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歌
天风浩浩波茫茫,馀皇晓发趋扶桑。摐金伐鼓辞鹭岛,欻如鹍翼凌霄翔。水天一碧渺无际,振衣四顾心彷徨。浑沦囊括包六合,千樯万楫同秕糠。平生胸臆俗尘贮万斛,到此甫得一涤冰雪肠。管窥蠡测笑鄙陋,纵目不觉嗟望洋。冯夷镇静飞廉藏,鼋鼍偃伏虹垂梁。方壶员峤彷佛见,蛟宫蜃市岂尽言荒唐。徐福田横久已逝,声消迹泯谁能详。但见金乌玉蜍浴万古,呼吸近欲通天阊。红沟水霞赭,黑沟波沸汤。鬼蝶妖蛇闇瞰伺,日星惨澹腥风飏。嗟哉落漈之舟一往不可返,鹢首簸荡随低昂。遥从稊米辨岩谷,涉险默默邀神光。澎湖列岛五十五,田田莲叶花中央。形胜居然控台厦,天设锁钥资岩疆。曾闻昔年探丸客作逋逃乡,负嵎亦复骄夜郎。鳄剸犀截散乌合,天戈一指消欃枪。方今清宴八?静,献赆绝域来梯航。洪纤悉约涵万派,台飓永息波不扬。查乘贯月一苇航,十洲三岛恣徜徉。他日归田颇足自矜炫,川渟渎渚何啻沤泡浮坳堂。
台中夏晷长于中土者数刻岁壬申1752六月望后一日课士因拈唐文宗我爱夏日长之句为题实写现景非赋古也书此以示诸生
天形如覆釜,两轴定四方。北仰南倾泻,远睇殊混茫。入地三十六,未尽浑天量。闻到小昆崙,北斗失其疆。大星古无纪,南极现瑩芒。所以谈海外,明晦颇异常。初三不云朏,昨夜已生光。因之测日景,加刻夏尤长。天低与水接,黄垆半相望。羲和方转驭,金乌早拂桑。火轮就浣濯,摩荡添焜煌。一跃高十丈,中土尚黎苍。虎头迄鸡尾,乃入虞渊藏。羊脾熟未久,恍惚势欲翔。炎帝勤属辖,丙丁恋故乡。我来当五月,日爱薰风凉。官閒无浊热,署厂纳虚旸。笔砚新位置,书卷启尘囊。几净挨木凳,窗白倚竹床。榕午垂正阴,檨舂侧西墙。触处供清吟,茶馀巡空廊。导意使和缓,练神俾固强。眷彼草芊芊,带翠上我堂。谁家养白鸠,滑滑叫昏黄。绰有故园趣,以此足相羊。好景公同人,意切词乃昌。莫作寻常题,学舌赋晚唐。
遣意再赋
世间已置六尺躯,身上犹存三寸舌。南溟之鹏、北海鲲,屈伸变化归一瞥。我生肮脏四十秋,如何枯株长守拙。闭门郁郁无所为,如头受髡足受刖。扬尻欲作万里行,车已无轮马无軏。干将生就百练钢,峣峣之齿坚不缺。年华一耗身渐柔,䰄䰄者须、星星发。冥心思与大化游,蛇困求蜕、蝉求脱。造物闭我糠覈中,鼠肝虫臂徒生活。爱我谓我有用身,恶我笑我穷死骨!我自浑沌随造物,满腔藏有苌弘血。世途列子悲湿灰,歧路杨朱泣回辙!傀儡新自西洋来,黥钳大为我辈设。我已土苴视功名,时犹衮冕矜阀阅。破坏仁义真穷奇,均输食货亦饕餮。江湖魏阙同一邱,愿从泥龟作跛鳖!
雨中花 江亭晚集
望里江城如雾。柳外檐星初吐。婪尾争传,红牙乍拍,飘眇烟深处。樽前翠袖双眉妩。香入鹍弦半度。看野鹜多情,芰荷应笑,客且休归去。此去明年还见。何似离情难遣。红泪如珠,偷弹多少,肯把东风换。未到三更犹是伴。且待阑干弄晚。奈鸟乱花喧,秋千立尽,目送残阳远。
七夕奉怀洪文卿阁学
满地横流仗一壶,宵分看剑忆风胡。三年泥雪曾如梦,万里星河想不殊。觇国屡询回纥马,筹边待献月支图。灵槎西望多佳气,惭愧飘零到柳蒲。直北星躔变旦昏,锋车自此罄黄坤。日南烽火忧时泪,江表弦歌待士恩。早识禁中需颇牧,暂令域外料曹孙。庙堂驾驭增新政,好待归朝借箸论。
感事四首
海上军容盛火荼,名王自领黑云都。独当淝水心原壮,一失街亭势已孤。九地藏兵狐善搰,重洋传檄鳄难驱。遥知此夕甘泉望,早见烽烟照大沽。郁郁三山次第开,离宫别殿似蓬莱。累朝制度周灵囿,每岁巡游汉曲台。海外鲎帆来络绎,云中凤阙失崔嵬。昆明湖畔波如镜,犹望春风玉辇来。漠代和戎计最疏,重烦供帐大鸿胪。天吴紫凤真儿戏,清酒黄龙是誓书。式璧齐廷聘鹍鹄,击钟鲁国飨鶢鶋。几时竿上垂明月,钓取吞舟海大鱼。先朝讲武旧围场,萧瑟秋风塞外凉。早望羽车回谷口,漫劳石鼓刻岐阳。飞黄一去清尘远,凝碧重来法曲荒。剩有开元朝士在,颓唐诗笔赋连昌。
感事,寄杨广文鸿图翁三首
大海波沦万斛尘,桃源买棹尚迷津。烂柯拌作观棋客,顽铁浪成铸错人。四壁有书慵过眼,千秋无分欲藏身!此间隔尽蓬莱路,日晚望洋远水皴。河山举目日酸辛,沧海漫然理钓缗。杜甫不忘天宝恨,陶潜长署义熙民。伧荒有路须归晋,淫浸吾生一避秦。洗耳不闻人世事,不妨傲骨不怆神!低眉短气是儒绅,我已因人付笑嚬。卧榻唯将书作伴,浮家不与世为亲。深渊无处舒蟠蛰,勺水何妨寄泳鳞。且幸苍天庇閒散,炎灰安稳远昆岷。
杨勇悫公家居所临阁帖芝仙观察以一纸见贻感旧赋谢
瘴云六月山煁烘,我初谒公沧海东。茅檐竹椽拄刀戟,台飓夜捲如飞蓬。其秋把晤榕叶底,坐叹铸错哀藏弓。湘江一卧遂契阔,闻鼙又见边烽红。峭帆微服炮满耳,年时手障鲲身雄。山川百战付竖子,天胡此醉神其恫?陔除弄笔累千纸,敛抑奇崛何冲融。左书彭画足正气,鼎足晤对江楼中。赋诗报君愧衰惫,努力忠孝承门风。
和太岳韵二首
扶桑花发五云中,回望蓬莱思不穷。浮海尽头求大药,升天半路值罡风。劳劳未悔行藏误,啧啧从教毁誉丛。午夜闻鸡还起舞,欲擎红日出瀛东。归家金尽貂裘敝,二顷犹存耻说穷。游说不如天下士,躬耕聊慕古人风。时来鲲化沧溟上,运去鸾栖枳棘丛。却忆鸱夷变名姓,独携妻子隐江东。
辛未初秋月下自述(二十八首选三)
笙歌丛里怅然归,不问年荒与鳜肥。一卷好诗游子路,几莺残月乱花飞。包缠行李新朝报,补缀帆衣旧国旗。最好美人沱上月,照人来去自东西。天垓徒步听人登,黑海狂澜一万层。髡首好奇多秃犬,赤衣无类只苍鹰。滔滔大劫延无已,瘁瘁民生渐不承。四起狼氛肆屠毒,可怜荒冢葬王敦。大恨深忧不可排,倾天容海一螺杯。无因蛇虺生龙种,难取鸱鸮化凤媒。得意风云随梦涨,丧时花木认春开。朅来也构非非想,自学汾阴教伯才。
高阳台
露沁琼葩,风鸣玉叶,翠阴密洒闲庭。寻梦幽栏,花阶悄换残更。银河鹊噪佳期近,甚流云、偏阻双星。怎人间,苦恋今生,苦约来生。红楼珠箔玲珑影,只窥帘古月,犹记深情。料理鹍弦,凤槽尘涴馀馨。惊禽绕树栖何处,念家山、怕说零丁。更凄然,一杵钟声,一院蛩声。
金缕曲 赠牧石
土伯何饕餮。锉腥牙、霎时啖尽,楚魂湘血。花外一蝉留晚韵,剩共残阳低咽。算兰畹、流风未歇。秋雨茂陵蕉萃甚,便金茎、莫疗相如渴。诗胆壮,尚如铁。登场叱吒行云裂。镇依稀、斗雷射日,古之虓杰。尽有馀威挥铁笔,谁道壮夫不屑。奈零落、汉砖秦碣。一奏昆刀馀恸哭,甚踏天、不割蟾蜍月。肝肺冷,为君热。
除夕挽忍堪
相知廿载蜀中贤,每过花时必酒边。讽事解为长庆体,沈忧还觏广明年。危邦一暝资禅力,残夜千悲送岁躔。劫底旧京百摇落,塔园邻树已髡然。
南轩易说
三卷,宋张栻著。曹学佺《蜀中广记》载其书十一卷,误作张浚著。朱彝尊《经义考》称未见,并引董真卿言,已缺乾、坤两章。今存本唯从《系辞》“天一地二”章始,六十四卦皆佚。出于元赣州路儒学学正胡顺父刊本,胡顺父序谓:“鲁人东泉王公,分司廉访章贡等路,公馀讲论,尝诵《伊川易传》,特缺《系辞》,留心访求,因得南轩解说《易·系》,缮写家藏。傥合以并传,斯为完书。乃出示知事吴将仕,刊之学宫,以补遗阙,使与《周易程氏传》大字旧本同传。
土司灯仪
土司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内称凡兴土造作,触犯太岁尊神或土司禁忌,即有灾祸。此时应建醮燃灯,供奉九方星君,祈福消灾。所谓九方星君,即东方震宫大圣三绿星君、东南方巽宫四碧星君、南方离宫九紫星君、西南方坤宫二黑星君、西方兑宫大圣七赤星君、西北方干宫大圣六白星君、北方坎宫大圣一白星君、东北方艮宫大圣八白星君、中宫大圣五黄星君。此九方星君依九宫八卦象数及方位排列。
太上肘后玉经方
道家养生学著作。唐代卢道元编。《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道家均著录。编者卢道元,《道藏》作遵元,盖形近而误。首有宝历乙未 (按宝历无乙未年,当为乙巳,825年) 自序,述此方传授始末,谓昔日高士巢居子师事乐海青童君,苦心屈节二十年,寒暑不懈,遂受师传此延年益寿之八神方。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巢居子见寒栖子为人贤德,复以此方授之。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寒栖子传予卢道元。唐敬宗宝历年间 (公元825~827年),卢道元把秘方写在宝轴上,授予他的得意门生隐栖子施肩吾。书凡八篇,每篇一方,以八卦标目:《乾——天父地母七精散方》,《坤——风后四扇散方》,《艮——王君河车方》,《巽——龟台王母四童散方》,《离——彭君麋角粉方》,《兑——夏姬杏金丹方》,《坎——南岳真人赤松子枸杞煎方》,《震——清精先生米饭方》。八方与八卦、八方相应,为古所仅见。俱言有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功。载《道藏》第五百七十三册。《云笈七签》收入卷七十四,个别字句稍异,另外 第六篇多出 “又杏金丹方”一段。同书卷七十七收有《黄帝四扇散方》及《王母四童散方》,除每方少头两味药外,余皆相同。
归藏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记·礼运》载孔子语:“我欲观殷道,是故知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以《坤乾》之义可以观殷道,表现在《坤乾》的卦序上首坤次乾,反映殷代强调母系即“殷道亲亲”的特点。《太平御览·学部》引桓谭《新论》称: “《归藏》四千三百言”,又 《北堂书抄·艺文部》 引 《新论》:“《归藏》藏于太卜”。据此,该书汉时尚存,独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中。今传《三坟书》中有《归藏》,已证其伪。此《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未知作者,晋《中经簿》已见,说明成书较早。《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晋薛贞注,后散佚。宋《中兴书目》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宋以后此三篇亦佚。欧阳修以为宋时所存三篇疑非古经,马端临疑并出刘炫伪作。《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有《归藏》文一条,王国维据殷墟卜辞证其为殷代古《易》。马国翰辑本大体本之朱彝尊《经义考》,或有补遗。日本藏唐写本《秘府略》卷八百六十四及日本写本《释遍照文镜秘府论》中各引一条,不见于马氏辑本。据《丛书综录》知,清人王谟、洪颐煊、马国翰各有辑一卷。唐人司马膺亦注《归藏》十三卷,早佚。
庭闻录
六卷。清刘健撰。刘健,字汝嘉,江西南昌人。其父刘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吴三桂叛清时为云南同知。他曾著有《吴三桂传》和《滇变记》二书。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反清旗帜后,曾胁迫刘崑投降。刘崑不为所屈,将书稿藏于壁中,自己削发遁居宝台山。吴三桂变乱被平定后,书稿仅存十分之一。四十年后,刘崑子刘健鉴于“谈往事者,无稽之言,人各一说”,造成以讹传讹(《庭闻录序》),于是将当日所受父教及所见所闻犹能记忆者,撰写成书,名之为《庭闻录》。该书分为六卷,各卷名称为 “乞师逐寇”、“镇秦徇蜀”、“收滇入缅”、“开藩专制”、“称兵灭族”、“杂录备遗”。另有“平定缅甸”一文,作为“附录”收入书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由降清至叛清、发动叛乱的全过程。资料翔实,可补官书之不足。例如,卷一《乞师逐寇》在叙述顺治元年 (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山海关之战时,写道:“是日,战初合,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昳,三桂军几不支,满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击劳,遂克大捷。”揭穿了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机警和狡诈。多尔衮在山海关前,惧怕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不敢与之正面冲突,转而让吴三桂打头阵,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类似记载,书中确有不少。该书成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后收入《豫章丛书》。1985年6月,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 《豫章丛书》本的 《庭闻录》。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存斯1313号,首尾齐全。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文是对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言的疏释。文中有“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竟”题记一行,文末又有“十四日毕。十四日说竟。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了。从序内已至题目二□”等。研究者或谓辛酉年即建中二年(781)。证之北昆6号背书“大乘百法明门论随听手记”之题,则两号应为同一性质的笔记,且敦煌遗书之尚未整理的《百法明门论疏》中,必有同一著作之残卷,详情待考。本文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题小儿高马图
绿衫良家子,文鳞宛国驹。神宇擢秀彩,骏骨蓄英腴。妙龄从兹启,遐陟迩云初。迅发逞穷邈,若视无寰区。婴之尺鞅御,加以寸箠驱。百年虽瞬息,万里亦须臾。朝晞若木津,夕秣昆崙虚。往驾谅可追,至者吾其徒。勿云视华玩,市里周盘娱。时去壮齿谢,日暮我马瘏。终惭作图意,揽此徒永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