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送李伯开归泰和兼谂其尊人自得在楚
倒屣逢王粲,称诗似法曹。几何辞白发,虚此问绨袍。短策从孤往,清琴莫浪操。知君江路熟,还望楚云高。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元侯重寄贞师律,三郡四封今静谧。丹毂常思阙下来,紫泥忽自天中出。军装喜气倍趋程,千骑鸣珂入凤城。周王致理称申甫,今日贤臣见明主。拜恩稽首纷无已,凝旒前席皇情喜。逢时自是山出云,献可还同石投水。昔岁褒衣梁甫吟,当时已有致君心。专城一鼓妖氛静,拥旆十年天泽深。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仙酝尝分玉斝浓,御闲更辍金羁骏。元正前殿朝君臣,一人负扆百福新。宫悬綵仗俨然合,瑞气炉烟相与春。万年枝上东风早,佩玉晨趋光景好。涂山已见首诸侯,麟阁终当画元老。温室沈沈漏刻移,退朝宾侣每相随。雄词乐职波涛阔,旷度交欢云雾披。自古全才贵文武,懦夫只解冠章甫。见公抽匣百鍊光,试欲磨铅谅无助。
哀吴用晦(其祖月湾先生也)
沧湾俯空寒,老月悬古色。残花漂断沼,野径绕荒宅。王珣称短簿,牙笏犹故泽。文藻遗江山,苍茫暮烟隔。
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
道出陈留郡,车停颍水滨。不胜怀古意,为吊鼓琴人。王粲称前辈,张衡记后身。轶才真旷世,伟貌迥殊伦。淹贯鸿都学,辉皇清庙珍。于时良策蕴,应诏直言陈。鸾凤偏垂翅,骊龙漫角鳞。幽囚北寺狱,远徙朔方尘。祸稔天心酷,忧深国步屯。妖氛缠黑气,贼寇起黄巾。炎祚倾危日,枭雄剥乱辰。徵车怜迫促,解绶悔逡巡。殄灭嗟元恶,弥缝赖大臣。然脐诚已晚,动色亦何因。过细宁难宥,冤奇竟莫伸。踉跄付廷尉,涕泣遍朝绅。已矣儒宗失,悲哉史笔沦。无儿延嗣续,有女历艰辛。忠孝名终在,风流迹未泯。篆书垂一代,碑版照千春。尚论追芳轨,遐思托德邻。茫茫寻故里,寂寂委荒榛。事往浮云散,文传炳日新。虎贲犹得似,想象为伤神。
太和正音谱
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等二种,只见存目者有十种,又有琴谱《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为代表作。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约十一万字。分为“乐府体式”等八节。“乐府”一节,收三百三十五支曲牌,为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前七节为戏曲理论及史料。包括戏曲体制、流派、制曲方法等。收元代戏剧家一百八十七人,明代十六人,各有评语,既见作者之艺术见解,亦保存重要作家资料。所收杂剧剧目颇多,计元人五百三十五本,明人三十三本,古今无名氏一百一十本,以及娼夫不入群英四人,共十一本。计七百八十九本,可见剧坛之盛。因作者系剧苑巨子,其作家品评之语,颇有价值,后世戏剧理论家十分重视。此书版本甚多,差异讹误严重。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据明洪武原刻本校以万历本详勘重印,出校记约五百条,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
乖崖集
诗文别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宋张詠撰。《宋史》本传中称詠“自号乖崖,以为‘乖’则违众;‘崖’不利物。有集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张乖崖集》十卷,并称“钱易所撰墓志、李畋所纂语录附于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附录一卷,称此十二卷本为“近时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语录为十二卷”。此为十二卷本之来源。其实所增不多,郭序称于世刻中增诗八篇,别附以韩琦所撰神道碑、王禹偁《送宰崇阳序》、李焘《祠堂记》、项安世《北峰亭记》。今十卷刻本已不可见。十二卷本有两个宋本传世,一为南宋理宗时郭森卿崇阳县斋刊本。即《四库全书》收录本。此本也收入《续古逸丛书》中。二为南宋度宗咸淳(1265—1274)间伊赓在崇阳县斋重刊本。前有咸淳五年(1269)龚梦龙之序,序云:前令郭森卿所刊张集之版,于己未(1259)毁于战火,今令尹伊赓复刊行世。另外明、清两代传世写本亦多。近世有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莫氏仿宋刊本。
重修革象新书
中国古代全面探讨天文学原理的综合性著作。赵友钦著。原书共5卷,33篇,元时由作者门人章濬编辑出版,收入《永乐大典》。后由王袆删改润色为2卷,改名《重修革象新书》。明清时有多种版本刊印。其“革象”之名,取义于“革卦大象”之文。《四库全书》2种版本并载,其《简明目录》评论曰:“术数主于测算,不论文词之工拙,且儒者之兼通终不似专家之本业,故二本今并存焉。”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 《元史》,官翰林待制。有 《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支离,证其讹舛,厘其次等,挈其要领”。与原本相校,润色者颇多。
鲧庙
治水弗绩鲧当殛,逃入羽渊为黄能。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凭草莱。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偕。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明饬有司正祀典,春秋致祭吾自来。
寄题思轩
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万屋尚歌馀泽在,一轩还向旧堂开。右军笔墨空残沼,内史文章祇废台。邑子从今誇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
早朝遇雨道中即事
长安五月霖雨多,六月更急如翻河。通宵到晚不得寐,茅屋欲破愁嵯峨。揽衣当户未能出,却坐蓬窗听疏密。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栉。九衢灯火迷西东,轻蓑瘦马随疲童。道傍行子顾且笑,谓予亦在泥涂中。感渠相念不相识,问之不答还匆匆。如闻身是营中卒,畚锸欲赴朝天宫。古来王事称靡盬,予亦勤劳竟何补。为渠惭愧久低回,雨急严城听鸣鼓。
观石鼓歌
我来太学谒孔庙,下观戟门石鼓陈。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苔昏藓涩读难下,虫彫鸟剥细不分。古画诘曲蛟龙隐,石气惨淡烟雾氛。周王功勋史籀笔,数石散落岐阳滨。中兴气象岂复睹,大篆意格谁曾闻。先秦文字稍近古,两汉摹拓多失真。六朝以来尚靡丽,钟王往往称通神。唐韩宋轼递歌叹,长篇险韵何悲辛。大观之间入汴国,君王好艺崇斯文。高驼巨舰远载玫,金填玉嵌传相珍。靖康乘舆忽播荡,保和玩物随烟尘。神驱鬼守散复聚,至宝岂得空沉沦。文皇北来定燕鼎,不置太庙留成均。博士无烦上书请,诸生颇得亲讲询。虚廊画壁安置稳,大厦长檐覆盖新。不随钟鼎怨磨灭,已与琬琰争嶙峋。平生博览爱古迹,世上墨本徒纷纭。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呜呼孔庙在万世,此石与庙长无湮。
上河采莲行
长干六月莲花开,九衢烁石飞尘埃。清凉自可消热恼,至今奇异抽莲台。上河种莲莲千顷,独有一池最清冷。五花一蒂间红黄,或三或九相牵引。更有垂头照水莲,花头在水蒂在天。瓣剪轻罗千叠细,香留湿露半铢妍。世间物理须平常,一花一蒂自相当。譬如百工各一艺,流行王泽称安康。即使一蒂悬二花,并头已足使人誇。三五钩连至九瓣,真疑玉阙开天葩。周公多才复多技,若无其德才则累。对花不觉惜花奇,以理求之或相似。柳子上河访友归,说花真使心魂飞。兼言一士能扛鼎,直气不剉与身肥。青原瀑布开生面,曾驱五虎出山嵋。鸡鸣半叶即淩风,一见未语知猿公。相携池畔寻菡萏,四枝照水新芙蓉。池上主人叉腰立,对花与之施长揖。最嫌礼数缚人情,怒气横生手以戟。转盻之间池水沸,莲花出水香流地。力士早曾脱巾舄,水中那得藏蛟兕。今春碣石归金陵,风尘困折意难清。忽闻奇事探奇赏,烦襟荡涤归清溟。嗟吁中和祥瑞被草木,何不直与万姓消刀兵。
燃灯歌
于时佛在华鬘天,虚空顿现灯万千。一灯东飞落震旦,惟善女身灯忽传。石窟之水清且涟,男当门户女种田。种田太苦种福乐,燃灯之会结福缘。缘不虚生则有首,惟斋婆者司厥权。东村蹀躞西蹁跹,南村喋聒北牵连。借灯说法喻大众,灯花飞粲舌底莲。燃灯古佛古最古,其古乃在如来前。灯光明王亦称佛,灯光光并日月悬。第一本命灯当燃,佛光照耀无灾愆。况乃佛光所到处,夫星子星相钩联。一燃百病为之蠲,再燃寿命为之延;三燃福慧双双全,惟灯宜燃更宜添。是灯即丁理则然,一燃再添添更添,燃灯之会须三年。金灯银灯大福力,小或斗粟或百钱。天灯照天水照水,此缘对佛真当捐。遂教诸乡各寺庙,以灯引灯灯例沿。婆心所到无不达,信受奉行其志坚。微尘等众诸善女,皆大欢喜参灯禅。恒河沙等身布施,一齐自撤簪钏钿。时良日吉为好会,惟斋婆者先周旋。大嫂呼姑姊呼妹,百百十十来联翩。头上宝髻乌云偏,足下丝履六寸圆。青裙翠袖何娟娟,阑干桂子争新鲜。后飞莺燕前乌鸢,媸者自媸妍自妍。佛门广大无不受,青天白日开灯筵。寺僧是日大陈设,送座香茗僧亲煎。引诸善女向灯拜,佐以梵嫂礼则虔。礼成酌酒酒如泉,水陆并设罗腥膻。为缘首者有加笾,玉山醉倒春风颠。惟缘有簿掌出纳,有书记僧职则专。张姑李妹签名氏,揭榜大字书朱笺。年年此会劳女伴,如鹿女应朝金仙。寺门伐鼓声渊渊,日斜会散如秋烟。前村归前后村后,香云拥护灯光旋。千家百家儿女语,灯前醉倦郎应怜。是时寺僧更笑乐,禅床富拥银铜铅。夜昏佛灯冷无焰,群僧醉饱方高眠。自从传灯失本义,佛应流泪遣言筌。如蛾赴灯为利诱,众生苦海真无边。无人出作狮子吼,将疑劫火遗竺乾。南无绮语菩萨者,善哉说此燃灯篇。
宛陵集
又名《宛陵先生文集》、《宛陵先生集》。诗文别集。六十卷。《附录》一卷。宋梅尧臣(1002—1060)撰。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北宋文学家。仁宗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柳开穆修欲变文体,王禹偁欲变诗体,均未成功欧阳修崛起为雄,力复古格。当时辅佐欧阳修改变文体者是尹洙,而佐欧阳修以变诗体者则是梅尧臣。王曙知河南时,梅尧臣为河南县主簿,称尧臣诗“有晋宋遗风,自杜子美殁后二百余年,不见此作矣!然尧臣诗旨趣古淡,知之者稀。”其“寒鱼犹著底,白鹭已飞前”句,深得晏殊赞赏。欧阳修亦深识尧臣,评价说:“覃思精致,以深远闲淡为意。”梅尧臣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当时与苏舜钦齐名,故人称“苏梅”。其诗初为谢景初所编,仅十卷。欧阳修得其遗稿增之,亦止十五卷。增至六十卷者不详。此本为明姜奇芳所刊,卷数与《文献通考》所载相合,仅无外集。《宛陵集》六十卷、《附录》一卷,今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另有《四部备要》本。
嵩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54卷。晁公遡撰。本集原刊行于乾道四年(1168),皆为作者守眉州之前的作品。据师璿序称:“尝窥公所谓《抱经堂稿》者,以甲乙分第,汗牛马而充栋宇,傅甫之所得殆管中之豹。”因而此集当非作者全集。其书卷1为赋5篇,卷2至卷14为古今体诗452首;以下诸卷为表、笺、状、青词、启、乐语、文、柬、札子、书、序、记、杂著、传、墓志等各体文章,其中启10卷、柬5卷、札子11卷。卷首载师璿序。序称其文章“雄深雅健,钜丽俊杰”。《四库全书总目》亦称:“王士祯尝评其诗,谓在无咎、叔用之下。盖体格稍卑,无复前人笔力,因由一时风气使然,而挥洒自如,亦尚能不受羁束。至其文章,劲气直达,颇有崟崎历落之致。以视景迂、鸡肋诸集,犹为不失典型焉。”北京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均藏有本集的清抄本。
宋文选
三十二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案张邦基《墨庄漫录》,称崔伯易有《金华神记》,编入《圣宋文选后集》中。则此乃其前集,在南渡以前。所选皆北宋之文,自欧阳修以下十四人,惟取其有关于经术、政治者,诗赋碑铭之类不载。中无三苏文字,而黄庭坚、张耒之文则录之。盖当时苏文之禁最严,而黄、张之类则稍宽。又其中无二程文,盖不以文士目之。何焯《义门读书记》跋所校《元丰类稿》后曰:己卯冬,于保定行台(案焯是时在直隶巡抚李光地署中)阅内府所赐大臣《古文渊鉴》,有在集外者六篇,则《书魏郑公传》、《邪正辨说》、《再上田正言书》、《上欧蔡书》。后知立斋相公(案立斋为大学士徐元文之别号)有建本《圣宋文选》数册,其中有《南丰文》二卷,嘉善柯崇朴借钞,遂传于外,此六篇皆在。案 《书魏郑公传》后一篇,《宋文鉴》亦载,不仅见于此集中。焯盖考之未审。然《南丰外集、续稿》,至清并不传。其佚篇惟赖此集以存。盖亦不为无功。宋人选宋文者,南宋所选尚多,北宋惟此集所存。其赅备虽不及《文鉴》,然用意严慎,当为能文之士所编。尤未可与南宋建阳坊本出于书贾杂钞者一例视之。此集收文为欧阳修二卷、司马光三卷、范仲淹一卷、王禹偁一卷、孙明复二卷、王安石二卷、余元度一卷、曾巩二卷、石介三卷、李邦直五卷、唐庚一卷、张耒七卷、黄庭坚一卷、陈莹中一卷。有《四库全书》本。
苏子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不同。其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据《意林》等书辑为一卷。而《意林》引苏彦作苏淳,恐有伪误。因《意林》中引有“翠以羽殃身,蚌以珠碎腹”数句,宋代王应麟《困学记闻》以为是战国苏秦语,所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王应麟“不知此乃道家苏彦之语,非 《汉志》所载纵横家苏子之言也。”说明马国翰所辑,为苏彦所作的可能性较大,可资后世学者参考。现存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湘山野录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暴无知,都有所揭露。由于作者是僧人,所以书中也记述了不少鬼神佛道的怪异故事。作者还记述了著名的文学家李煜、徐铉、石介、柳开、王禹偁、魏野、杨亿、寇準、范仲淹、石延年、晏殊、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的轶文轶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三卷,《郡斋读书志》卷三下著录为四卷。今传本皆为三卷,附《续录》一卷。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说库》、《学海类编》、《古书丛刊》、《择是居丛书初集》、《四库全书》等本以及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尚书通考
十卷。元黄镇成(1287-1362)撰。镇成字元镇,江浙省邵武(今属福建)人。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屡试不第,历游南北,后归隐故乡着书,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着述除《尚书通考》之外,尚有《秋声集》。镇成工诗,其诗多忧时感事之作,而尤以描摹山水者着称,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具有风调”。镇成说解《尚书》,博引他书以考据虞、夏、商、周之名物典章,间或附以论断,颇为详赡。其说重在考据,不尚空谈。唯其考据过于烦琐泛滥,乃此书之缺憾。该书最早刻本为元天历刻本,张金吾《藏书志》、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均有着录。现存元至正刻本三部,其中两部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清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