墨迹,编成《续集》一卷,又将《元史》本传载于集首,一并刊行,这就是城书室本。现有任道斌校点本《赵孟頫集》,大致以《松雪斋集》元沈氏刊本为底本,参校城书室本,补辑赵孟頫词《巫山一段雲》十二首及文《翠寒集序》,《附录》中增入了《四库总目提要·松雪斋集题要》,这是现在最完备的赵氏诗文集,于1986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因念昔者寺僧乞诗子瞻留一绝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今之题庐山者益多谨依韵述之以告诸词客
庐山误出此篇垂,多少徐人欲李辞。今日徐人才更倍,谪仙跽请主僧诗。
因念昔者寺僧乞诗子瞻有银河谪仙之语古今闻见不同飞流溅沫岂尽为徐诗洗恶哉
银河一派玉江垂,日落天清倍可思。自得三春增异色,更飞千尺写仙诗。
辛亥岁长至小寒节间罗四峰兄每从汉皋还菱湖楼居辄过敝寓留连置酒不减杜甫之于苏端也
寄愁埋照月三弦,过隙沈沈井底天。谁道梦中犹识路,剧怜寒尽不知年。渡江名士仍流寓,飞矢行人未解悬。枉爱苏端能数过,鸡鸣风雨浊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