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王祠古梅歌

我闻诸葛庙前古柏柯如铜,坚贞不拔回天工。又闻岳王坟上古桧高摩空,万枝南向表臣衷。我谓古木无知,何得人推崇,千古见者犹思二人之精忠。诸葛存汉岳驱戎,继其武者唯我延平真英雄。延平祠宇凌穹窿,中有古梅缤纷开花重,巨干槎枒叶苍茏,暗香浮动度春风。我谓古梅无知,何得精神通,直使游者、观者、吊者、咏者犹思延平罗心胸。延平义愤起孤童,登天直欲跨飞熊。手提长剑倚崆峒,不能鲁阳麾戈日再中,亦当立马天山早挂弓。如何北征南渡半挫功,辟地开天乃在东海东。神鲸一去水濛濛,毗舍江山涨妖烽,桑田沧海几度难寻踪。唯见古梅岁岁开花花屡浓,盘根错节生气充。下有雪冻上云封,千秋万劫神屏幪,直使夭桃俗李未敢争纤秾。红墙一角月玲珑,中宵夜冷剑光冲。我来歌啸尤无穷,放眼九州心忡忡。不见高冈威凤鸣梧桐,不见青天一鹤栖乔松,但见梅花如海春溶溶。我欲召广平、命和靖,使之为我写花容。二子载拜辞未工,粗才恐被梅花恫。铜瓶纸帐小家风,名士美人亦惺忪。我时痛饮酒千钟,我气盘郁口吐虹。手把大笔画地画天写万丛,花大如斗枝如龙,古香古色不与凡花同。掷笔大笑眼矇眬,醉卧梅下魂何从,梦见延平对我拍手惊相逢。

庚午清明日偕门人潘重规仲子念田行钟山下至蒋庙还泛后湖得诗四首

兔窟龙盘竟不分,丹崖碧岭总如焚。六朝王气馀春草,一片宫墙对暮云。石表巍峨何代冢,玉衣灵爽旧时君。桃花无数红如血,漠漠川原日自曛。拟上高台眺远方,游氛惨雾极茫茫。青松陇树浓胜雨,白石岩扉淡似霜。泽畔蒲充军士箭,江干竹逊羽林枪。祇馀野哭声凄绝,对此佳辰益断肠。白杨风度纸钱灰,旧节人家上冢回。坏道莫寻吴帝墓,平芜尚绕志公台。黄旗应运还同尽,青骨成尘自可哀。且喜村醪未高价,不辞冬酿为君开。谁檨游船向水湄,波纹风动绿参差。居人未忍忘寒食,湖水犹能似昔时。北郭饥乌争腐肉,空林睇燕忆罘罳。辰良景美难兼得,载恨归来怨日迟。

题张彦宝陵川西溪图

松林萧萧映灵宇,烁石流金不知暑。太平散人江表来,自讶清凉造仙府。不到西溪四十年,溪光机影想依然。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尘土浣华颠。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 […]

雍正浙江通志

浙江省地方志。清李卫等修,傅王露等撰。二百八十卷,首三卷。卫有《畿辅通志》已著录。王露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康熙进士,官至中允、编修。雍正七年,为编《大清一统志》,诏令各省纂辑志书,浙江乃开局创修,至十三年(1733)成书,总督嵇曾筠于乾隆元年具表进呈,故有云乾隆通志或为嵇氏主修者。约四百四十三万字。正文分图说、疆域、建置、山川、形胜、城池、古迹、水利、户口、兵制、海防、风俗、物产、人物、陵墓、艺文等五十四目。较康熙志增十七目。所增经籍、碑碣二目,上下千年间著述及碑铭,皆有著录。图说目绘浙江全省图、杭州府图等四十三幅并图说。绘制较精审。其中天目、武林, 四明、普陀、天台、雁荡等山图,超越前志。海塘目有海潮总论,列四季潮候表,亦较前志为详。兵志目记沿海炮台、战舰配备及要塞驻军,所论至切。海防目叙沿海防务,尤以记清初详赅。人物、艺文目内容占全志三分之一,可补史籍缺载。体例完备,内容繁富,所引旧籍,均列原文,标出来源。周中孚盛赞: “其详赡胜旧志十倍,而体亦较他志为善耳。”为浙省通志中最后一部,堪称集大成著作。有乾隆元年(1736)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附索引。 又光绪五年(1879)墨润堂校刻巾箱本,十四卷,作者题“留云借用轩主人”。为此志水利、海防二目单刻本。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卷十二》、王国维《(雍正)浙江通志考异》四卷(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和洪焕椿《浙江方志考》 (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通志纂修源流述略》 (《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945、1) 可供查证。

无锡县志

臣等谨案无锡县志四卷不着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葢别一书也考明史地里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于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为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县表止元贞而学校类中已载至正辛巳乡举陆以道则所纪已逮元末是洪武中书矣第一卷为邑里第二卷为山川第三卷为事物分上下二子卷第四卷为词章亦分上中下三子卷中又分小类二十一词简而事该亦地志之善本惜首卷原序已佚其撰次本末不可得而考也元史地里志称成宗元贞二年升无锡为州此志乃云二年作志者纪录时事岁月必确以是推之知元史疏漏多矣是亦书贵旧本之一验也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正谊,据实事书,使人观之以为鉴戒,书名书爵亦无意义。’此言真有得者。”又云:“朕恐世之学者牵于支离之说而莫能悟,特命词臣纂辑是书,以四传为主,其有舛于经者删之,以集说为辅,其有叛于传者勿录。”此盖全书之宗旨。其所谓“舛于经者”,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此书之驳胡传,不遗余力,揆其原因,除胡传本身多臆测之说外,更主要在于胡传强调“尊王攘夷”,尤其强调“攘夷”之说。而其“攘夷”之论则多有感于当时金人对南宋之压迫而发。清为金人之后,故于此特别敏感。此外,因《公羊》有“革命”思想,故删削最多。所谓“集说”,则是引汉唐至明诸儒之说,计所引一百三十五家。而其引录之原则,亦针对胡传,即凡为胡传所弃者多录之,凡攻驳胡传者多录之。其书体例,先以大字标举经文,次以小字胪列《左》、《公》、《穀》、《胡》四传之文,最后为《集说》。首卷上篇为《纲领》,集诸儒之论为三部分:一论《春秋》经传源流;二论《春秋》大旨,经传义例;三论传注之失及读《春秋》之法。下篇有《王朝世表》、《列国年表》、《王朝列国世次》、《王朝列国兴废说》、《列国爵姓》、《列国地图》、《王朝地名》、《列国地名》,计八篇。其中《列国年表》尤为重要。《年表》仿《史记》年表之体例,内容则大抵抄自《春秋大全·二十国年表》,只是排列次序不同,是按尊王宗鲁及“周之宗盟先同姓”之原则排列。现存内府刻本、外省覆本、浙江书局本。

怀净土百韵诗

欲生安养国,承事鼓音王。合掌须西向,低头礼彼方。观门诚易入,仪轨信难量。佛愿尤深广,人心要久长。婴儿思乳母,远客望家乡。郑重迎新月,殷勤送夕阳。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遗忘。饮啄斋称首,熏修策最良。五辛全斩断,十恶永堤防。勿用求名利,毋劳论否臧。布裘遮幻质,藜糁塞空肠。摆拨多生债,枝梧九漏囊。精神才懒慢,喜怒便抢攘。水滴俄盈器,江流始滥觞。积来功行满,趁取色身强。室置千华座,垆焚百种香。新衣经献著,美馔待呈尝。莫点残油炬,宜煎俗像汤。形骸同土木,戒检若冰霜。想念离诸妄,跏趺在一床。刹那登净域,方寸发幽光。骨肉都融化,乾坤极杳茫。太虚函表里,佛刹据中央。莲吐葳蕤萼,波翻潋滟塘。鲜飙须动荡,彩仗恣摇扬。楼随四宝合,台备七珍妆。镜面铺阶砌,荷心结洞房。珊瑚裁作槛,玛瑙制为梁。田地琉璃展,园林锦绣张。内皆陈绮席,外尽绕银墙。覆有玲珑网,平无突兀冈。琼林连处处,琪树列行行。果大甜如蜜,音清妙似簧。乔柯元自对,茂叶正相当。一一吟鹦鹉,双双集凤凰。瑶池无昼夜,珠水自宫商。渠莹金沙底,风轻宝岸旁。高低敷菡萏,深浅戏鸳鸯。异彩吞群鸟,奇葩掩众芳。千枝分赤白,万朵间青黄。暂挹身根爽,微通鼻观凉。频伽前鼓舞,共命后飞翔。竟日莺调舌,冲霄鹤引吭。悟空宁有我,知苦悉无常。大士谈玄理,声闻会宝坊。经宣十二部,偈演百千章。直指菩提径,俱浮般若航。挽回寻剑客,唤醒失头狂。九品标粗妙,三乘互抑扬。炼深终绝矿,簸净岂存糠。示现真弥勒,咨参妙吉祥。圣贤云叆叇,天乐日铿锵。俊伟纯童子,伊优绝女郎。语言工问答,进退巧趋跄。火齐恒流焰,摩尼益耀芒。不须悬日月,何处限封疆。食是天肴膳,餐非世稻粱。挂肩如意服,擎钵自然浆。脱体殊清净,含晖更焜煌。袈裟笼瑞霭,璎珞衬仙裳。偏往微尘国,周游正觉场。慈颜容礼觐,供具任持将。侧听能仁教,还令所得亡。及归弹指顷,翻笑取涂忙。每受经行乐,谁云坐卧妨。普天除斗诤,匝地息灾殃。南北威灵被,东西德化彰。几番经劫烧,四海变耕桑。此界无亏损,斯人但寿昌。户丁休点注,年甲罢推详。满耳唯闻法,充饥不假粮。永怀恩入髓,且免毒侵疮。试说娑婆苦,争禁涕泪滂。内宗谁复解,邪见转堪伤。忍被贪嗔縳,甘投利欲坑。君臣森虎豹,父子剧豺狼。尽爱钱堆屋,仍思米溢仓。山中搜雉兔,野外牧牛羊。夺命他生报,衔冤累世偿。太平逢盗贼,离乱遇刀枪。好饮耽杯酒,迷情恋市娼。心猿抛罥索,意马放垂缰。逸志摧中路,英魂赴北邙。干戈消礼乐,揖让去陶唐。战伐愁边鄙,焚烟彻上苍。连村遭杀戮,暴骨满城隍。鬼哭天阴雨,人悲国夭殇。岁凶多饿死,棺贵少埋藏。瓦砾堆禅刹,荆榛出教庠。征徭兼赋税,禾黍减丰穰。念佛缘犹阻,寻经事亦荒。素襟龙奋迅,高步鹄腾骧。载顾同群雁,毋为独跳獐。圣胎吾已就,法侣尔相望。宝地同潇洒,金台共颉颃。翘勤山岌鹥,积德海汪洋。旷劫功弥著,纤毫过即禳。三心期远到,十念整遥装。必欲超魔界,从今奉觉皇。

读吟啸集 其一

兴废明知数有天,臣心感激义当然。孔明尚欲西都蜀,王蠋宁甘北面燕。凤鹤不灵凄落日,蛟龙已逝冷长川。丈夫一为纲常死,表表人间万古传。

九日陪章湖州致平援登道场山泛舟溪上

九日登临得翠微,拂天松竹引丹梯。神游八表层霄近,目尽千山落日低。人散飞云留画栋,舟回初月照清溪。故知王谢风流在,吹帽何人醉似泥。

读吟啸集

兴废明知数有天,臣心感激义当然。孔明尚欲西都蜀,王蠋宁甘北面燕。凤鹤不灵凄落日,蛟龙已逝冷长川。丈夫一为纲常死,表表人间万古传。力支大厦烱孤忠,太息黄旗运不东。天若有情虹贯日,人谁不死气凌空。倍增晁董儒科重,可与夷齐史传同。地位九分人物好,更于何处觅英雄。

惟学王孙以诗求序其鼓枻稿答之

维城依玉树,奕叶挺瑶桢。念祖思贻燕,遵王凛法程。脤膰推嗣羙,领袖早知名。赤社磐宗固,青藜夜阁明。表章宁自试,醴酒不胜情。尚友追千古,相观集众英。根枝同硕茂,岁月喜升平。觅句宗唐社,摛词轶汉京。尘途貂欲敝,旅酒盖初倾。珠玉操觚见,尊罍倒屣迎。多君呈凤彩,愧我杂蛙鸣。菲薄殊玄晏,三都自有声。

秋日家山杂咏五首 其二

孤城北望万峰高,禹凿龙门势独豪。三晋山河还表里,千年人物旧风骚。子安诗在名犹盛,太史书成志已劳。难觅醉乡王学士,秋来禾黍满东皋。

滕王阁序

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地域、人物、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的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着重抒发作者的坎坷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借历史上各种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遇,抨击封建社会压抑、弃置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等句中,表现他报国的心愿,显示出意气昂扬的情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也具有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全文感情顿挫起伏,透露出作者飞扬的神采;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前后照应,脉胳清晰;辞采华美,通篇对仗齐整,声律配置严格,而气势奔放流畅,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而不冷僻,体现出骈文进一步格律化和通俗化的倾向。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色彩鲜丽,形象飞动,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境界全新,精彩万倍。

电网外

叶紫著。原题《王伯伯》。发表于1933年《文学新地》1卷2号。王伯伯是个安份守己的农民,当反动派军队为了对付周围红军的阻击而在他家乡架设起电网时,他留恋家土,不肯随儿子到红军那里去。结果被敌人抓去,在三天里经过无数次的盘问和拷打,终因“并非乱党”,被赶出“行辕”。回到家时,房子被反动派烧掉,儿媳被敌人杀害。在绝望中他企图自杀,但想到在红军的孩子和一群向往着“穷人打天下”的弟兄,终于离开茅棚,勇敢地走向那有太阳的地方去。作品通过王伯伯的遭遇,愤怒抨击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革命“围剿”中的血腥统治,表现了老一代农民的觉醒。描写王伯伯由对敌人抱幻想到开始觉醒的思想转变过程,真实动人。小说曾被鲁迅称为带有世界性的战斗的作品。

春从天上来 寿张惟健五月十六日

帝敕朱明。拥丹穴仙雏,表瑞升平。天上公子,齐岱精英。玉树照映神京。渺翩翩纨裤,有谁似、间气玄成。妙才情,擅钟王笔意,韦杜诗声。薰风黑头初度,笑时世纷纭,舞雪歌莺。燕子帘栊,葵榴庭院,天壤至乐难名。邈轩裳奕世,青云步、紫绶华缨。八千龄。看缁衣父子,赤舄公卿。

读史三首 其三

鼎移炎德烬,南阳尚躬耕。胸中经济事,感我三顾诚。保蜀非王基,何似田一成。顾岂志功名,乃欲表忠精。煌煌汉家业,草木岂无情。谁知邺中儿,元是汉人生。运去身或移,事往恨难平。悠悠《梁父吟》,终古有馀声。

僧莲松桧图歌书遂昌山人郑明德序后

莲公画称东吴精,草蔓花房未尝写。森张意象亭毒表,辄有神人助挥洒。常州貌得剑井松,剑气曣温相郁葱。膏流节离祸幸免,至今颜色青于铜。孔庙之桧尤硉矹,地媪所守龙所窟。栾柯落阴根走石,疑是忠臣旧埋骨。松兮桧兮岂偶然,陵霜轹雪兵燹年。箭痕刀瘢尽皲裂,用命欲拄将崩天。王姚凭城亲被坚,身歼城破百代传。无人上请配张许,日夜二物风雷缠。郑君古君子,此文此画良有以。我题短章非斗靡,用吊忠魂附遗史。吁嗟烈士长已矣。

送陈惟一司训还鄢陵伯振教授写墨竹以送予就题于上

曾上陈家聚德亭,云孙典教继家声。许由祠下花连坞,彭祖岗边水绕城。纂史王门存藻鉴,横经庠序乐群英。广文特写寒梢碧,为表平生一节贞。

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

圣心忧万国,端居在穆清。玄功致海晏,锡宴表文明。恩属重阳节,雨应此时晴。寒菊生池苑,高树出宫城。捧藻千官处,垂戒百王程。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

1 33 34 35 36 3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