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黄昏
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载《小说月报》1923年14卷1—5号,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小说通过琼符、苕英、瑞玉三个妇女不幸命运的描写,控诉封建势力摧残妇女的罪行,反映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热切关注。省城大学生赵慕琏暑期返乡度假期间,目睹其叔父、地主赵建堂蹂躏和迫害被其强占的两个姨太太和一个婢女,产生极大义愤,于是他制定周密计划,将三个女子救出魔窟。故事情节较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较为生动;虽有对人生问题的探索,但更注重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归钓吟
我生本是丝纶客,尝抱丝纶钓王国。胶庠虽识姚有虞,载车未遇周西伯。抱琴归去古江边,江头风月犹依然。江风刮岸岸如削,江月照人人未眠。沙平浪静江天阔,换酒捉鱼鱼拨剌。有时醉椀和月吞,有时醉棹和烟拨。或唱歌,或吹笛,欸乃宫商人不识。歌声唤彻烟水寒,笛声清透云霄碧。不张帆,任渠去,去到云山深处住。云山深处有画图,添个云山画图侣。不拨棹,任渠流,流入玻瓈影里头。玻瓈影里迸珠玉,千斛万斛谁能收。倦时眠,醉时舞,渔家自有神仙府。睡时蝴蝶梦庄周,舞处鸥鸢奏韶武。自举归钓吟,清江漠漠烟沉沉。云藏万壑暗水尾,风吹孤月摇天心。翠微父,翠微父,和我行歌进南浦。画桥流水抹晴烟,残照暮霞收宿雨。水连天,天似水,一蓑活计谁能比。枫叶飘霜鲈鲙香,杨花飞雪河鲀美。也不学,姜太公,百年将至方非熊。会须年少遇真主,恢我诸夏车书同。也不学,严子陵,云台不为冠殊勋。中兴只作钓台侣,胸中百万知无兵。我网不似汉,汉网何太疏,也曾漏却吞舟鱼。何当周密如枢机,直欲纤悉皆无遗。我钩不似吕,吕钩何太直,除却文王有谁识。争如猛曲一弯腰,牵取星珠并月璧。鱼胶寒齿折蒿剔,蟹螯刺指和笼烹。屠龙饪鼎口不美,断鲸斫炙肠聊撑。
安边
安边在良将,至矣晁生语。边疆无良臣,胡能固吾圉。孰为国之良,四德贵兼取。智能制勍敌,仁能抚军旅。勇足任爪牙,忠足寄心膂。信哉人中杰,勋名在王府。斯人世不乏,感会待明主。艺祖英睿资,一剑定区宇。愤彼敌人骄,求我万虎侣。三边十四将,人人奋材武。威名被草木,折冲自樽俎。当年宠遇隆,哙等莫为伍。关市擅征榷,金帛丰赐予。机要时面陈,延见虚当宁。天颜对咫尺,殿坐得容与。等级忘尊卑,亲爱均肺腑。久戍二十载,近亦十寒暑。汉超守关南,贩鬻如巨贾。法令安有此,优诏特听许。进也治居第,?瓦覆其宇。有司每坠执,视进等儿女。府库有馀蓄,捐弃如粪土。犒赏饫牛酒,骁雄率鼓舞。贪夫冒绝险,敌情毕亲睹。阴谋数侵犯,先事严备禦。师徒虽不多,勇悍莫予侮。攻伐虽不闻,威德自周普。乃知安疆策,保境功最钜。汉高岂不伟,平城亦良苦。卑词结和亲,金缯奉骄虏。何如我宋兴,主圣群龙辅。北人先屈膝,兹事掩前古。方今虽治平,彻桑未阴雨。和好宁可恃,人材要多贮。古来蕞尔国,拔十且得五。蜀有关及张,吴用周与鲁。多士今如林,错薪刈其楚。勿由权要门,要以公论举。会当略细苛,毋使畏网罟。深宏植本根,周密固牖户。恩荣有感激,施设无龃龉。闻昔淳化中,有臣曰承矩。方田遏敌骑,塘泺深险阻。当其建策初,群议亦交沮。皇心断不惑,边城迄按堵。往事可为则,明时岂无处。规模要经久,废阙要纫补。器械要习熟,人民要生聚。委任果不疑,谗言敢轻吐。守卫果得人,成功要有叙。孰为当今时,视我开基祖。
康园十咏 怀士堂
堂前芳草又离离,坦荡襟怀护秀姿。一自周公三吐哺,千秋士子尚风仪。唯因道艺尊师教,但为青衿展绛墀。问学思行明辨识,春晖桃李总相宜。每念当年创校人,荣光伟业惠斯民。红墙碧瓦绸缪处,雪骨冰怀负荷身。纾难兴邦谋略远,鞠躬尽瘁事功新。如今康乐园中树,寸寸清荫慰苦辛。华夏人文气运收,先生意趣在清流。幽兰空谷身难立,狷士红朝志忍休。岂许灵台蒙垢耻,唯凭学术寄殷忧。不知鹤驾今何在,仍为斯民问自由。曾经此地是汪洋,何世悄然变马岗。云树苍茫禽自在,百花次第气芬芳。谢公违宋迁留短,百姓因之教化长。一代风标君子志,诗人最爱小池塘。芳林秀木出仙姿,许是康园第一枝。大隐书生恒仰止,乘凉政客暂栖迟。风霜历历年轮富,物理幽幽命运奇。雷电忽然摧巨冕,孤高依旧最丰颐。虬枝曲干叶扶疏,阅尽光阴阅尽书。碧绿不因时令改,从容能使患忧除。穷通总伴求知路,冷暖相随毓志居。持续弦歌风韵古,仁怀淑气永宽舒。荆花总是爱清寒,不趁炎时闹树端。入眼容颜唯灿灿,怡心意趣自姗姗。何辞风雨随流水,乐伴冬春染素坛。任尔修身求道者,芳华一度一凭栏。任是红尘举世浮,行人到此意清幽。前贤跨海移嘉种,后学凭园辨品俦。百鸟啁啾存爽籁,青枝历落解烦愁。虚心有节无贪欲,不为荣华改去留。人生何事可流芳,岁月悠悠待忖量。未必心机周密处,便成美誉祀明堂。前贤列队缘谁立,善士捐资为底彰。坎坎伐林兴馆舍,此间不复荔枝香。进士牌坊几度修,斑斓不复旧鳌头。江山已改朱明色,世事仍存汉晋忧。八角亭前烟雨路,马岗顶畔大钟楼。何时养得经纶士,再振中华四百秋。
滦京杂咏
元诗别集。杨允孚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为1卷本。较常见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为2卷。两种版本仅卷数不同,内容完全一致,即收入108首七言绝句。所谓的滦京,指元代上都,因有滦河流经,故名。本集咏赴上都的路途见闻、元朝皇室在上都的避暑行幸之典以及诗人的有关回忆。部分诗下有小注,应为作者所加。卷首无序。卷末有罗大已写于明初的后跋,罗璟写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的题记。顾嗣立辑《元诗选》,曾将其中100首编入初集。杨允孚以布衣之士自江南来到京师,曾任元顺帝宫中尚食供奉之官,集中所收,都是有亲身体会之作,系在明初时回忆往事写以消愁。集中较多新警之句,如“故乡不是无秋雨,听过匡庐始怆神”,“不比江南花事早,家家儿女解伤春”,被鲍廷博称为“尤极风韵”。而且诗及小注涉及的史实,多有可补史书未载之处。本集体裁源于王建《宫词》;借诗句表现故宫黍离之感,则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用意相同。作者杨允孚,字和吉,吉水(今属江西)人。本集又名《滦京百咏》。
二家宫词
二卷。明毛晋编纂。集中收录北宋徽宗皇帝宫词与南宋宁宗皇后杨氏宫词两种。(一)徽宗皇帝宫词三百首,徽宗名赵佶(1082—1135),元符三年(1100)即位,昏庸腐败,任用奸臣蔡京等,招致亡国之祸。作为艺术家则颇有成就,工书法,自成一家,以“瘦金体”名世,工花鸟,能诗词。相传此三百首宫词为其所作。宫词末有“宣和六年”“帝姬长公主”之跋,因此称谓不伦不类,其中所云宫人孔祯又能忌宋仁宗庙讳,故四库馆臣疑此跋为伪作(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从宫词(如“湘簟凉生暑气微”一首)中所反映的皇帝生活及心态来看,其中必有宋徽宗作品,亦可能有后妃宫女作品混入。(二)杨皇后宫词五十首。杨皇后(1162—1233)为南宋宁宗皇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嘉泰二年(1202)立为皇后,理宗朝被尊为皇太后,同听政,逾年撤帘,卒谥恭圣仁烈。篇末有跋云:“右宫词五十首,宁宗杨后所撰,好事者秘而不传,世亦罕见。癸酉仲春,得之江左,何啻和隋之珠璧耶? 王建、花蕊不得专美矣。潜夫识。”“潜夫”乃周密别号(泗水潜夫),癸酉为度宗咸淳九年(1273)。此组诗有三十首、五十首之分,清人缪荃荪谓:“大抵宫闱笔墨,不甚流传于外,好事者辑录之,辗转传钞,多寡不同,故有五十首、三十首之异(《艺风堂文集·杨太后宫词跋》)宫词虽多为杨后所作,其中也有真伪杂糅之处。这组诗中以写宫廷琐事及宫女心态为主。《二家宫词》常见者有明毛晋《诗词杂俎》本。
西圃词说
清田同之撰,1卷。田氏论词之流变,宗王世贞正宗、变体之说,但他认为填词应各见性情,婉约是本色,豪放亦非不是本色,这就显得比较灵活了。他认为词中有诗人之词,有文人之词,有词人之词,有英雄之词,语多中肯。田氏对词的音律,也很重视,《词说》全文征引李清照《词论》,于“别是一家”之说是独有会心的,他认为词律较诗律倍难,强调“宫商调,阴阳谐”,于字的四声和调之宫商均加讲求。他以艳丽为词之本色,但又强调不应流入浅俚。于词之格调气度,追求神韵,所谓“以神气为主,取韵次之,镂金错彩其末也”,可见他论词颇受王士祯神韵说的影响。《西圃词说》在评论词人方面,间有不一致及错误之处。如他既称姜夔于南宋最为高洁,史达祖、高观国,张辑、蒋捷、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皆效仿姜,又称史达祖为南宋第一词人,这就不免矛盾。同时,强派吴文英为姜夔嫡派,也与实际不符,实际吴文英是心香周邦彦而自成一派,所以田氏之说不够恰当。
词说
蒋兆兰撰。一卷。兆兰曾于苏州任教职,精研词学,引朱孝臧、况周颐为同道。《自序》云,乃应诸生“从问词法,兼求词话”而作此书,其宗旨为:“推本屈、宋、徐、庾之旨,甄别家数选本之精,阐述前贤时彦相承之统绪”,“要使本末兼修,古今同化”。全书三十二则。首倡“学有本原”之说,“初学作词,当从诗入手”。因为“诗词实同源异派,皆风雅之流别”。“词以沉着浑厚为贵,非积学不能至”,学词者应“上探骚辨,下究徐庾,精思熟虑,一以贯之”。本风骚,重学养,贵沉着浑厚,与陈廷焯、况周颐主张相同。他反对诗馀之名,认为词也是立言之道,本于兴观群怨之旨,不能“以词为秽墟,寄其馀兴”,谓之“诗馀”。提倡婉约为词家正轨,以周清真、姜白石为宗,盛赞清真为“词中之圣”,白石为“别树一帜”。至于选本,则谓张惠言《词选》“导源风雅,屏去杂流,途轨最正”;周济《宋四家词选》“议论透辟,步骤井然,洵乎暗室之明灯,迷津之宝筏也”。宋人选本则以周密《绝妙好词》最为精粹。填词之法,首重炼意,次曰布局,三曰炼句,四曰炼字。此书所论,言皆入理,义多精当。有甲戌丛编本,民国十五年铅印本,收入《词话丛编》。
须溪集
宋代诗文别集。刘辰翁撰。刘辰翁字会孟,庐陵(江西吉安)人,须溪是他居住的地名。《须溪集》原本200卷,但传本颇稀,明代已很少见。清代初期,仅能见到《须溪记钞》8卷及《须溪四景诗集》4卷,前一种是文集,但所收篇什寥寥。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有《须溪集略》4卷,也是很简略的辑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采辑出刘辰翁诗文,重新编次为《须溪集》10卷。卷1—5为记,卷6为序、题跋、说、赋,卷7为墓志铭,杂篇、古近体诗,其中有五古2首,七古5首,五律5首,七律9首,五绝1首,六绝2首,七绝7首。本集的卷8—10为词。据《四库全书总目》,上述10卷本已将《须溪记钞》中的篇什包括在内。刘辰翁的作品,以词最有特色,其词作承继辛派遗风,与张炎、周密等宋代遗民的词作风格有明显区别。其词另有《须溪词》辑本行世。本书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豫章丛书》本等较常见的版本。但《豫章丛书》本《须溪集》仅为7卷,不包括3卷词,但附有民国魏元旷撰《校勘记》、胡思敬撰《续记》各1卷。《四库全书》编者对刘辰翁提出了批评,认为:“所作诗文,亦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但无论怎么说,在宋代遗民中刘辰翁都是相当有影响的文学家。
王文忠集
元代诗文别集。6卷。王结撰。据《元史》本传,王结有集15卷,但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结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王文忠集》(或简称为《文忠集》)6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卷4为杂文9篇,卷5为《与临川吴先生问答》,卷6为《善俗要义》。王结被称为“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他的诗文也正体现出这一特点。他的诗以古体见长,大抵春容和平,无钩棘之态。他的文章明白畅达,不事雕琢。《与临川吴先生问答》5篇,是与吴澄论学的书信,可以略见他的学问根基。《善俗要义》33条是王结在顺德路总管任上所作,宗旨是用以化导闾里,“凡教养之法,纤悉必备。虽琐事常谈,而委曲剀切,谋划周密,如慈父兄之训子弟。”(《四库全书总目》)统观他的诗文,一般都较缺乏文彩,但以“词必轨于正理,学必切于实用”为其特点。
高子遗书
诗文集。 明高攀龙(1562—1626)撰。十三卷。攀龙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都御史。因揭阉党崔呈秀等罪状,为阉党所恨,旋被罗织罪名,度不免,投池死。卒谥忠宪。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世称高、顾。为一代大儒。有《周易易简》,《正蒙释》等。此集为其门人陈龙正于崇祯五年(1632)编辑成书。三十万字。有陈龙正等人序二,小序十二则,乃各卷编辑说明。此集收诗一百四十六首,讲义五十四章。卷末有墓志铭、行状、年谱等。攀龙出赵南星之门,其学兼取朱陆两家之长,文章平易流畅,格调清遒。如《南京光禄寺少卿泾阳顾先生行状》、《祭顾泾阳先生》等,皆文畅情深,亲切感人,《武林游记》等则借景抒情,颇具功力。其诗朴素自然,文字简练,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陶渊明风格。沈德潜称其“无心学陶,天趣自会。”《夏日闲居》有代表性。《四库全书提要》称“其讲学之语类多切近笃实,阐发周密,诗意冲淡,文格清道。”有崇祯五年原刻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刻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年(1921)刊本。
樗隐集
元代诗文别集。胡行简撰。《樗隐集》原本久已不见传世,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收入元明之间的文集相当完备,但也未列入本集。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行简诗文若干篇,重辑为《樗隐集》6卷,并将其编入别集类。明人王祎曾为胡行简撰《樗隐记》,据此可知“樗隐”是胡行简居室之名,胡行简曾自言:“樗隐者,吾之托以自志也。樗,不材木也,无所可用,是以能终其天年也。”以上便是《樗隐集》题名的含意。卷1为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卷2—3为记,卷4为记、序,卷5为序、说,卷6为铭、题跋、碑、传、墓志铭、行状。胡行简的诗传世不多,缺乏特色;他的文章以记最多,行文简约,文理周密。
梅品
赏梅专著。南宋张镃撰。1卷。镃有诗名,工画竹石古木,酷好梅花。淳熙十二年(1185)购得南湖滨曹氏荒圃。园中原有古梅数十株,又增取别圃之红梅、千叶缃梅,合300余株,移种成列,分区培植。建轩堂临之,时与诸诗友聚会观赏。因“审其性情,思所以为奖护之策”,叙赏花之感受,于绍熙五年(1194)撰成此书,书于堂上,使观赏者有所警省,以爱敬梅花。全书分为四事,共58条。“花宜称”26条,“花憎嫉”14条,“花荣宠”6条,“花屈辱”12条。其澹阴、晓日、薄寒、细雨、夕阳、竹边、松下等条,皆为宜梅的自然环境,能使观赏者感到赏心悦目;而狂风、淫雨、烈日、苦寒等,皆于梅不利,且败坏赏花者心情。此书反映出宋代文人艺梅、好梅、赏梅的风尚。周密《齐东野语》全录之。传世单行本有《百川学海》、《夷门广牍》、《说郛》、《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武林藏书录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澜阁《四库全书》零落满地,深夜潜身诣阁,从灰焚中尽力抢救,并出资补钞,文澜阁书得以恢复原貌。家有八千卷楼,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又于乡贤著作悉心搜求,合编《国朝杭郡诗三辑》100卷,为杭郡一大地方文献。本书共3卷,卷首、卷末各1卷。卷首记文澜阁始末,卷上为杭州宋至清代官家藏书、刻书、采书及地方进书概况,并载当地藏置的版刻目录。卷中、卷下列杭州历代藏书故实,起于三国时吴国范平,止于清代朱学勤,共68家。卷末载侨居杭州的藏书家周密、鲍廷博等6家,并附释道经版,上乘院、灵隐经藏、吴山火德庙道藏4条。杭州自宋代已为文化中心,至清代藏书、刻书风气更盛。本书保存了杭州地区文献史料,对研究目录、版本及文化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隋唐五代史
记述中国隋唐五代时期历史的著作。吕思勉撰。1959年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初版,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全书共100余万字,22章。第1章至第13章叙述政治史,主要是隋唐五代王朝的兴衰史,基本采用纪事本末体。有隋室兴亡、唐之初盛、武韦之乱、开元天宝治乱、安史乱后形势、德宗事迹、顺宪敬穆4朝事迹、文武宣3朝事迹、唐室衰亡、五代十国始末等内容。第14章至22章叙述民族、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内容,采用旧式典章制度的体例,有唐中叶后四裔情形、隋唐五代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内容。该书是中国现代较早地系统叙述隋唐五代历史的著作,虽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旧史学的影响与考古出土资料的运用不足等缺点,但全书资料翔实,叙述周密,是研究隋唐五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唐律疏义
唐朝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唐长孙无忌等奉敕撰。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全书共分为十二篇,三十卷,五百条(现存《唐律疏义》为五百零二条)。分为律文和疏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唐律的律文。后一部分是律疏,即对法典原文的解释,它同法律条文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第一篇名例律,共六卷五十七条,规定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第二篇卫禁律,共二卷三十三条,是关于警卫宫室和保卫关津要塞方面的法律;第三篇职制律,共三卷五十八条,是关于官吏职务及驿使方面的法律;第四篇户婚律,共三卷四十六条,是关于户籍、土地、赋税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第五篇厩库律,共一卷二十八条,是关于国有牲畜和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第六篇擅兴律,共一卷二十四条,是关于军队调动和兴造方面的法律;第七篇贼盗律,共四卷五十四条,是关于保护封建政权及其人身财产安全的法律;第八篇斗讼律,共四卷五十九条,是关于斗殴和诉讼方面的法律;第九篇诈伪律,共一卷二十七条,是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第十篇杂律,共二卷六十二条,是关于处理各种比较复杂的关系的法律;第十一篇捕亡律,共一卷十八条,是关于追捕逃犯的法律;第十二篇断狱律,共二卷三十四条,是关于司法审判方面的法律。《唐律疏义》通过具体解释《永徽律》原文的方式,阐述了唐朝中期以前的法律思想和司法原则,主要精神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强化建立伦理等级制度。特别是在解释律文的同时还引用了大量律书以外的法令,对律书中规定的不够完备和不够周密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唐律疏义》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它不仅对维护唐王朝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为后代各封建王朝立法提供了蓝本。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许多封建国家的法律体系也深受其影响。因此《唐律疏义》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正法念处经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广说‘正法念处法门’,阐明三界六道之因果关系。亦即依十善业道品、生死品、地狱品、饿鬼品、畜生品、观天品、身念处品等次第,观六道生死之因果而详说厌离之道。该经思想系以比丘修道为主,虽属小乘范畴,然构思雄奇,笔致奔放,时时显露大乘思想之端倪。尤其对六道轮回之因果关系,有极正确与周密之描述。
周济美挽词
乃翁持橐旧知名,两郡分符见典型。禁闼方应驰俊步,中台俄忽随修翎。故人零落风前叶,北客漂流雨后萍。白马素车三巷路,泪兼腊雪洒林坰。
周末西郊登山
信步西门趁小晴,微寒吹面觉神轻。閒云次第初归岫,野水微茫半抱城。却好放眸无物碍,况兼滴石有泉清。层峦一踏尘寰渺,剩有松涛与鹤鸣。
周末閒居
客疏随坐卧,院小隔炎凉。鸟语喧檐角,瓜藤爬女墙。闲吟工部细,偶学步兵狂。笔外不多事,自炊茶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