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长篇小说。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小说描写19世纪50年代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主人公巴扎洛夫是个平民出身的青年医生,他随他的同学阿尔卡狄到乡下的家里做客。他们抵达后的第二天,便展开了两代人的对立。巴扎洛夫憎恨阿尔卡狄的叔父巴威尔和父亲尼古拉用自由主义进步的幌子,坚持贵族地主的生活方式,维护摇摇欲坠的贵族特权,致使他们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思想冲突。尼古拉感叹自己已被儿子的时代遗弃,而阿尔卡狄又因父亲以排除偏见的宽大胸怀来包容他,而觉得羞愧,原谅了父亲和女管家的态度。由于巴扎洛夫的平民气质,使佣人们对他产生好感,但他和巴威尔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后来,巴扎洛夫离开了乡间,到了省城,应有钱的寡妇阿金左娃的邀请,到她的庄园做客。阿金左娃的美丽与自信,强烈地吸引着一向把恋爱视为愚蠢游戏的巴扎洛夫,他无法抑制心中的热情,向阿金左娃表明了爱意,尽管阿金左娃的心也因他而迷乱,但理智终于战胜了感情,拒绝了巴扎洛夫。巴扎洛夫带着失恋的苦闷情绪,回到了乡下父母身边,但双亲殷勤地呵护,却反而使他更加心烦并再次离开了家,又回到了阿尔卡狄的家,并开始进行热爱的科学实验。但不幸的是,巴扎洛夫和巴威尔又发生了争吵,并差一点决斗,巴扎洛夫再次整装回了老家。回到家乡后,巴扎洛夫开始行医,在一次解剖尸体时,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并感染,患了绝症。就在巴扎洛夫死期将近之日,阿金左娃带着医生来到了他的身边。巴扎洛夫是19世纪60年代的以科学代替神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的典型人物,但他远离人民,思想上实际是个虚无主义者。

简·爱

18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反映了夏洛蒂不幸的童年、少年和苦难的人生遭遇。小说讲述了一个贫民女子的故事:主人公简·爱父母双亡,被有钱的舅舅收养,受到舅母和表兄的虐待,后被送到慈善学校度过悲惨的生活,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做了罗彻斯特的家庭教师。其间,与罗彻斯特思想上产生共鸣而相爱。结婚前夕,简发现罗彻斯特已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妻子,她毅然出走,四处流浪,在饥寒交迫中被里弗斯牧师兄妹收留。后发现里弗斯兄妹原是她的近亲,而她的叔叔死后曾留给她一笔遗产,简心中怀念着罗彻斯特,拒绝了牧师的求婚。当简·爱再回到桑菲尔德时,发现罗彻斯特的妻子放火烧掉了庄园并死于火中,而罗彻斯特为救妻子双目失明。小说以简·爱同经济破产、身体伤残的罗彻斯特结婚而结束。作者以流畅的文字,朴素的语言,坦率的创作态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情真挚、细腻,心地纯洁、善良,善于思考,爱憎分明,自尊自强的女性,小说深刻揭露了慈善事业的虚伪性,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妇女摆脱男子压迫和歧视的要求。主人公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和社会的重负,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反抗精神,使作品成为英国小说中不朽的经典之作。1980年上海译。本文出版社出版了祝庆英的中译本。夏洛蒂一生创作了《教师》、《雪莱》、《维耶特》等多部小说,这些作品大多以作者自己的生平和生活感受为创作基础,读来亲切自然。马克思将作者和狄更斯、萨克雷并列,称之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

苏州夜话

独幕剧。田汉编剧。发表于《南国》1930年第5、6期合刊。写一个老画家的悲剧。画家刘叔康13年前因军阀混战而和妻子离散,13年后他带着学生到苏州写生,遇到一个卖花姑娘,从她的身世中得知原来她就是自己13年前失散的女儿,她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而改嫁,一年前在抑郁中死去。刘叔康从女儿的辛酸哭诉中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感慨和悲愤,使自己从纯艺术世界中清醒过来。剧本通过军阀战火毁灭老画家家庭的悲剧,揭示了艺术的遭遇与社会命运的一致性。作品线索单纯,情节在巧合中显示时代的必然性,富有抒情气息,是作者早期“为艺术而艺术”思想转变的征兆。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暴发一般涌现出来。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诗歌写爱情、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存家诗稿

明诗别集。杨巍(字伯谦,号梦心)著。初刻于万历间,凡8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自序、邹观光序,末有吕时臣后序。《四库全书总目》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其自语称己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补晋臬,提举曹怍始引导他学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可见他是中年后才学诗,但很快就显露出创作上的才能。《四库全书》馆臣评其诗说,其“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王士禛《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心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禛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他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今观其集,诗作的确清逸开爽,难怪其诗当时就深受李开先等人的推重。

醉思乡王粲登楼

元杂剧剧本。简名《王粲登楼》。郑光祖撰。末本。剧情梗概为:汉末,书生王粲父卒于官。父执丞相蔡邕数次来信叫他进京,王粲于是辞别母亲去长安。蔡邕曾与王粲之父指腹为婚,准备将女儿桂花嫁与王粲。因见王粲满腹文章,只是胸襟孤傲,为函养其锐气,有意将王粲冷落在旅馆,并于酒筵上当着曹植的面故意羞辱王粲。王粲因此一怒而去。蔡邕却又托曹植暗助王粲资财,使其去投刘表。王粲路途中生病,资财用尽,见刘表后因骄傲失礼不为刘表所用,流落荆州。友人许达请王粲到溪山风月楼游赏,两人饮酒叙谈,各抒心中不平。王粲叹自己怀才不遇,流落他乡,感而作诗,并欲自杀,被劝阻。此时朝中使臣来宣王粲回长安,皇帝见有他的万言策,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兼管左丞相事。王粲回京,谢曹植往日相助和代奏万言策之恩。蔡邕来见,王粲先是拒绝相见,后又故意羞辱。这时曹操说明一切都出于蔡邕的暗助,王粲方悟,于是拜谢丈人。王粲、蔡邕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剧本只是依据王粲的《登楼赋》虚构情节,多与史实不符。因剧本写出了不得志文人的怀乡之感,且曲词典雅优美,故深得元明曲论家赞赏。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竹斋诗余

一名《竹斋词》。词别集。南宋黄机撰。一卷。机字几仲,一说字几叔,东阳(今属浙江)人。主张抗金,曾与岳飞之孙岳珂唱酬,寄词给辛弃疾。此集录词九十八首,编无定例,毛晋以得旧本之先后,陆续付刻而成。《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词曲类。此外,传世版本还有《续金华丛书》本、《四部备要》本等。黄机词今存近百首,其中有与岳珂、辛弃疾等人的唱和之作,词风沈郁苍凉,如〔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抒写心中的委屈与归隐之意,颇为真切感人。

昭惠周后诔

《昭惠周后诔》全文上千余字,是李煜传世作品中最长的一篇;此文作于大周后辞世之后,是为悼念她而作,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肺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煜对于周后的感情之深、之真。文中共用了十四个“呜乎哀哉”,22个“哀”字。 四字一句,仅有几句是六字、七字对仗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中“抆血抚榇,邀子何所?”“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等句极言作者心中的酸楚悲痛。读至最后,一句“呜乎哀哉”收束全文,使人也不觉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读罢此文,我们还可看出李煜文笔的老练——行文极其流畅,引用典故、借用诗句似乎是“信手拈来”,并无晦涩、牵强之感;可见,多年的诗词创作与艺术熏陶对他的文章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自由书

近代梁启超著。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自称寓居日本以来,“每有所触,应时援笔”,所成“或发论、或讲学、或记事、或钞书”之作,取“西儒约翰·弥勒曰: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之意以命名。共六十一篇。以介绍西人思想和政事居多,间融孔孟儒家观念加以评述。宣传君主立宪政体。认为“善治国者必先进化其民。非有孟德斯鸠、卢梭,则法国不能成革命之功”,故称“英雄之能事在造时势”。又极言:“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明确主张英雄史观和主观唯心论,认为“豪杰之士”所以能如此者,“明三界唯心之真理而已,除心中之奴隶而已。苟知此义,则人人皆可以为豪杰”。反映作者当时的政治思想和哲学观点。收入《饮冰室合集》。

外科精要

外科医书。别称《外科宝鉴》。3卷。宋·陈自明(良父)撰。约刊于1263年,是宋代有代表性的一部外科专著。陈氏三世业医,在医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陈氏鉴于当时专攻疡科的医生,多只重视外症而忽视医理方脉,每遇痈疽之症,“无非对病阅方”,甚而“心中惶惑,当下不下,悠悠弗决,迁延日久”,以致发生“轻者重,重者死”之不良后果,遂决心广辑古今医家之“得效方论”并结合其个人的经验编撰而成。《外科精要》一书较早见于明·《文渊阁书目》,传于后世者有明·熊宗立校本及薛己注本,熊本流传甚少,今广为流传者为薛己注本。薛氏在注释的同时,又增补个人治验及附录一卷,厘为四卷,畅发了原著的义理,提高了原著内容的学术水平,成为历代习外科者必读之书。本书在论述痈疽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等内容的同时,强调按八纲辨症而选方,反对拘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攻伐之剂; 并对疡科用药次第作了恰如其分的归纳、整理,从而使后学在辨症治疗上有所遵循,对中医外科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全书有55论,选方70余首,虽属个人撰著,但它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水平,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丹还元诀

内丹还元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解释内丹之五行、四象、七宝、九仙真炁、八卦内属等术语。谓五行即五脏,肝之余炁流于上腭之左名金液,肺之余炁流于上腭之右名还丹,心之余炁流入上腭之右名神水,肾之余炁流于舌下右边名华池,脾之余炁流人唇内名黄芽。又称四象者,一为金翁,乃肺中之唾;二为姹女,乃心中之穴;三为婴儿,乃肾中之精;四为黄婆,乃脾中之涎。又称内七宝即津、水、唾、血、神、炁、精。九仙真炁者,即鼻中出入炁、口中吹呵嘻炁、家长出用炁、见人喜怒炁、谷炁。又称八卦内属,即肝属震、心属离、肺属兑、肾属坎、胆属巽、小肠属坤、大肠属干、膀胱属艮,各象一卦。全篇以人体脏腑及精、炁、神释内丹术语,似为早期丹法。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太平御览》卷六七六引此书,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真人(徐来勒)说「太上灵宝飞行三界隐存上道」。此道乃存思之法,于规定时日依法叩齿、诵咒,心中存思日月星斗之精或身内诸神。据说行此道法百日,诸疾皆除,三百日可役鬼神,腾身虚空;三年得道成真,五年位登仙王。

上清三尊谱录

《上清三尊谱录》,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末或隋唐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全书乃虚无真人奉其师金明之命撰写并注解,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篇题作《无上九天丈人三尊谱录》。所谓「三尊」,即第一度师上玄真明道君、第二度师无上玄老、第三度师金明七真,皆为上天真神。修道者应知其姓名字号,形状像貌、冠带服饰、居住方所及侍卫人数,应于心中存思念真,祝愿三尊下降,开度罪过,使自身得道成真,升入无形。经文后半篇题作《序金明玄应品》,概述金明七真降世垂教,奉受《灵宝赤书真文》,以正道教化世人,劝人尊奉《三尊谱录玉经》等事。

道德真经颂

道教经籍。题“茅山蒋融庵撰”。分81章,以七言诗颂解《道德经》,但不引原文。其注完全脱开了《道德经》辞句。劝人无心,不著名相,超然物外修大道。作者为茅山道士,全书以诗歌唱颂形式注解《老子》。经总序颂云:“紫雾光中信息通,聊将黄叶玩儿童。若拘语句明宗旨,辜负当年白发翁。”认为要理解《老子》的主旨,不在于字句的训诂,而在于靠直觉去“悟”。又第一章颂云:“绵绵密密绝胚胎,动着尘埃拨不开。今日为君通一线,一齐吹向此门来。”以气喻道,以胚胎喻人心。道无所不在又无可捉摸,人心中也有道在,只是被后天尘埃埋没,故不能得道。只要清静修炼,便能拂去尘埃,直见本心,独得妙悟,如风过穴,豁然贯通。可见南宋茅山道已深受禅宗顿悟说的影响。其诗颂注解形式在道教经典注疏、弘传中亦别具特色。

老子说略

清张尔岐撰。古来学者对《老子》评品褒贬各随己意,或尊之以为“真经”,或黜之以为邪说。为其作注者,或穿凿附会,或别生枝节,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使《老子》一书,如同清水渍蔗而甜,加醋而酸,更使后人心中的老子非东周之老子。张尔岐在《老子说略序》中,表示对此非常厌恶。但他认为诸家之注也不无可取之处,所以他在作注时“录而存之”,对自己所撰题为《说略》。《老子说略》一书,分《老子》为上下二篇而不分章。注文中偶引苏辙、朱熹、焦竑等家言,但主要以己见解说经文。不作纵横权谲之谈,不涉金丹黄白之术。要旨在于使读者涵泳本文,自求其理。注文明白简当,不失质朴,为后世研究 《老子》 又树一帜,现存清 《四库全书》,本。

葆光集

诗集。元尹志平撰。三卷。志平,沧洲(今河北沧县)人,为丘处机弟子,袭掌道教十三年,或与道友唱和,或述怀遣兴,集而成书,取名于所居“葆光轩”。依次为七言绝句二百五十余首,五言诗四十六首,古调诗三首,语录、直言各一则;词一百五十多首。自云诗有四炼,即字、句、格、意,而以意为主。认为诗作不在字精句健、风骚属时,而力主美于德,尚于志。故谓“心中实行真为保,口内虚词未足奇”。除宣讲道教教义、劝人为善外,亦有写景抒情内容,如《乙未季秋至介休县洪山明霞观作》七绝:“洪山佳景洞天幽,下枕清岩瀑布流。更上高原三四里,兴来闲步到泉头。”情景交融,颇有意境。有《(正统)道藏》本。

金仙证论

炼丹医学著作。不分卷。原题华阳柳师撰,撰年不详。此书系从道家著作中辑取有关炼丹论述而成。全书列序炼丹、正道浅说、炼己直论、小周天药物直论、风火炼精赋、禅机赋等18篇。书中强调“神乃心中之元神,神炁即肾中之元炁” 的重要性。现有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重刻本。

建国方略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著作。孙中山著。写于1917—1919年,由3部分组成,曾多次印行。1956年编入《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部分“心理建设”,即“孙文学说”(1918年著),共8章,主要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指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权,原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及种种革命方略、建设宏模不能实现,原因是“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成说存在于人们心中。因此在认识论上必须打破旧说,懂得“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有志竟成”的道理,以鼓励人们实行革命主张。第2部分“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1919年著),提出中国经济建设的计划。主张兴办实业,谋求富强。共分6个计划,全面设计了中国工业建设的步骤、规模。前3个计划是在秦皇岛建北方大港、在上海建东方大港、在广州建南方大港,以作为发展各种工业的中心。第4个计划是兴建铁路系统。第5个计划是兴办衣、食、住、行、印刷等各种工业。第6个计划是兴办采矿业。希望通过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助,工业革命与国有化同时进行,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促进世界文明,防止战争爆发。第3部分“社会建设”,即“民权初步”(1917年著),解释为实现民权而举行会议的手续和方法。认为民权就是人民有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这样才是纯粹民国。实行民权的第一步是教会民众如何举行会议。卷一,“结会”;卷二,“动议”;卷三,“修正案”;卷四, “动议之顺序”;卷五, “权宜及秩序问题”。这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全面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纲领。其中普及民权知识,教导民众迈出实行民主的第一步,有积极意义。

杜晚香

当代特写。丁玲著。初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本文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杜晚香成为省劳动模范的成长过程。杜晚香家境贫寒,5岁丧母,受尽后母的虐待。8岁时,“居然能担负许多家务劳动了”。生活虽苦,可是她却“在劳动里边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她13岁时由后母作主许配给李桂做媳妇。开始3个嫂嫂见她瘦弱都瞧不起她,后来她以辛勤出色的家务和田间劳动,使公公和嫂嫂们都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土改后她家分到了土地。她的丈夫李桂又参军赴朝作战。在土改复查工作队一位女干部的启发帮助下,“她打开了心中的窗户,她看得远了,想得高了。”她去县里参加了训练班,随后又参加了共产党。当参加抗美援朝的丈夫回来后,“她不再把他看成只是过日子的伙伴,而是能终身依靠的两个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言语的神圣关系的人”。李桂不久集体转业到东北北大荒。杜晚香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从西北的黄土高原来到东北的北大荒平原。到北大荒后她看到了创业者的豪迈粗犷的性格,看到了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到了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的环境里,她热心为公众服务,和小伙子一样干重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知识青年。她先后被选为队、农场、全垦区乃至全省的标兵。本文行文流鬯,情感新切委婉,真实可信地再现了这位劳模的动人形象。曾得到评论界的好评。

春风沉醉的晚上

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写于1923年,初载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小说以贫民窟里的知识分子与烟厂女工的生活为对照,写出了他们共同的不幸命运。作品中的“我”是一个正直的青年,对劳苦大众怀有同情。他有才学,通晓多国文字,也能创作。但在旧中国的畸形都市中,他却穷极潦倒,蜷缩在贫民窟中,依靠翻译卖文为生。由于生活的煎熬,他染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失去了世间的一切温暖,甚至失却了白天,只有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才能孤独苦闷地在街头徘徊。与他同楼而居的陈二妹是一位有着美好心灵的青年女工。苦难的生活在她的心中深深地播下了爱与恨的种子。她爱那些与她同命运的人们,恨那些骑在人们头上的压迫者。两个邻居互相信任以后,开始表现了异常的关怀和同情。当她对他的夜游及“来历不明”的挂号信(实为译文稿费)的来源生出误解后,便善意而诚恳地规劝他莫走“邪路”。一旦误会冰释,她便坦率地承认错误。作者通过细致而传神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个青年女工善良美好的心灵,突出了她在苦难中的坚韧意志和朴素的反抗精神,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的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因此,作者自己也认为,它是“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的作品(《达夫自选集·序》)。在艺术上,布局严谨,格式规范,结构也较为精致。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工人的优秀作品之一,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1 35 36 37 38 3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