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何氏结亭松间名曰弹秋因王通一来乞诗

万籁从风俱发声,唯松得之尤善鸣。五声不乱无亏成,膝横三尺秋月明。君家江南一茆屋,直干森森伴幽独。人言丝竹不如肉,曲肱听度无弦曲。故山偃盖未十围,猿惊鹤怨吾当归。聊凭东风寄君诗,风鸣松鸣吾不知。

减字木兰花 其一 为长沙女广王素音作用稼轩过长沙道中见妇人题字用其意作韵

离愁满眼。日落长沙秋色远。湘竹湘花。肠断南云是妾家。掩啼空驿。魂化杜鹃无气力。乡思难裁。楚女楼空楚雁来。

虞美人 康心远所居曰双燕堂,室王絮因工写生,戏题其垂丝海棠

繁红一夕飞成雨。莫恨东君误。花开若要久长时。试与连花带蒂系情丝。海棠睡后笙歌续。故故烧银烛。怪他燕子懒寻芳。应是画梁栖稳梦初长。

同闵寿卿柳陈父吴元瀚兴公弟避暑仁王寺因憩天秀岩

结夏依禅窟,松关闭寂寥。摩厓猜古篆,相地徙团瓢。赤日过林尽,红尘到寺销。清凉元有境,人自爱炎歊。

和孟兰之岳王祠二首 其二

虎踞王祠荫柏森,西泠风雨掠长吟。一枪夙立安边志,四字长镌报国心。三十功名交聩主,八千路断断愚忱。佞臣白铁身何铸,一膝堂前跪古今。

殷周制度论

近人王国维撰。王氏自述撰是篇旨在考殷亡周兴之原因。认为周之所以兴,自制度始。并具体论证殷周制度之差异:其一为立子立嫡之制。殷制兄终弟及,殷以前无嫡庶之制,自周始舍弟传子,严嫡庶之分,定嫡长继统之制,所以“息争宁国”。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旋下及大夫以下,宗法及丧服之制由此形成。周代政治赖此宗法之制而益得巩固。其二为庙数之制。王氏考殷人祭法无远迩尊卑之分,周人立尊尊之统,以尊尊亲亲之义立庙制,尊卑分明。其三为同姓不婚制。周初多“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乃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实为周人用血缘宗法行施一统之策。以上三制不出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四纲。周代之所以能久兴不衰,就是用此四纲来维系的。此文对学术界影响较大。收入《观堂集林》。

万年歌 己未五月六日代祝卫母王太夫人八秩晋二寿

寿母康彊,羡汝阴王第,大家举止。适卫从夫,淑慎深谙钟礼。敬睦翁姑娣似,更井臼、缝纫躬理。中原沸、发捻纵横,还劝显扬弧矢。之无自课,任后来勤劳,军学津沽北徙。头角峥嵘,伯仲俱堪称微。叨庇萱闱介祉,孙又与、曾孙鼎峙。九九高年,艾斝桃觞并旨。

再因公事到骆口驿

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

寄怀钟陵旧游因寄知己

洗井僧来说旧游,西江东岸是城楼。昔年淹迹因王化,长日凭栏看水流。真观上人栖树石,陈陶处士在林丘。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

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 其二

六师严驾渡长河,师不留行谁敢何!千里旌旗翻锦浪,一声金鼓振寒波。殷亡谁道三仁在,康灭空传五子歌。唾手要荒归一统,汉唐鸿业未能过。

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

天纵吾君大圣人,天兵所指弭烟尘。三齐电扫何须郦,六国雷驱不用秦。诛佞未闻曾请剑,劾奸谁肯试埋轮。伴食黄阁空无辅,自笑龙钟一老臣。六师严驾渡长河,师不留行谁敢何!千里旌旗翻锦浪,一声金鼓振寒波。殷亡谁道三仁在,康灭空传五子歌。唾手要荒归一统,汉唐鸿业未能过。积年叨禄领台司,位重才微甚不宜。地上流钱惭晏算,樽前决胜愧良帷。过实声问传人口,似直愚忠结主知。三径荒凉松菊在,他时舍此复何之。整老先生本素臣,洪才大笔力千钧。沽名不筑传岩版,贾世谁垂渭水纶。舟泛五湖希范蠡,腰悬六印笑苏秦。韦编三绝耽羲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和孟兰之岳王祠二首

史名多赖血濡滋,鹏举衣冠付一祠。鼙鼓二三欣胜也,金牌十二恨传之。乌须罪构征衣日,雪耻身亡佞相时。或是愚忠应可恨,念来辜负岳王师。虎踞王祠荫柏森,西泠风雨掠长吟。一枪夙立安边志,四字长镌报国心。三十功名交聩主,八千路断断愚忱。佞臣白铁身何铸,一膝堂前跪古今。

赠张二丈(应武)

鄙夫仕四方,所谋止其身。达人偃一室,所急在斯人。先生少耽学,晚岁力弥勤。论世必观变,推陈自知新。苟为不识时,害与蟊贼均。二帝三皇来,坟典垂圣真。李斯虽祸秦,后王多所因。赵宋既代周,弭乱咨元臣。自云悉考镜,可以豫经纶。惜哉世莫知,独与吾党亲。迩来文章敝,剽窃无根源。及乎施之用,羹涂而饭尘。绝学傥可绍,岂不在逸民。六十未云老,我愿从讨论。庶几俟来哲,无令大道湮。

优填王经

全一卷。西晋法炬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此经有三译,与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为同本异译。叙述优填王之后归依佛陀,证得须陀洹果,而王却因听信无比夫人谗言,欲以百箭射杀王后。然所射之箭均绕后三匝,而还住于王前。王大为惊惧,偕无比夫人诣佛所忏罪,佛乃为说诫女色事。王即接受佛陀教化,归依三宝。

次韵雷知院观音诗因叙家中铜像之详

鼻祖家住江东边,推择为吏心静渊。朝朝趋邑过圮上,时见暗碛光煜然。平时奉佛心至谨,建立塔庙崇诸天。试令便介识所在,退公始得来其前。挥锄去沙若有物,微见铜像伤其颠。须臾众睹全体见,端严相好巧且坚。迎归供养备精洁,我家旧物犹青毡。铢衣飘摇俱梵相,珠缨垂袅穿淮蠙。虽非丈六黄金身,他处像设无能先。不知何人妙陶冶,底用五色增华妍。自兹累叶永为宝,如以衣钵更相传。是时承平最盛际,正在景德咸平间。画工难貌天人妙,劫风不动神光圆。益知佛教来已远,遍满震旦尊金仙。慈悲无量应成祷,影响若与人周旋。耳则闻音目可观,此有妙理谁能诠。宝光燄燄拥身后,贝花叶叶俱成全。顶戴天冠工莫及,中有一佛立不偏。有孙是为乡先生,决科衣冠遂蝉联。大父持丧久庐墓,曾以此事形碑镌。起身月卿出为郡,殿上寤主以一言。易守乡邦凡五年,宠光赫奕当政宣。移至湖心值兵燬,精庐灰灭因亡焉。初闻诸父话遗迹,兴叹欲见无因缘。扬州伯父初赋归,慨念孝感如参骞。零丁募以十万钱,里巷响应庆愈绵。木工先为小台殿,居以古像□□旃。后人事之加笃敬,日袅香篆长蜿蜒。衰宗幸有此奇特,信知福利非唐捐。安得东归奉香火,晏坐终老甘三椽。

周易筮述

清王宏撰撰。八卷。《四库全书》本。王氏因朱熹曾谓“《易》本卜筮之书”,故作此编,以述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卷一曰《原筮》、曰《筮仪》、曰《蓍数》,《筮仪》本朱子,并参以汴水赵氏;其卷二曰《揲法》;其卷三曰《变占》,尊圣经,黜《易林》,稽之《左传》,与朱子大同小异;其卷四曰《九六》、曰《三极》、曰《中爻》,中爻即互体;其卷五曰《卦德》、曰《卦象》、曰《卦气》,卦气本邵子、朱子,并附《太乙秘要》;其卷六曰《卦辞》;其卷七曰《左传国语占》、曰《余论》;其卷八曰《推验》,采之陆氏,其涉于太异可骇者弗载。其书虽专为筮书而设,而大旨辟焦、京之术,阐文、周之理,立论悉推本于经义。较之方技者流,实区以别。故进而列之《易》类,不以术数论焉。”

半塘定稿

二卷。王鹏运撰。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羊城(广州)刻本、光绪三十三年小放下庵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开明书店《清名家词》本、民国三十七年金陵京华印书馆重刊本、1949年成都薛崇礼堂《清季四家词》本等多种。京华本系其侄孙王序灏、王序宁据羊城刻本重刊,卷首有小像并朱祖谋序、钟德祥光绪三十年序,附录蔡丐因《王鹏运传》及民国三十七年蔡济舒跋。《清季四家词》本,卷首增刊王鹏运自撰《半塘僧鹜传》,卷末增况周颐《半塘老人传》。王鹏运一生词作编为九集:《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各集有《薇省同声集本》、家刻本、钞本。据谭志峰《王鹏运及其词》列表统计,现存六百三十八首。词人晚年亲自删汰,选出一百三十九首,编为《半塘定稿》,交由朱祖谋校雠并作序,于光绪三十一年刻于羊城。朱氏惜《定稿》“刊落泰甚”,又编《半塘剩稿》刻印行世,收词五十馀首。朱祖谋序云:“半塘词尝刻于京师,为丙、丁、戊三集。今刻于广州者,乃君裒其前后七稿,删汰几半,仅存百许首,自定本也。”“君词于回肠荡气中,仍不掩其独往独来之概。”“君词导源碧山(王沂孙),复历稼轩(辛弃疾)、梦窗(吴文英),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与周止庵(济)氏说契若针芥。”钟德祥序云:“今再读其遗词,幼(窈)眇而沈郁,义隐而指远。”王鹏运各种词集,唯《半塘定稿》流传较广,《虫秋》、《南潜》二集已佚。南京图书馆虽收藏宏富,亦仅《味梨集》等四种。

五代会要[四库本]

中国五代典章制度史。王溥撰。成书于乾德元年(963)。庆历六年(1046),父颜博始请刊印。通行版本有武英殿聚珍本,墨海金壶本,宋刊巾箱本,其中以后者较佳。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王溥(922—982),字齐物,中国北宋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后汉进士,后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入宋进位司空,与蔡蒙等同修《世宗实录》,著有《唐会要》、《五代会要》。本书凡30卷、273目(其中六目分上下篇)。分类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典章制度。因王溥曾做过后汉秘书郎、后周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等职,对五代的见闻非常熟悉,所以该书史料丰富、翔实,为历代学者所推重。其中从五代各朝实录中引录的奏章、诏令等,史料价值很高。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谬,篇目重叠,次序颠倒,文意悬隔,乃重新编次整理,削繁补缺,并加注解。发挥五运六气之说,王冰注本凡二十四卷。其中文字错误及窜改妄增古书之处不少。北宋嘉祐中年(1056-1063年),林亿等奉敕校正《素问》。取汉、唐古医书校正王注本谬误六千余字,增加注释二千余条,使经书恢复旧貌。其后历代刊刻《素问》。大抵皆以此本为准。

內經素問 册一

《內經素問王冰注》是唐代王冰编著的难经类中医著作,成书于唐宝应元年(762)。王冰(约公元710-805年),别号启玄子,为唐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太仆令,故后世又称王太仆。鉴于《素问》抄本紊乱,王冰袍十二年时间,著成《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这是现存《素问》之最古本,也是历代注解《内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经文注疏概以训诂为据,结合医理、天文、地理、物候等方面的知识对其奥义作了探微索隐的阐释,尤其在运气学说及病机证治理论等方面有重要发挥,对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运气学说方面,不仅因王氏的增补而使古代运气学说得以较完整地流传后世,更由于综合运用当时各相关学科知识对运气学说中“亢害承制”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的阐述,使之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生理现象、病机变化乃至于临床治疗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后世医家在这些方面各有建树,奠定了基础。

1 2 3 4 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