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柳塘八景为王田之题 其二 南垄春耕
勘破浮名不外图,喝牛清晓事膏腴。角巾册子高高挂,且作农夫且作儒。
再用晴窗气暖墨花春谢王胜之谏议惠金雀砚
砚名金雀世难伦,用报惭无天下珍。国士有诗偏雅处,晴窗气暖墨花春。
送王介甫知毗陵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䅳。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君又不若此,革辔障泥乌。款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粗。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
未教落素混冰池,且看轻黄缀雪枝。越使可因千里致,春风元自未曾知。恐是凝酥染得黄,月中清露滴来香。定知何逊牵诗兴,借与穿帘一点光。上林初就诏群臣,紫蒂同心各自新。谁见小园深雪里,破春一萼更惊人。诗报蜡梅开最先,小奁分寄雪中妍。水村映竹家家有,天汉桥边绝可怜。去年不见蜡梅开,准拟新年恰恰来。芳菲意浅姿容淡,忆得素儿如此梅。
题王牧之所惠墨梅
我家住在大庾岭之南,罗浮山之北,万树梅花三亩宅。地偏寒尽不知春,每傍南枝访消息。偶来谪宦居西湖,吟风咏月怀林逋。暗香疏影俱寥落,清兴不如观画图。罗浮山,大庾岭,琼瑶世界神仙境。酒熟梅开人未归,新诗题向图中景。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 其一
未教落素混冰池,且看轻黄缀雪枝。越使可因千里致,春风元自未曾知。
春秋纂言
十二卷。总例一卷。元吴澄撰。此书仿陆淳《春秋纂例》之体例,采摭诸家之言,各附于经,而间以己意论断。首为《总例》七篇,其“天道”、“人纪”二例为吴氏所首创,其余“吉”、“凶”、“军”、“宾”、“嘉”五例,则与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雷同。七例共八十八目。其《自序》云:“凡《春秋》之例,礼失者书,出于礼则入于法,故曰刑书也。”此书之体例虽近似张大亨《五礼例宗》,而其说经则近似苏轼与朱熹,认为《春秋》本是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反对支离破碎、刻巧变诈之说,其说以《左传》为主。如桓公三年春正月,吴氏以为阙文,反对前儒“桓无王明天讨不加”之说。此书初刻于元,现存田元刻大字本、《四库》系抄本。
读春秋略记
十二卷。明朱朝瑛撰。此为朱氏《五经略记》之一。此书辑录上自啖助、赵匡,下及季本、郝敬诸家旧说,补以己意。朱氏之说出其师黄道周,其最大之特色在于不囿旧说,不拘俗见,多发己意。其所辑录之诸家,大多皆是标新立异,不肯旁三传以说经者。其卷首《总论》云:“《春秋》大义,一言以蔽之曰:尊王。”又云:“读《春秋》者须观圣人之特笔,观其特笔而全书之旨可会而通也。于稷之会特书‘成宋乱’,恶贿赂之始行也;于澶渊之会特书‘宋灾故’,惜义理之终不明也。……书‘成宋乱’见正身之要焉,书‘宋灾故’见辨义之精焉,……凡圣人所为格致诚正、修齐冶平之道无不着于此矣。”此为其书之宗旨。朱氏认为,《春秋》一书原是经史相辅而行,史以陈其事,经以着其义,一笔一削,了然可见,但自鲁史亡而《左传》作,《春秋》之义遂多不可解。由于《左传》作于战国,其书多采他史以附之,故有与经文谬戾而不合其大旨者,而《公羊》、《穀》之略更不待言。因此,如果不因经以考传,而欲据传以明经,则会名实抵牾,是非舛错,而《春秋》之义则愈辨愈晦。可见朱氏仍深受啖、赵一派之影响。《四库》系据抄本收录。
春秋通义
一卷。撰人不详 此书体例为分条论述,按年代先后排次《春秋》大事。篇幅虽小,持论却较平允。如庄公七年“虽陨如雨”一条。《公羊》解释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又以记异为说。此书以为此只是润色旧文,与关涉褒贬的特笔无关,甚有见识。然其议论终不出前人窠臼。如哀公“十有二年春用田赋”条下云:“田赋,夏制也。而鲁用之,罪三案也。昭定以降数变旧章,非公也。是年螽,明年秋螽,冬再螽,应浚民深也。”此盖本《公羊》之说。再如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条下云:“当周之敬王鲁之哀公而孔子生,孔子之生不时也;当周之敬王鲁之哀公而麟至,麟之至不时也。然当周之敬王鲁之哀公而孔子不生,则人纪绝,人纪绝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然则孔子之生时也;麟之至应孔子,麟之至时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而终之以获麟,明乱极必治,而王者之迹卒不熄也。”实属荒谬。现存有《小万卷楼丛书》本。
春秋事义全考
十六卷。明姜宝撰。姜宝认为,《春秋》义在褒善贬恶,其中如所谓尊君父、讨乱贼、敦典庸礼、内安外攘的“经世之法”,也只于其叙事中见之。《春秋》“盖多直书而义见,即有笔削,其褒贬亦多于直书中概见焉,初未尝因一字以求一义。”“谬以为学是经者,不当于一句一字求圣人之褒贬,第观其所书之实,以求是非善恶之至。当考之《诗》所由亡,由成周政治之衰而成《春秋》之所由作;考之《左》之所以史,考之《公》、《穀》所以经;又考之经于以别传之真伪,于心求圣人所谓‘知我’、‘罪我’者在因笔削以寓褒贬,嫌于天子之赏善而罚恶,为圣人所不敢当,故自于其义为‘窃取’,而非胡氏所谓‘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圣人自以其褒贬敢于代天子赏善而罚恶也。如是以求,庶可以得圣人之心于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之中,即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以求圣人之所以传王法,之所以不易义。”此书因《胡传》“事详且核”,故多主之,然亦多参以己意。襄公昭公以下,《胡传》多阙,姜氏亦为之补葺。姜氏推重赵汸《春秋属辞》、季本《春秋私考》、周睦《春秋辨疑》、王樵《春秋经世》诸书,多采其说。此书之作始于隆庆初,成于万历十三年(1585)。《四库》系抄本收录。
答小帆用苍字韵见寄
与君衰飒鬓都苍,望古平生愧景行。祇道王城堪大隐,那知春色是他乡。世风无地容章甫,史例微闻病紫阳。风鹤不惊尘不到,且从田父醉淋浪。
才调集
十卷。后蜀韦縠撰。韦縠仕王建为监察御史,其里贯事迹均未详。此集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评此集,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实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冯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如李白录 《愁阳春赋》,是赋非诗。王建录 《宫中调笑词》,是词非诗。皆乖体例。贺知章录 《柳枝词》,乃刘采春女所歌,非知章作。其曲起于中唐,知章时亦未有。刘禹锡录《别荡子怨》,乃隋薛道衡昔昔盐。王之焕录《惆怅词》,所咏乃崔莺莺、霍小玉事,之焕不及见。实王涣作。皆姓名讹异。然颇有诸家遗篇。如白居易 《江南赠萧十九》诗,贾岛 《赠杜驸马》诗,皆本集所无。又沈佺期 《古意》,高棅窜改成律诗。王维 《渭城曲》“客舍青青杨柳春”句,俗本改为 “柳色新”。贾岛 《赠剑客》诗 “谁为不平事”句,俗本改为谁有如斯之类。此书皆独存其旧,亦足资考证。韦縠生于五代文敝之际,故所选取法晚唐,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弱之习,未为无见。选诗不以年代编排。崇尚晚唐“温李”一派。题材偏重别情闺怨。风格秾艳,反映了晚唐五代的诗风,有明毛晋汲古阁本。《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抄本。清人有 《才调集补注》,殷元勋笺注,陈邦绥补注,十卷本。乾隆五十八年(1793),思补堂刻本。清人吴兆宜有《才调集笺注》十卷,吴惠叔抄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 《唐人选唐诗》 (十种),收入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广成集
十二卷。唐杜光庭(850—933)撰。杜光庭字圣宾,处州缙云 (今属浙江)人。性喜读书,好为辞章。懿宗设万言科选士,不中,入天台为道士。喜宗至蜀,召见,赐紫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建后蜀,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号广成先生,进户部侍郎。后主立,以为传真天师,崇真观大学士。后解官隐青城山白云溪,自号东瀛子。《宋史·艺文志》载杜光庭《广成集》一百卷,又 《壶中集》三卷。《通志·艺文略》作《光庭集》三十卷。此书共十二卷,集中所收仅表及斋醮文二体,文字虽工,却称不上文学价值。唯其中涉及人物史事,颇有史料价值。如在唐末时为王建作醮词,或称王建川主相公,或称司徒,或称蜀王,或称太师,考证史实,均相吻合,而史独失载其太师之号,又如王宗夔、王宗黯二人,皆王建养子,《十国春秋》载其莅官行事;此书中具体称王宗夔为汉州尚书,王宗黯为镇江军节度使,也可补《十国春秋》之阙。五代文史资料散佚缺略,因而集中所存,可从稽考补阙。此书版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十二卷;又有 《道藏》本,《四部丛刊》本,为十七卷。
甲寅春之海山雨后访王渊明知县
谁问春泥没履牙,萝门窈窕绿差斜。幽芳松菊渊明径,深秀溪山摩诘家。默照佛灯寒不掉,对缘心鉴净无瑕。仍闻懒甚融居士,庭鸟几番狼藉华。
和王舜举春日襄阳之作因送之归
汉水千年绿,襄阳二月时。人歌大堤曲,春到习家池。且纵山公醉,宁同叔子悲。葛疆今已老,归马莫教迟。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其三
干戈六代战血埋,双阙尚指山崔嵬。当时君臣但儿戏,把酒空劝长星杯。临春美女闭黄壤,玉枝自蕊繁如堆。后庭新声散樵牧,兴废倏忽何其哀。咸阳龙移九州坼,遗种变化呼风雷。萧条中原砀无水,崛强又此凭江淮。广陵衣冠扫地去,穿筑陇亩为池台。吴侬倾家助经始,尺土不借秦人筛。珠犀磊落万艘入,金璧照耀千门开。建隆天飞跨两海,南发交广东温台。中间嶪嶪地无几,欲久割据诚难哉。灵旗指麾尽貔虎,谈笑力可南山排。楼船蔽川莫敢动,扶伏但有谋臣来。百年沧洲自潮汐,事往不与波争回。黄云荒城失苑路,白草废畤空坛垓。使君新篇韵险绝,登眺感悼随嘲咍。嗟予愁惫气已竭,对垒每欲相劘挨。挥毫更想能一战,数窘乃见诗人才。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寒云沈屯白日埋,河汉荡坼天如筛。衡门兼旬限泥潦,卧听窾木鸣相挨。萧辰忽扫纤翳尽,北岭初出青嵬嵬。微之新诗动我目,烂若火齐金盘堆。想携诸彦眺平野,高论历诋秦以来。觥船淋浪始快意,忽忆归云胡为哉。念君少壮辍游衍,发挥春秋名玉杯。书成不得断国论,但此空语传八垓。登临兴罢因感触,更欲远引追宗雷。君知富贵亦何有,谄誉未足偿讥排。风豪雨横费调燮,坐使发背为黄台。留宾往往夜参半,虽有樽俎无由开。江南佳丽非一日,况乃故园名池台。能招过客饮文字,山水又足供欢咍。剩留官屋贮酒母,取醉不竭当如淮。六朝人物随烟埃,金舆玉几安在哉。钟山石城已寂寞,祇见江水云端来。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世宗初伐淮。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台。龙腾九天跨四海,一水欲阻为可咍。降王北归楼殿坼,弃屋尚锁残金堆。神灵变化自真主,将帅何力求公台。山川清明草木静,天地不复屯云雷。使君登高访古昔,伤此陈迹聊持杯。因留嘉客坐披写,酃渌笑语倾如筛。酒酣重惜功业晚,老矣万卷徒兼该。攒峰列壑动归兴,忧端落笔何崔嵬。馀年无欢易感激,亦愧庄叟能安排。青灯明灭照不寐,但把君诗阖且开。干戈六代战血埋,双阙尚指山崔嵬。当时君臣但儿戏,把酒空劝长星杯。临春美女闭黄壤,玉枝自蕊繁如堆。后庭新声散樵牧,兴废倏忽何其哀。咸阳龙移九州坼,遗种变化呼风雷。萧条中原砀无水,崛强又此凭江淮。广陵衣冠扫地去,穿筑陇亩为池台。吴侬倾家助经始,尺土不借秦人筛。珠犀磊落万艘入,金璧照耀千门开。建隆天飞跨两海,南发交广东温台。中间嶪嶪地无几,欲久割据诚难哉。灵旗指麾尽貔虎,谈笑力可南山排。楼船蔽川莫敢动,扶伏但有谋臣来。百年沧洲自潮汐,事往不与波争回。黄云荒城失苑路,白草废畤空坛垓。使君新篇韵险绝,登眺感悼随嘲咍。嗟予愁惫气已竭,对垒每欲相劘挨。挥毫更想能一战,数窘乃见诗人才。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王氏之说则列于三家之后,称之“谳”。干文传、寿道《序》称此书乃是放求朱熹《周易本义》、《诗传训辞》、《礼经制度》、《四书集注》、《集义》、《语录》宗旨,“凡释经引证之言,师友讲明之论,其有发明《春秋》之旨者,具载本经,证以胡氏释辞”,花了近二十年功夫而成。此书虽以程、朱、胡为主,但于程、胡之说尚有歧异,而于朱熹则无一异词,叶梦得有《春秋谳》一书,王氏可能未见,故书名与之相同。但议论则不及叶氏之精。此书虽唯朱熹是从,但亦多调和之论。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条,胡安国提出夏时冠周月之说,且云本之程颐。朱熹对胡氏此说曾加以驳斥,而王氏《谳》主胡氏之说,又以朱熹之语委曲以证之,殊为不类。此书原十二卷,后脱佚后三卷。现存万卷楼抄本。
读刘易春秋新解
夫子春秋之所记,二百四十有二年。谨严之法不可犯,欲示万世天子权。礼乐征伐必上出,诸侯虽大莫得专。周平东迁鲁君隐,王纲坏裂勿复联。天王所存位与号,列国自用公承传。齐桓晋文无实义,挟周徇己掩大愆。不归圣笔立中制,谁其当罪谁其贤。丝纷五传角同异,各专门记执所偏。遂令学者蹈迷径,不探元本遭羁牵。至于歆向父子间,亦反天性相镵镌。何休杜预范宁辈,离经附传以臆笺。膏肓废疾互讥病,虽欲针起难自痊。前人文字安可数,议难啾唧秋嘒蝉。有唐名儒陆淳者,始开奥壤窥源泉。我朝又得孙明复,大明圣意疏重渊。刘生新解最后出,了无塞碍成通川。所趋旨义极简正,撑拄异论牢且坚。事不归王皆不与,达经之志所以然。诗三百可一言蔽,曰思无邪而已焉。方今四海大一统,万里号令犹君前。安不思危易其治,毋容僭乱生阶缘。往持此说助邦政,坐令当扆尊如天。
春秋四传纠正
一卷。清俞汝言撰。康熙十五年,俞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复于此年夏续作此书,以综括《平义》之大旨。此书摘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僭,计八条;二曰执理而近于迂,计十五条;三曰尚异而邻于凿,计二十三条;四曰臆测而近于诬,计四十三条;五曰称美而失情实,计八条;六曰摘瑕而伤锲刻,计十六条。末附《春王正月辨》一篇,申《左氏》、《公羊》、孔安国、郑玄之说,明周王改时改月,《春秋》正朔皆从周。此书虽名为“四传纠正”,但纠而不正者有之,如隐元年春王正月,胡安国认为“仲尼以夏时冠周月,垂法后世”,固然荒谬,而俞氏纠之曰:“按,春王正月,周制则然,非仲尼始作。匹夫无位而可改正朔乎?欲以正天下而自干僭上之罪乎?”同是臆说。再如僖四年“蔡溃,遂伐楚”。胡氏以为是讥齐桓之专,固是穿凿,而俞氏则以为非讥齐桓,而是“当时诸侯知有霸主,而不知有天子,特借书法以明大义”,亦属附会。正而纠之者亦有,如《左传》载华督夺孔父之妻,齐桓因蔡姬而侵蔡,俞氏皆以为臆测近诬。然臆测者非《左氏》,实俞氏本人耳。《四库》系从俞氏手稿传抄、现存《昭代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