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靖国续灯录

简称《续灯录》。禅宗史书。北宋云门宗禅僧惟白集。30卷,另有目录3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六册。书成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故冠以此年号。本书系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之后,依禅门法脉相续之次第,编列师资略历、机缘语句、古则公案、偈颂等而成,全书大别为正宗、对机、拈古、颂古、偈颂等五门,而于临济、云门诸师之语所录较详备。

杨时可作十诗以寄河间诗之所及非吾僚则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赠我者复赠时可作还字韵 其六

髯也伏盐车,乃实千里足。其学本孔孟,乱以佛所录。捕景而系风,虽辩吾不欲。如髯真绝伦,恨此持论曲。

杨时可作十诗以寄河间诗之所及非吾僚则吾友也因悉次其韵以和之又以其所以赠我者复赠时可作还字韵

久伏东海滨,窃慕暴公子。一朝乃吾僚,幸会有如此。白发裹青衫,谁要相料理。吾犹及老成,馀音闻正始。仕官百僚底,文章两汉间。著书虽寂寞,此生那可攀。结交论意气,恨别阻河山。屡过扬雄宅,令人载酒还。霍侯尘土中,衣破露两肘。一锥聊自置,四壁初何有。长安可得官,高门日奔走。问君求之欤,顾我摇其首。翰林门户壮,九子贤至今。楩楠及豫章,磊落皆成林。恨不遍识之,此郎倾盖深。傥封降胡檄,冀子披其襟。形骸本蘧庐,况乃妻子累。朝市无恬波,山林有深意。可怜箕山孙,骨体真不媚。归欤定何时,寄我招隐字。髯也伏盐车,乃实千里足。其学本孔孟,乱以佛所录。捕景而系风,虽辩吾不欲。如髯真绝伦,恨此持论曲。词源倾江河,坐觉畎浍褊。王郎清如水,腹有谈天辩。闭置丘壑中,名誉当自显。而况金其声,行矣侍从选。俗儒守一编,贱目则贵耳。不识古人书,岂识天下士。君看李长吉,可但州县已。异时凤来仪,故自阿阁起。济济八才子,酝藉有此郎。交情苦疏豁,子职甚温良。一为江南行,书疏颇相忘。媚妇乃如许,盈盈不下堂。参军喜吏事,咄嗟能轾轩。短小精悍姿,使人醒睡魂。他年解千牛,妙绝难寄言。堂堂圣献肃,吾犹识诸孙。

蜀都杂抄

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此乃深为四川左布政使时所录蜀中山川古迹。其论峨眉山当作蛾眉,又力辨禹生石纽为《元和志》之误,颇为有识。其他亦多随笔札记之文。

老学庵笔记

笔记。 南宋陆游(1125—1210)撰。十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陆游晚年书室称老学庵,故名。此编以平时所录趣闻为正续篇,陈振孙称其书“所记见闻,殊有可观”。《宋史·艺文志》入杂史类,《文献通考》入“小说家”。其内容广涉两宋朝野历史掌故、典章制度、民间风俗习惯等。作者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内容主要是记载遗闻轶事、考订诗文等,间亦采民间传说。书中对南宋帝王的奢侈、昏庸,权奸秦桧势力之大以及岳飞被杀害后临安人民闻而痛哭等重要历史事实有所反映。作者因长期居蜀,故书中记蜀事颇多。有《稗海》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涵芬楼校排《宋人小说》本等。 另《续笔记》二卷,今仅存《说郛》本一卷。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本,将《续笔记》附入,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三则。

甫里集

二十卷。唐陆龟蒙撰。他一生著作颇富,其载于《笠译丛书》者卷帙无多。即《松陵集》亦仅倡和之作,不为赅备。宋宝祐间,叶茵始搜采诸书,得遗篇一百七十一首,合二书所载四百八十一首,共六百二十五首,编为一百九十一卷。并有附录,共二十卷。林希逸为之作序,刊版置于义庄。年久残缺。明成化二十三年 (1487)昆山严景和重刊之。在附录中,增胡宿所撰《甫里先生碑铭》一篇。陆釴序之。万历七年(1579)松江许自昌又取严本重刻。于附录中,续增范成大“吴郡志一条”,“王鏊姑苏志一条”。其余诗十三卷,赋二卷,杂文四卷,则悉依旧次。即为此本。叶本所附“颜萱过张祐丹阳故居”诗序,龟蒙特属和而已。其事不应附之于集。胡宿碑铭,姑苏志云:“其碑亡”。严氏所录,乃有全文。可知成化中宿集尚未散失。希逸序中有关辨诏拜拾遗一事极为精核,足证明 《新唐书》之误。《新唐书 ·艺文志》、《崇书总目》等著录,有《吴兴实录》四十卷,《小名录》七十五卷,与皮日休唱和的 《松陵集》十卷,其中包括有皮日休的作品。明人顾元庆《夷白斋诗话》说: “皮日休 《文薮》载诗数首,陆龟蒙《笠译丛书》诗亦不多,其诗俱在 《松陵唱和集》三卷共览始为二公全书”。《四部丛刊》则用黄丕烈以成化刊本手校明抄本影印。南宋宝祐五年(1257)叶茵合《笠泽丛书》、《松陵集》等篇成,题名《甫里先生文集》二十卷。附录收有《新唐书》陆龟蒙传,樊开序,朱衮序及诸家题咏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诗总集。今人逯钦立辑校。一百三十五卷(精装三册)。收先秦至隋代诗歌近六万首。钦立对于汉魏六朝文学造诣殊深,著述很多。他感到明人冯惟讷所辑《诗纪》、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虽“搜括靡遗”,有功于于世,但仍存在严重缺失,遂在前书基础上,重新扌審摭上古迄隋末的歌诗谣谚,另谋新编。历时二十四年,成此书。以此考核《诗纪》,冯书主要着力于“纲罗放佚”上,而于“删汰繁芜”方面则用力甚微;丁书功夫用在“删汰繁芜”上,但不录先秦逸诗,又剿袭冯舒《诗纪匡谬》,不加细审,致生新误。所录诗均不注出处,难以信据。而此书正是冯、丁二书纠偏补阙之作。其书优点是:取材广博,资料翔实,异文齐备。取材除《诗经》、《楚辞》外,悉数编入,引书近三百种,每诗皆注出处,各种异文及前人校勘成果及讹误,均有记录。且考订精审,编排得宜。如所谓苏武、李陵一组别诗,古人已有疑辞,而冯、丁二书仍以为苏、李自作。此书则从其内容题旨及修辞用语等,判定为出于后汉文士之手。编排按作者生卒年代,亦优于前书,以帝王宗室为首卷。此编囊括千余年诗歌篇什,引用数百种子史文集,审校皆可信据,颇富资料及研究价值。有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精装本。

冷庐杂识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史人物与经史著作、诗词典故、金石书画以及医药、地理等的考证、评述,也颇有参考价值。所录诗词楹联乃至印文、砚铭、箴言等,“亦清逸警炼”,“虽品格各殊,而皆可供人玩味”(崔凡芝《点校说明》)。所记清代著名文人有方苞、吴伟业、金农、胡天游、黄任、阮元、郭麐、陈文述、舒位、姚莹等。前有咸丰六年(1856)自序。有咸丰六年初刻本,附续编二篇,另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乌程庞氏刊本、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百可漫志

本书所录明代人物逸事,朝章典故,风尚民俗等,有补史缺,但也有不经之语。本书有纪录汇编本,今据此标点整理。

驾发

天门晓启黄金锁,路马遥翻碧玉蹄。银烛荧荧花外出,翠蕤冉冉柳边迷。千官剑佩屯云合,五卫旌旗拥日齐。后夜龙沙驻清跸,侍臣不寝听晨鸡。

大涤洞天留题

山深九锁路逶迤,坡仙骨朽名不磨。秦皇塞海堕渺茫,汉殿拂云今嵯峨。洞府有真扃地户,玉泉飞瀑来天河。此山神造寿国脉,庇民洪福方滋多。

望灵山

岳镇古所录,兹山谅其遗。忆从西江来,恍惚欣见之。初疑春雨晴,云物出怪奇。稍稍对岩壁,森森面岭奇。纷纭类列障,散漫如连帷。磅礴千里间,众景皆奔驰。颇讶地轴涌,未觉天柱亏。不让昆崙高,遂使泰华移。诸峰七十二,磊砢略可推。骈观拥佛髻,远睇凝蛾眉。大或覆钟鼎,细亦铦刀锥。石匮一何高,梯天此为墀。崩腾铁马群,中有大将旂。身居万石贵,气压累卵危。雄杰亦莫状,清深亦馀姿。蛟螭护绝磴,草木忘四时。岂知水晶宫,閟藏神所司。阴崖彼何灵,颈断不敢悲。

板屋

西戎板屋诗所录,瓯闽万里同风俗,风吟日暴雨所沐。巧匠引绳如解玉,溪民得之亟乘屋。既轻且坚尺度足,可怜童我南山木。君不见曹瞒邺下铜雀台,陶土作瓦何壮哉。台倾基平瓦尚在,凿为大研奇且瑰。君不见黄州使君誇竹楼,剖竹俛仰相绸缪。琮琤最宜雨中听,击考有类鸣琳球。铜雀幺么何足摹,箨龙燥轻易焚如。不如杉屋寿且姝,风雨不动何渠渠。嗟予抱衅谪蛮夷,如人体瑰欣解衣。数椽破屋亦不恶,仰见星宿相参差。鸱鸮作室庇风雨,鹪鹩巢林安一枝。凌云大厦鬼所窥,衡门之下可栖迟。

鹧鸪天 闺情

星桥云锁路薶轮。孤枕残鸡梦里身。芳信不传天外雁,佳期偏隔月中人。桃怯媚,柳含颦。僬悴难禁一两春。声断紫箫肠已断,不知犹有未招魂。

入交南

万峰青锁路疑撍,间道重关辟瘴岚。自是天恩期早布,夜深和雨入交南。

郑史编年辑录

本辑所录之郑国史料采诸《春秋》、《左传》、《国语》及《史记》,未涉诸子之书。《春秋》和《左传》采用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点校本,《国语》采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史记》采用中华书局点校本。

新传奇品

戏曲论著。清代高奕撰。高奕(生卒年不详),字晋音,一字太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所作戏曲有《春秋笔》等14种。《新传奇品》继吕天成《曲品》而作,体例与《曲品》类似。作者在自序中说:“偶检笥中所藏传奇数百种,自明迄今,考其姓氏,细加评定,识以一二语,足以想见其人矣。”书中著录明代至清代初年28个作家,在各家姓名之后,略述其乡里、所作传奇本数和具体剧目,对每个作家的品评,都以八个字概括其风格特点,如说李笠翁“桃源啸傲,别有天地”,说王香裔“空谷幽兰,清芬自远。”书中共录传奇211种,与《曲品》所录并无重复,可以弥补《曲品》之不足,对于研究古典戏曲具有重要资料价值。此书已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

哀陈氏侄妇

索居重懒出,白日为之长。嫠啼惨前拜,骨肉能不伤。忆昔弟侄行,大小纷双翔。零落己可念,弱草横秋霜。脩保谅有数,少壮深中肠。嗟哉幼妇节,百苦甘自尝。织灯照孤影,泪洒衫与裳。素琴蛛丝积,断简遗篇章。结托信地所,菉水双鸳鸯。岂知分命薄,转息馀空床。衣新人世隔,永讫谁祻殃。断炊屡废食,匣栉慵晨妆。蛩声诉寒月,仰视天茫茫。

古刻丛钞

碑刻集录。明代陶宗仪编。一卷。共录碑刻六十九种。所录者皆以原碑额为题,全载原文,首尾完备。编排不分时代先后,随得随抄。所录碑刻见于他书者不过几种,余下者皆藉此编得以流传。

台湾中部碑文集成

本书不分卷,集录台湾中部一市三县(台中市县及彰化、南投两县--即清季建省前彰化县辖境)碑碣诸文而成。所录碑文,系由刘枝万先生历年实地调查所得;而其断代,则以光诸二十一年台湾沦日时为止。存文一百零七碑,就其性质,区为三类:(甲)记:凡记叙文属之,计四十碑:(乙)示谕:凡官宪示禁及谕告之类属之,计四十碑;(丙)其他:各种捐题及不属以上二类者属之,计二十七碑。各类又分年代先后,略加编次。按原调查包括现存、已失共一百三十八碑,其或原碑已失、或仅雕题词、或字迹无从辨认者三十一碑,乃汇编「未录碑文存目表」附于书末备考。

1 2 3 4 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