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二十 座中赠陈子文、是日陈心简、陈子厚诸子,同集蕉林。
火云初敛,小堂开、捲幔张灯凉夜。有客因沾升斗禄,俯首驱驰辕下。纨扇新诗,乌丝丽句,憔悴偏能写。通家数字,谁怜当日王谢。且喜花底论文,风前抵掌,一夕燕山话。千古荣枯皆幻影,漫向成都占卦。汝既伤贫,吾方多难,忼忾杯重把。天涯知己,好同消遣清夏。
上之回
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仙霞岭
晨发指仙霞,闽浙从兹判。石磴何盘盘,目慑神先眩。松篁翳白昼,阴晴互更变。怪石俨兽蹲,行人等蚁旋。首接前客尻,踵压后者面。我有济胜具,放步不愁倦。舁夫荷空舆,相随入霄汉。侧聆飞瀑鸣,乱折山英粲。前途少坦夷,腹馁始思饭。俯眺无诸国,历历皆可辨。作客向井底,指点增忧患。欲寄故乡书,何处觅秋雁。
满江红 同家兄西樵观海
萧瑟泓峥,临高台、居然万里。正云澜泱漭,黏天无壁。日月纵横三岛外,星河烂漫洪波里。把一钩、直下俯沧溟,凭鲛室。长啸起。天风急。新赋就,秋涛沸。觉帝座非遥,去天仅尺。笑指扶桑淩九点,下看蚁垤分诸国。问何时、乘履访安期,鳌身黑。
丹凤吟 送别越生和云臣韵
细数频年游处,舞榭莺梳,歌筵燕掠。垫巾侧帽,双倚东风院落。簟纹新染,水烟小定,更忆溪边,画桡斜阁。似梦如尘情绪,事去凝思,花影还簸墙角。今夜阳关怕唱,玉樽潋滟持旋却。若到无诸国,有连天嘶马,匝树飞鹊。轻红荔子,笼遍戈船绡幕。我在江南残照里,只行踪落拓。武夷回首,倘依然念著。
题五洲地图
入门屋大乾坤窄,八荒四极在我室。手扪五岳皆平地,坐视沧海忽壁立。恍如上界一俯瞩,三分尘上水居七。又如置身洪荒前,当时不见一人迹。昆崙之外原无山,馀气磅礴散万脉。东南诸国临大水,西北川原岂终极。乃知大块非无垠,直若盆水浮败叶。关塞古今称形胜,自我视之皆智力。图中斑驳五色分,人种国界辨明晰。世上沿革血染成,此图变更乍朝夕。人间无日无干戈,一万年后知何色。起来取图裂粉碎,无地存身计亦得。回头新月照空墙,似闻吴质嫦娥微叹息。
赠郑海夫
清华昔共学,踪迹竟相左。殆天故靳子,留慰今日我。譬如蔗有根,迟食颐愈朵。当时少年游,流离感尾琐。乱世夙难处,儒冠更坎坷。秕糠六籍人,身不禁扬簸。今雨复谁来,子一已为夥。时时过陋室,书乱与争坐。俨然意如山,道义克负荷。伊予何足算,说食腹未果。诗书惯作祟,文字忧召祸。笔砚倘遭焚,灼天熊兵火。子乡严又陵,才辩如炙輠。邱索有馀师,毋使先型堕。陆沉与盲瞽,两免庶乎可。
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四
十四变之时。变形易像在金卫。沙门闱城说经偈。至著罪人未可济。胡人闻之心恐怪。将从群党来朝拜。叩头悔过求受戒。克肌克骨誓不退。烧指练臂自盟誓。男不妻娶坐思禅。死为尸陁喂鹰鹯。迁神涅槃舍利弗。骨得八百升散诸国。如此迁达离烦欲。苦身求道立可得。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反经
《反经》原名《长短经》,《长短要术》由唐代赵蕤著,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这是一部智谋奇书,因为主要讲帝王权谋、有资于治国之道。本书所讲帝王之道可分为“为政”、“王霸”和“治兵”三大部分。“为政”包括《文上》、《文中》、《文下》前三卷,主要讲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手段:如卷首《大体》篇即提出“天子拱己而正”的帝王为政之术,围绕这个问题,下文的《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六篇都是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地理史籍,又称《西域记》,12卷。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域外小说集
外国短篇小说选集。鲁迅与周作人合译。共两册,先后于1909年3、7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署“会稽周氏兄弟纂译”,周树人发行,上海广昌隆绸庄寄售。书名篆体题字,为陈师曾所写,毛边。第1册收小说7篇,其中安特烈夫的《谩》和《默》两篇署“树人”译。第2册收小说9篇,迦尔洵的《四日》署“树人”译。1921年增订改版成一册,共收37篇译作。由上海群益书社出版,以周作人名义印行。集中选译作品多为近代短篇,特别偏重于北欧诸国。对集中有关作家及作品逐一作了简要评介。茅盾充分肯定《域外小说集》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方面的开拓之功。在《译文》1954年10月号,茅盾刊载《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文,在谈到近代文学翻译的历史发展时,说:鲁迅“所计划、翻译和出版的《域外小说集》 (1909年)中,俄国的契诃夫,波兰的显克微支,法国的莫泊桑,丹麦的安徒生,第一次以真朴的面目,与我国读者相见”。《世界文学》1977年第1期茅盾发表《学习鲁迅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精神》一文,提到《域外小说集》时说: “这个短篇小说集是继续《摩罗诗力说》的主旨,介绍了俄国、北欧,波兰等国的反映人民痛苦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作品。这是第一次把反映被压迫的人民和被奴役的民族的叛逆和反抗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其用意和《摩罗诗力说》是相同的。”
查第格
中篇小说。伏尔泰著。作于1747年。主人公查第格是古代巴比伦的居民,他力求明哲保身、与人为善,但每做一件好事,得到的却是一场灾难。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同王后阿斯黛丹结婚,并被臣民拥戴为国王,得到美满的结局。作者通过查第格的不幸遭遇,形象地勾画了当时政治黑暗、人情险恶、人人都不得自由、不得安宁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在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下的窒息感;也通过主人公的治国政绩,企图说明改变现实的最可靠途径就是开明君主政治。是作者哲理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南唐二主词
词集,1卷,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宋无名氏辑。收李璟词四首,李煜词33首。有明谭尔进本、明吕远本、汲古阁本、清侯文灿本等,似皆出自宋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南唐二主词校订》本,以吕本为底校订。附录他书题为“二主”所作之词,各家原有序跋和考证,以及散见各书的有关二主词的评语等。李璟、李煜皆封建帝王,二主为君不能治国,在词坛却卓绝千古。尤其是李煜,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在位15年,政事不修,亡国后,为宋所俘,封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他在文艺方面妙解音律,能书画,而尤工于词。早期作品反映的只是帝王的荒淫颓废生活,亡国以后的词则转为感伤沉痛之音。他对词的贡献及影响在于:改革花间词主要写女子的内容和艳丽的形式,用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抓住自己生活感受最深之处,动人地把感情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摆脱了花间词的俗套,打开了新的境界,对宋词的发展形式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主观思想感情和人民有很大距离,但客观艺术效果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词句,意新旨远,毫无雕琢习气,历代广为传诵。李璟词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也为词家所赞扬。他们的艺术成就,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古代词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李煜的词,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前人未有的境界,给予宋代词人如李清照以很大的影响。
静居集
又称《静庵集》。诗集。四卷。明张羽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 (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 (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又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洪武十八年(1385),被遣戍两广,中途召回,自知不免,投龙江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著有《静居集》。史称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1383),尝自述滁阳王事,令张羽撰朝碑。何乔《远名山藏》亦称其文词典雅,纪载行事,详而有体。然其诗名尤著,故编集者亦仅录其诗,而未及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五言微嫌郁,近体亦非所长,”颇不免于微词。今观其集,律诗意取俊逸,诚多失之平熟;五言古体,低昂婉转,殊有浏亮之作,亦不尽如朱彝尊所说。至于歌行,笔力雄放,音节谐畅,足为一时之豪。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他创作的五古、七古,较有特色,文笔洒脱,文气奔逸,颇有神理。其文、学习欧阳修,写得缜密宛转,还善画山水,笔力苍秀。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另有弘治年间张习刻本。
江州司马青衫泪
元杂剧剧本。简称《青衫泪》。马致远撰。旦本。谓吏部侍郎白居易,结识长安善弹琵琶的妓女裴兴奴。时值唐宪宗盛精图治,认为文臣中多尚浮华,各以诗酒相胜,不肯尽心职守,且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为最,故将白居易远谪江州。裴兴奴则立志守节,不肯再接他人。江西浮梁茶商刘一郎来长安做买卖,看中兴奴。遂与鸨母定计,造一假书,言白居易病死江州。兴奴在鸨母的威逼下,嫁茶商远去。白居易之友元稹官拜廉访使,采集民风,路过江州。月夜,与居易江上小宴,闻有弹琵琶者。唤过相见,方知是兴奴。兴奴复归居易。元稹回朝,奏明唐宪宗,认为白居易无罪远谪,理应召回,宪宗允之。元稹亦将白、裴相爱之事奏上,请求圣裁。宪宗让兴奴上殿诉其原委。最后亲断:兴奴归于白居易。虔婆与刘一郎伪造书信,诬人身亡,虔婆杖60,刘一郎流窜远方。此剧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成,但思想意义已大为削弱。且白谪江州之由与史实不符,与《琵琶行》中情节亦多有出入。此剧楔子在第一、二折之间,与通常杂剧体例不同。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传奇,即本此剧增饰而成。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欧游散记
王统照著。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5月初版,收入散文8题17篇,附录新诗7题,旧诗12题,并《后记》1篇。这本散文集录下了作者1934至1935年间游历考察法、英、德、荷诸国的见闻感受,主要由旅途生活、英伦见闻与荷兰风光三部分组成,“择要记述”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问题与文化艺术。如《失业者之歌》写一位盲目为国征战的“壮士”沦为乞食者的悲哀,借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及本质;《“拉荒”》、《三位黑衣僧》等文勾画欧洲世俗与宗教的生活片断,并分析其间蕴含的社会矛盾;而对于西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艺术遗产,则多加博识精鉴,发为清峻优美文字。如《荷兰鸿爪》描绘荷兰重要港口城市亚姆司特丹的动人风光,浏览鉴识里解克斯博物馆藏的精美绘画,均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文化艺术素养。上述作品的文风,亦由早期散文的轻倩婉曲转向朴实明快,但较少哲理的意蕴。
大清一统志
全国总志。清代官修。五百六十卷。目录二卷。康熙朝命廷臣效仿元明修纂《一统志》,雍正朝重加编辑,乾隆八年草成,初不分卷。乾隆二十九年(1764)奉命续修,四十九年(1784)乃成。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三百四十二卷,而外蕃及朝贡诸国,别附录”,一题五百卷。嘉庆朝,命国史馆总裁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1856)主持重新修订, 嘉庆二十五年(1820)完成,道光二十三年(1842)刊刻。故又题《嘉庆重修一统志》。前后共修3次。初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乾隆八年(1743)成书,342卷,徐乾学等主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再次重修成书,500卷,和珅主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第3次重修成书,560卷,穆彰阿主修。目前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宝石斋石印本和1934年上海涵分楼的《四部丛刊》续编的影印本。
坤舆图说
中国古代地图的说明书。二卷。清南怀仁撰。南怀仁,西洋人,康熙中,宫钦天监监正。本书上卷自坤舆至人物,分十五条,皆言地之所生。下卷记载海外诸国道里、山川、民风、物产、分为五大洲,最后是西洋七奇图说。与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大体相同,亦时有出入。此书虽有所粉饰,但不全属虚构。
大学问
明代王守仁(1472~1529)著。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主要著作有《大学问》和《传习录》。他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加以发展,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对后代反正统理学的思想家有很大影响,被称为阳明学。《大学问》成书于嘉靖三年(1524)。是王守仁在浙江稽山书院讲学时写的。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大人指统治者。统治者应该“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为大人之学,就必须去其私欲之蔽,自明其明德。要明明德就要亲民,就要致良知,最后才能达到“家齐治国而天下平”。这实际上把《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按自己的哲学思想加以理解,纳入三纲五常之中。为其晚年定论。该文包含了王守仁天人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主要的哲学观点。尤以“致良知”注解《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朱熹格物说迥异。指出:“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归于正之谓也”。又认为格致诚正之“功夫条理,虽有先后次序可言,而其体之唯一,实无先后次序可分”,还说:“此格物诚正之说所以阐尧舜之正传而为孔氏之心印也”。又把“明德”、“明明德”、“亲民”分别解释为“良知”、“致良知”、“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并提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编入《王文成公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