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
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大型临床医学丛书。又名《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共44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作者精究医学,博极群书,历时11年编成此书。作者取为临症医生提供赖以参酌的“准绳”之意,题为书名。 全书包括《证治准绳·杂病》八卷,《证治准绳·类方》八卷,《证治准绳·伤寒》八卷,《证治准绳·疡医》六卷,《证治准绳·幼科》九卷,《证治准绳·女科》五卷。书中论述内、外、幼、妇、疡诸科,病证相当广泛,每一病证先综述明代以前名医的观点和治疗经验,然后阐述作者个人见解,并辨析诸证和脉象的异同。全书的体例是随证论治,内容以辨证论治为主。《证治准绳》收罗广博,整理严谨,议论持平,《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它具有“博而不杂,详而有要,于寒温攻补,无所偏主”的特点。《证治准绳》与《本草纲目》、《景岳全书》一起,被称为明代三大医学杰作,也是17世纪流传最广的中医著作之一,并为后世历代医家所推崇。
龙朱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均作于1928年秋冬。1931年8月上海寻乐轩初版。收《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等短篇小说5篇。主人公龙朱是湘西白耳族苗人中最出色的美男子,一个勇武、智慧的武士。一次,他和对山女人对歌,女子美妙的歌声使他怦然心动。龙朱正要循声寻找那女子时,但已杳无影踪。后探得对方原是花帕族黄牛寨寨主的姑娘,于是龙朱热情地向那姑娘求爱,终于赢得了幸福。作品刻划了在氏族社会风气中养成的自尊、自强、勇敢、真诚的龙朱这一艺术形象,借此与被毒化了的“都市文明”相对照,呼唤自由美好的人性来充实现实的人生。作品传奇色彩浓厚,并采用民间故事的写法,颇能引人入胜。
八窍珠
亦称《五义图》。长篇评话。故事述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吏部尚书祝成山愤而辞官归故乡杭州,不久病故。其子祝贤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日路遇任奎之妻崇月娥因婆婆卧病,无钱请医,不得已出售传家之宝八窍珠,正欲赠银相助,不料魏忠贤义子魏川见珠起意,命家奴抢珠。月娥虽身怀武艺,但寡不敌众,宝珠被夺,祝贤乃赠银而去。月娥三次夜入魏府夺珠未成,遂扶婆婆返河北。祝贤奉母命迎娶表妹方翠英,魏川因向方家聘娶翠英被拒,竟于祝贤迎亲之日抬花轿去方府抢亲,幸翠英之兄方举得赶来谢恩的任奎、月娥夫妇之助,打碎花轿,击退强徒。魏川复提出擂台比武争亲,月娥请其母没牙虎焦氏太太压阵,大败魏川,并迫魏交出八窍珠。祝贤与翠英成婚后赴京赶考,途中与魏川相遇,险遭杀害。及至京城,魏又勾结主考官、右相梁燕山将祝贤考卷涂抹成废卷,幸皇帝夜访,在寺院巧遇祝贤,面试文才,金殿御封状元。梁燕山设毒计,将祝贤骗至相府欲杀之,书童与祝调换衣服代死,梁之九姨太为报祝家旧恩,藏祝于后花园。时方举已返京复官职,与探花蓝鸿寻找祝贤发现线索,翠英赶至京城滚钉板告御状,在都察院孟仲璧相助下,皇帝准状审梁,在相府搜得祝贤,奸相被问死罪。魏忠贤狗急跳墙,派人行刺皇帝,方贤义兄严秀救驾,魏遂纠集奸党叛反,众英雄保驾锄奸,妖道袁三杰以妖术助魏,被月娥等以能镇邪灭妖的八窍珠击倒,魏党败亡。此书目亦为扬州评话书目,相传系一艺人以《八山盗》一书为骨架,经八位同行自愿各教其一个精彩回目捏合而成,“八窍珠”即含有八个评话名家的“窍门”集中于此书之意。现能上溯到的最早演出者是清末艺人单耀祥。苏州评话演说此书者,单耀祥之后,有蒋声翔、黄兆麟、潘伯英等。
巢氏诸病源候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贤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吴氏书,惟《新唐书·艺文志》二书并载,书名卷数并同,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观晁公武《读书志》,称隋·巢元方等撰,足证旧本所列,不止一名,《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字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矣。《四库》著录本,为明·汪济川方广所校,前有宋绶奉敕撰序,考《玉海》载天圣四年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贤校理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论》,五年四月乙未,命国子监摹印颁行,诏学士宋绶撰《病源》序,是其事也。书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王焘《外台秘要》诸论,多本此书,今勘之信然,又第六卷解散病诸候,为服寒食散者而作,惟六朝人有此证,第二十六卷猫鬼病候,见于《北史》及《太平广记》者,亦惟周齐时有之,皆非唐以后语,其为旧本无疑,其书但论《病源》,不载方药,盖犹《素问》《难经》之例,惟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亦不言法出谁氏,考《隋志》有《引导图》三卷,注曰立一坐一卧一,或即以其说编入欤?《读书志》称宋朝旧制,用此书课试医士,而太平兴国中集《圣惠方》,每门之首,亦必冠以此书,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矣,王祎《青岩丛录》,尝议其惟知风寒二湿,而不著湿热之说,以为疏漏,然病机万变,前人所未及言,经后人阐明者甚多,未可以一节病是书也。此书传本极少,清末周学海取家藏旧本,以日本刻本及《外台秘要》校定,刊入丛书中。
伤寒贯珠集
伤寒类著作。清尤怡撰。八卷。怡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洲(江苏吴县)人。幼年家甚贫,工诗词,后从游于名医马元仪,博览群书,晚年学益深造,治病多效,名著当代。撰有《金匮要略心典》、《医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本书成于雍正七年(1729)。约十万余字。卷一卷二为太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卷三卷四为阳明证,分证治法、明辨法、杂病法;卷五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为太阴诸法、脏证、经病证、经腑俱病证等;卷七为少阴诸法,脉证、清法、下法、温法等;卷八为厥阴病脉证,厥逆进退之机,生死微甚之辨等。按经分篇,注释《伤寒论条文》。每经之首均列“条例大意”,进而按治法类分诸证,然后以阐明本经证大要,尤详其治则大法。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对《伤寒论》的研究有一定价值。有嘉庆十八年(1813)苏州会文堂刊本,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周易窥余
南宋郑刚中撰。十五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以程颐《易》学主“义理”,朱震《易》学主“象数”,遂参取两家,阐发其所未尽之义。《自序》称:“《伊川易传》、《汉上易传》二书,颇弥缝于象义之间,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余,吾则窥之。”故名其书曰《窥余》。书中《乾》、《坤》二卦及《系辞传》以下原缺不解。其本罕传,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唯《永乐大典》尚存其文,但缺《豫》、《随》、《大畜》、《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四库全书云:“其七卦为原本所缺者,但录经文。”
野史无文
清郑达撰。二十卷,仅存十三卷。成书于康熙年间。是书主要汇辑了南明永历朝建立和灭亡的史料以及永历、鲁王诸政权的名臣传记。书中之郑成功海东事及陈永华、张名振等传颇具史料价值。有海盐朱氏旧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桐城姚氏藏抄本、中华书局铅印本、中华书局晚明史料丛书本。
伤寒寻源
三卷。清吕震名(1798—1852)撰。吕震名字建勋,号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湖北荆门州州同等职。后去官归隐,侨居苏州,研读医书。吕氏致力于《素问》、《灵枢》及仲景之书的研究,为人治病多尊古法,著有《内经要论》等书。此书成于道光三十年(1850),为吕氏研究仲景之书二十余年之心得。书中进一步阐发仲景之旨意,取仲景自序中“见病知源”之意而名其书。上卷辨析风寒湿温源流、六经诸证辨证之法;中卷辨析部分疑似之伤寒诸证;下卷详论制方精义,包括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探诸家之渊源,论前人之得失。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既有功又有过;陶节庵《伤寒六书》大有悖于经旨;吴又可《瘟疫论》实为发展仲景之学。评述较为公允。书中辨中风、辨伤寒、辨温病、辨湿病、辨热病诸说,以及所论之医方,皆荟萃诸家之说,折衷仲景,得失详明,十分深细。条理清晰,方论精辟。有咸丰四年(1854)吴门潘氏刻本、1930年上海中医书局影印《古本医学丛书》本、大陆书局铅印本。
养生类要
明代吴正伦辑,吴敖校正。初刊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书分前、后二集。前集以养生预防为主,包括逍遥子导引诀、孙真人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阴阳烹炼秋石服饵决法四则、三丰张真人进红铅方五则、制玄明粉方二则、养生叙略二则,解饮食诸毒并补益等方四十七则。后集以养生保健方药为主,包括春、夏、秋、冬四时诸症宜忌并合用方药一百七十九则,济阴类方药二十九则,慈幼类方药三十则,养老类方药十六则,均可有选择地应用。惟其中秋石、红铅系童便及室女月经制剂,辑者袭用传说,认为“红铅真阳”,“秋石真阴”,“以阴阳真一之气滋补元气”,“元气凝,寿命延长立可必矣”,其说尚待研究。今存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 吴氏木石山房家刻重刊本。
瘴疟指南
温病类著作。明郑全望撰。二卷。郑氏因闽、粤等地瘴症流行,危害甚重,遂专心研究。后得北宋佚名辑《瘴症卫生方》,即以此书为基础,参阅诸书,附以己见,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 辑成是书。论述瘴症源流、病因、病理、用药、宜忌、预后等,并论及伤寒、内伤与诸证之鉴别。但对瘴症病因、病理等论述尚有不妥之处。收入 《珍本医书集成》 有清同治元年 (1862) 汲古轩刊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本。
医理真传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寿全字钦安,临邛 (今属四川) 人。学医于刘止唐。认为陈修园医书颇得仲景之微,但间有略而未详者,故撰此以补陈氏之未逮。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卷一首载八卦、五运六气内容,并联系人之生理、病机。次述辨证方法,包括辨阴虚阳虚、内伤外感,以及四诊、伤寒六经等内容。卷二阳虚证问答,包括论头面畏寒、畏寒与畏风之别等,凡三十一条。卷三阴虚证问答,论阴虚所致诸症凡二十九条。卷四杂问,论及血症、三消、吐蚘、关格等杂病及妇、儿、外、伤、五官诸科的有关理论并临床问题。全书从总论阴阳化生之理为始,依次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所附方解颇详。对虚证研究尤精,多有独到见解,非学验俱富不能臻此。可供研究及临床参考。有同治八年抱木山房刊本,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七星会重刊本,同治十三年 (1874) 与 《医法圆通》 合刊本等。
李将军和嵩山长平驿韵
诸镇还推泽潞军,抱真勋业至今闻。秋来故砦迷深草,日暮沙寒生野云。
玄珠歌 其十二
玄珠振动被魔群,照著生门白黑分。向里修持坚固后,道成方识九霄君。
题于晦若手书卷子
研朱正读《韩非子》,北院同居几晦明。恰似祖生呼越石,联床屡起论鸡声。
杂咏一百首 其四十 桑维翰
五季骄诸镇,终朝易千人。使无孔方癖,犹是晋名臣。
舟中昼枕二首 其二
白雨跳珠正满江,初秋一枕得新凉。不知峡内西来水,尽日东流有底忙。
高阳台·傅沅叔属题其聘室聂稚梅女士诗扇遗墨
玉镜留盟,蕊珠证果,彩鸾一纸人间。攀桂仙郎,艳称璧合良缘。娲皇莫补情天缺,望银河、风引舟还。护遗芬、宝扇徵题,故剑同看。黄门老去犹追感,诵凄清诔笔,永眷钗钿。慧业三生,外家曾溯渊源。粲花诗句簪花字,付燃脂、集里流传。丽金箱、片羽光芒,增色彤编。
晓行偶占
宿雾荒丛罥似珠,晓风蛛阵吐萦纡。不须更染初阳色,画出渔村晒网图。
饯王景先佥司赴燕南
河朔名藩尊赵郡,刺史开司冠诸镇。太行形势控幽并,辈出衣冠跂廉蔺。衰荣代谢苦不常,屡值天公降饥馑。繁华唯得梦中看,氓庶流离弃忠信。兰台极念济此邦,绣斧多方简豪俊。真材适见王吏部,揽辔登车气逾振。焦禾待雨报秋成,贪吏闻风应解印。贤臣生世责非轻,莫使秋霜空染鬓。
家藏旧画效前人论画绝句各系一诗 其九
繁枝疏影碧云宽,点玉攒珠正侧安。后世乱涂终是弊,清姿难向画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