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珊弟得天台赤藤杖归献伯父为作歌

天台一万八千丈,谢屐梯云未能上。阴崖雪积万年藤,飞作仙人九节杖。仙人王烈朝玉京,葛翁又向璿台行。紫芝灵药不轻泄,君昨宦游过赤城。赤城霞起连远岫,众圣排云露肩袖。见君中道立徘徊,笑拔虬髭介君寿。君时四十年方强,手摘星宿如探囊。历遍云蓝七十二,携归东海呈高堂。忆我高堂谢单宰,孙枝侍舞斑衣彩。归田复出终郎官,天坛灵寿今犹在。我摄淮平斗大州,青藜簇簇蕃新秋。披枝剪叶饰根干,相期致仕扶为鸠。白发扶鸠仰世父,手中紫玉坚如柱。户牖间投欲化龙,鳌溟䀜爽腾风雨。半载曾连听雨床,与君遥祝寿而康。秦溪宛水一千里,眉介何时进玉觞。

双双燕 咏燕

柳塘杏苑,认当日轻盈,汉宫姝丽。斜风一剪,弄影爱寻罗绮。久住芹泥旧垒,又贪说、乌衣门第。终朝絮语呢喃,那识投怀深意。前事。吾庐曾寄。待小院开帘,更将春至。翩翩何许,惯向玉楼凝睇。王谢雕梁任倚,但秋社、光阴能几。从他锦字传笺,空惹故人清泪。

高阳台 题百蝶图

翅软如绵,腰纤似玉,看他妩媚难禁。两两三三,飞来偷入花阴。香闺午倦抛书卷,把滕王、图画重寻。倚晴窗、搦管裁笺,点粉涂金。笑余亦有丹青癖,记曾描百蝶,未遇知音。欲觅芳踪,那堪梦杳青琳。葛衣又逐东风化,捲湘帘、闲煞金针。喜今朝,粉本携来,许我抚临。

木兰花慢 戊午中秋同既庭赋

举觞浮皓魄,何故向、客中圆。只斫月吴刚,登楼王粲,一样难眠。长安。金波万顷,尽六宫、三市浸其间。天上桂轮晶饼,人间玉臂云鬟。年前。曾在马鞍山。半醉恰凭栏。对丹崖翠瀑,狂歌曼啸,漏尽才还。谁怜。萍踪无定,又天街、携手共君看。今夜凤城双阙,素娥分外婵娟。

尉迟杯 遥和云臣秋夜观演杂剧之作

飘红穗。正夜静、蜡影昏如醉。想曾秋院闻筝,也向春城拾翠。如今惘惘,楼外雨、和愁小门闭。向空王、礼净名经,忏却脂香粉腻。闻说今夜谁家,有年少群群,舞衫花似。咫尺银墙天样远,情绪懒、懵腾思睡。正梦著、郁金堂后,那年夜、横波珍重意。又风吹、隔巷娇歌,梦游惊醒难记。

南楼令六首

妆罢敛愁娥。单衣试薄罗。最怜他、道字娇讹。暗忆陈王曾解赋,肠断处,是凌波。毕竟奈情何。年华小劫过。拨香灰、空对银荷。只隔珠帘同听雨,辜负杀、晚凉多。帘影卷湘纹。花前荡画裙。乍伤情、钗燕轻分。毕竟风尘堪得否,频说向、远行人。惜别掩重门。凭谁验粉痕。展芳衾、独自黄昏。好是恹恹风月底,知两处、暗消魂。深院下帘旌。薰炉小篆清。听疏疏、鸳瓦声轻。缀玉飘琼寒乍紧,问何处,春草生?曾否破新正。连宵拥病醒。数芳辰、草晕花醒。独对东风应自笑,消不尽、绮罗情。花底识罗敷。雕拢映碧梧。细腰身、应怯将雏。锦字银笺都不寄,多半是、少双鱼。往事总模糊。钗盟半已虚。最难忘、一点香酥。今夜夜凉知有梦,还梦到、碧纱无。好个嫩凉天。轻纨已暂捐。又空庭、夜雨绵绵。点点声声秋意满,梧叶底,豆花边。更漏杳如年。挑灯枕手眠。是天涯、况味悽然。想得谢娘愁拥髻,也滴向、小窗前。紫艳逗墙坳。花光的的娇。上云鬟、为尔魂销。记得个侬初睡起,拈一朵,破无聊。粉蝶故相撩。携来露未消。惜香心。暗袅纤腰。杏子单衫低映处,斜又整、最难描。

游李公祠

树老菭荒石气深,名园名相此中寻。全淮勋业来苍莽,五省馨香照古今。交外难平天下口,收吴先定老臣心。吾侪不用寒花荐,王粲高楼试一吟。帷幄刚筹便誓师,胡曾并世见才奇。良弓高鸟无多忌,老圃寒香又一时。全局存亡丞相表,大风攻守汉皇诗。中兴人物今销歇,愁倚深秋古柏祠。

己卯冬雪夜怀人诗十二首 符象芝

辽海飘零日几曛,窘于一饭富三坟。又添酒债因留我,数尽诗家祗让君。风味六朝争上下,笔花五彩落缤纷。一宵话胜十年读,此意凭谁寄暮云。天马从来惯脱缰,奇才自昔说王郎。一钱但有姑谋乐,四壁都无不改狂。已许两心严匪石,由他众口鼓如簧。不忘萧寺联吟夜,觅句閒行绕画廊。几回连辔据征鞍,敢拟同心比蕙兰。见面常愁今日短,怜才得似此人难。妻孥共喜佳宾至,乡里争邀上客餐。我困红尘君绛帐,相思空寄泪阑干。南州早见擅文名,杯酒联欢两意倾。几见国风删好色,本来才子最多情。关心故雨从头论,眼上新诗垂手成。往誓至今犹感愧,宅分同住地同耕。常将风骨拟飞仙,下笔文章万选钱。多病定应添药债,奇贫或至断炊烟。曾期著述同千古,怆别音容又一年。苦忆夜深谈历象,空庭双立共瞻天。滚滚红云一马来,弓弦响处断猿哀。读书何止称名士,投笔犹堪作将才。绰有逸风常脱帽,略无暇日爱衔杯。程材自昔严刀尺,为汝凭教阔幅裁。记从见面两心倾,此谊真堪托死生。不作寻常酬酢语,全敷心腹肾肠情。百年事业风盘鹘,一代才华浪跋鲸。怀抱不殊忘誓约,笑他车笠强要盟。几年鹿洞共班荆,到处推袁愧此情。力弱那能扶大雅,才疏常怕盗虚声。忘怀共托云霞契,放眼谁堪月旦评。驿使不逢空怅望,梅花何自寄重城。订交重认石三生,风雨连床岁几更。羌我孤吟怀梦得,有谁共饮胜公荣。挑灯奇鬼谈何壮,奋臂狂奴胆尚惊。惆怅别来经百日,何时重续旧鸥盟。翩翩公子足丰神,奕奕才名迈等伦。见我每修床下拜,对君偏觉座生春。五车绩学文思古,千载论交气味真。南海人归何日是,几回望断马头尘。读罢诗书读汉书,藏修未肯负居诸。得师快比分炎鼎,交我欢逾御李车。定拟文思当日上,即论风度有谁如。差堪报慰无他事,强学还同识面初。良宵十月初三夜,梦里同看论蜀文。可否是君来入梦,抑还是梦去寻君。一天风雪迷清夜,百里关河隔暮云。羌我毕生期许在,龙头骥尾望超群。

和却扇词用原韵八首

辞家来作名门妇,举止终惭阙礼箴。幸赖翁姑垂鉴宥,重闱更冀得欢心。严父朝归退木天,授书犹记及笄年。更劳阿母慇勤训,亲教中闺德象篇。水木清华诗境开,芸居昼静似蓬莱。菲材何幸亲风雅,愧少新吟继玉台。妆阁依山忆佛桑,坐看岩际瀑飞梁。鼓琴斗奕翻书史,懒把金针绣紫鸯。蜚声绮岁比黄香,卓荦观书莫抗行。天鉴日华曾献赋,羡君才调冠三唐。天尔殊文复远波,词林万叶略研摩。狄香君禀趋庭训,别国方言受益多。金石图书抉奥难,多君甄综更蒐残。斠雠愿学梁王派,自署庐江内史官。神山十笏迓仙槎,双御飙车看晚霞。好向芝山开夜宴,一林红叶艳于花。

题陶心云同年稷山访碑图

稷山楼主海上来,贻我宝刻同琼瑰。媵之长歌更奇绝,逸气磊落浮云开。昔年杜老探奇迹,刻画琳琅出丛碧。避兵何处吊钱王,此是建初元载石。偏旁点画考订频,廿字三韵通先真。大吉岂徒摹吉语,祓除不洁招灵神。君今怀古嗜幽访,翘企前修敢多让。手携毡墨踏云来,姓名题遍青萝嶂。一千八百又五年,石花墨汁长新鲜。近时翁王昔欧赵,眼福辄欲誇前贤。从来古刻江南少,烽火经年幸长保。差与三老相肩随,不独校官誇瑰宝。嗜奇我亦与君同,曾访残碑走蜀东。破画拭苔认丁鲂,駮文敲火辨卢丰。同调天涯人几个,嗟君意气遭频挫。漫咏将离寄别情,石交更忆陈惊座。神物显晦终有时,蓄志媚古天应知。乱山青青云尽处,祝君再遇鸿嘉碑。

燕石集

元代诗文别集。15卷。宋褧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善本主要有数种清抄本,如宋宾王校本、徐时栋校本、方兰荪校本等。本集的宋宾王校本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书省牒文,至顺元年(1330)欧阳玄序,至正六年苏天爵序,至正六年许有壬序,吕思诚序,至正七年危素后序。署宋(宋褧之侄)编次,危素校正。卷1为古赋、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杂诗、古乐府,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9为七言绝句,卷10为六言绝句、词,卷11为表、上梁文、祝文,卷12为记、序,卷13为杂著、祭文,卷14为碑志,卷15为行状、传、跋。卷末有1卷附录,收有有关宋褧生平的资料:谥议、墓志、祭文、挽诗等。附录之后是明洪武四年(1371)何之权跋,洪武十一年吕荧跋。宋褧的诗长于讽谕,力学卢仝、李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宋褧“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成牵缀”。然而总目又说:“如斯之类,大抵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宋褧的文不如诗,以洁净温润为长。

长江集

十卷。唐贾岛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 (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俗。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主簿,因而人称“贾长江”。贾岛是中唐时期与孟郊并称的苦吟诗人,苏东坡还用“郊寒岛瘦”四字来概括他们的作品,一直被后人沿用。与韩愈、姚合、王建、张籍、雍陶等均有交往。著有《长江集》。是集共十卷。收诗三百七十八首。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贾岛有 《长江集》十卷,又 《小集》三卷。而 《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为十卷。盖《小集》已佚。晁公武曾称,贾氏《长江集》十卷,诗三百七十九首。与此本相较仅多一首。此集亦应为旧本。其诗风清深幽蛸,长于推敲,语言极为自然,情意极为真挚,通过眼前景物,形成一种悠然令人神往的意境。对于晚唐、南唐、南宋诗人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严羽《沧浪诗话》曾指出:“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可见其诗之影响。此集有汲古阁刊本、清席启寓辑《唐诗百家全集》本、日本刊本等,均为十卷。另有明刻七卷本。

青村遗稿

元诗别集。1卷。金涓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金涓原有《湖西》、《青村》2集,共40卷,但久已亡佚。本集是他的后人辑佚而成,编于明嘉靖年间,所以叫“遗稿”。卷首有门人王可宗撰《祭青村先生文》。集中只有第1篇是文,其余都是诗。卷末有附录。最后是明嘉靖四年(1525)金江序。金涓隐居于元明之间,他的诗中比较形象地反映出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当时的社会面貌。如《送李子威之金陵》诗中,既有乱后国脉重振的喜悦,又有不牵拘于仕途的自甘寂寞的表白。结句说:“若见潜溪宋夫子,勿云江汉有扁舟”。宋濂与他同学之谊很深,又仕于新朝,他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乱中自述》、《暮秋怀归》、《自叹》、《春暮客中述怀》、《喜雨寄杨伯容》等诗都是颇有韵味的好诗。他的诗风显然受到南宋江湖派影响,但从诗的内容与诗人的志趣来看,却非江湖派末流可比。本书常见的版本有《金华丛书》本(又收入《丛书集成初编》)。

秋声集

元诗别集。黄镇成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秋声集》传世各本卷数并不一致。有9卷本,现存明洪武十一年(1378)黄钧刻本;有10卷本,现存明嘉靖十二年(1533)王锦刻本,并有附录1卷,顾嗣立编《元诗选》所据即10卷本,卷首有郑潜序;有4卷本,现存明人何望海刊本、清顺治十一年(1654)萧雯刻本及数种清抄善本,《四库全书》即以4卷本为底本。4卷本流传较广,卷首有黄镇成(署为秋声子)自序。卷1为歌,卷2为五言古诗、五言排律,卷3为五七言律诗,卷4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在自序中,黄镇成这样作了解题:“秋声可有可无,余言亦可有可无,故录之以为《秋声集》。”集中的诗以七言绝句数量最多,水平也高于其他诸体。总的来说,黄镇成诗以表达优游山水的隐逸情怀为主调。《四库全书总目》对《秋声集》评价不高,说:“今观其集,大抵边幅稍狭,气味稍薄,盖限于才弱之故。”但总目又指出:“然近体出以洁雅,古体出以清省,亦复善用其短。故格韵楚楚,颇得钱郎遗意,较元代纤秾之体,固超然尘壒之外也。”

光宣诗坛点将录

汪国垣著。初稿民国八年(1919)写于南昌,民国十四年作修改后连载于《甲寅》第一卷第五号至第九号。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又刊登于《青鹤》第三卷第二期至第七期。民国三十三、三十四年,又在重庆作修改和补充,写成定本。今通行本为其门人程千帆整理本,见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汪辟疆文集》及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前有作者化名铁棒栾廷玉的赞语。诗坛旧头领一员属王闿运,都头领二员属陈三立、郑孝胥,机密军师二员属陈宝琛、李瑞清,参赞军务一员属陈衍,五虎将属袁昶、范当世等,八骠骑属陈曾寿、沈曾植等。有时一员头领下有一作某人的情况,故所录诗人实际上不止一百零八人。且早期发表之《甲寅》本与定本多有不同。点将录后又附额外头领三人:教头王进属郑珍,黄面佛黄文煜属释敬安,铁棒栾廷玉则作者自属。定本有民国三十三年作者跋,另有1983年整理者程千帆后记。

阳春集

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帙,藏之于家。”案张侃《拙轩集》卷五《侃词》:“《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似《阳春集》乃冯延巳自定集名。尤袤《遂初堂书目·乐曲类》载有“冯延巳《阳春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为《阳春录》,注引崔公度跋,称其家所藏最详确,并谓崔跋本无《谒金门》(风乍起)词,异于长沙《百家词》本。盖冯延巳词在宋时至少已有二本,一为崔跋本,一为长沙本。今传抄本,有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康熙间萧江声抄本(出自明嘉靖间钱榖悬磬室抄本)及赵辑宁星凤阁抄本。刻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出于顾贞观所藏;光绪十五年(188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从彭元瑞传抄汲古阁未刻词录出。前有陈世修序,凡词一百二十首。王鹏运跋因其中有《谒金门》(风乍起)词,谓“殆即长沙本也”。王本夹行有况周仪校记,并有王鹏运所辑补遗七首附后。今人校笺本,有陈秋帆《阳春集笺》(1933),孙人和《阳春集校证》(藏湖北省图书馆),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阳春集》(1988)。曾本并附录考定伪词十八首。

介庵词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后为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及《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有《介庵词》一卷。据其卷后跋语,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工词,曾赋《谒金门》,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宋高宗赞赏。他的用语精炼,典雅工丽。其他篇词以婉约纤秾取胜。如《虞美人》(断蝉高柳斜阳处)、《清平乐》(桃根桃叶)等。但亦有风格淡雅、委曲之作,如《点绛唇》(憔悴天涯)等。《全宋词》收其词共一百五十七首。本书版本有 《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介庵赵宝文雅词》四卷。《介庵词》另有天一阁藏本及抱经楼藏抄本,皆四卷。《介庵琴趣》六卷,有汲古阁抄本,朱祖谋《彊村丛书》 本。

韩内翰别集

唐诗别集。韩偓撰。韩偓号玉山樵人,曾任翰林学士,故又名《玉山樵人集》。《崇文总目》载《韩偓诗》1卷,《新唐书·艺文志》亦作1卷,又载《香奁集》1卷。《郡斋读书志》作《韩偓诗》2卷,《香奁集》不载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则作《香奁集》2卷,《入内廷后诗集》1卷,《别集》3卷。各书著录均不相同。关于《香奁集》,早在宋代就有争议。沈括《梦溪笔谈》认为《香奁集》是和凝所作:“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而葛立方《韵语阳秋》却认为《香奁集》是韩偓作品,非和凝作。叶梦得则认为《香奁集》系韩熙载作。现存韩偓诗集的版本有丁丙善本书室藏《韩翰林集》1卷,《香奁集》1卷,抄本;八千卷楼藏《韩内翰别集》1卷,抄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著录《韩偓诗集》1卷,《韩内翰香奁集》3卷,抄本;闽王氏麟后山房本《韩翰林集》4卷,《香奁集》3卷,附录2卷;毛晋汲古阁刻本;清人席启寓辑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等。《四库全书》所收,与毛晋本同源,题名《韩内翰别集》1卷,前有韩偓传,后有毛晋跋,《总目》说:“今抄本即曰《别集》,又注曰《入内廷后诗》,而集中所载,又不尽在内廷所作,疑为后人裒集成书。按年编次,实非偓之全集也。”《四部丛刊》以涵芬楼藏旧抄本影印,题名《玉樵山人集》,并附《香奁集》。

袌碧斋诗话

清陈锐撰。锐,字伯弢,一字伯涛,号袌(bào)碧,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人。其父春坞是读书人,曾为谭延闿、谭延泽兄弟塾师。陈锐是长子,从小聪明,深得父亲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教习诗文。陈锐少年时诗词就有相当功力,其父曾对门生谭延闿说:“吾诗不如吾儿,汝可为讲习”。之后,陈锐又在其父的介绍下,师从晚清拟古诗派的泰斗王闿运。光绪十一年(1885),陈锐和时已46岁的父亲分别以拔贡和优贡的身份,同时被考选人京。不久,陈锐先后出任湘潭训导、桂阳州学正,又应聘充湖北学使赵尚辅、浙江学使李荫銮的学幕。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中举。翌年,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候补江宁(今南京),充两江营务处提调。光绪二十八年(1902),任江南乡试同考官,次年任受卷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苏靖江知县。辛亥革命后,陈锐回常德,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国文教员。1915年受谭延闿之聘,出任湖南省长公署政治顾问官。1916年春再回常德,任常、桃、汉、沅四县联合公立中学校长。同年秋,出任湖南省通志局分纂。1919年.再任政治顾问官兼湖南省教育会会长。1920年归里,修建藏书楼,续编所著诗文。陈锐工诗文,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与易顺鼎、王以慜齐名。江西诗派首领陈三立称“湘西并世三才子,吹泪西风易哭庵”,“袌碧不知何处去,古伤遗稿落天南。”并评价陈锐“深湛好思,奇芬洁旨,抗古探微”。钱钟书更认为陈锐的诗歌成就远远高出一代宗师王闿运,“袌碧斋之精湛”,“智过其师,青出于蓝”.陈锐在晚清词坛有很高的地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等人齐名,被推为一代词宗。同时,他在词学理论上也有很高成就。陈锐的主要著作为《袌碧斋集》,包括诗五卷,词一卷,文一卷,诗话词话各一卷。被刊印过的著作还有《袌碧斋箧中书》二卷。另著有《说文解字校勘记》、《读经史札记》、《梦鹤庵诗集》、《秋出吟词稿》等,惜未刊行。

储光羲诗集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缙编次。又著《政论》十卷,《九经分疏义》二十卷,今皆散佚。此本仅存诗二百二十余首。其诗多五言古体,除应制、应酬一类作品外,多为描写田园生活之作。如《田家即事》、《田家杂兴》等诗,风格淡朴自然,深受陶渊明影响。《天禄琳琅》著录为五卷。有《唐五十家诗集》本,《十家唐诗》本。诸家著录如张金吾爱日精庐、丁丙善本书室皆为明活字本,清雍正间有不分卷本。又近人储皖峰《储氏丛书》辑其诗为五卷、另有附录一卷。

1 29 30 31 32 3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