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要略》注本。22卷。元赵良仁(以德)衍义,清周扬俊(禹载)补注。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周氏于《金匮》注本中,尤服膺于赵氏《金匮要略衍义》,赞誉其书“理明学博,意周虑审”。但因未见刊本传世,而周氏所见之传本,又有遗编、缺注等情况,遂予补注。注文较为详明,立论多采喻嘉言之学术见解予以融会,并结合《内经》等典籍多所阐论发挥。由于此书以赵书为蓝本,另增周注,故名“二注”。周氏亦以原《金匮》整理本23~25卷,“俱有方无论”,故遵赵氏原编而未予注释。其学术指导思想,诚如他在自序中所说: “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此论反映了周氏此编具有一定的尊古崇圣思想。现存初刻本及其他多种清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

大声集

词别集。北宋万俟咏撰。一卷。咏字雅言,一说名雅言, 自号词隐。约宋哲宗元祐间在世。崇宁中(约1104)充大晟府制撰,按月用律制词。黄庭坚称为一代词人。原有《大声集》五卷,周邦彦为之序,后佚。近人赵万里辑成此编,收词二十七首,附录二首。其中《春草碧》、《三台》、《恋春芳慢》、《平乐慢》、《卓牌儿》、《钿带长》等,皆系自度新声。素有“词之圣者”(《花庵词选》卷七)之称,艺术上颇为考究。《长相思·雨》云:“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受温庭筠《更漏子》影响,甚至袭用原句,而化出新境,构成凄清氛围,音韵合谐,亦自成佳制。词家评其词“平而工,和而雅”,精心锤炼而全无斧凿痕。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

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偈二首

拶出通身是口,何妨骂雨诃风。昨夜前村猛虎,咬杀南山大虫。释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筹帷幄。弥勒大士,九十一劫带水拖泥。凡情圣量,不能刬除。理照觉知,犹存露布。佛意祖意,如将鱼目作明珠。大乘小乘,似认橘皮为猛火。

顾钱塘德辉

如来金粟是前身,水木清华结净因。武略将军飞骑尉,头衔太苦草堂人。觞政横流翠竹间,婆娑乐部落花斑。兰亭清隘西园丽,雅集终应让玉山。芙蓉四面岸为城,一碧天光夜月明。忽地水禽烟浦外,榜歌惊起小琼英。枇杷雪罩桂天香,棋子丁丁落满堂。轧得凤头琴未了,蟠桃手夺紫丝囊。白云如海草连陉,断发犹携翡翠屏。可似朝云能入道,从君日诵大乘经。美人宾客半黄蒿,书画船无桨可操。山色湖光收不去,独披僧帽过临濠。

罗氏会约医镜

综合类著作。清罗国纲辑。二十卷。国纲字振召,号整斋,湖南人。少习举子业,喜读医书,遂以医业。临证擅随境处方,多获治验。晚年综合《内经》 及历代有关资料,选择会要,结合平日临证所用考脉法及心得辑成是书,旨在使前人丰富经验,由博返约以为借镜,故名。刊于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卷一脉法,卷二治法精要,卷三至卷四伤寒,卷五瘟疫,卷六至卷十三杂症,卷十四至卷十五妇科,卷十六至卷十八本草,卷十九儿科,卷二十疮、痘科。其中对杂症及妇、儿科论述尤详。叙述各证,先辨明病属何脏、何经,属表、里、风、热等性质,后据证立法,备列相应方剂,并述随脉证不同的加减法。后附单方,以备选用。对所引前人之论多发个人见解,对病证辨析较细,论治颇为灵活,间附若干自行化裁新方。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简练,理法严谨,切合实用。有乾隆五十四年镌大成堂梓行本。

周易郑康成注

易学著作。宋王应麟辑东汉郑玄《周易注》佚书。一卷。魏晋以后,郑玄《周易注》与王弼《周易注》成为当时的显学。二者并驾齐驱,王注在南朝盛行,郑注则独霸北朝。郑注《周易》是一本集两汉《易》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由于隋唐时,人们认为老、庄、《周易》都是南方之学,视南学为正宗,而视北学为末流。尤其是唐初孔颖达奉诏统一天下学风,编撰《周易正义》时只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定王注为天下一尊,于是郑注《周易》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王应麟根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宋代《崇文总目》所保存郑注的《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又搜集各种《易》书所引残章断句,条分缕析,将它整理成书。本书体例是,将所搜集残断之句与经文相应的,就分附经文之下,并保存经文异字;对那些不能确定为诠释哪条经文的,则附在书后,又将郑玄《易赞》、《左传正义》、《礼记正义》、《周礼正义》中论述互卦的部分共八条,也附录在书后。由于本书所搜集的佚文并不是很全面,因而后世又有多人对它加以补正。主要版本有《玉海》附刊本、《秘册汇函》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遗教经论

全一卷。印度天亲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此论乃释论‘遗教经’之书。分七科释之,以阐述菩萨所修之教法。依此论释,遗教经乃属大乘部。注疏有遗教经论记三卷(观复)、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元照)等。

大智度论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弘,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但此论系依经而作,解释毕竟不能完全穷尽义理,故龙树又著《中论》、《十二门论》作为补充。

中藥淺說

古时民智未启,未识耕种畜牧之法,以自然产生之植物,为生活资料,草木中含有催吐促泻之性质者亦径取而食之,至神农氏,始辨别其何者为催吐,何者为促泻,并用催吐之草木以治心窝苦闷之,患用促泻之草木以治,腹胀便闭之患是卽中药萌芽之始世传神农本草遂托始,于是时汉平帝纪诏天下举知方术本草者后历后汉魏吴以至于赵宋蒙元代有着述至有明李时珍荟萃众说撰本草纲目遂集本草之大成厥后虽代有纂述然皆等诸自邝以下矣

为福建监宪恩德卿作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相彼宝章,昭回于编。如龙斯升,如凤斯骞。如泰山斯重,如北斗斯悬。泰山维何,岩岩高矣。北斗维何,奎壁交矣。缅彼结绳,心焉忉忉。皖彼科斗,不可以殽。何以似之,禹畴羲爻。于洛有书,于河有图。圣人则之,人文诞敷。于古有训,世有格言。格言孔嘉,垂裕后昆。于昭元子,岐嶷夙成。群后在天,克配于京。终始典学,缉熙光明。帝曰元子,毋怠毋盈。元子有命,咨尔墨卿。乃召楮生,乃召管城。徵彼处士,进彼陶泓。执事有恪,遹观厥成。于皇尼父,载宣四教。文行是先,忠信是蹈。曰维为善,处身之纲。谁其乐之,东平王苍。彼臧克臧,俾也孔昌。彼狂弗庄,俾也斯亡。嗟尔恩卿,永保全名。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恩拜稽首,对扬洪休。君子万年,永锡尔猷。

玄理歌

至道虽然无处所,也凭师匠传规矩。屯蒙取象配朝昏,复姤假名称子午。进火无中炼大丹,安炉定里求真土。身心意定共三家,铅汞银砂同一祖。加减依时有后先,守城在我分宾主。南山赤子跨青龙,北海金公骑白虎。两般药物皆混融,一对龟蛇自吞吐。直超实际归大乘,顿悟圆通非小补。密会真机本自然,可怜小法胡撑拄。口灵舌辩自夸能,气大心高谁敢睹。未会潜心入窈冥,何劳立志栖环堵。初机自是不求师,老倒无成甘受苦。积功累行满三千,返照回光穷二五。起火东方虎啸风,涤尘西极龙行雨。驱雷掣电役天罡,辅正除邪任玄武。姹女才离紫极宫,金公已到朱陵府。炉中大药一丸成,室内胎仙三叠舞。四象五行都合和,九转七返功周普。皎蟾形兆出庵来,烁烁光明充大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啬谓之重积德。性天大察长根尘,理路多通增业识。聪明智慧不如愚,雄辩高谈争似嘿。绝虑忘机无是非,隐耀含华远声色。寡欲薄味善根臻,省事简缘德本植。一念融通万虑澄,三心剔透诸缘息。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息缘达本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说与知堂田皎蟾,究竟自心为轨则。

玉女飞天歌为神舟六号赋

巍巍西北昆仑冈,其下郁郁盘敦煌。王母夷羿环以卫,中有玉女深潜藏。虹霓为带,明月为珰,既蛾眉而螓首,矧巧笑以含芳。烛龙翕息幽窟闭,千年孤蛰愁肝肠。刑天干戚奔飙飓,夸娥只手摩青苍。石扇崩齑,嵚崎裂灭,始翩翩以出,流盼睐兮耀天地之光。垂云以舞翻罗裳,左环右佩声清扬。兆民仰首黄其庞,奔走传诉纷仓皇,其悲其喜涕浪浪。下视三山五岳何雄长,二水携走弟兄行,如无人境破冥荒。维河山兮信美,忍遽去兮相羊。行迟迟以四察,目摩抚兮旧疆。旋吾扬兮北济,及长城之未圮。蜿蜒硉矹驰峰峦,肆一往兮无涯际。闻其端兮宅黄唐之土茨,恭以叩兮旄羽雉。馈我以指南之车,河洛之图,及乎阴阳之契,使我神兮渊如粹。忽吾抵兮西陲,戈壁索漠兮绿洲岿,梯天绝顶接神威,古雪下映湖波洄。缅吾土兮何广袤而奇崛,聚于阗兮融吐蕃与畏兀。劳我马乳兮哈达,使我肠兮内热。蹇吾返兮中州,大城桓桓兮俯陵丘。中有客兮肃垂拱而坐,匪汉唐之则兮更谁俦。扇扇象耳兮玩狻猊,呈众伎兮列百酋。饮我以醴,申我以谟,止戈为武兮文化为休,赠我彤管与吴钩。嗟恍惚兮猝焉灭,诧遏云兮矗碑碣。觑版筑兮以人之骨,上有书兮书人之血:百十年来我邦隳,黔黎灰扬土炙割。烈士以身补天周,其魂不朽祀不绝。事虽逝兮悲犹馀,澜既挽兮抚中区,交痛慰兮互乘除,抚不足兮予乃至于东海之隅。觏一叶之孤舟,泊大陆之腹腴,如人母之乳子,若鸡母之护雏,呼吸相须,唇齿相扶。胡为乎忘艰难之共湿沫,弃血脉之所流濡,乃矻矻而欲他逋。不见咫尺倭奴国,蚩尤大庙耸天极,有人狞跪乞凶灵,鞘中长刃跳欲立?起来怪目视东溟,溟中火啸腾森黑。舒予袖兮播蕙兰之风,陵波步兮祈沛雨以为功;功不至兮亦岂予忡,抟扶摇兮予以逍遥于巍穹。瞻宙宇兮鸿濛,置寰球兮何蔚葱。周巡览兮发吾衷,孰不家国兮蜷其中。洒予涕兮其或将为甘露,迨永古兮安以同。

奉和御制诗

如来有法名圆觉,圆觉由心不由学。虚灵本体镇长存,炯然独照群昏烁。烁尽群昏烦恼无,碧天湛湛秋皎如。坐卧行藏皆自在,澄波不种一葭芦。灵山大义曾宣演,了义何须语重转。智者能通脱枯壳,凡夫未达抽空茧。纷纷世上醉梦身,瞆瞆不知求正因。羊肠九折问舟楫,鲸涛万里寻车轮。皇天命我圣天子,普济群迷敷治理。八荒四裔总陶甄,沈溺颠连悉扶起。法王演教阐大成,圆机慧性由三生。朅来谒帝驻灵谷,天籁皆为天乐殾。弘陈今古茫茫劫,须解夙生修净业。自然骋驾上康衢,脱却迷途山万叠。都人向仰骈阗来,祇园复见琪花开。恍疑手扳南斗柄,身登十二璚楼台。又如亲睹释迦佛,路入雪山高嵂崛。和风丽日浩无边,五色神光互照歘。黄金座上示尊严,绿水芙蓉色相兼。或时出定还入定,瑩然银海涵霜蟾。益知静默为真法,文字徒廑辞霅霅。青阳一夕到东园,九土根荄悉萌甲。真诠信不在支离,试看腐草光差差。神通变现皆至理,天造地设非人为。佛教阴能翊皇度,众人快睹争披雾。天书㶷赫粲云章,侍从群臣难继赋,顿令山水皆清妍。洞庭钜野张钧天。奎光煌煌同佛日,照我皇明圣祚万万千千年。

赠沙门竺法頵三首

郁郁华阳岳,绝云抗飞峰。峭壁溜灵泉,秀岭森青松。悬岩廓峥嵘,幽谷正寥笼。丹崖栖奇逸,碧室禅六通。泊寂清神气,绵眇矫妙纵。止观著无无,还净滞空空。外物岂大悲,独往非玄同。不见舍利弗,受屈维摩公。至人如影响,灵慧陶意劫。应方恢权化,兆类蒙慈悦。冥冥积尘昧,永在岩底闭。废聪无通照,遗形不洞灭。明哉如来降,豁矣启潜穴。幽精沦朽壤,孰若阿维察。遥谢晞玄畴,何为自矜洁。邈邈庆成标,峨峨浮云岭。峻盖十二岳,独秀阎浮境。丹流环方基,瑶堂临峭顶。涧滋甘泉液,崖蔚芳芝颖。翘翘羡化伦,眇眇陵岩正。肃拱望妙觉,呼吸晞龄永。苟能夷冲心,所憩靡不净。万物可逍遥,何必栖形影。勉寻大乘轨,练神超勇猛。

于湖词

又称《张孝祥词》、《于湖先生长短句》、《于湖居士乐府》、《于湖长短句》、《紫微雅词》。词别集。宋张孝祥(学者称于湖先生)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同。宋本今尚存二种,一为宋刊《于湖文集》四十卷,此集为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其弟张孝伯尽以家藏及诸家所刊属王大成校刊付梓,卷前有其门人谢尧仁及张孝伯序,其中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存词一百八十二首。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四部丛刊》本据之影印。另一宋本为影抄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存词一百七十四首,与全集本互有得失,且目录下各注宫调。此本底本旧藏铁琴铜剑楼,陶湘将其影印,刊入《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中,卷前有宋乾道辛卯(1171)汤衡、陈应行两序。陈序称其长短句“凡数百篇”,因原稿散亡,已非其旧。该本次为目录,题“状元张孝祥撰”,目中各调下侧注宫调,五卷后为拾遗,一卷,其目录之页亦题作“状元张孝祥”,各目下并侧注宫调与全集本颇多异文,且题序详尽,然有妄改及误出之字句。《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于湖词》存词一百五十四首。毛晋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本存词三卷,一百八十一首,《四库全书》即用毛刻本。《全宋词》则据《于湖居士文集》录入,又据《于湖先生长短句》及拾遗、《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增补,存词二百二十三首,且多有考订,然未增补其侧注宫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徐鹏校点本《于湖居士文集》,此本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本为底本,参校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宋名家词》本《于湖词》、《百家词》本《于湖词》,双照楼校写本《全芳备祖词钞》、《永乐大典》等,有校记,其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另有《补遗》载词四十五首,并附有多种参考资料。

古今名医汇粹

综合类著作。清罗美辑。八卷。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广搜博采自汉至明清不下百余前贤之医论、治法、验案。分别门类,编辑成书于康熙十四年 (1675)。以集历代名医之精华,汇粹而成,故名。卷一,经论集。载有张介宾之大宝论、真阴论、命门后论、虚损论、论东垣脾胃论,赵养葵之火为先天论、水火论,喻嘉言之补秋燥论、脉部论,赵羽皇之参附宜虚论。共计十篇。并载有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等诸医家之论八十九则。卷二,脉要集。有内经脉论、平人脉准、三阴三阳脏象脉法、脉之大要、张景岳脉神章十一条等十六篇。卷三至卷八,病能集。列外感内伤诸疾五十三门,薛氏医案六十四则,妇人治例四篇,女科杂症八则,胎前产后七十二则。宗 《素》、《灵》 之旨,汇集前贤精蕴,论病辨证。其体例为先基础,次病证,后验案。纲目清晰,义理精当,可供理论研究及临证参考。有嘉庆六年 (1801) 五柳居刻本,一九二四年大成书局石印本。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1卷,编者佚名。进士题名录是科举时代十分盛行的一种书籍,它的出现早在北宋,但留存于世的宋代进士题名录,仅有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的王佐榜和理宗宝祐四年(1256)的文天祥榜两种。宋代进士考试3年一取,放榜唱名后,先谒拜先圣先师,然后赴闻喜宴,列叙名人名氏、乡贯等,汇刻成书,谓之“同年小录”。绍兴十八年状元为王佐,共取进士330人,此书具列名氏,又有特奏名进士457人,此书只存1人,其他都已阙佚。这部同年录首载高宗御笔手诏,然后载廷试策问题目,又列出考官等名氏官职,最后才是进士题名,进士分为5甲,各甲依名次排列,每人名下列出姓名、字号、年龄、生日、籍贯、家庭情况及祖先3代名氏等等,记载极为详尽,例如第3甲第37名尤袤名下记:“字延之,小名盘郎,小字季良,年二十二,二月十四日生。外氏耿。永感下。第百九。兄弟四人。二举。娶唐氏。曾祖大成,故,不仕;祖申,故,不仕;父时亨,故,不仕,本贯常州无锡县开化乡白石里。父为户。”此书提供了绍兴十八年全部进士的详细而可靠的个人情况,而这些人后来又有许多都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此书对于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宋代的进士题名录大都亡佚不传,此书之有幸留存至今,是因为朱熹也在这一榜中,列在第5甲第90名,因此后来学者们就竞相传抄,明弘治年间会稽王鉴之重刻此书,甚至将书名改为《朱子同年录》,清修《四库全书》时才恢复原名。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一卷。不著撰人。《金刚经》全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早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以后出现多种译本,主要有唐玄奘、义净译本等。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即对现实世界不执着或留恋。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繁多,也不过于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本记对持诵金刚经所见闻的灵验功德予以记述,旨在增信,扩大弘法。本书中所载持诵金刚经灵验事,始自梁代招提寺僧琰法师至宝氏法师,共有十八事。主要有:僧琰师事、赵文昌事、遂州人事、畦彦通事、宝至寺僧法藏事、苟居士事、王陁事、崔善冲事、唐晏事、宝氏事、魏旬事等。据所载灵验之事写作文笔,与初唐撰述相同。据卷末所附开元皇帝赞金刚经功德文考察,很可能此书作于唐开元年间,或当时好事之人因唐玄宗作有金刚经赞,而辑此灵验功德记。考其灵验功德之事,多有与道教灵验之事相通之处。如书中有载周武死入地狱等野史杂言。该书对研究佛道教在灵验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借鉴问题可供参考。现有版本是敦煌卷子本。

1 2 3 4 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