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漫笔

笔记。明陆深著。三卷。深有《俨山集》已著录。书成于嘉靖二十年(1541),多记其在翰林时见闻,故以“玉堂”名书。其于考核典故最为详细,足补史书之缺。亦载明人时事、天文地理,其述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构陷,亦修史者所未详,可资参考。据书中自叙“予登乙丑科,今三十六年,浮沉中外六十有三岁”,是知著于嘉靖十九年(1540),官翰林院编修时,书中考证多于记闻。《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记其每日所得而于考核典故为尤详。其载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所构陷,亦修史者所未详也。”如扬州漕河东岸有讹呼为“夏国公墓”者,当为“夏(音虔)国公”,“盖镇远侯顾公玉之赐葬”。又考明代巡抚之职,始于宣德间。书中有其文学批评见解,如谓“诗贵性情,要从胸次中流出”。批评李梦阳、何景明近体“似落人格套,虽谓之拟作可也。”这一批评,在当时殊属难能可贵。其论文赞赏宋富弼“尝病今之作文字,无所发明,但模棱依违而已”之论。是书收入《俨山外集》。又《宝颜堂秘笈》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均作一卷。

咫闻录

笔记。清温汝适撰。十二卷。汝适又名慵讷居士,顺德(今河北邢台)人。是书仿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体例。十三万字。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包括神鬼怪异、人物轶闻、奇物趣事等。自序云:“怪异之事,凡可作人镜鉴自堪励策者,辄记之。”共二百四十五则,每则之下多附评论,讽世警时,喻意深湛。其中“葛青天”写苏州邑宰葛建楚之“审石”、“拷柳斗”断案二则,赞其智谋如神,至今仍有类似民间传说故事流传。是书是继《阅微草堂笔记》之后又一部较有价值的志怪笔记小说集。有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巾箱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刊巾箱本和《笔记小说大观》本。

燕山外史

章回小说。清陈球著。八卷。是 书以明代冯梦祯《窦生传》为素材敷演而成。书 叙明永乐间燕人窦绳祖游学嘉兴,恋贫女李爱 姑,爱姑感其情,以身相许。不久,窦为其父所 迫与临淄宦族联姻,遂一去不返。爱姑被金陵 盐商所骗,辗转沦落青楼,幸侠士马遴相助,得 归窦生。然窦妻甚妒,对爱姑百般凌辱,窦生不 能堪,携之乘夜出逃,遇乱离散。窦生归里,财 产已空,妻厌贫求去,不久爱姑亦归。窦生及 第,官至山东巡抚。爱姑生一子,寻觅乳母,竟 为前妻,窦仍优容之。后窦生偕爱姑尸解仙去。 全书通篇用骈俪文体,独树一帜,文字简奥,情 节曲折,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谓其“语必四 六,随处拘牵,状物叙情,俱失生气”。约成书于 嘉庆四年(1799),初刻约在嘉庆十六年。另有 光绪初傅声谷注释本、光绪五年(1879)上海广 益书局傅注石印本、光绪十二年重刊本(以上 作八卷)、光绪三十二年上海江左书局石印本、 民国三年(1914)醉经堂书庄石印本(以上作二 卷)、民国十九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本、民国 二十年上海大中书局傅注铅印本(以上作四 卷)。近有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林兰香

长篇小说。 清佚名撰。 六十四回。原署“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批点”,不详作者为何许人。约成书于道光年间。书仿《金瓶梅》取名,以书中三位女姓林云屏、 燕梦卿 (燕姑梦兰)、任香儿之名各取一字。 全书以明洪熙元年(1425)至嘉靖八年(1529)八百余年朝政盛衰为背景,以燕梦卿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展开故事。燕卿原受耿朗之聘,其父蒙冤获罪,拟边远充军。燕卿上书,愿身没为官奴,以代父罪。耿朗遂娶林云屏为妻,又纳任香儿为妾。后燕父昭雪,梦卿得释,一时执柯作伐者不绝。梦卿甘为侧室,仍嫁耿朗。又助夫纳宣爱娘、平彩云为妾。 梦卿德貌俱佳,聪明贤惠,然终“不获于其夫”,二十三岁含恨而死。小说歌颂忠孝节义,对封建礼教的危害有认识价值。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语言流畅,善用伏笔悬念。有道光十八年(1838)刊本,光绪三年(1877)上海申报馆排印本,光绪四年维新堂刊本,民国十九年(1930)上海锦章书局印行本。曹亦冰《<林兰香>评介》(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4 )可资参考。

后红楼梦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 30回。无名氏伪托曹雪芹撰。卷首有“逍遥子漫题”的序,称“同人相传雪芹尚有《后红楼梦》三十卷。”“顷白云外史、散花居士竟访得原稿,并无缺残”。序后又有“白云外史”和“散花居士”的题词。该书是第一部《红楼梦》续书,有嘉庆年间坊刻本,中有图赞共60叶。宝玉迷途知返,仍痴念黛玉。黛玉看破世态炎凉,整日参禅论道,拒与宝玉相见。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闭门苦读,乡试中榜,家事日兴。宝玉误为黛玉出阁,病愈重,几欲殆。贾复向林家提亲。黛玉梦中游太虚幻境,阅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转。宝黛婚后,黛玉整顿家事,定家法,立规矩,恩威并举,颇有果效。后宝玉中进士,诗文得上赏识,得授侍读学士。时惜春入宫,得封仲妃。贾政官至工部尚书,因黛玉见解精当,视为知己。仲妃省亲,贾府遵术士张梅隐之言,勤俭操持而礼数周到。贾家日益兴旺,宝、黛、钗亦融洽,隔阂不再。

雪月梅

全称《孝义雪月梅传》,又改题《第一奇书》、《儿女浓情传》、《义勇四侠闺媛传》。章回小说。清陈朗著,清董孟芬评释。十卷五十回。以明代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为背景和中心,叙述岑秀与许雪姐、何小梅、王月娥三人爱情故事,故书名取三女子名中各一字合成。明嘉靖间金陵秀才岑秀,文武兼备,为避仇人侯子杰迫害,奉寡母投山东母舅何式玉。因舅亡家破,寄寓舅父至交蒋士奇家。结交寻取父柩还乡的江西刘电,并与死而复生的雪姐订亲。后南返金陵应乡试,投老仆故乡湖州,赁乡绅王冀之房栖身,与表妹何小梅相逢并订婚。岑秀试卷得皇帝赏识,钦赐内阁制诰中书,委以江浙两省巡海副都御史,率兵抗倭。得何仙姑神助,大获全胜,以功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岑秀先与何小梅完婚,后又娶月娥、雪姐。其中还穿插蒋士奇、刘电、殷勇、华秋英诸人事。作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为线索,着重写英雄豪杰的抗倭斗争,反映出才子佳人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合流。作品篇幅较长,反映生活面较广,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充满因果报应思想,又杂鬼神之说,失之荒诞。有乾隆间德华堂刊本,另有聚锦堂、芸香堂、文诚堂刻本,光绪二十七年上海石印本。近有1986年齐鲁书社点校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合锦回文传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16卷。李渔撰;题“笠翁先生原本”,“铁华山人重辑”。卷首有图,每卷后有素轩评语。有嘉庆三年(1798)宝砚斋刊本和道光六年(1826)大文堂刊本。唐武则天藏有至宝回文锦璇玑图,战乱时失落,至唐僖宗年间,襄州梁孝廉得半幅。其子梁栋材因写《璇玑图诗》而大有才名,求婚者众,但他称必有另半幅璇玑图者才娶。桑侍郎之女桑梦兰也有半幅璇玑图,正在恶少栾云家借居守孝,栾云好色求婚,但梦兰声言必有璇玑图者方嫁。栾云便出重金向梁栋材购买,遭拒绝。梦兰得知栋材有图,传诗唱和,订下终身,又互换璇玑图为聘。栾云恼怒,逼走梦兰。梦兰到华州投亲不成,走投无路,欲自杀,幸遇柳太守相救,携之进京。梁栋材为找梦兰,一路追赶,途中被栾云派出的骗子时伯喜灌醉,偷走了璇玑图。栾云得图进京,献给奸臣杨复恭,做其义子,并借势往柳府骗婚,被柳公识破。梁栋材被骗,一贫如洗,幸遇表兄薛尚文,送他进京应试。到了京城,才知梦兰在柳府,急往寻之,有情人喜重逢,由柳公主持完婚。栋材殿试,高中状元。正值叛军反朝,柳公与新状元带兵出征,一举获胜。杨复恭奸情败露,被满门抄斩,找回了半幅璇玑图。此书是李渔所作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弥漫着浓厚的褒忠斥奸的气味,这在李渔小说中并不常见。作品虽不出才子佳人蹊径,但前半部的行文琐细有法,显示出李渔一贯的写作风格;后半部则稍嫌驳杂仓促。

惊梦啼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全称《新镌绣像惊梦啼》,六回。目次页题“天花主人编次”,首有序,署“竹溪啸隐题于白隄之草堂”。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作品写明末事,称之为前朝,当系清初人。序中云: “惊梦啼一说,其名久已脍炙吴门,乙卯秋, 其集始成,因嘱余为之序。”此乙卯当指康熙十四年(1675)。故事盛传于苏州,序写于杭州,可推断作者为江浙人。书流传不广,仅在乙卯序刊本。书叙明末嘉兴与县员外任三畏,年逾半百而无子,其妇妒,不敢纳妾。一日趁大妇醉,与丫环春桃有染。后被大妇知,怒将春桃卖与做豆腐的利大郎为妻。六月后,春桃生一子,盖三畏之子也。利大郎母子欲溺婴儿,赖春桃百般遮掩,幸得存焉,取名天寄。有金山寺和尚无相者,云游募化,三年积资千金,欲蓄发还俗。一日来到嘉兴,偶遇春桃,勾搭成奸,并相约潜逃。春桃朦胧之中,做得一梦。梦中无相已成百万富翁,春桃被厌弃,两人争吵之中,无相竞“把春桃揪翻在地,望心窝一刀刺入,春桃大哭道:‘负心贼我死也’。只这声啼哭,早惊醒了利大朗。利大朗见春桃梦中啼哭,知是作了恶梦,……春桃醒转,喉中尚是哭声,却一身冷汗如雨,半晌说不出话来。“《惊梦啼》者,其名由此而来也。春桃醒悟,与其夫利大朗巧计赶走无相,并得了无相的千金之资。两月后,无相探知原委,诉诸县衙。春桃当堂揭露无相,而春楼夫妇终无罪开释。其子天寄,后亦终归任氏。

高坡异纂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杨仪撰。今存《烟霞小说》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均三卷);《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上均一卷)。关于本书书名,据作者自序称, “高坡者,京坻之里名”,而“异纂”即不同于正经文史的“琐屑谈”,接近于今日的短篇小说。仪字梦羽,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山东副使。后移病家居,构万卷楼藏书其中。惟以读书著述为事。有《螭头密语》,《骊珠随录》等。此编专记奇人异术者。凡四十九篇,二万六千余字。自序云:“高坡者京邸之里名,异纂者琐屑诙谈,不足于立夸云耳。”

庚巳编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明陆粲撰。十卷,今存《纪录汇编》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以上二种均十卷)、《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三种均四卷)、 《古今名贤汇语》本、 《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上三种均一卷)。本书作者陆粲系一嘉靖名臣,敢言直谏,颇有声誉。书成于正德年间,为作者早年所作。约一百七十篇,多志怪与传奇,富故事性。如《洞箫记》,写书生徐鏊初与仙女相爱,后娶妻相绝,遭到仙女杖责。《芭蕉女子》写学士冯权遇一绿衣女来,欲相狎,女截衣而去。冯所执得一衣角,恰与庭中一芭蕉新断叶相吻合,自是悟为蕉蕉精怪。《金华二士》叙王生、张生遇酆都使来阳间捕人。张生遵使者所嘱得以避难,而王生则于当晚死去。

比丘尼受戒录

律学著述。清弘赞述。一卷。先略述得戒缘由。后录得戒和尚、阿阇黎、二部(即僧部、尼部)僧名,并记自受戒年月日时,以识戒腊之尊卑。并附作法略仪,使初受具足戒之比丘尼,在熟读戒本时了解布萨、受衣、净施等诸作法之仪轨。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比丘受戒录

律学著述。清弘赞述。一卷。先叙得戒缘由;次录得戒和尚、阿阇黎、临坛尊证僧伽,并记自生年、受戒年月日时,以识戒腊之尊卑;后明作法仪轨,使初受具足戒者,在熟读《比丘戒本》的同时,了解布萨、自恣、净施等诸作法之仪轨。附见唐道宣、宋元照、明袜宏法语十五则,以明持犯枢要。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禅家龟鉴

全一卷。朝鲜清虚休静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书中载明参禅工夫之要旨,并附略解。其内容系论述一物不生不灭、心佛众生、教禅二途、祖师公案、话头工夫、无生空、戒定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持咒礼拜念佛、听经看经、出家修道、无常、忏悔、临终、宗师、五家家风、临济宗旨等八十余条,并附评语或偈颂。全书所引有关经说及诸师之说极多,例如虚空藏经、思益经,涅槃经、梵网经、因果经、传灯录、庄子等诸典,及六祖、神会、永嘉、仰山、云门、百丈、黄檗等诸师之说。本书卷首有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自序,卷末则有万历七年(1579)弟子松云惟政之跋。本书被视为休静之代表作,为朝鲜习禅者所不可缺少之入门书。休静之遗作,除本书外,另有儒家龟鉴与道家龟鉴,与本书合称三家龟鉴。

四十二章经疏

佛典注疏。宋真宗撰。一卷。是《四十二章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宋程辉撰《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元溥光撰《四十二章经序》及宋真宗撰《注四十二章经序》。书后附唐宗密撰《题焚经台诗》。疏文先举经文,后逐段予以注释。此书见载于明《嘉兴藏》及《频伽藏》,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亦载。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佛教著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集。二卷。是开示“三昧念佛”法门之作。谓“念佛三昧”是一切法门中“最上三昧”,故称“宝王”。上卷分九篇,下卷分十一篇,并附“真妄心胜劣图说”、“破妄念佛说”二文。收录于明《嘉兴藏·续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续纂江宁府志

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江蘇省江宁府(现在的南京市)地方志,【清]】蔣啓動等修、汪士鐸等纂。清·光緒六年刊本影印版《續纂江窜府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后精舆地学。纂有同治《上江两县志》等。此志踵嘉庆《吕志》续纂。其义例多以惜抱先生为准则,而补缀残缺。“天章”无可续,故去之。“驿递”改附“舆图”后。“军制志”一门,续增驻防标营、绿营之制及营汛各地,大异《吕志》。新增实政一门,详录同治三年以来江宁设吏治局、善后局等新型机构。“金石”《吕志》特立一目,而此志则列“艺文”一门之副。其甄采金石,具录全文,并附以考证。全志区分络引,体严法备,辞简意赅。有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重印本。

续纂扬州府志

《續纂揚州府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二號,江蘇省揚州府(现在的扬州市)地方志,【清】英傑修,晏端書等纂,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同治续纂扬州府志,二十四卷。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卞宝第纂。方浚颐,安徽定远县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晏端书,字彤甫,江苏仪征人。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署理两广总督。钱振伦,字愣仙,清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卞宝第,字颂臣,江苏仪征人。曾任福建巡抚。此志始修于同治十年(1871),历三年书成。其志延用嘉庆体例,旧志为二十八门,略去《巡幸》、《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山川》、《都里》、《津梁》、《风俗》、《物产》等九门,其余多将嘉庆志卷目归并共分十九门,记述嘉庆十五年(1810)至同治十三年间史事。其志先对旧志阙失者加以补刊,后增新编,于每篇之首用夹注序记其接续原委,可为续志者之法。河渠一门,详述了嘉庆十六年至道光十三年扬州地区的河工成案,对其后的水利工程的增设改建及河官的改制亦附记述。事略志一门,记述了太平军在扬州的战事,捻军在扬州的活动,为研究太平天国、农战史提供了翔实资料。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送纯甫仙尉

秋晚送归客,别酒风前酣。一揖不回归,撇然就征骖。挽裾问客故,舍我何其甘。客言有慈母,三岁淮之南。今将拜嘉庆,归心剧风帆。薄亲厚他人,倒置理岂堪。顾予失所问,汗颜为客惭。客生富豪家,妙年穿青衫。初仕已绝足,不与群驽参。掾邑尚牵制,逸骥受辔衔。纵之使自驰,万里日可贪。持此作亲寿,行矣毋少淹。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小儒避贼南征日,皇帝行天第一春。走到邓州无脚力,桃花初动雨留人。千里空携一影来,白头更著乱蝉催。书生身世今如此,倚遍周家十二槐。瓦屋三间宽有馀,可怜小陆不同居。易求苏子六国印,难觅河桥一字书。莫嫌啖蔗佳境远,橄榄甜苦亦相并。都将壮节供辛苦,准拟残年看太平。皇家卜年过周历,变故未必非天仁。东南鬼火成何事,终待胡锋作争臣。杨刘相倾建中乱,不待白首今同归。只今将相须廉蔺,五月并门未解围。不须夜夜看太白,天地景气今如斯。始行夷狄相攻策,可惜中原见事迟。诏书忧民十六事,父老祝君一万年。白发书生喜无寐,从今不仕可归田。范公深忧天下日,仁祖爱民全盛年。遗庙只今香火冷,时时风叶一骚然。诸葛经行有夕风,千秋天地几英雄。吊古不须多感慨,人生半梦半醒中。

题会乩邓宗经先生颐老庄

灊郊亩亩皆稻田,大畦小疃相接连。先生豫为休退计,剩买百亩荒城边。仍将数亩搆书屋,扁以颐老争誇传。罢官拂袖便居此,肮脏肯受虚名缠。桃冠芒鞋紫竹杖,手版纳却轩车悬。青衿问奇定载酒,白足结社非逃禅。宁甘食力事耕耨,敢厌诲人抛简编。乘闲偶出值野叟,稼穑话久因忘还。向晚归家窗户暝,酒浆旋设灯初燃。芹羹炊香杂薯芋,絮被卧暖兼缯绵。方知随处有佳境,奚必镜水稽山妍。亲朋凋零故乡远,兹地卜筑应前缘。相期与君慎终始,恐是晚节稀能全。叩门昏夜得富贵,吁嗟有若乞丐然。但当益励固穷志,居易俟命从华颠。

1 35 36 37 38 3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