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闽中北还舟行过常秀间卧听棹歌殊有惬予心者每一句发端以声和之者三扣其辞语敷浅而鄙俚曾不若和声之欢亮也因变而作十二阕且道其传送艰苦之状亦刘连州竹枝之意云

今秋湖泺两相通,差遣虽频力易攻。度险却防连夜发,溯流还怕打头风。两浙人稠不易安,少罹凶慊即流迁。今年苦恼苏常地,易子营生不计钱。朝来回棹喜空船,坐唱吴歌踏两舷。淘米墩头风浪起,最防吹入太湖烟。岊江滩石苦经过,音节听来燥未和。不似吴侬音韵美,遗声全是竹枝歌。干当江南有许多,往还冠盖似撺梭。因兹力役无朝暮,欸乃翻成懊恼歌。

赠云山逸人刘巨川瞽而谈命

世人具眼知多少,见山不知云山好。斯人背境自观心,识破云山千万层。须知万物备于我,高下散殊何往而非道。善观物者观以心,目所未见心已瞭。闻君学易多历年,妙处能探造化先。维艮之背不与事物对,物具一极常与此心会。君知云山云山亦知君,是之谓行其庭不见其人。

新知录摘抄

吉水罗念庵先生以议大礼不合去之屡诏不起居讲学务敦实践接引四方有志之士孜孜不倦嘉靖末郭希颜以放弃佚臣仗畎亩不忘君之义上疏□储贰朝廷恶其希功干进处以极刑先生闻之□感动因思昔人熏膏之讥遂禁趾不逾中国者十诸缙绅皆谢绝之岁癸丑杨继盛在武选谓严嵩当国专权稔祸发其十恶五奸曰臣居兵曹以讨贼为职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天下一大贼也卒以危言就戮刘仕义曰念庵知道者也二公其贤智之过矣昔唐中宗时处士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上大怒命斩之朱子纲目书曰杀处士韦月将刘友益书法曰月将退处山林而与闻宫掖之事出位甚矣书处士病之也然则郭公宁能免于朱子之议乎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邵子曰此君子思不出其位

莪默绝句集译笺外篇 其十四

莫效蜘蛛织网中,浮生到了总成空。人间一点浩然气,吐纳难知异与同。蒙恩世上日无多,披戴缞麻叹奈何。黄土招魂终一去,渺茫托体与山阿。倘恃绝情逃饮功,能登仙界白云宫。我疑仙界乐园里,漠漠恐如斯掌空。且看贤哲笑谈间,己意纷逞执一环。天道无穷有分节,不能躐越不能删。圣颜不悦众心惊,敢对弘恩怀不平。济济盈堂醉乡客,亦留懦者与同行。又闻詀讘聚相言,鴃舌欺聪语绝源。如烬复燃吾耳热,犀通不必待輶轩。契友茫茫宜问存,纵然萧索别青春。飘摇墙外疏枝下,一树繁花落满身。涓涓春恨汇涛奔,腾越砰訇破海门。何若一翻生死卷,挥毫勾却黯然魂。

留侯庙

小智徇声荣,达人志江海。咄咄张子房,身名大自在。信美齐与梁,几人饱胾醢。留邑兹岩疆,亮无怀璧罪。国仇亦已偿,不退当何待。郁郁紫柏山,英风渺千载。遗踪今则无,仙者岂予绐。朅来瞻庙庭,万山雪皠皠。赤日岩中生,照耀金银彩。亦欲从之游,惜哉吾懒怠。

金刚般若义记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所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经》,但仅存卷首证信序。序谓:所有教典可分为大乘满字法门与小乘半字法门,《金刚经》乃大乘满字所摄。在科分方面,本书反对采用传统的序、正、流通三分法,而采用十二分法:序分、护念护嘱分、住分、如实修行分、如来非有为相分、信者分、校量分、显性分、利益分、断疑分、不住道分、流通分。据吉藏《金刚般若疏》,此十二分法“盛行北地,世代相承,多历年序,而禀学之徒莫不承信”。由此可知,本书当属北方系统。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易纂言外翼

元吴澄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吴氏因所著《易纂言》之义例各散见诸卦中,不相统贯;其卷首所列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故复撰此书以畅明之。据吴氏《小序》,全书共十二篇:一曰《卦统》,二曰《卦对》,三曰《卦变》,四曰《卦主》,五曰《变卦》,六曰《互卦》,七曰《象例》,八曰《占例》,九曰《辞例》,十曰《变例》,十一曰《易原》,十二曰《易流》。其书罕有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云:见明崑山叶氏《书目》载有四册,而亦未睹其书。《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录出,厘为八卷,然已非完本。《提要》指出:“今缺《卦变》、《变卦》、《互卦》三篇;《易流》缺半篇,《易原》疑亦不完。然其余尚首尾整齐,无所遗失。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澄为《纂言》,一决于象,史谓其能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宗之。是编类聚区分,以求其理之会通。如《卦统》、《卦对》二篇,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象例》诸篇,阐明古义,尤非元明诸儒空谈妙悟者可比。虽稍有残缺,而宏纲巨目,尚可推寻。谨依原目编次,析为八卷,俾与《纂言》相辅而行焉。”按,北京图书馆今藏元刻本《易纂言外翼》十二卷,当为完本,宜资参考。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名Vis/es!acintabrahma -paripr!cc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问经’四卷(又称庄严佛法经、庄严佛法诸义,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北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又称胜思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皆是同本异译。宋元明三本及丹本共有二十四品,而高丽本仅于序品下分十八品,或系依竺法护之译本加以改变其章段。有关本经之论书,有天亲菩萨所造之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梵Vis/es!acinta -brahma-paripr!ccha^-su^tra-t!i^ka^ ,四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北魏菩提流支译。又本经之注疏本有持心梵天经略解一卷(道安)、注思益经十卷(贤明)、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四卷(圆澄)等。

莲坡以文彭摹印一方见赠作歌谢之

致身自笑无文章,累累之印输提将。执箠又未笞戎羌,何能斗大腰悬黄。诵周说孔称陶唐,字学聊尔穷偏傍。蝌斗篆籀堕渺茫,摹印独存漆室光。神奇工巧谁擅场,阳冰倡论语实臧。姜夔吾衍互颉顽,有明制作虱缀裳。停云馆主师子王,南都掌教声价翔。诸生讲究大雅堂,余事独爱翻三仓。下笔切玉如截肪,何主臣外尽敛铓。历年至今三百强,片石不啻千明珰。故人持赠出缥囊,瘦蛟蟠屈纷低昂。陋彼剑拔同弩张,佩刀只合归王祥。奇石应付米老藏,我手十指直且僵。眯书懵画惭面墙。投闲置散为石伤,欲留不可意徬徨。半生瓠落须眉苍,诗书滋味久益长。感君勖我意独良,石交之谊何时忘。呜呼!石交之谊何时忘。

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10卷,宋刘昌诗撰。据作者自序所称,此书“凡百余事,萃为十卷”,今本卷数仍旧,但仅有87条,则已有所散佚。本书内容偏重于考据,“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变迁,皆得溯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典章制度,以及作者所闻见之遗闻轶事,都有记载或考证。由于作者知识广博,态度认真,文中颇多创见。如第1卷“约法三章”条,谓《汉书·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句当在“约”字下断句,“约”字不应作省约解;第10卷“杜诗句差”条,辩杜甫《觅胡孙》诗之错简;第4卷“心经”条,驳欧阳修《集古跋》题《多心经》之误等等;均有所见,且言之成理。另外如第2卷“内长文”引《汉书·武帝记》元朔三年大赦天下诏书中“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两句,从魏晋以来通行本都是如此,“内长文”3字不知何意,张晏和颜师古强作解人,谓“长文“是”长文德”之意,刘昌诗据古本《汉书》,知“内长文”当作“而肆赦”,3字皆讹。此说极为有理,但今天的标点本《汉书》仍作“内长文”,没有注意到刘昌诗的这条考辩。本书保留了宋代的一些珍贵史料和佚文,如第9卷张械的《悫斋铭》就不见于本集。第5卷的《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为北宋嘉祐六年(1061)的进士考试编排官日记,是一份宋代科举的实录,对于研究北宋的科举制度很有参考价值。此书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寄谢茂秦

亦知留赵鲁先生,片语能尊万乘名。何事平原无上客,却教双璧赠虞卿。

无字宝箧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之异译,先出。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思益梵天所问经之异译。同《思益梵天所问经》。而不列品。

六字神咒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文殊菩萨之六字咒,与陀罗尼经第六文殊师利菩萨法印咒同本异译。别为六字神咒王经,彼为观音之六字章句陀罗尼也。今之六字为唵(文殊六字功德经作闇)婆髻驮那莫。

大使咒法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大使者毗那夜迦之咒法。

1 2 3 4 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