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笑端集

二卷。明董纪撰。董纪,字良史,又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贤良方正,廷试对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集为《西郊笑端集》凡二卷。然其集生前未及锓版,稿藏其门人周鼎家。成化中,周鼎孙光禄寺少卿周庠始为刊印。此本有宣德六年 (1431) 周鼎后跋,又有成化四年(1468)钱溥序。董纪诗平易朴实,视袁凯诸人稍为不逮。故张汝弼作《西郊笑端集序》,称“其漫尔而仕,漫尔而归,诗文亦漫尔而著,弗冀有传”,颇有微词。清人观此集评曰,“其诗确有伤俚之弊,然其诗作往往得元、白、张、王遗意,诸体诗中,绝句稍优,风致翩翩殊有韵味。”如“江水悠悠江路长,孤鸿啼月有微霜。十年踪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江行》)句,即写得自然流畅,颇有情致。张汝弼序以一格绳人,而不尽其诗,未免有些武断。因此,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则举董纪《题海屋诗》“过桥云磬天台寺,泊岸风帆日本船”句,认为亦不为率漫。四库已存目。

缙云文集

亦称《缙云先生文集》。诗文别集。宋冯时行著。四卷。《宋史·艺文志》载《缙云集》四十三卷。然原书至明初已散佚。嘉靖中,重庆推官李玺始访得旧抄残本刊行。《四库全书》本即从玺刻本传写而来。卷一至三为古近体诗、启,卷四为墓志、杂著、题跋及乐府,末附宋骞驹《古城冯侯庙碑》。计诗一百五十余首,文四十余篇,词十二首。然所收不及原作十分之一,除散佚无征者外,漏收亦不少。近人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及续补辑得其佚文三十四篇,可补是集之失。漏收之诗则散见《蜀中广记》、《永乐大典》及同治《壁山县志》诸书中。

江湖长翁集

诗文别集。南宋陈造(1133—1203)撰。四十卷。造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进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遭宋不竞,事多龃龉,自以为于世无补,宜置江湖,遂号江湖长翁。此集成于明代,始与秦观之作合刻。今本四十卷,收古今体诗凡一千九百八十九首,辞赋二十首,文五百六十四篇。诗作以七言绝句为多。敢于指陈时弊,反映人民疾苦。与范成大唱和较多。且为陆游、范成大、尤袤所赏识。风格清新豪迈,语言凝炼。其文多论治国之道,大都有的放矢,剴切详明。在南宋诸作中颇为突出。有《四库全书》本。

海录碎事

宋代类书。22卷、叶庭珪撰。叶庭珪字嗣宗,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此书为其晚年编撰。卷首有作者绍兴十九年(1149)自序,云:“余入仕四十余年,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常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抄之,名曰《海录》。其文字成片段者,为《海录杂事》;其细碎如竹头木屑者,为《海录碎事》;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其事物兴造之原,为《海录事始》;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所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其有事迹著见作诗之由,为《海录本事诗》。”据此知本书为作者计划编撰诸书中的一种。共分16部,584门,每门下罗列典故及史书诗文中新隽字句。意在为骈文写作提供故实成语,与其他类书用意稍有不同。因所录皆从借读之书随手摘抄,编次不免疏误。然其采摭繁富,轶闻琐事,往往而在,颇足以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称此在“南宋类书中犹为善本”。《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作23卷,《文献通考》作33卷,四库馆臣所见本则为22卷。疑《文献通考》著录有误。

闽部疏

地理杂志。明王世懋撰。一卷。世懋字敬美,号损斋道人。性喜宦游,多历海内名山大川。此书为其明万历十二年(1584)为闽都学时,历时七月游闽省八郡所作。约成于十三年(1585)。九千余字。前有王穉登和自序二。首记福州形势,次方山布政司、鼓楼、南台江、灵济宫、石竹山、省府北诸景,闽中名产荔枝、龙眼、佛手柑、橄揽、黄弹、金扣子、羊桃、美人蕉、海错(西施舌第一,蛎房次元)及其分布;闽俗、兴化古莆中景物(以九里湖为优)、枫亭、闽地畜盅、洛阳桥、泉州城、漳州人物、气候、海味、分水关奇景。建宁行都司、朱元晦祠,以及闽中诸邑分布,各地特产等共八十余条,对福建八郡的山河形势、名胜古迹、特产、都邑均有较详记载。文简事赅,叙事井然。有《纪录汇编》本、 《宝颜堂秘籍》本。

沙州记

一名《吐谷浑记》。地理杂志。南朝宋段国撰。不分卷。澍有《蜀典》已著录。原书久佚,今存乃张氏于《太平御览》《水经注》、《初学记》、 《太平寰宇记》、 《北堂书抄》诸书中辑出,共二十二条,亦称“段氏沙州记”。清嘉庆年间张澍编辑。收入《张氏丛书》。道光元年(1821)辛巳新镌。张氏为沙州记作序云:“阿豺自号沙州刺使部,内有黄沙,周回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州。宋新亭侯段国所纂《沙州记》即唐志之吐谷浑记也。原二卷。今亡佚甚多,特就所见抄之。又录《太平寰宇记》吐谷浑始末目补其阙。”张氏辑录沙州记残文七百三十九字。记述:浇河(城)(东晋末吐谷浑筑城。故址在今青海省黄河南岸贵德县境)。

会稽记

地理杂志。东晋贺循撰。一卷。循字彦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为阳羡武康令,召拜太常,行太子太傅,卒赠司空。原本久佚,今存千余字为鲁迅等人于《太平御览》、《舆地纪胜》诸书中辑出。凡四条,载少康封子号“越”、会稽山禹穴、石篑及始宁置县时间,间附逸闻掌故。今有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本及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本。

玉机微义

五十卷。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徐用诚名彦纯,字用诚,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学术上宗朱震亨,兼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等诸家医说。精于医术,擅长本草,著有《本草发挥》等书。刘纯,字宗厚 (一作景厚),为当时名医,祖籍淮南,洪武中移居咸宁(今陕西西安一带)。著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此书徐氏原撰于洪武元年 (1368),题名 《医学折衷》,立论以 《内经》为宗,同时亦兼采张仲景、王叔和、巢元方诸家之论,尤参考金元医家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之说,并以朱氏之论为准。刘纯其后又增补若干病证,对原书中诸证亦有所附论,并改其名为 《玉机微义》,成书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卷一至卷七分列中风、痿证、伤风、痰饮、滞下、泄泻、疟七门。卷八至卷三十三分列咳嗽、热、火、暑、湿、燥、寒、疮疡、气、血、内伤、虚损、积聚、消渴、水气、脚气、诸疝、反胃、胀满、喉痹、淋秘、眼目、牙齿、腰疼、腹痛、心痛二十六门。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分列头痛、头眩、咳逆、痞满、吐酸、痉、疠风、风痫、破伤风、损伤十门。卷四十四至卷五十分列斑疹、黄疸、霍乱、厥、痹、妇人、小儿七门。共五十门。其中卷一至卷七,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为徐氏原撰内容,卷八至卷三十三,卷四十四至卷五十为刘氏增补内容。搜罗广泛,以内科杂病为主,亦涉及外、妇、儿、五官等诸科。论述精详,旁征博引,颇有学术价值。卷八至卷五十为刘氏续增内容,共三十三门,与徐氏同出一辙。为后人所重视。有明初刻本、正统四年(1439)姑苏陈有戒刊本、日本宽文四年(1664)刊本、《四库全书》本。

郑志

三卷。补遗一卷。三国魏郑小同撰。小同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着名经学家郑玄之孙(一说为郑玄子)。其生卒年月及字号均不详,据说郑玄因其手纹似己,取名小同。郑玄博学多才,尤以精通经学而闻名乡里,高贵乡公曹髦时为侍中,后被司马昭疑其见己密函而鸩杀。郑玄生前门徒众多,卒后,其弟子追论师说及应答,作《郑志》八卷,又各授门徒相互应答,成《郑记》六卷(《后汉书·郑玄传》)。后郑小同继承其祖之学,更有所心得,在原八卷的基础上,综合《郑记》等增编为《郑志》十一卷,题以己名。故《隋书·经籍志》记载为“《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其书至宋时已佚,今见三卷本《郑志》,不知何时由何人辑录。清修四库全书时,因其所辑未尽,又从诸书中详加采录,得《郑志》及《郑记》遗文数十条,附录于后,成《补遗》一卷。现存有《郑学五种》本一种,《郑学十八种》本四种,《高密遗书》本一种,另有单行清抄本一种,刻本二种,聚珍版丛书本二种,《郑志疏证三卷补遗一卷》清雷雨人撰,属稿本。

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补》是一部论述封建统治政术的重要著作,丘浚著。明邱濬著。一百六十卷。南宋真德秀《大学衍义》刊行后,邱氏认为真书重在阐发修身、齐家、格物、正心之理,而对治国平天下没有涉及,故广采经、史、子、集诸书中的治平事迹,引申推衍,编为十二目,以补充真书。除此,作者也有供朝廷资治,矫正时弊之意。因为是补《大学衍义》之作,所以将书名定为《大学衍义补》。本书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呈,奉行刊刻。万历三十三年(1605)神宗重刻本书.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道法。其一为《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其法择日斋戒入室,依次存思五帝来人身中,体内五脏之神及下丹田之神各镇其所,并存思饮咽五星及日月二景之精光,使映照五脏及下丹田。据称修行此道九年,可致飞霄登空,召役神灵,五脏不朽,魂魄保镇。其二为《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其法以平旦人室,凝神内思身中诸神(如面部七神、五脏六腑之神、精血骨节之神等等),使各自镇守其所。据称修行此道三年,可致身体不朽,召役神灵,「神飞形举,白日登晨」。以上两篇道法,《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已引述,《无上秘要》卷九七亦录载其文。

瑞竹堂经验方

医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约刊于1326年。在元代泰定时期任江西省建昌太守,其间研究了名医方书、采集民间药方,于1326年集为《瑞竹堂经验方》。《瑞竹堂经验方》原有15卷,元明两代曾多次修订刊行。原本失传,现流传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有关内容而编入《四库全书》的,只有5卷24门。清人丁嘉鱼从明滇府《袖珍方》中再辑录一部分编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中。1957年国内照此版本校印出版,共集方188个。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和湖州医中医院收集到日本宽政七年(1795)缮生药室仿明高濂校刻本3册15卷,又从《医方类聚》、《普济方》、《本草纲目》诸书中收载《瑞竹堂经验方》方剂,得344方。名为《重订瑞竹堂经验方》,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为15门,即“诸风门”、“心气痛门”、“小肠疝气门”、“积滞门”、“痰饮门”、“喘嗽门”、“羡补门”、“泻痢门”、“头面口眼耳鼻门”、“发齿门”、“咽喉门”、“杂治门”、“疮肿门”、“妇人门”、“小儿门”。例如“羡补门”列有60个药方,该门医治肾虚、体弱多病、眼目昏花、脏腑虚弱、五劳七伤等症。在这门里开列出不少补药,如人参、鹿茸、麝香等。又如在“小儿门”有33个药方,专门医治小儿呕吐气急、消化不良、脏腑怯弱、热毒斑疹、心神烦闷、痢疾腹泻等病。现在常用的八珍散、四制香附丸都出自此书。

灵枢经脉翼

针灸著作。明夏英编绘。三卷。英字时彦,古杭人。是书为阐述《灵枢经》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及其腧穴的专著。以为“《灵枢》之文,世古言深,中有错简易置,况无注释,后世不无失其真者”。于是悉取祖遗诸秘籍中有裨于《灵枢》经脉之旨者,更加演绎,自成一家之言,复疏《灵枢》有关原文于下,并以滑寿《十四经发挥》注文列于后,意在羽翼《灵枢》,而有功于医道,故名。书中图文互解,通俗易懂。十二经脉以流注次序为先后,均分别绘图作注,并附歌诀。歌有“总歌”、“穴歌”、“是动所生歌”等。末附音释。成于弘治十年(1497),未见刊行,一九八四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出版,收入《中医珍本丛书》。

六因条辨

温病类著作。清陆廷珍撰。三卷。廷珍字子贤,清崇明 (今属上海) 人。学识渊博,精于医学,临症数十年,积验甚丰。陆氏融汇前贤学说,潜心研讨,参以己见,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分门逐条论述温病之治,故名 《六因条辨》。成书于同治七年(1868)。上卷载春温、暑热、中热诸病,中卷载伏暑、秋燥、冬温、温毒诸病,下卷载湿病、风病、斑疹、痧胀及阴症等病。全书列叙论十二篇,方症条辨一百七十一条。每论与条的正文之后,另有释文。是书古今融贯,理法详备,既能师法于前人,而又不为前人之说所囿。其立法、选方、用药,一免浮泛,简赅切当,扼要明了,论理透彻。所论虽及六因,但仍以温热暑湿为主,为温病学重要文献,对后世影响颇著。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八二年山东科技出版社校点本。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又名《青童道君列纪》或《太保玉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阙帝君授青童道君,后由魏华存授许远游。经文言存思身中洞房宫三真及诸神之法。其法闭目内视,思念脑部洞房宫三真,得日月结炁成符,揖之以采日精月气。又称人体内二十七真各有真讳,知此神宝真讳可身为神仙,书中列举日月、五官、五脏诸神真讳,谓修道之上闭目内视存想,则诸神下降身中,与身中诸神结合,以致己身与天合一,寿无穷年。

太清真人络命诀

《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六朝。南宋《秘目》着录作「《络命》一卷」。《宋史‧艺文志》亦着录一卷。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拘守魂魄身神之法。谓人之五脏四肢皆有神真,魂魄形体与天地日月相通。若能拘守魂魄使不离形体,存思五脏及身中诸神,可以除病成仙。

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原题宋翰林学士李宗谔修定。《宋史·艺文志》著录曰: “李宗谔《图经》九十八卷,又《图经》七十七卷,《越州图经》九卷, 《阳明洞天图经》十五卷。”鞠帙《图经》盖后人节录上述后两种 《图经》而成。本书现存诸本中,以 《道藏》本早出。

道德真经注疏

原题顾欢撰,实误。蒙文通考证疑本书是唐开元间陈廷玉《老子疏》。但其中两引“陈曰”,均见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或后人掺入,或本书为宋人所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引《老子》注释22家,即河上公、严遵、何晏、郭象、孙登、罗什、卢裕、顾欢、松灵仙、裴处恩、杜弼、《节解》、张凭、刘进喜、蔡子晃、成玄英、车惠弼、唐玄宗、《想尔》、陈象古、王玄辩和李荣。除严遵、李荣、成玄英已见前说以外,仍有不少属于佚文。

太清导引养生经

古代气功养生术书。作者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著录。论述行气导引的养生方法。列叙赤松子、宁先生、彭祖、王子乔等人之导引法以及虾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运用一些呼吸运动形式强身治病。指出:“行气者,则可以补于里。导引者,则可以治于四肢。”导引可以使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能精诚勤习,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更有导引思气法,运用六气(呵、呬、呼、嘘、吹、嘻)兼治五脏五官。收入《道藏》第五百六十八册。

1 35 36 37 38 3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