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甫集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谪阳翟(今河南禹县)令以终。皇甫曾集一卷,与书录解题合。皇甫冉集六卷,校书录解题多五卷。但皇甫曾集前有大历十年(775)独孤及序,称三百有五十篇,而此本仅一百三十四篇,则已佚其一百一十六篇。又酬杨侍御寺中见招、送薛判官之越送魏中丞还河北、赋得越山,皆三韵律诗,而编五言古诗中。奉寄皇甫补阙六言六首,乃张继诗,皇甫冉有答诗并序可证,也编为皇甫冉诗。知旧本附答诗后,重刊者分体编次,乃杂入六言诗中,于是误为皇甫冉诗。则并次第亦非其旧。观其与皇甫曾集皆以五言排律别立一体,非惟唐无此名,即宋、元亦无此名。其为高棅以后不学者所窜乱。前有王廷相序,后有杨慎跋,并称河中刘润之辑二皇甫集。然则此集即刘润之所编。有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琴诀
古代乐学著作。唐薛易简著。七篇。已佚。今仅存概要。认为琴的演奏,具有观察社会风气与审美教育的作用,可以陶冶人的情志和培养勇敢的意志。指出“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又强调演奏的“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之外,更强调内在情感之美。反对“以杂音悦乐为贵”的世俗审美观念。要求弹琴方法,必须“简静”,做到“简要轻稳”。反映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规范。宋朱长文《琴史》卷四掇其大要。明蒋克诚《琴书大全》卷十《弹琴》保存其中一段。《中国古代乐论选辑》据上述存录收录。
意林
五卷。唐马总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 《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子钞》,流布于市。总看此书“繁略失中”,复增损以成是书。宋人高似孙《子略》称道: “《子钞》每家或取数句,或一二百言。马总 《意林》,一遵庾目,多者十余句,少者一二言,比 《子钞》取之更为严。”《意林》的文献价值极高。书中所录诸子之言论,今多不传,惟赖此得以保存。而且书中列举的老、庄、管、列诸家,也与今本不同,可供研究者参考。现存的主要版本有:学津讨源本、道藏本,聚珍版本,嘉靖已丑廖自显刊本,严铁桥重定本,海昌蒋光煦斠补隅录刻李富孙校文选楼所藏足本意林第六卷,并补二卷阙文。《聚学轩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坐忘论
古代养生术书。唐司马承祯著。分总论和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条。吸收了佛释的正心和止观学说,阐发道教修仙理论。主张修仙时要收心、守静、简事、真观、去知识、绝欲望,应物而不为物累,“与道同身而无体”(《得道》),以达“形同槁木,心若死灰”(《泰定》)的境界。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着一物,入于虚无,心于是合道。因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不断清除为凡尘所染之心,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故收心的关键在于主静去欲。
明佛法根本碑
密教著述。唐智慧轮撰。一卷。今本与《示教指归》合为一卷(上、下篇)。其中主张佛之根本为毗卢遮那,法之根本为真言陀罗尼,并讲趣入密教之道,宣扬和判释密教为佛法根本的思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俱舍论疏
凡三十卷。唐代法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略称宝疏。此书与光记皆为俱舍论学者所必修。共分五门:第一初转法轮时,第二学行之次第,第三教起之因缘,第四部执之先后,第五依文解释。日本十八世纪学僧快道评本疏之特点,谓法宝多以一解为决,并常斥泰疏、光记之非。盖法宝宗涅槃,信一性皆成佛,忌惮法相之五性各别义,而此常为讲新译者所讥嫌。法宝因感光记解释之繁琐,大加排斥,自创独特之解释,后世亦有崇宝疏者,故今有光、宝二学派之诤论。
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观自在菩萨授记经、多罗菩萨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乃大本文殊经中观音授记经之一部分,共分四品。内容叙述自观音普现色身、授记、右瞳中出现多罗菩萨、讲说功德、陀罗尼等,及观音曼荼罗、护摩、灌顶、供养、大咒、一髻罗刹陀罗尼等。
大方广如来藏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系佛为金刚慧菩萨等,以密房、稻麦、贫人等种种譬喻讲说一切有情所具之如来藏。本经原属显教经典,然由于系密教第六祖不空三藏所译,故历来多收于秘密部之中。
嘲解十首 其九
君臣大义等乾坤,兄弟何曾系大伦。齐霸分明诛子纠,唐宗决裂用雠臣。向时诸老空饶舌,何物狂生又犯鳞。一自蒋坡新语出,斯知世有读书人。
送冯贯道赴行在二首 其二
儒雅风流总不如,烝髦久合下旌车。黄堂报政瓜初及,宣室倾贤席已虚。楚树迎船春去尽,吴莲傍桨雨收馀。留连物色题诗里,健步传呼有峻除。
趣饶伯舆来期
忽得高贤讯,篝灯读数回。苦辞白鹿讲,盍为紫阳来。水毁祠无恙,堂新教有开。须君速戾止,倡道淑英材。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汉字
庆元道学家,紫阳诸弟冠。正印君得之,理窟讲深贯。雄文摛玉堂,直笔插东观。粹然中和容,清庙古圭瓒。遁翁上封事,犹或以蓍断。君袖秋月章,直造紫皇案。赤手搏长鲸,未能分万段。白华久无诗,清风可激顽。去身似叶轻,来事如麻乱。帝忧大江东,所至有水旱。列宿选郎闱,福星下霄汉。祇恐席未温,宣室夜将半。
寄礼导师
掩关名自远,鲸浪阻相寻。讲罢唯澄虑,孤峰祇此心。柏烟秋榻静,莲漏夜堂深。尽仰鄞江上,清风继道林。
自遣三首
古屋苔荒疾乍瘳,前村林木觉先秋。野塘日暮支筇立,云自无依水自流。讲退时时学苦吟,人间声利已无心。水边占得清闲景,雨霁遥峰夜月深。不惑年犹欠四年,道情高趣耻前贤。清风明月知多少,漫学庐山种白莲。
送邓善之提调写金经
二三十载乡闾师,黄纸初除专讲帷。溧阳虽小亦新郡,学廪粗足晨昏炊。曰事未然缺次远,槐宫尚需蝉再嘶。士食天禄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我昔识君初未髭,犀角双盈方颡颐。饱学武库富蓄贮,粹行桓璧微瑕疵。过市目不视左右,何啻董生园不窥。含章晦美抱素蕴,修之于家朝廷知。一室万里限户阈,脚跟不动名四驰。譬诸丰城瘗宝剑,紫气贯斗当有时。平生识字乃馀事,仓颉科斗扬雄奇。饰翠泥金写梵夹,凡善书者能办之。至用儒流董厥役,借此进贤培邦基。晦翁岂止能诗者,澹庵胡公荐以诗。唐柳公权以笔谏,忠鲠随事堪箴规。去去行行勿复迟,未至烹雌炊扊扅。白玉之堂凤凰池,不著君辈当著谁。
多丽
步花阴,满园春色飘零。过横塘、曲阑斜折,崎岖转入荷亭。坐无聊、起看画障,行还倦、闲拨炉薰。暗觉声喧,微窥影乱,映门一线露罗裙。双扉启、缟衣翠袖,相簇度银屏。霎时见,虚窗雪艳,素壁霞明。细看伊、莲随步起,果然兰并肌芬。脸盈盈、疑开蛤帐,腰细细、堪试香尘。腻发盘云,修眉偃月,珊瑚一颗蹙朱樱。擎桨处、春纤如削,浑是玉雕成。临别去,流波回觑,障面笑狂生。
送杨子忠尹青田 其二
四十年才过,郎官领未迟。虚堂聊启饯,明月恰圆时。礼乐还渠讲,清贞实我师。汇缘匪根蒂,从笑广军奇。
丁祀师祠恭纪 其一
依止周丰镐,俎豆我哲人。奠此翼翼堂,率我同气亲。祀事修春秋,讲会浃灵辰。所期敦孝慈,共于雍黎民。
题黄隐君水居二首 其二
水居意自得,海鸥来不妨。老怀惟杖履,秋事在林塘。桂桨依渔父,菱歌出女郎。逃名非故尔,但恐失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