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汉津远游卷
独衔君命出神州,吴楚青山马上游。千里关河分禹贡,百城烟水入闽秋。镜湖乡梦浮仙棹,钟阜归期忆凤楼。闻道星轺明且别,王程犹恐久淹留。
答刘子威佥宪 其二
毋言腐鼠嚇鹓雏,老马时时倦道途。薄宦何曾甘薏苡,新诗真自得明珠。一归吾气差犹王,三折浮名旧已无。最羡冥鸿先矫翼,与君轮日长江湖。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四十五 懿宗僖宗
唐室懿僖日,真为板荡辰。普天多寇盗,继世总昏嚚。已是垂亡地,犹堪杀谏臣。谁云天降罚,酿恶尽由人。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 文丞相
烈烈文山,忠节孤劲。身荷纲常,还报列圣。正气不亡,百世犹昨。山川峙流,风霆磅礴。
隆玺禅师慕远公之金界探庐山之紫峰过我言别赋送此篇一首
上座闻僧凤,高文景誓莲。体宗由得性,超果任穷年。鹦鹉三千众,芙蕖十八贤。高怀皆离日,妙观总弥天。石镜留玄照,香垆续圣烟。趾清庭选福,心秀刹求偏。一钵游王舍,孤云度法筵。东林堪宿树,北涧趁调弦。鸟弄全标梵,花开悉露禅。入溪刘并德,陟顶惠同肩。别将衣作念,去以道为怜。借取春堂月,驰光建业船。
赠易道人
杖策南来寻旧师,璇房瑶室住经时。葛洪远忆丹砂去,王烈犹逢石髓疑。南海早传瓜是枣,零陵今有术如芝。去去三山应咫尺,白云无迹鹤无期。
秋夜登燕子矶感怀
雾净天高万里秋,巍矶巀嶪锁江流。山河代异波声在,麋鹿朝游王气收。旧恨何须同楚泣,雄心且莫问吴钩。月华不管兴亡事,依旧深宵照石头。
楼桑村怀古同说岩
衰草寒烟望里孤,楼桑遗迹未全芜。帝乡耻属黄初历,王气犹延《赤伏符》。国士风流曾据蜀,宗臣鱼水失吞吴。啼鹃旧恨蚕丛远,此地惟闻叫野乌。
十十九岁自题小像 其二
机云同住素心违,堪叹频年事事非。许靖敢辞推马磨,王章犹在卧牛衣。命奇似此人何与,我瘦如前君岂肥。来日连床鸡戒晓,碧湘宫畔雨霏霏。
叶县道中
昨上方城道,今来昆水边。河山留战迹,风雨话当年。地辟民常乐,时平吏欲仙。王乔犹在否,祠树望依然。
白马乡有怀明义土赖若夫先生
万山之中小县耳,乃有须眉之男子。山是大明山,水是大明水,明亡六年犹守此。岂有若夫为不善,人自不识若夫豪杰士。若先生者,乃能真不死。忠孝节义名四旗,白马之乡良足纪,先生之风今未已。噫嚱乎嗟哉!当时乃已神龙见首不见尾。
留宿友人易安书屋
客自无归处,长安路不迷。偶然留半榻,便已足羁栖。说剑神尤王,论文鬼欲啼。朔风吹败叶,无事日东西。
钓龙台歌,和梁先生子嘉
钓龙台,高崱屴,千年故址潮千尺。钓龙台前海水深,钓龙台后风云黑。于今不见闽王来,犹见闽王钓时台。台对荒祠自今古,台成浮世如尘埃。闽越王去不复返,海水东流不复转。钓纶下水海水高,长绳系日白日晚。争道当时禹迹遥,会稽禹穴今岧峣。越国犹馀防风骨,闽山不到神禹轺。往事迁流思帝子,骑龙、豢龙龙可使。禹王胼胝不到斯,禹王苗裔王于此。粪除足补神禹功,披荆拔棘东海东。南台山下钓矶石,钓起禹时挟舟龙。于今海水复扬尘,海中疑有蛟鳞鳞。安得钓台沈一饵,钓断螈螭安八闽!闽越王是屠龙手,惜哉事汉心不久!夜郎自大轻辟胡,终被汉禽作龙屠。后有负汉王心粗,请视王台血模糊!
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龟以告犹亡,翟以炫采死。不善保厥初,受患每如此。莘野彼何人,三聘乃一起。如何志士躯,轻用徇知己。尘嚣多稠浊,云物俱不灵。所以山水间,往往有馀清。绪风发爽籁,幽谷舒芳英。草木觉生色,泉石俱空明。余怀本贞素,对之神益澄。宁静自致远,何为营浮名。
伯牙
伯牙善鼓琴,但为知己役。钟期既逝去,琴声遂永绝。所以人琴亡,良由质已失。吾辈平凡人,还自有分别。绝技固未有,知音不可必。有怀欲倾吐,且拼面壁说。或如吴门僧,台前列顽石。即使不点头,聊可破寥寂。大声叫荒野,私语埋土穴。古人有行者,方法不一一。何必登高座,语语期击节。或有自珍意,随时付纸笔。后人如不读,亦堪自怡悦。欲出悉出已,能事斯已毕。
吴文肃公摘稿
明代诗文别集。吴俨(字克温)著。其集初藏于家,直到万历十二年(1584)才由其孙吴士遇刊版。此版由王升、章煦及其仲孙达可删节、编辑,故曰摘稿,凡4卷。其中诗2卷,文2卷。前有万士和序,后有三升及达可跋。《四库全书》正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四库馆臣评其集说:“俨当何、李未出以前,犹守明初旧格,无钩棘涂饰之习。其才其学,虽皆不及李东阳之宏富,而文章局度春容,诗格亦复娴雅,往往因题寓意,不似当时台阁流派,沿为肤廓。虽名不甚著,要与东阳肩随,足相羽翼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1)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评论说:“俨文章庄重简古,诗词清丽可讽。”如《听郑伶琵琶》:“郑伶名价重江东,五百梨园伎尽空。子夜猿啼残月白,上林莺老落花红。江头商妇愁无限,塞外明妃恨不同。可惜曹纲今去远,何繇两市斗西风。”可见其诗作的风格的确与其文稍有不同,较有文学色彩。
重修革象新书
中国古代全面探讨天文学原理的综合性著作。赵友钦著。原书共5卷,33篇,元时由作者门人章濬编辑出版,收入《永乐大典》。后由王袆删改润色为2卷,改名《重修革象新书》。明清时有多种版本刊印。其“革象”之名,取义于“革卦大象”之文。《四库全书》2种版本并载,其《简明目录》评论曰:“术数主于测算,不论文词之工拙,且儒者之兼通终不似专家之本业,故二本今并存焉。”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明初与宋濂同修 《元史》,官翰林待制。有 《大事记续编》《卮辞》《王忠文公集》等。王氏称《革象新书》芜冗鄙陋,便“为之纂次,削其支离,证其讹舛,厘其次等,挈其要领”。与原本相校,润色者颇多。
阿育王经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512)六月二十日于杨都寿光殿译,初翻日蒂躬笔受。《阿育王经》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教的事迹,以及摩诃迦叶乃至优波毱多等异世五师传持法藏皆因缘始末的史籍。与西晋安法钦所译 《阿育王传》七卷同本异译。《阿育王经》总分九品,分述为九个因缘。”即生因缘 (卷一),见优波笈多因缘(卷二),供养菩萨树因缘 (卷三),鸠那罗因缘 (卷四),半庵摩勒施僧因缘 (卷五),佛记优波笈多因缘 (卷六),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 (卷七、八),优波笈多弟子因缘 (卷九、十)(卷十缺)。加上原始目录漏列了的第三卷中的“毗多输柯因缘,共为九因缘。两译相比,大体相同,详略稍有出入。是研究阿育王时代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见载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木犀答二吴书 其一
过尽人间百草芳,尚留寒菊对风光。月华已下中天白,香树初摇满院凉。金粟远看千尺影,犀皮近种百年香。圣朝二桂真双玉,王谢犹当著紫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