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小阁帘高卷,时还鹊噪晴。春花争灿烂,池水最澄清。燕啄香泥暖,蜂驮翠絮轻。倚窗收绣谱,扫几设棋枰。听野农歌接,看山画本成。分题诗未就,催卷有新莺。
次韵郑鱼门秋夕书感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贳酒不尽饮,旅颜成半酡。世味间愈淡,夜吟秋更多。蟋蟀无意绪,苦效商声歌。我听犹丝管,翻赖蠲宿疴。篆烟静不散,井水寒无波。烛光荧棐几,圣籍纷骈罗。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古代金石学著作。薛尚功著。旨在于鉴别书法,故名之曰“法帖”。而后人所重视者乃因其是一部宋代收罗铜器铭文最富的拓本集。此书石刻本成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石刻残叶现存上海博物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处。木版本以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垔刻本最佳。1983年中华书局重新影印于省吾1935年影朱本,流传于世。该书共有20卷。著录历代彝器510件,摹录其文字并加考释。宋代所出青铜器有铭文者收入十分之七八。今仅有宋拓残叶留传。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朱谋校刊本较佳。
次韵郑鱼门秋夕书感 其一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
水调歌头 画楼诗为西陵吴子玙赋
有客向余说,昨又到湖头。湖中翠奁未敛,湖畔水明楼。万本澄心堂纸,千页大观楼帖,百幅李营邱。盘礴此楼上,缥缈紫绨裘。风弄麝,波漾縠,浩悠悠。涌金门外新月,听足采菱讴。分付危栏飞槛,莫遣于祠岳墓,烟景触帘钩。贮酒兼贮茗,不贮古今愁。
周易参同契发挥
三卷。释疑一卷。宋俞琰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 《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琰作《周易参同契发挥》主要参阅彭晓本和朱熹本。俞琰指责彭晓使《参同契》原文阙裂颠倒,批评朱熹之后注释者都削去《赞序》而不录,于是他又合蜀本、越本、吉本、钱唐诸家本,互相雠校,并作《周易参周契发挥》以为定本。
寄题杨升庵先生写韵楼
左顺门前哭声起,诏狱争收杨太史。两番败杖血未乾,失病匆匆行万里。万里投荒供远游,点苍山色横吟眸。禅房小住二十日,遂令名迹成千秋。海光旧额问谁署,楼上徘徊不忍去。轶事曾闻续采鸾,此是先生著书处。六书转注留艺林,一字价值双南金。楼与先生同不朽,从今蛮语变华音。先生品羞璁萼伍,先生学本程朱主。德业何由臻日新,资性不足书堪补。年年瘴海嗟飘零,只眼徒为白也青。一编商榷亦偶尔,斯楼终古流芳馨。君不见,梁王宫殿生禾黍,黔国亭台游雀鼠。胜地非逢著作才,雕梁画栋归何许。又不见,《实录》亲持史局权,赎刑谠论动经筵。回翔馆阁终无恙,安得修名绝域传。呜呼簪花傅粉皆游戏,气节犹存大礼议。木密谁争投笔功,桂湖空忆藏书地。《垂柳》诗成任自讴,一声横笛不胜愁。那知明社成墟久,突兀天涯剩此楼。
岘泉集
明代诗文别集。张宇初(字子璿)著。张宇初是张道陵的43世孙,洪武十年(1377)袭掌道教。据《明史·艺文志》记载,《岘泉集》本有20卷,今已不存。现存有崇祯年间刻本,除了原有的王绅、程通2篇序外,还有文震孟、邹凤梧重刊的2篇序。凡6卷。收入《四库全书》的仅是4卷,《四库全书总目》说:“此本皆所作杂文,惟末附歌行数十首。”现将崇祯本与《四库全书》本比较,《四库全书》本正缺卷5、卷6,所以四库本诗作甚少。另外,《岘泉集》还存有明抄本,凡12卷,《道藏·正乙部》收有此抄本。张宇初虽执掌道教,但却有较浓的儒家思想,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其中若《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于儒者之言。《问神》一篇,悉本程朱之理,未尝以云师、风伯荒怪之说张大其教。”其诗文创作也斐然可观。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曾说:“其文如空行之云,入秋之水,词赋诗歌亦极婉丽清新,均得自然之妙。”
医经小学
六卷。明刘纯撰。此书主要承朱丹溪宗旨,而参考刘守真、张洁古、李东垣诸家学说,依作者自己心得撰成。全书分六大类为六卷:本草第一、脉诀第二,经络第三,病机第四,治法第五、运气第六。每篇皆以歌诀概括。内容取自《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脉经》等古籍,皆注明出处。作者认为,刘、张诸家,对湿热相火二气多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治疗,而李东垣则用补中益气之法。对此,应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分时地,一概而论,反会加重其病情。所以须取三家之长,而避其短,补其阴与阳齐等,水火自然升降。可见,作者取朱丹溪之法甚明。医家评刘纯虽系北人,为朱丹溪再传弟子,但其成就仅次于朱氏得意门生戴原礼。杨士奇序称此书“本末条理,明切简备,医学之指南,而端本之书也。”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初刊本,成化九年(1473)熊氏种德堂刊本。
得主管仙都之命
头衔清甚管仙都,吏责全无出有车。老去心情酬应懒,闲来亲友往还疏。每嗤人作囚山赋,莫劝侬通光范书。只把穷愁博强健,世间得失本乘除。
论语集说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于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熹之说已行,故该书大旨率从朱熹《四书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释“贤贤易色”,为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此书于淳祐五年(1245)进于朝。其大旨本程颐之学,参以朱熹、张栻等诸家之说,而多取朱熹《论语集注》。诠释简明,辞约理该。有宋刊本,通行为《通志堂经解》本。
惠山纪游二首
跨马北郭门,寻僧南朝寺。青云珠树林,碧草金沙地。危径缘磥砢,寒泉写苍翠。星垂析木光,月堕方诸泪。含晖白日閒,动影清风起。解瓢贮冷冽,临流浣尘滓。九龙发灵渊,下作梁溪水。文采多清流,波澜有源委。我本乘兴来,岁事亦徂只。汲此山中绿,寄彼城居子。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 其二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 其一
毅甫生江南,蕴有洙泗质。雄文极古今,通鉴尽疏密。瀛山绣衣使,高步尚淹屈。河水润畎亩,随珠照圭荜。仁风信乐易,治体本诚一。昌时政多暇,丰岁民甚佚。抚琴得遗音,开卷终旧帙。天和内自保,万事皆外物。我生本蒿莱,岂合顾簪绂。南迁至此处,惠养殊不失。伤心屈原棹,掩耳湘灵瑟。罪大敢放怀,恩深已沦骨。幸常从公游,谈笑度永日。我吟续郢唱,缄封弥战栗。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
毅甫生江南,蕴有洙泗质。雄文极古今,通鉴尽疏密。瀛山绣衣使,高步尚淹屈。河水润畎亩,随珠照圭荜。仁风信乐易,治体本诚一。昌时政多暇,丰岁民甚佚。抚琴得遗音,开卷终旧帙。天和内自保,万事皆外物。我生本蒿莱,岂合顾簪绂。南迁至此处,惠养殊不失。伤心屈原棹,掩耳湘灵瑟。罪大敢放怀,恩深已沦骨。幸常从公游,谈笑度永日。我吟续郢唱,缄封弥战栗。衡阳古胜郡,齐民颇淳质。富饶几维扬,朴静类高密。易将诚心感,难以威势屈。水宿亦安枕,岩扉不施荜。太平得良守,条教尽归一。人方乐简治,自为宜老佚。穷通有定数,舒卷犹古帙。深思已诣理,达观岂言物。屡尝登宾阶,每许脱朝绂。共谈海鹏志,不道塞马失。金声发锵锵,宝肆容瑟瑟。遂回岷山眼,未委瘴江骨。赓咏酬真乐,聊以歌化日。珷玞难重陈,黄玉似蒸栗。谪宦寓湖南,憔悴变容质。老怀极孤穷,益友最亲密。高轩喜陪从,雅会烦揖屈。馨香袭芝兰,文采辉陋荜。谈辩虽纵横,仪范甚专一。每闻阳春曲,钦诵不敢佚。遂将蜀溪纸,连写渐成帙。惭非高尚者,思古感事物。当时郢楚士,英秀尽簪绂。池台今何在,冠剑久沦失。我忧复辽远,试听暮鸣瑟。何时还敝庐,一奠九泉骨。此心实虔望,昭昭有如日。未尝果山柑,且馔湘江栗。平生知求道,冀保衰朽质。金阙劳仰望,玉经探秘密。尝闻造化理,虚静乃不屈。又闻栖真士,幽处遁荆荜。深藏虽混同,安养自诚一。广采与博访,未遇敢怀佚。诵经期万遍,掩卷复开帙。才能简思虑,了不见象物。谁将林泉屦,易取尘土绂。渠意良有得,吾曹又何失。爱君气容和,忻乐不在瑟。得鼎必全神,逢丹可换骨。方蓬达去路,寰海空白日。愿开循循诲,灵台非缜栗。羡君诗格雄,非谓文胜质。长篇自博雅,短语亦温密。笔端时一挥,锋利不少屈。高情寓祥云,幽意及疏荜。豪纵叹李贺,难以宪度一。穷愁伤孟郊,不欲怀抱佚。铺陈黄堂上,一案凡几帙。先倡乃前辈,形容何以物。瑁圭施华藻,锦段副朱绂。测海至千仞,穿杨无一失。宝器藏巨剑,古声发琼瑟。凤羽翔德辉,龙种搜骏骨。嗟予泽畔吟,继唱辄连日。果榜误收采,小榛齐大栗。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谁谓渊明贫,尚有一素琴。心闲手自适,寄此无穷音。佳辰爱重九,芳菊起自寻。疏巾叹虚漉,尘爵笑空斟。忽饷二万钱,颜生良足钦。急送酒家保,勿违故人心。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我后五百年,清梦未易求。芙蓉杂金菊,枝叶长阑干。遥怜退朝人,糕酒出大官。岂知江海上,落英亦可餐。典衣作重阳,徂岁惨将寒。无衣粟我肤,无酒嚬我颜。贫居真可叹,二事长相关。老詹亦白发,相对垂霜蓬。赋诗殊有味,涉世非所工。杖藜山谷间,状类渤海龚。半道要我饮,意与王弘同。有酒我自至,不须遣庞通。门生与儿子,杖屦聊相从。我家六儿子,流落三四州。辛苦见不识,今与农圃俦。买田带修竹,筑室依清流。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忧。坐念北归日,此劳未易酬。我独遗以安,鹿门有前修。
皇帝閤端午帖子
南极注生气,音官协夏钧。良辰五日永,景福四时新。晓霁澄天宇,离明敞帝阍。灵符千福集,神印百邪奔。刚日逢端始,炎辰属长嬴。君王仁且圣,慈旨却枭羹。殿户还飙入,宫池御水凉。綵舟人竞渡,化国日偏长。四时乘大德,五日敞金扉。阳晷移南陆,天光盛紫微。商管微阴动,良辰午正端。三光扶圣寿,亿载奉皇欢。三殿兹辰奉御觞,薰风梅雨好年光。炎天更作奇峰势,来表南山寿历长。后宫?鸟将雏乐,上苑安榴著子新。嘉节已将天合数,明离还睹日重轮。南方炎帝本乘离,长育群生在此时。命缕綵花传故事,风光天上更相宜。南方朱鸟司时令,东阙苍龙护禁扉。万寿御觞端日举,祥风三殿绕云旂。九霄嘉节重端辰,命缕灵符粲宝文。虞舜无为心自正,五弦琴上奏南薰。宝岐麦色黄云重,御苑榴花丹焰深。已显丰年资帝力,更凭佳节悦天心。
述杯
眇躬临亿兆,兢业凛渊深。先哲羹墙见,前徽手泽寻。弛张遵祖训,赏罚顺天心。庶绩勤宵旰,微几慎影衾。卫诗防湎酒,夏训戒从禽。每喜亲耕稼,长怀劝织纴。菽葵村落圃,桑柘水边林。民乃邦之本,诚为帝所歆。三冬盈瑞雪,九有遍甘霖。岁稔田家乐,河清渔父吟。群英襄治理,列士献规箴。勉咏南薰曲,多惭继舜琴。
归田
鱼思故池水,鸟恋旧林枝。眷怀桑梓地,舍此欲何之。廿载老寒毡,况味已深知。风尘日鞅掌,夙愿非所期。邈矣陶靖节,长吟归来辞。十年不还乡,莓苔封门户。今我复归来,旧地幸有主。先人敝庐在,犹可庇风雨。徙倚步厅前,槐荫满庭宇。俯仰增感慨,风月无今古。一从归竹社,外事不相关。早起觉日长,宽然有余闲。兀坐南窗下,恍游云水间。取我旧时业,一字严增删。聊以遣岁月,敢说藏名山。嵇康懒寄书,澹台不由径。岂曰夸孤高,迂疏本成性。得闲且课孙,自觉心神定。囊橐留一钱,图书余半乘。依然是故吾,犹有松菊兴。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 (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素以及以宁名尤重,危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洪武初,奉使册封安南王,还卒于道。张以宁家古田翠屏山下,学者称“翠屏先生”。除此书外,张氏还撰有《胡传辨疑》、《翠屏集》。此书成于洪武三年出使安南之时。《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为周正,汉以来对此无异议。唐刘知几《史通》始以《春秋》用夏正,宋程颐步其后尘,而胡安国本程颐之说而倡夏时冠周月之说,元程端学《春秋或问》又加以发挥,遂使这个本无问题之问题更加繁杂化。此书引用《春秋》经传、《易》、《诗》、《古文尚书》、《礼记》、《周礼》、《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有关材料,排比分析,以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论据确凿,观点成立,足可以破胡氏之说。但其书有两大缺点:一是作为主要证据的是伪《古文尚书》;二是未认识到春秋之时各诸侯国或用商正 (如宋),或用夏正 (如晋),故未能抉其本原。现存明宣德元年刻本、清 《通志堂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