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普本草

又名《吴氏本草》共六卷,魏·吴普著。吴普约生于公元136—149年,卒于公 元250年前后。吴普,为华佗弟子,当时已为名医,精于本草,其著作除《吴普本草》外,尚有《华 佗医方》早佚。《嘉佑本草》称:吴普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今广 内不复有,惟诸子书多见引录,其说药性寒温、五味,最为详悉。《吴普本草》已佚(散佚时间大 致在宋代)。清·焦理堂有辑本。今人尚志钧等的辑校本系从《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药物231 种,分列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六类。各药项下记载其别名、性味、有毒无毒、产地、采 集时间(有的还记载植物形态)、功能主治、忌畏等。其所记载别名和药性类集(类集诸家药性) 比较丰富。

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系我国最早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著作。清·唐大烈编辑,在清乾隆56年至嘉庆6年(1792至1801年),11年中,共出版11卷,后经汇辑成书。由江浙地区40余位医家供稿,故题名为《吴医汇讲》。本书编辑宗旨强调作者撰文须“发前人所未发”,不作“人云亦云”之说。正如陈修园评论它是“以独开生面,不袭老生常谈为高”。对于有创见的医著,则不拘科别、不分门类、不限卷数,并“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凡是佳作均可辑入。对不同学术见解,只要“能通一理,两说并采”则均可采用,这种编辑思想无疑是进步的。发表的大多为学术理论方面的文章,此外还有专题讨论、验方交流、医学常识、考据、随笔等多种形式,内容相当丰富。《吴医汇讲》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的医药情况,并促进了当地医术经验的交流和医家争鸣的风气。如书中所讨论的温热病、烂喉丹痧、天花、麻疹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传染病。同时它保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献,如叶天士的《温证论治》,成为以后温病学说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不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及医话等论述。此书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刊本流传甚广,以后在清代又刊行了四、五次,近代亦予以石印。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三天内解经

三天内解经,原题「三洞弟子徐氏撰」,此人乃南朝刘宋时天师道信徒。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上卷主要论述太上道君化生及降世传道故事。宣称大道原出于虚无,后化生为道德丈人,号称「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大道化生玄元始三气,三气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老子。老子布三气而生天地人三才,又出三道以教民:中国奉无上大道。胡国奉佛道,楚越奉清约大道。后因「下古僭薄,妖恶转兴,酌祭巫鬼,真伪不分」,太上遂以太平道经传付琅玡干吉、蜀郡李微。至汉世「群邪滋盛,六天气勃,三道交错,疠气纵横,医巫滋彰」,太上于顺帝汉安元年(142)新出「正一明威之道」,传授张道陵,使教化民众。又称魏晋时有清水道,为张天师家奴所传。以上虽属神话,但其中亦透露早期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教团产生、演变之历史。经文下卷述修道理论,大抵以老子《道德经》为本,劝人恩真念道,坚固根本,存守道气而不失其源,则可长生不死。又论述「斋直」,认为「斋直应是学道之首」,可使人外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一。又批评当时小乘道士「所佩符箓极多,朝礼拜数甚少」;「口辞争竟,内思不专」。此书对南朝陆修静改革天师道,颇有影响。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

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吴筠序文称,此经乃李谪仙所授。序作于元和戊戌年(818)。是年吴筠已死四十年。可知序文乃中唐道士伪托,李谪仙疑即孟谪仙之误。《通志•艺文略》着录此经一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经文分九章,言内丹。所述丹法实为集神存想,谓「集神以为道,神集则内丹成,存其形。」修持者先须去乱声,绝淫意。扣天鼓,瞑目存想太阳,于三元三七日斋心朝斗,于庚申之夜存思身中诸神上朝太上道君,心仰七星之光而存想左龙右虎。又须积善以修阳德,导引以通血气,避雷电风雨之阴忌,则自然神集而灵,气清而轻。「神集气清,是谓守形,是谓全生。」书末附「吴筠」后序。谓此经乃茅山老叟所传茅君命术。从经中所述丹法看,确为唐代茅山上清派存神内修方术。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为,内忘形体,外忘声色,养其无象,守其无体,全其本真。超出虚无之外,是为最上一乘,无上可上,故日无上。」又云:「抱本归根,人乎无间,则空炁焕然,塞乎天地,光明普照,故日赤文」又云:「忘目泯耳,收视反听……名为照了,始达妙音,洞观无碍,以知古始也,故日洞古。」又曰:「直造虚无之真境,同游元始之先天,故曰真经。」以上解释经文标题,即全篇要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陈景元序,内称《度人经》乃太极真人授东吴道士葛玄,南齐严东始为之注,唐李少微、成玄英、薛幽栖并有注解。陈景元采集四家之说,删去重复,精选密义,纂成四卷。此注本取《度人经》中道君前序、中序、后序、洞玄章、玉历章、灵书中篇等篇章,逐句逐段加以解说。其中严注偏重字词训释,李注引经据典,明于内音,成注发挥重玄哲理,薛注详解诵习方法。四家注解各有特色,然大抵以外修为主,与南宋以后各家注本偏重内修丹道有所不同。刘师培《读道藏记》称赞此书保存经文古本旧注,弥足珍贵。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经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书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仪类。本书集黄箓斋法之大成,不仅分门别类,详列各种黄箓斋醮仪轨,包括设坛法式、法具、法服、行斋节次、启文奏疏、咒语符图、偈颂赞引等等,并且酌情采集前辈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订之斋醮仪范,保存不少有关古代斋仪已佚之资料。全书分二十四门,内容宏富,考辨精详,门类部帙井然有序,实为现存道教斋仪书中所罕见者。其卷一所载〈斋坛安镇经目〉,对考证六朝隋唐灵宝派经典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

经名: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与《玉清无上内景真经》等同时。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题“南岳七金宝山庆华紫光天母传”。述抱一契灵、服食金晶、定神御气之术。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简称《度人上经大法》。道教仪法汇编。编成于明代。凡七十二卷,分为八十八品。其中包括斋戒醮仪,建坛步斗,符箓咒章,天书云篆,内炼存思及修持法式等。而其要在行咒、行符。谓咒是神仙语言,符为上天文字,通过符咒则可召役鬼神。收入《道藏》第85—99册。

无根树

《无根树》是明代的张三丰先生在武当山天柱峰修道时留下的丹道名篇。顺为凡,逆修仙,《化书》 “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大抵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本见素抱朴以言俭化。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化中,《化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化”,“虚”才能“化”;凡自有而无,自无而有,即是“化”,虚”是道的本源。《锺吕传道集》论还丹第十三,有所谓「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与《化书》中常提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虚合道」所论丹法异曲同工,这是内丹学中所谓“顺则生人”的原则;“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是内丹学中“逆以成仙”的原则。逆修返源的理论,正是以老子“归根复命”的哲学为基础 。

勾吴癸甲录

著者佚名。抄本。按月日详记清咸丰三年(1853)至四年,无锡、金匮二县农民反抗斗争以及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等事。收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

无事为福斋随笔

二卷。清代韩泰华 (生卒年不详)撰。韩泰华字小亭,钱塘 (浙江杭州)人,道光时官居潼关道。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例,也未分类,所记涉及面广,有金石、版本、掌故、地理、名人逸事、方言俗语、诗文典籍考证等多项内容,其中记述的元 《文选》毁于兵乱、宋会要未及编纂等内容,较有价值。又如张巡城困之遗事足以增广见闻。全书详略得当,对研究古代文化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功顺堂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全一卷。宋代僧无文道灿撰,法嗣惟康编。度宗咸淳九年(1273)刊行。又作无文道璨禅师语录、无文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为育王山笑翁妙堪之法嗣无文道灿之语录。内容包括荐福寺语、开先华藏寺语、再住荐福寺语、小佛事、赞、偈颂、题跋等。道灿另撰有‘无文印’二十卷,系诗文集。

无准师范禅师语录

凡六卷。又作佛鉴禅师语录、佛鉴录、无准和尚语录、无准禅师语录。宋代僧无准师范撰,宗会、智折等编,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卷一至卷二辑录清凉寺、普济寺、资圣寺等五会之语录;卷三至卷六辑录小参、法语、普说、拈古、偈颂、自赞、小佛事、祭佛鉴禅师文、入内引对升座语录(奏对录)、行状等、其门人中之兀庵普宁、无学祖元、日僧东福圆尔等,对日本之禅宗有极大之影响。

大乘无生方便门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誓愿、劝请、忏悔等之作法及净心眼等。复分别论述五门,即:(一)总彰佛体,论述佛之语义、平等法身、佛界、如来之意义、法报化三身、寂照之用等。(二)开智慧门,系论述由定发慧,得方便至大涅槃开智慧门之凡夫、二乘、菩萨等三种人,并解说闻不闻、音声佛事、善知识、涅槃、根本智、后得智、慧缚与慧解,及法华、华严、金刚等三经。(三)显示不思议法,论说维摩经之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四大海水入毛孔、促一劫为七日等。第四仅余残卷,叙述诸法正性,以下则缺文。本书有敦煌千佛洞旧藏写本,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史坦因第二五○三号)。

四无所畏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在给孤独园向诸比丘阐说如来成就之四无畏,并说佛于八大众中了无怖畏。又巴利本中部第十二大师子吼经(M.12 Maha^si^hana^da sutta,汉译身毛喜竖经卷上)中之一节,内容与本经一致。

内藏百宝经

一卷,后汉支娄迦谶译。文殊师利问佛沤和俱舍罗(译言善巧方便)所入之事。佛答以随世间之习俗而入,示现种种之事。其实佛无种种之事也。

内身观章句经

一卷,失译。颂说内身苦、空、无常、无我、不净。

內科全書

內科外科不同乎曰一而已矣一者何曰理而已矣然而世人皆曰中醫精内科西醫精外科非歟曰吾所謂理者非陰陽五行之說也非三部九候營衛血氣十一經脈之謂也非憑空結撰出入主奴一國一家之私言也本之乎解剖徵之乎質驗範閨乎自然科學之律合審愼乎客觀唯物大象鉤隱燭幽批卻導获各國學者之所共認者也天下公理世萬物得之而為物理生人得之而爲生理。疾病得之而為病理藥石得之而為藥理報學全體……

寄曹子讷于寿道二同年

忆同鹄立簉天关,清漏无声虎豹闲。黄榜未开齐望拜,紫衣高唱遽分班。已惊恩出寻常表,更羡身居季孟间。海国邻疆幸无远,可容接武向蓬山。

1 31 32 33 34 3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