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圣权自开寿域作小亭其前植桂环之谒予作扁有诗云不分桂籍一毫月枉踏槐花十八秋其志亦可悲也已为题曰桂穴而系之诗
老蚕作茧自缠裹,不肯生前只么休。却后百年牢记取,满身明月桂花秋。白头不了秋风债,桂穴锄云种一枝。与世今迷日五色,莫教地下有人知。
挽汪养源舍人二首 其二
公作庐陵掾,先君官赣州。书邮时问讯,江驿几淹留。抚事今安在,临风涕莫收。谁为耆旧传,好寄竹林游。
挽汪养源舍人二首
要识公兄弟,当年蜀两苏。文章到宗匠,人物见规模。谩有词垣用,终迟政府须。世缘殊未了,忽复返清都。公作庐陵掾,先君官赣州。书邮时问讯,江驿几淹留。抚事今安在,临风涕莫收。谁为耆旧传,好寄竹林游。
道德经精义
以道家内丹功法注解《老子》的代表性著作。清代黄裳撰。按《老子》八十一章,逐章为注。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深入浅出,亲切平实。诚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华阳汪氏养性斋刊本、南京红十字会道院精刊本等。1960年萧天石重刊于台北时,易名为《道德经精义》。
竹亭歌和复汪二守
晴旭朝生东海堧,穿我竹亭才数椽。主人晓起冠履清,异境不谢论壶天。明珠万斛忽照眼,赤城玄圃凝朝烟。山精潜形□遁迹,郊麟岐凤纷吾前。使君访卜昔何许,翠华南巡知几年。成嘉两地足甘雨,苍梧重理南薰弦。行亭何幸蒙倾盖,再拜二子观折旋。是日江风荡烦暑,天清雨散云孤骞。回视吾亭,何有金石琳琅之可传。觥筹交错,歌咏言还。古人取适,今胡不然。噫吁嘻,禹颜忧乐奚后先。不如饮竹亭酒,付穷达于彼苍,岂不闻衔杯乐圣称世贤。
韶阳之迁道中呈汪时法
南江一道水分明,寂寂扁舟不记程。回望家山在云际,梦魂犹对短书檠。汪氏诸郎子独贤,相从过岭过韶川。九龄风味犹存否,莫向南华却问禅。一川风月下扁舟,荡漾金波泛白鸥。此去韶江知几里,九成缥渺在云头。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一卷。宋岳珂(1183-1234)撰。珂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河南南阳)人。南宋着名爱国将领岳飞之孙。历官至权户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一生着述甚多,除此书外,尚有《金陀粹编》、《宝真斋书法赞》、《桯史》、《玉楮集》、《愧郯录》、《三命指迷赋》、《棠湖诗稿》、《吁天辨诬集》等。宋代九经刊本,以廖刚所刻为精审,珂取廖本九经,增以公、穀二传及《春秋年表》、《春秋名号归一图》,校刊于相台书塾,并述校刊之意,作《总例》一卷,即此书。内容包括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七部分。各部分前有小引,述校刊缘由。其书久无刊本行世,至清乾隆年间田大椿始刻之,既而鲍廷博又刻桐花馆订本,嘉庆年间杨州汪氏以影宋本翻刻,璜川吴氏又据汪氏本重刻,此书才广泛流传于世,然而刻本既多,各本相校也互有出入。今存有清影元抄本二种,清抄本三种,清刻本二种。
大坂行一首奉挽汪隐君夫妇并赠其子佥宪希颜
大坂之山多桧松,大坂之水多鰅鳙。采山钓水无异姓,只有汪氏称名宗。汪氏之先本王子,靖乱尤能保终始。后来亦有唐端公,遂与州民共生死。两公庙食八百年,云礽何止人三千。出者处者恒有道,往往读书并力田。迩来积庆谁堪数,一族咸推佥宪父。父耕子读两无惭,那更深闺有慈母。当今天子明孝人,每下恩典旌贤臣。九原伉俪虽莫作,高堂五采明丝纶。我观汪氏庆未己,科第联翩一时起。叔侄兄弟凡六人,冠盖如云照墟里。大坂水清山更奇,中有汪家双墓基。他时添取石翁仲,为尔重书先德碑。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文康。《礼经会元》以概括《周礼》而立论,共一百篇。除第一篇总序泛论《礼经》、第二篇驳汉儒之失、第一百篇补《冬官》之佚外,其发挥经义实为九十七篇。其中《朝仪》、《宫卫》、《王畿》、《祭乐》、《明堂》、《分星》六篇,各附以图,由于刊本错乱,“祭乐”后所附之图,实为“乐舞”之图,“祭乐”之图移于前幅。《礼经会元》体例与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略同,议论多互相矛盾,从内容上看,《太平经国》所论庞杂,《礼经会元》则无此疵。叶时受当时疑古风影响,极力驳贬前儒而立己说,如“注疏”一篇,认为刘歆诬《周礼》,基本承先儒旧论;“补亡”一篇,认为《冬官》散见五官,与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相同;至于认为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冬官》是多余的,汉武帝不信《周礼》,由此一篇,则无根据;又驳难郑玄所注深害《周礼》,诋其不该用纬书注《周礼》以及用《国语》注“分野”等,则过于偏颇。其必欲复封建、井田、肉刑则显与时事不合。然总体而论,叶时的《礼经会元》对《周礼》概括基本准确,较为可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大旨醇正,多能阐发体国经野之深意”,是后世研究者研究《周礼》的一部有价值参考书。《礼经会元》版本有:元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萧梅林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元至正杭州路儒学刊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元至正藤花榭刊本;汪氏丛刊本;陆有元刊本;明初黑口本;陆子全书本;明复刊元至正本;洞庭席氏刊本;清许元准刊本;乾隆桐柏山房刻本;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简称《素灵类纂约注》。医经类著作。清汪昂撰。三卷。昂字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专攻医学。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剂。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汪氏认为《内经》理全渊深,包举弘传,为医家必遵之经典,然全书浩繁,不便观览。故将《内经》原文分为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等九篇。详加注释。多采王冰、马玄台、吴鹤皋、张隐庵诸家之言,约占十分之七。汪氏自注约十分之三。所述平正,于医林中颇有影响。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针灸问对
明代汪机著,成书于1530年。汪氏取《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及诸家针灸之书,条析其说,设为问答,以阐发其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推崇《内经》、《难经》,在84对问答中,完全引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其注者的就有46问。正是由于推崇经典,因而对后世医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如对《子午流注针经》,他认为“素难不载,不唯悖其经旨,而所说亦自相矛盾多矣”。对《金针赋》的手法,也持不同态度,如对“男子左泻右补,女子左补右泻”的针法,他认为“知补泻转针,左右皆可,但当识其内则补,伸则泻耳;后人好奇,广立诸法,徒劳无益”。对《金针赋》十四针法,他认为“考其针法,合理者少,悖理者多,错杂紊乱,繁见重复”。总之,汪机的学术特点,是以古典针灸医籍为本源,治学严谨,力求实效。原书收入作者自著的《汪氏医学丛书》,近代有单独刊行的石刻本和排印本。
石山医案
医案。明汪机 (1463—1539)撰。三卷,附录一卷。机另有《运气易览》已著录。此书乃汪氏弟子陈桷于正德十四年(1519) 编辑而成。上卷论述营卫气血、内科杂病医案,中卷为外、妇、儿病案,下卷为答银宋公书。汪氏持论多宗丹溪。认为丹溪的 “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说明“日明于月”的自然现象,结合到人体则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临床上,强调辨证论治。“遇有病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不拘泥于成方,善用参芪益气补血,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著。纠正宋金以来 《局方》 用药偏于温燥,刘河间用药偏于寒凉之弊。汪氏重视四诊合参,尤长于脉诊与望诊,故案中多记述患者形体、色泽,或以形治,或从脉症入手,施治灵活,对临床有一定参考意义。附录载汪氏门人陈钥论参芪用法二则和李汛所撰汪机小传一篇。有《四库全书》本,上海食竹山房石印《汪氏医学丛书》本。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其大旨终以胡传为宗。汪氏自称:“《春秋》传注无虑数十百家。至子程子始求天理于遗经,作传以明圣人之志,俾大义炳如日星,微辞奥旨,了然若视诸掌。胡文定公又推广程子之说,着书十余万言,然后圣人存天理,遏人欲之本意遂昭焯于后世……元统甲戌,教导郡斋,讲劘之暇,因阅诸家传注,采摭精语疏于其下,日积月羡,会萃成编。”汪氏认为,“《春秋》一事之笔削,一言之增损,一字之同异,无非圣心精微之攸寓,而酌乎义理之至当。如殊会一也,而会王世子则书‘及以会’,以卑会尊之辞也,所以尊储君也;会吴则书‘会以会’,以此会彼之辞也,所以外裔夷也。同盟一也,而新城鸡泽独于公会诸侯之下书某日同盟盖新城乃赵盾主盟而鸡泽单子与盟,故皆书目以采同盟之上,所以谨其渎君臣之分而异之也。楚成使宜申献捷、战泓、围宋皆贬书人,所以贱僭窃;而会盂书爵于陈蔡郑许曹君之上,以着其争霸之实,盖不书爵则疑非楚君。昭公失国,会陵、如齐、如乾侯,其返虽不告庙,皆书公至,所以存君;而必系居于郓,盖不言居郓,则疑于复国。通诸二百四十二年,于例中见法,例外通类诸如此者,遽数不能终。”可见其臆度不下胡氏。此书之惟胡氏为宗,前人已有讥之,如明陈霆《两山墨谈》讥其此以鲁之郊祀为夏正,又以周之烝尝为周正,是其迁就《胡传》,不免骑墙之证,明初胡广奉敕编《五经大全》,于《春秋大全》一书几乎全抄袭此书,有明二百余年之科举,于《春秋》则宗此书。此书撰成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现存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外科理例
外科专书。7卷,并附方1卷。明·汪机辑撰,为汪氏晚年之作。刊于1531年(嘉靖10年),后收入《汪石山医书八种》中。汪氏鉴于当时之疡科医生,在诊疗病患时,往往只靠外症所见,不重视脉理虚实之殊,经络表里之异,故撰辑此书。他在“外科必本诸内,知乎内以求乎外”的思想指导下,广辑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等金元医家有关疡科之论,并收录当代医家薛己的疡科临症经验。此书从医学理论出发,较深入地阐述了诸外科病的症治经验,每论一症之后,均附有医案,并以按语形式加以剖析。本书之所以取名“理例”,意在使后学重视整体,学其理,仿其例,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对痈疽的治疗大体以调补元气、先固根本为主,重申“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观点,反对滥用刀针,不轻易投用寒凉之剂,强调详审脉症,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根据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观点。此书理论联系实际,在处方遣药方面,随症变通,不拘成法,对后世外科治疗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建国后有排印本出版。
本草备要
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代汪昂撰。商务印书馆1954年铅印本。该书是本草学著作,汪氏认为有些本草书籍内容“备而不要”或“要而不备”,故取材《本草纲目》与《神农本草经疏》等书,选取常用药品,述其要旨,又兼补以上两书之末备,故名《本草备要》。卷首为“药性总义”,概括药学理论,次以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等8部分类,共载药478种,各药名之下,以小字简述其主要功效,并系统介绍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材形态、加工炮制等,并附图461幅,均系转绘自《本草纲目》钱蔚起本药图。此书完备而扼要,论药虽采众家之说,又有个人创见,书成即风行全国,为中医初学者常用入门书。书中引证了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中关于炮炙的总结性论述,但无新见地,各药项下所注炮炙方法,亦大体同前人。仅对于生、制品的药效解释,以及采用不同辅料对药效的影响,略有发挥。如认为黄芪不必盐炙,“或曰补肾及崩带淋浊,宜盐水浸炒。昂:此说非也,前证用黄芪,非欲抑黄芪使入肾也,取其补中升气,则肾受荫,而带浊崩淋自止……”“人参芦能涌吐痰涎,体虚人用之,以代瓜蒂”。海藻“其用在咸,似不宜洗过。”“当归,非治痰药,姜制亦臆说耳”。
医方集解
中医方书类著作。共3卷。清汪昂撰。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氏仿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吴鹤皋《医方考》之遗意予以扩充,采辑古方300首,附方为数更多。收方皆取诸书所共取、世间常用之方,尤为重视选录仲景诸方。至于药味幽僻,采治艰难及治奇证怪病者,概不选录。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丧、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方剂。
述学
文别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等。汪中学识渊博,尤精儒墨。中年以后,辑录三代学制,以及文字训诂、制度名物等,以成此书。内容广泛,以研究历代学校教育为主。第一次刊行时,以属稿未成,又附有作者所撰文章之精者。嘉庆三年 (1798),阮元为之作序,重新刊行,分为二卷。嘉庆二十年(1815),其子喜孙编刻宋小字本,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卷首由王念孙作序,为第三次刻本。嘉庆二十三年(1818),严杰就阮元刻本重新删订为二卷,经义类中少明堂通释上中下三篇,又少杂文之无关经义者十数篇,而多出释服冕之用、荀卿子通论、大学平议、瞽瞍说、嫔于虞、讲学释义、释夫子、释厉字义、释郢、答人问郊特牲等十 一篇,第四次刊行,为学海堂经解本。道光三年 (1823),其子喜孙就其小字本,增入补遗、别录,为六卷,编入汪氏遗书,为第五次刻本。今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皇清经解》 等版本。
石壁
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英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
元日赠沈宗师四首 其二
念昔从诸贤,关汪老耆旧。是事今则无,斯人亦难又。尔来见公子,却立两公后。不倦以终之,可以为子寿。
劳山纪游百咏选七十九首
劳盛别异志图经,雄峙鳌山百里青。襟带黄腄表东海,天留福地慰真灵。禺号移海走蛟龙,负气争高百二峰。怪底蓬莱遗左股,浮空朵朵碧芙蓉。埶凌天汉镇蛟宫,蜃气楼台带断虹。此是祖龙回驭地,蓬壶圆峤有无中。怪石狰狞鬼面皴,黑如积铁白如银。鲸波涌出珊瑚礁,胜践来寻寂寞滨。畅好山光夹道迎,盈盈九水眼波明。冈峦回望南龙口,此是游山第一程。竹窝河畔漫勾留,弹月桥边夕照收。流水声谐琴筑韵,尽饶幽趣付閒鸥。葛场山北席山南,小憩奔车九水庵。楼馆参差台柳路,垂杨弥望碧毵毵。眼前攒崿雨新晴,隔水人家带豆棚。百里蜿蜒驰道尽,登山到此舍车行。棒石针岩鸟道斜,山皴斧劈间披麻。上游水汇桑家涧,百里河声走白沙。鹰窠河畔日昏黄,九水分流入下方。破庙无僧集蝙蝠,阅人佛亦厌津梁。淙淙涧溜挟泥沙,石咽泉声寂不哗。峡入玉鳞天一线,两山壁立似排衙。黛蓄膏渟不测渊,靛缸倒影蔚蓝天。临流石几科头坐,领取潮音一味禅。齐烟九点接氤氲,俛视苍茫八表昏。呼吸直疑通帝座,振衣劳顶望天门。试登绝顶探泉源,突兀中天定一尊。磕掌峰前穷远目,众山环列若儿孙。鸟道山梁出紫烟,风篁雨箨翠娟娟。坐贪蔚竹庵前月,举火来参玉版禅。苍然岚气接诸天,云海沉沉頫大千。领袖群峰无我相,老僧入定不知年。二水澄潭浸碧虚,锦屏倒影压芙蕖。峭岩一窍开混沌,石破天惊草昧初。梯田禾稼碧于油,犬吠鸡声閧一丘。极望巑岏青不断,饮溪山似橐驼头。澄潭见底数鯈鱼,松籁沉沉乐出虚。回首神清宫去路,大劳山色迓肩舆。缥缈天绅树杪明,夜来一雨遍山鸣。飞泷四射无拘束,博取花花浪子名。纵横三尺石棋盘,独坐山头袖手看。漫道烂柯人世异,仙翁曾此控飞鸾。积李崇桃烂漫春,红嫣紫姹负芳辰。轻箯重过雕龙嘴,秋色无端上白蘋。天吴跋浪日车翻,沙碛参差落涨痕。红叶著霜红似火,钓龙矶上立黄昏。群峭摩天碧四围,斐然亭上坐忘归。钟声依水无边际,又挟空林落叶飞。卧鱼形肖石盘陀,仄径崎岖踏软莎。空穴来风声震谷,逄逄叠鼓吼灵鼍。海市混茫背日开,鹤山东接小蓬莱。先天庵擅天门胜,邋遢仙留石一堆。峭壁斑斓菭养茸,观音岩现妙鬘容。一庵附石如屏障,古洞谽谺有伏龙。天半朱霞日色浑,贮云轩畔坐黄昏。松涛谡谡逍遥径,一路蝉声望海门。蟠松偃盖近天都,大石轮囷虎负嵎。云海须臾生万幻,群峰浮白若樗蒲。上苑西边落照红,海云庵接太平宫。大书深刻狮峰石,山海奇观笔阵雄。行脚山空拾断樵,秋风飒飒树萧萧。山庭烟锁犹龙洞,朱噣魂飞不可招。烟绦雾甲柳僛僛,环水人家镜里窥。夹岸荷花香十里,闹红一舸入烟陂。望门还似鸟投林,小憩山家傍碧岑。河是悬心村反岭,风寒始觉入山深。路入苍烟晓望村,几家老树半遮门。青帘斜出丹枫外,回首冈峦落日昏。接队昏鸦作道场,四山合抱塔中央。摩天一揽三标胜,百福庵头坐夕阳。漫寻丹灶吊长春,玉蕊楼高迹已陈。篆叶楸兼书带草,康成书院委荒榛。两峰夹峙石为门,应谷长风万骑奔。付与茅庵专一壑,孤松坐对欲忘言。缭白萦青带远峦,夕阳涧底响鸣湍。攀藤直上清风岭,山径羊肠十八盘。斜阳冉冉下西崦,返影鎏金碧落岩。风振长林疑虎啸,云峰负日露双尖。苍松作队接天青,峭壁摩空展翠屏。倒景奔泉泻金液,五华映日玉亭亭。轸石擎空梳洗楼,飞升玉女渺青虬。桃花片片飞三月,安得探奇最上头。峭崿千寻頫海滨,山溪曲折草如茵。翠屏岩下眠龙石,落日光摇闪赤鳞。石面斜平若发硎,大风有隧似惊霆。琳宫夜祀东华帝,拜石来看北斗星。苍茫暝色接林坰,天外峦光一逻青。花讯盛于三月半,买春人醉少山亭。梵呗微微法海祠,丹山花事忆年时。桃花十里春风路,成就茅亭一段奇。滨海人家罨画中,橛头船趁鲤鱼风。鸣榔唱晚渔歌起,杨柳湾旁繫钓筒。登窑面海枕山陲,茅舍疏疏间竹篱。梦断春风千顷雪,梨花廿里悔芳时。巉岩触处履蒙茸,潮汐山趺日夜舂。石老人禁风日暴,坐看尘劫不龙钟。凉水源头碧一洼,二山合处涧名茶。镜中倒影秋千崮,鼓吹林陬两部蛙。瘣木生瘿丑茵肥,岩屏泼翠锁烟霏。眼明四叠龙潭瀑,界破青山匹练飞。南窑合杳乱峰堆,神观遄飞出九陔。猱狖道通砖塔岭,将军槽已没蒿莱。荒荒海气四天垂,新月云端展翠眉。凭吊慈光无主洞,石门矗立自然碑。黄昏渺渺上方钟,荦确幽探蹑虎踪。雾鬓云鬟天外立,日成迟我美人峰。淩虚铁瓦殿崔嵬,风口闲行路隩隈。七二叠山云际现,饱餐秀色钓鱼台。摩头千仞碧嵯峨,海色云容自璗摩。天岔汪头晞发坐,日从梯子石边过。独立云端见似人,頫看沧海几扬尘。幕云崮与凌烟崮,争及金刚不坏身。乘槎万里别人间,男女三千去不还。终古浪淘徐福岛,何曾海外有仙山。两峡中通八水河,海门峭壁郁嵯峨。当流石似孤罴坐,赴海奔湍马下坡。石隥千盘落照明,㩳身万仞眺秋晶。松风凉入三千界,把袂洪崖谒上清。玉皇殿阯矗松门,天外丰碑缔搆存。一树牡丹枝半萎,椒浆香玉与招魂。石桥曾此纪朝真,杨柳丝丝拂钓纶。大字擘窝青玉案,道人遗墨吊长春。猗猗箓竹锁云关,银杏虬柯碧藓斑。窝入秘巴寒澈骨,玲珑楼观俨仙山。明霞洞外接天风,岩幌千寻倚碧穹。安得打包留信宿,坐看朝旭破鸿蒙。罡风猎猎夕阳昏,石隥盘空近帝阍。群峭摩天争赑屃,云中山顶望昆仑。海印基残竹万丛,耐冬花老梦成空。诛茅还与山争地,羽士能专十亩宫。倚仗山门听晓钟,野花细碎绽红茸。三清殿外唐槐树,枝干盘拿欲化龙。酒糟矼接试金滩,侧足蛇行路诎盘。地尽神州山脉断,东南一望海漫漫。早春天气忆芳菲,山腹琳宫碧四围。一树山茶红似火,化身绛雪是耶非。送我蝉声一径幽,枫林策策飒先秋。二宫分路摩崖字,上下伽蓝一望收。梯石层层落照红,峰头极目揽雌虹。东平岚在青天外,隐隐钟声出梵宫。青黄山是钓人家,晒网门前夕照斜。路入仙源何世界,等閒一饭饱胡麻。云旗缥缈万灵奔,浪啮山趺日吐吞。天外罡风吹海立,苍茫暮色八仙墩。俛仰兴衰问水滨,青山麃子石嶙峋。尽饶波海参天胜,古碣苔封阅几秦。高下岩扃绝鸟踪,亭亭翠盖踞苍龙。拿云排日飞晴雪,更访清虚白骨松。兰若丰碑慧炬残,摩崖天宝剩棋盘。何当更上烟台顶,片石摩挲晋太安。文物山中几孑遗,元钞册府宝元龟。经函道释双明藏,疑有山灵与护持。选新掷楯忆逄萌,都讲公沙有重名。通德门高传学派,流风人仰郑康成。玄晶孕石玉无瑕,石耳登盘间蕨芽。苍木黄精收药笼,四时生计足山家。醉唤青莲餐紫霞,卅年道长似浮家。平生尽有看山癖,识路何堪马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