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孝语录

一卷。北宋徐积撰。徐积字仲车,山阳人。进士。元祐初授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历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卒于监中岳庙,政和六年(1116)赐谥孝处士。是书,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文献通考》载一卷,与今本合。其中“说经”条,如释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谓“偏”当作“遍”,言开遍而复合。据考证“偏”读为“遍”,原二字通用。其释“春秋壬申、御廪灾、乙亥、尝。”谓说者皆言先言御廪灾,是火灾之余而尝,志不敬。其实曾子问,言天子诸侯之祀,遇日食、火灾、丧服,则皆废祀。今御廪灾则尝可废,而不废,是为不敬,何必谓火灾之余而尝。今考曾子问曰,当祭而日食太庙火,乃废祭 其他火灾不废。徐积概言火灾则废,反斥《公羊》、《榖梁》二传,殊失经意。他若以 《论语》 “三嗅” 为“三叹”,谓《春秋》“西狩获麟重书僭狩非礼,不重书获麟,”也是牵强附会。至于商论古人推扬雄而讥贾谊,至以陈平为秦汉以来第一人,很公平,而误解《礼记》“葬欲速朽”以近世用厚棺为非,尤为大错。然徐积笃于躬行,粹于儒术,所言皆中正和平,无宋代刻核古人之习。大致皆论事论人,无空议性命之说,近千古之儒家。

牧令书

行政管理著述。有关地方官员的治政要点及法律规范的汇编。牧令,即与民众有直接关系的官员。首出于清代道光年间。辑者徐楝,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工部主事调任陕西兴安知府、西安知府。他在其任上,为总结地方官的治政经验,特编辑了《牧令书》。成书于道光十八年(1838),共23卷。所辑内容取法于《切问斋文钞》与贺氏的《皇朝经世文编》,专收清初至道光二百年间汪琬等人的有关地方官之章疏、文檄、条规、刑名等著述,分门别类。分18门:治原、政略、持家、用人、事上、接下、取善、屏思、农桑、赋役、筹荒、保息、教化、刑名、戢暴、备武、事汇、宪纲。其中刑名、戢暴、宪纲、保甲篇中,收录有王士俊之律令、刘衡的理讼十条,王植的听断、李渔的论监狱、田文镜的戢盗要法、则分定例等论述,多为法律制度内容。之后又有《牧令书辑要》、《牧令书节要》、《牧令书钞》、《牧令要诀》等节摘本多种,皆为研究地方行政体制与行政法的专著。

江变纪略

二卷。明末徐世溥撰。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诸生,长于文笔,山居遇盗焚掠而死,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著有《榆墩集》、《榆溪集选》。《江变纪略》述永历初金声桓、王得仁南昌反正事。金声桓本明将,叛明降清,复又叛清而反正。王得仁本闯王部下降将王体忠军中旗牌,号“王杂毛”,金声桓害王体忠后,以王军属得仁。《江变纪略》首卷记金声桓降清后,取江西献英王,仅得官江西提督,大失所望,复受巡抚章于天欺侮逼勒,金、王二人遂密约谋反,杀章于天等清朝诸官,复明衣冠,迎弘光阁臣姜曰广,制朝官,称隆武年号。卷二述金声桓初胜后,大将军谭泰率清兵至,筑城掘壕,围困南昌,城中米价至六百金一石,以至人民相食,父子夫妇相啖。顺治六年(1649)正月,清军破城,二人俱死,前后相持八个月。徐世溥记金声桓主江西,大治宫室。清军困南昌,金面色如土,诸将禀问,百不应一。全祖望称“金、王定非能成事之人”(《鲒埼亭集外编》)。徐又记弘光阁臣姜曰广辅金声桓,讥其不知人而予事,身虽死而名不彰。而全祖望则认为姜曰广辅金声桓,固有甚难之事势,徐世溥终非局内,“不知事势之难自由也”(《鲒埼亭集外编》)。柳亚子谓金、王虽反复无足称道,行事未轨于正,但起兵反正,适与李成栋广州反清复明同时,大局震动,“俨然有中兴光复之机”(《南明史料书目提要》),而赣、粤两师俱败,南明局势终无可救补。《江变纪略》有《荆驼逸史》本,《明季史料》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三教同原录

一名《历代神仙通鉴》。长篇小说。清初徐道撰。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道为明末清初人,“生而颠连”。原署“江夏明阳宣史徐道述,汝南清真觉姑李理赞”。卷十八至二十二署“新安融阳亦史程毓奇续,凤翔尚絅一贞王太素赞”。徐道晚年“悬壶于葑关之十里泉”,从顺治乙酉岁(1645)起,开始“籍龟鉴为本”,写此书,至康熙庚辰(1700),方由人损资剞劂,历时五十余年。据上海江东书局印行本末云: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孙,程毓奇为明代理学家程翔之子程瑶的五世孙。此书为多人著述之大型宗教性小说,书名《三教同原录》,顾名是主张儒、道、佛三教同源合流说,而以道教思想为主导,融儒、释两家神话传说,按时代为序,统为一编,故亦名《历代神仙通鉴》。共分三集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节。首集《仙真衍派》,从卷一至卷八,分七十二节(回目),叙“太极判化生五老,三才立发育烝民”经五老北沧浪水精子、南石唐赤精子,东尾闾木公、西昆仑金母、与中须弥黄老相会,赞助化育,得婴儿、姹女,自此生息渐蕃。盘古氏为三才之首,并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相继而出,经炎帝、黄帝、老子、孔子诸人的诞生,事迹至汉东方朔诸神异故事。第二集《佛祖传灯》,从卷九至卷十六,共七十二节叙东汉明帝使郎中蔡愔等赴天竺问佛法,求得佛像,佛教流行,刘晨、阮肇天台上遇仙,张道陵遇河上公授《道德经》,康僧会于吴下建寺造塔,江左佛法大兴。葛洪拜见祖仙公及八仙故事。第三集《圣贤贯脉》,从卷十七到卷终共五十节,叙唐至明为政以德化民死而为神及善者羽化登仙,如裴航云英故事,吴彩鸾文箫故事及陈搏华山修道故事等。全书资料庞杂,时序或有颠倒、捏合者。然作为历代神仙资料,尚可参考。有康熙间原刻本(残卷),上海江东书局印行本(二十四册)。

溪山琴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明清之际徐上瀛著。在历代琴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造了琴况二十四论。继承儒家传统声乐美学思想,通过对琴声、琴乐的审美鉴赏,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重”、“轻”、“迟”、“速”等二十四种审美范畴和审美概念。涉及审美想象、审美风格、审美意境、审美准则、审美理想等问题。糅合儒道,提出以“和”为审美标准:“稽古之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认为琴曲演奏的最高境界,是“以性情中和相遇”,使技艺上达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推崇古雅、恬淡、清静、超逸、美丽的审美风格,反对媚俗委靡。认为理想的演奏,就是“深渊在中,清光发外”,“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此外,对于迟速、轻重、宏细、奇正、虚实、清浊等审美范畴的关系,也提出颇多精辟之见。为传统古琴演奏美学思想的总结。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刊行,附于《大还阁琴谱)。后《昭代丛书》、《琴曲集成》均收入。

如意君传

明代文言小说。一名《则天皇后如意君传》,又名《阃娱情传》。徐昌龄著。其中一部分曾以《武瞾传》为题编入叶如壁之《杂纂醒睡编》。小说主要叙皇帝武则天晚年和男宠薛敖曹相爱并追求肉欲享受事。《金瓶梅词话》大量的关于生殖器、性行为、春药、淫具,乃至性虐待与此书多有关系。如: “两书所写的男女交欢都在女方醉醺醺欲睡时。短篇和《金瓶梅》中数处都写到接近性虐待狂的烧香疤之事。武则天看见鸟儿交尾而想到自己,潘金莲也有几次这种联想”,“短篇的色情描写多半写的是武则天所承受的欢乐和痛楚。《金瓶梅》也如此,至少第四十九回西门庆从胡僧那里得药丸后是如此。”尤其是《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回,叙述潘金莲“醉闹葡萄架”表现性迫害狂的情节,在本篇中能找到相应的段落和类似描写文字。可见《金瓶梅》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本篇作为重要的素材来源之一。《金瓶梅》第三十七回的一篇韵语《威风迷翠榻》说:“犹为武则天遇敖曹”,以及卷首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中提到了“前代骚人”之《如意传》,为探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桃源寄家书

秋风莽莽问何如,两月长淮更望徐。几处客怀凭酒盏,不胜儿女又家书。无程不急趋君命,有梦空归到草庐。安得圣恩怜老病,青山还我旧樵渔。

别于鳞子与子相明卿十绝 其七

徐卿抗疏拟烟霞,白笈青鞋兴未赊。我系渔舟问苕霅,玉箫吹破碧桃花。

至京口

北上南徐舣画桡,欲将兴废问前朝。依山城郭高低堞,近水人家早晚潮。风到海门鸥社散,草青江路雉媒娇。梦溪风物今何在,故垒离离细柳凋。

孙倅书尾附二诗 其二

南徐作别抵闽乡,三见春风换众芳。若对旧游知识问,为言羁旅鬓成霜。

厓山怀古六首 其五

哀歌何处问荒亭,野烧随风讶陨星。表暴尚遗徐礼部,断厓无语向人青。

闻倭夷渐逼潮州海上徵兵甚急感事书怀因寄玄纬四首 其二

徐吴收战马,闽粤遂夷歌。水斗潮难至,郊寒垒渐多。鲸鲵今未灭,舟楫问如何。尔辈看铜柱,中原有伏波。

远观亭三首

徐君因仕宦,便欲老江南。风土知为美,人情亦粗谙。买田收黑黍,为圃树黄柑。我有相从意,羁栖力未堪。结构开青野,回环俯翠岑。云留芳树暗,草长缭垣深。共爱閒居乐,相依岁晚心。春醪求善酿,过日许同斟。远观亭上望,风物六朝馀。古寺荆王宅,荒墩谢傅居。英灵传草树,冠盖逐丘墟。欲问当时事,飞云灭太虚。

酬张继

怅望南徐登北固,迢遥西塞恨东关。落日临川问音信,寒潮唯带夕阳还。

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徐州绝胜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送处州斯远二首 其二

珍重徐斯远,兹行岂漫游。过江探禹穴,下水到严州。损益观其友,渊源问所由。我居如有絷,君去莫能留。

辛巳自赞

徐永升画时,予弱冠而缀文。赵可大画时,予三十而有立。钱诵画时,予究道之出入。盖尝晦其声名,谢其等级。恶脂韦而取容,与傲世而长揖。客问直夫,处事太执。直夫俛而笑曰,人各是其所习。

送翁诚之尉慈溪

徐刘文采后,邹鲁典刑间。为母求三釜,令人见一班。时平无事立,地僻得官闲。好索梅花笑,题诗海上山。诗律吾将问,心期孰与亲。明朝当异县,永夜更怀人。尚友逢三益,明农识大臣。可无相问讯,勿道鬓毛新。

和徐侍郎兼呈郑渔仲

徐卿天上石麒麟,天遣来清地下尘。一扫明珠三百斛,尽情乞与世间人。梦里分携二十年,君忘名字我忘缘。蹇驴风帽溪头见,疑是襄阳孟浩然。忽忆曾来蜑子船,烟波万顷对安眠。向来亲切浑抛却,却听傍人名字传。惯穿八索九流手,参透男婚女嫁禅。蓦地来寻僧印可,赵州当日见南泉。歌辞信口端师子,干木随身邓隐峰。两个风颠争几许,一天霜月似相容。眼看鸿雁入冥冥,忽起寻山杖屦轻。不谓莆阳郑夫子,一书犹解问空生。

留别楚英节之二宗侄

我行徐济间,望望三日程。波涛杂风雨,满耳皆秋声。吾宗幸多贤,足慰千里情。贰车始告别,水曹复相迎。络绎问起居,道路生光荣。缅怀忠壮公,百世留宗盟。万顷篁墩湖,流泽渊且泓。西亭鄱水深,东下青溪萦。遂令好孙子,联翩发高闳。有如照乘珠,连城价峥嵘。顾我虽壮年,病散终无成。乡心折一寸,白发增几茎。所期在诸阮,努力勤功名。谨无愧世烈,况乃逢休明。淹留势不可,暌违意难平。离离秋草黄,渺渺霜鸿征。酒尽我当发,残阳下高城。

1 29 30 31 32 3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