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翁叔平侍郎以旧草五十茎寄赠云惠陵所出也敬纪以诗
昔臣奉使至于陈,得蓍草于陈守臣。云是太昊陵下出,千年抔土犹有神。今以宾萌居吴下,只共场师艺梧槚。何图日下故人来,贻我灵蓍可盈把。敬问此蓍何处得,非孔非姬其揆一。地符天瑞非人为,近者新从惠陵出。先持御宇十三年,削平祸乱消戈鋋。桥山弓剑閟灵气,上为卿云下醴泉。菌茁芝生不常有,产此神蓍夫岂偶。古云蓍义取之耆,定卜绵长昌厥后。草莽小臣无一能,捧蓍不问沈与升。惟从天意占中兴,万年有道兹其徵。
西江月 其六
大隐居尘奉道,衰颜能返朱丹。要须有主种三田。方免驱驰淮汉。天下江山第一,昆崙景胜何言。希夷妙处集真仙。默默重帘修炼。
皇帝閤端午帖子 其七
三殿兹辰奉御觞,薰风梅雨好年光。炎天更作奇峰势,来表南山寿历长。
题梁节庵自书诗卷
风雨高楼迹已陈,凤巢梦断更无因。谁怜海涸桑枯后,犹有崇陵种树人。
周岁祀孝烈皇后陵朝辞有作
昨岁兹辰奉国艰,共惊霏雪点鹓班。六宫犹望回仙驭,中禁争传惨圣颜。此际金钿归别岛,早时玉盌閟南山。欲知天上凄凉景,日暮祠园松柏间。
八月九日祀社稷述事
祝史祝王册,儒臣奉誓词。衣冠陈盛典,秬鬯降洪釐。用报金穰瑞,仍祈雨露私。勾龙严配位,神弃肃明祠。币玉趋宗伯,笙镛奏瞽师。精灵潜格尔,盻蚃俨来思。赤壤新封国,玄牲旧制仪。岂惟宜土谷,还得奠邦畿。师出常依主,君行每告期。礼终受多祜,民物正熙熙。
元旦
五云佳气应昌辰,凤历新颁又一春。月建丙寅时正始,年登甲子运维新。九重天日当黄道,百辟衣冠拜紫宸。嘉礼庆成蒙锡宴,恩荣何幸到微臣。
杂兴 其三
翘翘青梧枝,列列陈凤实。众羽何噈噈,而不食其实。枯萼冒秋阴,淅沥日委地。啖彼林端禽,败桃生蠹柿。
集唐句送魏孔渊御史谪判潼川
鸣玉朝来散紫宸,凤楼回首落花频。鹓鸿得路争先翥,鹦鹉才高却累身。直以疏慵招物议,不趋权势正因循。只因宋玉闲唇吻,自保曾参不杀人。谩说简书惟物役,犹将谈笑出风尘。眼前好恶那能定,梦里输赢总未真。芳草有情皆碍马,江湖何处不通津。长空淡淡飞鸟灭,客舍青青柳色新。东涧水流西涧水,锦江春似曲江春。长沙不久留才子,莫厌伤多酒入唇。
次胡祭酒元日早朝
未明卤簿已先陈,凤盖鸾旗五色新。银烛影含双阙晓,箫韶声合九重春。金函奉表来群辟,卉服随朝进远人。共祝尧年歌圣德,燕南万里净风尘。
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殉节诗 其一
妖氛仓猝起金川,慷慨儒臣奉檄年。报国孤忠生气凛,捐躯大节史宬传。锦城祠在寒云杳,雪栈神留皎月悬。试向西州问遗老,歌思惠爱尚凄然。
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殉节诗
妖氛仓猝起金川,慷慨儒臣奉檄年。报国孤忠生气凛,捐躯大节史宬传。锦城祠在寒云杳,雪栈神留皎月悬。试向西州问遗老,歌思惠爱尚凄然。白山辽水蔚菁英,噀血衔须共擅名。临难从容真国士,冠军义勇属书生。丝纶应使忠魂慰,簪笏常留奕叶荣。鹤驭归来今几载,悲风谡谡动边城。
即事
江上烽烟杂战尘,凤城风景可怜人。白头老母关情切,眼见莺花不是春。
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
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诏游。四面看人随画鹢,中流合乐起眠鸥。皇恩自抱丹心报,清颂谁将白雪酬。不为禁钟催入宿,前峰月上未回舟。
十三日文华后殿早进读尚书孟子午进讲大学衍义日以为常读毕赐宴讲毕赐茶上皆呼先生而不名惭感之馀敬赋以志
禁中清切异人间,诏许词臣奉燕閒。新政屡闻诛左道,遗书真欲见西山。猥加体貌惭天语,愧乏箴规动圣颜。日转觚棱才罢讲,外庭催上午朝斑。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二
退朝长日御西清,内阁词臣奉诏频。几度从容承顾问,深惭无术赞经纶。
予入华山而爱其名胜恨不登落雁峰携谢眺惊人句搔首以问苍天耳玩之不足而因成一诗山灵有知其尚羡予之奇观也哉
分茅忝秦土,奉祀主西岳。兹晨奉明诏,温泉得疏瀹。星言驾我车,遥遥出城郭。路迂经华阴,寻幽有真乐。山路阻且右,我马劳四骆。行行及山腹,万仞如壁削。霏岚湿我衣,云根还旋斫。群山若儿孙,俛首谨然诺。仙掌独凭虚,亭亭入溟漠。飞瀑自天泻,灵苗皆大药。或云巨灵氏,山倾赖渠托。如招物外人,似引空中鹤。我生有奇癖,高情腾碧落。欲上莲华峰,遐观尽嵩洛。飘然驭长风,何须蹑芒蹻。恨无惊人句,搔首愧丘壑。胜游惬素心,兹行真不恶。但恐鼾睡翁,惊我驱山铎。
钦定皇朝通典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食货典”十七卷,“选举典”五卷,“职官典”十八卷,“礼典”二十二卷,“乐典”五卷,“兵典”十二卷,“刑典”十卷,“州郡典”七卷,“边防典”四卷,卷首并有“凡例”四则。是书主要根据《清律例》、《清一统志》、《大清通礼》、《大清会典》等书的内容编纂而成,汇总了清代开国至乾隆中期一百七十多年间的社会典章制度,反映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其作用为研究清史所不可或缺。如“食货典”中榷酤、算缗等细目,“礼典”中封禅的内容,编书者认为这都是前朝的弊法,清代没有推行,所以尽皆删去不用,“兵典”中则增加了介绍清代八旗制度的内容,“州郡典”分省排列,改变了以前按九州叙述的成例,这些细目的更改,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表明了是书的史料价值。但也应当指出的是,是书内容虽较充实,但毕竟不能与《通典》相提并论,书中为巩固清代统治的目的显而易见,其在总目中的自我吹捧,也是需要加以甄别注意的。是书有武英殿刊本和清末浙江书局的复刻本,都是与《三通》合刊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至1937年出版《万有文库》二集,其中的《十通》合刊本中《清朝通典》影印精装一册,是目前仍在通行使用的本子。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器服略” 六卷,“乐略”二卷,“职官略”八卷,“选举略”三卷,“刑法略”六卷,“食货略”十六卷,“艺文略”八卷,“校雠略”八卷,“图谱略”二卷,“金石略”七卷,“灾祥略”三卷,“昆虫草木略”二卷。卷首有“凡例”十二则。宋代郑樵曾撰《通志》二百卷,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谱略、列传等目,记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又有清代三通馆奉敕所修《续通志》,门类沿袭《通志》,记事上接《通志》,止于明代。是志则上起清太祖天命元年 (1616),止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 (1785),不但体例与《通志》、《续通志》相比,省去本纪、列传、世家、年谱,而且细目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删简和增补。如“都邑略”,《通志》载四裔,是志仅载清统治区域;谥略”,《通志》分为三等二百又十品,是志仅录尊谥与赐谥;“金石略”,《通志》分载泉币、钟鼎彝器款识和诸家碑刻,是志只收御定诸帖及奉敕石刻;“天文略”,是志细述历数、仪象,比《通志》全面,“地理略”,是志备载各地河流,比《通志》详细,“六书略”,是志则记有满蒙回等多种文字,“七音略”,以汉满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谱。当然是志的价值不能与《通志》相比,但其反映了清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不失为一部有用的工具书。是志记事起止年代与《清朝通典》相同,两书相较,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作用与价值也大体相仿。是志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是志影印精装一册。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八卷,“选举考”十六卷,“学校考”十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四卷,“群祀考”二卷,“宗庙考”十二卷,“群庙考”六卷,“王礼考”三十卷,“乐考”二十四卷,“兵考” 十六卷,“刑考”十六卷,“经籍考”二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十卷,“象纬考”十二卷,“物异考”一卷,“舆地考”十四卷,“四裔考”八卷。卷首并有“凡例”十六则。是书所记始于清开国时的天命之年 (1616),止于乾隆五十年(1785),是一部记载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内容较《清朝通典》更详细,分类更细致,使用也方便。其细目较《续文献通考》略有增删,如田赋考增加了八旗田制,钱币考增加了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考增加了八旗壮丁,土贡考增加了外藩,学校考增加了八旗官学,封建考增加了蒙古王公等,市籴考则删除了均输和买和籴,选举考删除了童子科,兵考删除了车战等,这些根据清代制度的变化而所做的修改,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然与清代乾隆时所修的其它“几通”一样,书中也多有重复、混乱之处。是书原为《续文献通考》的一部分,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 (1747),乾隆二十六年才提出另编是书,故名《清朝文献通考》,以示区别。是书目前通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清朝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