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年(1518) 卜居乌程(今浙江吴兴),与刘麟、龙霓等人结社唱和,时称“苕溪五隐。”著有《太白山人漫稿》。由吴兴张氏初刻于正德年间。前有正德十三年(1518)郑善夫序,后有方豪后序,题为《太白山人诗》,凡五卷。嘉靖年间多次翻刻,有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睿卿刻本,共八卷。本集为崇祯十二年(1639)周道仁根据以前各本重新刊刻,共八卷,并有补遗、附录各一卷。孙一元性好吟咏,歌行颇有淋漓豪宕之气,如《致道观看七星桧树歌》,开首就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接着运用苍劲的笔锋描写古松的形象。其绝、律中也有一些风神俊逸之作,读来颇感亲切。但其诗锤炼尚有不足,略嫌粗糙。陈田《明诗纪事》评论道:“山人诗,激宕处亦摹杜,而炼句炼字,时出入于王摩诘、孟襄阳,岑嘉州诸公间,长歌气魄稍弱,律诗因是一时之秀。”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
王舍人诗集
诗别集。五卷。明王绂撰。绂卒于官舍,其集为其子王默所编。王进为作序云:“其子默裒集遗稿,得诗若干首,汇次成帙,题曰《友石先生诗集》,将寿诸梓,求余序之。”可知王集最初之名与现在通行之名不同。此编前有曾棨写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之序及王进写于仁宗洪熙元年(1425)之序,其刊刻当在宣宗宣德(1426—1435)初年。但此本已不可见,传世最早之本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无锡知县荣华重刊本及弘治六年与《虚舟集》(明王偁着)同刊本。《四库全书》所收当为此本。民国十三年(1924),无锡陶守恒以刻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抄本,编为《王舍人诗集》五卷。前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附王洪撰《王孟端小传》、章昞如撰《孟端王公行状》、胡广撰《王孟端墓表》。全书按诗体排列,卷一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五言排律,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卷四为七言律诗,卷五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此书有中华书局民国十二年排印本,收入《锡山先哲丛刊》第二辑。
西昆酬唱集
诗歌总集。北宋杨亿编。2卷。该集为馆阁诸臣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参加编纂《册府元龟》时唱和之作结集。“西昆”之名取自道家传说,盖昆仑山之西有玉山,乃西王母居处,其上为藏书之所,“先王之所谓册府”,故以之切合秘阁及所修之书。参与唱和者17人:杨亿、刘筠、钱惟演、李宗谔、陈越、李维、刘骘、丁谓、刁衎、任随、张詠、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个别人虽未参与秘阁编纂,但因唱和关系其作品也被收入。杨、刘、钱三人为唱和主力,其诗作占总数的五分之四以上。集分上下两卷,共收250首,均为律诗。诗的主题侧重于文学侍臣的宫中生活,不外游赏宴从、流连光景,其中以咏物、咏史之作居多,也有若干托物寓志、借古讽今、颇具讽喻意义的作品,如讽刺真宗神道设教、迷信仙道即是。在诗歌艺术上,西昆派诗人意在扭转宋初以来诗风的浅陋平庸,其诗学遗产也为此后宋型诗的确立提供了有益经验,故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后欧、梅既出,诗格一变,亿等之派遂微。然其组织工致,锻炼新警之处,终不可磨灭。”此书宋元刻本已不见于世。《四部丛刊初编》本据明嘉靖玩珠堂刊本影印,舛讹较多。清初毛奇龄得旧本于江宁,徐乾学为之刊刻,因刻版不精,故印行较少。康熙四十七年(1708)长洲(今苏州)朱俊升重加镌刻,《四库全书》即据以著录。
宋艺圃集
宋代诗歌总集。22卷。明李蓘编。此书选录宋代诗歌2470余首。卷1至21收作家237人,卷22收释衲33人,宫闺6人,灵怪3人,妓流6人(《四库全书总目》漏计1人),共为285人。编者《序》云:“自世俗宗唐摈宋,群然向风,而凡家宋诗悉束高阁,间有单帙小选,仅拈一二而未阐厥美,终属阙如”,编者以13年的时间编成此书,目的在“见一代之文献而为稽古之一助也。”此书在编选体例上并不精当,选录作家上限始于南唐江为、廖融,下限衍至金朝马定国、周昂、史肃。作家编排次序混乱,大体上以年代为序,却又把苏轼兄弟列在张咏、范仲淹之前,陈与义、吕本中、曾幾列在蔡襄、欧阳修之前,林景熙、谢翱列在陆游之前。入选诗作较多者为苏轼245首,朱熹242首,王安石201首,欧阳修110首。其次以苏门四学士入选较多,而范成大8首,杨万里仅6首。尽管此书编选上有欠精当之处,其网罗一代诗歌之功还是不可抹杀的。一些本无专集或专集失传的作家,其作品往往仅靠此书得以流传。有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
豫章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17卷。罗从彦撰。元代曹道振编。曹道振序称:“郡人许源堂刻其遗集五卷,近得邑人吴绍宗稿,厘为一十三卷,附录三卷,外集一卷,年谱一卷,凡一十八卷。”一般著录本书时,不计入1卷年谱,所以都称为17卷。《四库全书》辑入明代成化间张泰重刻本,此书卷1为经解,但有目无文,卷2至卷9为《遵尧录》,卷10为《二程先生语录》,卷11、卷12为杂著,卷13为诗,卷14至卷16为有关作者生平著作的资料,卷17为外集,则录其生平交游所作祭文、书信等。卷首列张泰序及作者年谱,书后附谢鸾跋。北京图书馆除藏有明张泰刻本,尚有明成化年间冯孜刻本、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罗应斗刻本、明元季恭刻本等。清代康熙间张伯行重编《罗豫章先生文集》10卷,仅录作者诗文,卷首载张伯行、明代柯潜、宋代欧阳佑序,《宋史》本传及作者年谱。作者传世之作多为经世致用、传道讲学的学术著作,诗仅20余首,且多带有浓重的道学气息。
云溪居士集
三十卷。宋华镇(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华镇,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其学术大抵以王安石为宗,且与蔡京、章惇等赠答往来,但其介然自重,其人品尚可取。楼觿在集序中称其诗文“精深典赡,遒丽逸发”。其诗文确实才气丰蔚,词条畅达,虽不足与欧、曾、黄、苏比短长,而在元丰、元祐之际,也可自成一家。其平生著作颇丰,原集本有一百多卷,大多佚失。仅存《云溪居士集》三十卷,卷一为赋,卷二至卷十三为古今体诗,卷十四至卷二十七为论、书、启、札子、表、策问,卷二十八为记,卷二十九为铭、序、引、题后、墓志、说、传,卷三十为祭文。是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
汲古堂集
二十八卷。明何白撰。何白,字无咎,号丹丘,东瓯 (今浙江温州)人。约为万历至崇祯年间人。何白幼时为郡小史,龙膺为郡司理,异其才,集诸名士,赋诗以醮之,为延誉于海内,遂有盛名。著有 《汲古堂集》。是集凡二十八卷。载诗二十二卷,包括:乐府一百三十七首,五言古诗二百八十四首,七言古诗二百零五首,五言律诗二百一十六首,七言律诗三百七十四首,七言排律十首,五言截句四十六首,七言截句一百九十二首。后附杂著六卷,文一百一十首。集前有李维桢、陈继儒两 《序》。其诗宗尚七子,声调浏亮,但锤炼不足,尝露出模拟痕迹。由金璋校阅,董登瀛校刊,现有清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刊本行世。
校雠通义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着《和州志》、《艺文志序例》基础上,仿宋人郑樵(1104-1162)《通志·校雠略》而成。原题《续通志·校雠略》,后手稿被盗,又重定为三卷。卷一含原道、宗刘、互着、别裁、辨嫌名、补郑、校雠修理、着录残逸、藏书等九篇,阐述目录学之宗旨,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性原则以及“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重要方法。卷二为补校《汉书·艺文志》、郑樵误校《汉志》、焦竑误校《汉志》等三篇,主要是训核郑、焦二氏之误谬。卷三为《汉书·艺文志》自六艺至方技六篇,分析《汉志》得失。外篇收序跋及文史杂论二十一篇,在目录编制方面创立“互着”、“别裁”二法,主张图书分类应该与学术发展相互适应,不愧是集我国古代校雠学大成的严谨着述。另外章氏还强调编制专科目录的重要性,要求改革传统目录学体系,树立目录应该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为主的观点。有清光绪三年(1877)章氏贵阳刊本、《章氏遗书》本、《粤雅堂丛书》本、嘉业堂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56年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柏斋集
诗文集。明何瑭(1474—1543)撰。十一卷,文十卷, 诗一卷。嘉靖己酉(1549)郑王所刻。其论学以格致为 宗,这一思想集中在《送湛若水序》中,谓:“甘泉以存心 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当时东南学者多宗王守仁 良知之说,而瑭独以躬行为本。卷首有贾待问序,嘉靖二十八年(1549)郑王序等序文。卷一为讲章、奏疏等,卷二至卷一○为文,卷一一为诗(其前有嘉靖四年自序)。
数理精蕴
五十三卷,题清圣祖御撰。康熙五十一年下诏开蒙养斋,令梅文鼎之孙梅瑴成、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等修《律历渊源》。历时十年成书,计有《历象考成》四十二卷、《律吕正义》五卷、《数理精蕴》五十三卷。该书是梅瑴成等人在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等人译稿基础上汇编而成。是一部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上编包括几何学、三角学、代数学及算术等知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五卷“立纲明体”,下编四十卷“分条致用”。另有表四种八卷。上编有《几何原本》、《算法原本》等。《几何原本》内容虽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大致相同,但著述体例差别较大。《算法原本》介绍了小学算术的理论基础,讨论了自然数的性质,包括自然数的相乘积、公约数、公倍数、比例、等差级数、等比级数等的性质。下编包括实用算术,度量衡制度,记数法,整数四则运算,分数运算,比例及其应用,一次联立方程,开平方及开带从平方、开立方及开带从立方,有关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二次方程应用问题,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内切圆径及内接正方形边长的公式,由内接、外切多边形求圆周率的方法,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三角形边长、角度相求——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的解法,直线形、圆、弓形、椭圆的面积,各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外切圆径、内接圆径的关系,柱体、棱锥体、棱台体的体积,圆柱体、圆锥体、截球体、椭球体的体积,各种等面体的体积与各种等面体的边长和外接球径、内切球径的关系等等。代数学知识方面,主要是方程的解法,“对数比例”,等等。各种数学用表包括:素因数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三角函数对数表。《数理精蕴》是向我国传播西方数学知识的重要书籍,对我国数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湘学略
思想史著作。李肖聃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全书用学案式的办法,从北宋周敦颐起至谭嗣同止,分24个学略加以叙述,其中包括一些流寓,如胡安国父子、张栻及朱熹、王守仁在湖南的活动及影响。在第25篇“诸儒学略”中,还按经、史、子、集四部,追溯了汉代以来湖南作者的有关著述。在第26篇“流寓学略”中,追溯到屈原、贾谊以下各朝代外省籍人士在湖南的行踪。作者在“自叙”中论述写作的各学略之缘起,反映了他对各家的观点。如说周敦颐“《通书》启圣,太极象天,卓尔元公,实牖宋贤”。作者推崇朱熹:“穷理主静,上契周程,博综百家,集宋大成”;但对王守仁亦表敬佩:“姚江事业,超迈前贤,远播流风,入我湘川。”对王夫之评价尤高:“明季大儒,孙李顾黄,贞晦深沉,孰与夕堂。”而赞谭嗣同“赤手抟龙,厥有谭卿”。解放前由湖南大学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合刊重版。
经义模范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王廷表《序》,称嘉靖丁未,访杨升庵於滇,得《经义模范》一帙,乃同年朱良矩所刻云云。考廷表为正德甲戌进士。是科题名碑有朱良、朱敬、朱裳、朱节、朱昭、朱方六人,未详孰是。以字义求之,殆朱方为近乎。方,浙江永康人,其仕履亦未详,所录凡宋张才叔、姚孝宁、吴师孟、张孝四人“经义”共十六篇。其弁首即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吕祖谦录入《文鉴》者也。时文之变,千态万状,愈远而愈失其宗,亦愈工而愈远於道。今观其初体,明白切实乃如此。考吴伯宗《荣进集》,亦载其洪武辛亥会试中式之文,是为明之首科,其所作亦与此不相远,知立法之初,惟以明理为主,不以修词相尚矣。康熙中,编修俞长城尝辑北宋至国初“经义”为一百二十名家稿。然所录如王安石、苏辙诸人之作,皆不言出自何书,世或疑焉。此集虽篇帙寥寥,然犹可见“经义”之本始,录而存之,亦足为黜浮式靡之助。惟《刘安节集》载有“经义”十七篇,亦北宋程试之作,此集未载,或偶未见欤?
墓铭举例
等谨案墓铭举例四巻明王行撰行字止仲长洲人洪武初辟为本郡文学行以墓志铭书法有例其大要十有三事曰讳曰字曰姓氏曰乡邑曰族出曰行治曰履厯曰卒日曰夀年曰妻曰子曰葬日曰葬地序次或有先后不越此十余事耳取韩愈李翺栁宗元欧阳修尹洙曽巩王安石苏轼朱子陈师道黄庭坚陈瓘晁补之张耒吕祖谦一十五家之文所载碑志录其目而举其例以补元潘昻霄金石例之遗墓志之兴或云宋顔延之或云晋王戎或云魏缪袭或云汉杜子夏其源不可详考由齐梁以至隋唐诸家文集传者颇多然词皆骈偶不为典要惟韩愈始以史法作之后之文士率祖其体故是编所述以愈为始焉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唐六典
又名《大唐六典》,中国古代官修职官政典。原题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传抄本早已湮没无闻,宋有元丰、绍兴两种刻本,明有正德、嘉靖两种刻本,至清嘉庆扫叶山房本,光绪广雅书局本,脱误已经很多。现北京图书馆尚藏有南宋绍兴本残本15卷。日本学者拍照以与明正德传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当前最佳版本。此书开元十年(722)开始编纂,玄宗曾手写六条,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礼、政、刑、事六部,以类相从编撰,故名《六典》。宰相张说、肖嵩、张九龄、李林甫四人先后负责总管修撰事宜,具体执笔有徐坚、陆坚等12人。开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进奏皇帝。该书共30卷,体例由韦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贤记注》),按照唐国家机关体系,排比现行令式,以三师、三公、六省、五监、十二卫、诸王府、州郡官为篇目,叙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秩、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诏令,内容相当丰富。该书在唐代虽“无明诏颁行”,但代宗、德宗时已流行于世。唐人讨论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对后来宋代元丰官制改革有过很大影响。学术界认为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三礼图集注
二十卷。宋聂崇义(生卒年不详)撰。崇义为河南洛阳人。学三礼,精礼学、五代汉乾祜中,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曾校定《公羊春秋》,后周显德中,迁为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是编以唐张镒等六家所撰为底本,相互考稽,辨正是非,总成一帙,成于建隆三年(962)。宋初表上于朝,太祖命尹拙、窦仪订正后颁行。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其中所述古制、前儒曾绘图以阐明之,疑为东汉侍中阮湛首创,其后郊法者代无乏人。崇义继承此法,书中亦就三《礼》古制,诸如宫室、宗庙、东服等之名数清式绘之以图以明义。然书中绘图与郑注之说相悖,故后儒时有相讥者。综观是书,都汇集诸家,秉承旧法,所绘之图亦非尽为杜撰,于礼制研究颇有可资之处。尤其综合六本衍出一家之学、成为“礼图”学派之宗。有《通志堂经解本》、清人钱曾影宋钞本。
孟子师说
《孟子》研究著作。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南明弘光朝覆亡后,曾纠集里中弟子数百人,从鲁王抗清,号“世忠营”。失败后奉母返里,主讲证人书院,绝意仕进。是书系述论其师刘宗周关于《孟子》学说之宗旨的著作。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学者称念台先生,又称蕺山先生。浙江江阴(今绍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性鲠直,天启时得罪魏忠贤,削籍;崇祯时又指责思宗过失,两次被斥为民。明亡,绝食死。宗羲以其师刘宗周于《论语》有《学案》,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独于《孟子》无成书,乃述其平日所闻,潜心读其师书之所得,著为《孟子师说》,以补所未备。宗周之学,标举“慎独”为宗,而大旨渊源,以阳明之说为本,故宗羲所述,仍多阐发“良知”之旨。然于“滕文公为世子章”,力辟沈作喆语辨无善无恶之非,于“居下位章”,力辟王畿语辨性亦空寂、随物善恶之说,则亦不尽从姚江学派。其议论,大都按诸实际,推究事理,不为空疏无用之谈,略其偏驳而取其明切,于学者甚有裨益。宗羲对其师后世蒙受毁伤甚为愤慨,谓“毁誉失真,孟子虽为一时言之,而后世大抵皆然。如程朱门人尽有庸下而无不多誉,象山阳明至今毁者不已。至于青史,其淆弥甚。人言盖棺论定,君子之论定,毁誉之论未始有定也”。有《四库全书》本。
巢氏诸病源候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贤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吴氏书,惟《新唐书·艺文志》二书并载,书名卷数并同,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观晁公武《读书志》,称隋·巢元方等撰,足证旧本所列,不止一名,《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字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矣。《四库》著录本,为明·汪济川方广所校,前有宋绶奉敕撰序,考《玉海》载天圣四年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贤校理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论》,五年四月乙未,命国子监摹印颁行,诏学士宋绶撰《病源》序,是其事也。书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王焘《外台秘要》诸论,多本此书,今勘之信然,又第六卷解散病诸候,为服寒食散者而作,惟六朝人有此证,第二十六卷猫鬼病候,见于《北史》及《太平广记》者,亦惟周齐时有之,皆非唐以后语,其为旧本无疑,其书但论《病源》,不载方药,盖犹《素问》《难经》之例,惟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亦不言法出谁氏,考《隋志》有《引导图》三卷,注曰立一坐一卧一,或即以其说编入欤?《读书志》称宋朝旧制,用此书课试医士,而太平兴国中集《圣惠方》,每门之首,亦必冠以此书,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矣,王祎《青岩丛录》,尝议其惟知风寒二湿,而不著湿热之说,以为疏漏,然病机万变,前人所未及言,经后人阐明者甚多,未可以一节病是书也。此书传本极少,清末周学海取家藏旧本,以日本刻本及《外台秘要》校定,刊入丛书中。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鸿猷录
明高岱撰,共16卷。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高岱,字伯宗。生卒年不详。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以力救董傅策、张翀、吴时来而触怒严嵩,出为景王府长史。生性孤僻,喜读书,善属文。其主要著作有《樵论》、《楚汉余谈》、《西曹集》、《鸿猷录》等。仿纪事本末体,所录凡60事。记述朱元璋起义到嘉靖年间的军事,对明初的统一,以及正统、成化、正德年间的农民起义及其被镇压经过,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材料的来源,大多是根据当地人的记述、传志、书疏和案牍。
角虎集
凡二卷。清代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慧海仪、楚石梵琦、张商英、冯济川等十四人、曹洞宗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万松行秀、万安广恩等十一人,卷下收录曹洞宗博山元来、雪关智訚等五人、云门宗本觉法真、天衣义怀、杨杰、范仲淹等九人、法眼宗永明延寿一人、沩仰宗文喜无著一人、古尊宿白居易、文彦博等七人,及庐山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顗、袁宏道等十一人,计收录僧俗五十九人之语要。卷首附选刻之小序及目次,卷末附起念佛七仪式及编者济能之小传、语要。据选刻之小序所载,知书名系采自延寿之参禅念佛四料拣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