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琛集
二卷。明唐枢撰。唐枢,字惟镇,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请明正妖贼李福达罪被斥为民,隆庆初复官。年少就学于湛若水,并深受王守仁 “良知”影响,后深造实践,称一庵先生。著有《易修墨守》。《国琛集》取国家以人为宝之意,以罗明初至嘉靖人物,大体分为圣人、君子、善人、有恒四类,但体例很不分明,所记人物不按时代分出先后次序,也不尽按类分别,错出杂陈,上自宰辅,下至隶卒均人各一小传,寥寥数语,很不详明,而且传后之论断,也不能定出谁是圣人、君子,谁是善人、有恒。书前有王畿序和唐枢自序。
东岩集
明代诗文别集。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著。他所著述的诗文,初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题《夏东岩文集》6卷,诗集6卷。《四库全书》本仅收录了文集6卷,未收录诗集。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傅而保又重梓之,卷帙与嘉靖刻本有所不同,变为14卷,另首1卷。这2种刻本,今皆有存本。四库馆臣议论其文说:“尚朴本讲学之士,不以文章为工,然其言醇正,固亦不乖于大雅焉。”(《四库全书总目》卷172)这也说明其文并无多少文学色彩。但他的诗作,却无甚理学气,颇堪讽诵,正如陈田《明诗纪事》所说:“敦夫讲学,得之娄一斋(谅),一斋出之吴康斋,康斋诗入击壤派,殊不耐观,敦夫诗清超可喜。其论诗云:‘汉魏以来,至唐宋诸大家,皆有典则。至陈白沙自出机轴,好为跌宕新奇之语,使人不可追逐,盖本之庄定山(昶),庄定山本之刘静修(因),规模意气绝相类,诗学为之大变,独古选和陶诸作近之。’盖尝究心此事,宜其所作不入击壤一派也。”统观其集,所言确有道理。
述学
文别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等。汪中学识渊博,尤精儒墨。中年以后,辑录三代学制,以及文字训诂、制度名物等,以成此书。内容广泛,以研究历代学校教育为主。第一次刊行时,以属稿未成,又附有作者所撰文章之精者。嘉庆三年 (1798),阮元为之作序,重新刊行,分为二卷。嘉庆二十年(1815),其子喜孙编刻宋小字本,分内篇三卷,外篇一卷,卷首由王念孙作序,为第三次刻本。嘉庆二十三年(1818),严杰就阮元刻本重新删订为二卷,经义类中少明堂通释上中下三篇,又少杂文之无关经义者十数篇,而多出释服冕之用、荀卿子通论、大学平议、瞽瞍说、嫔于虞、讲学释义、释夫子、释厉字义、释郢、答人问郊特牲等十 一篇,第四次刊行,为学海堂经解本。道光三年 (1823),其子喜孙就其小字本,增入补遗、别录,为六卷,编入汪氏遗书,为第五次刻本。今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皇清经解》 等版本。
栟榈集
宋代诗文别集。邓肃撰。宋代王明清《挥麈后录》卷2称:宣和四年(1122)艮岳成,宋徽宗为之作记,李质、曹组各献赋称颂,只有太学生邓肃上10诗备述花石纲对民间的骚扰。“肃字志宏,南剑人,有文集号《栟榈遗文》三十卷,诗印集中”。《宋史·艺文志》著录为26卷。但现存诸本卷数均与之不符。北京图书馆所藏明正德十四年(1519)罗珊刻本、清曹琰抄本以及嘉庆十九年(1814)邓廷桢重刊本均为25卷;而明万历邓崇纯刻本及弘光元年(1645)邓四教、邓四维重修本均为12卷,另有附录1卷;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还有明刊16卷本,清代修《四库全书》时福建呈送第6次书目中,也有16卷的《栟榈诗文集》。《四库全书总目》称此集16卷,但文渊阁本实为25卷。其卷1至卷10为诗,卷11为词,卷12至卷25为各体文章,其中记3卷、题跋2卷。关于诗歌创作,邓肃主张“诗有四忌,学白居易者忌平易;学李长吉者忌奇僻;学李太白者忌怪诞;若学作举子诗者,尤忌说功名。”(卷25)
唐宋元名表
四卷。明胡松(生卒年不详)编。胡松字汝茂。滁州 (安徽) 人。约嘉靖二十二年(1543)前后在世。嘉靖八年 (1529)进士,历知东平州,迁山西提学副使,累官吏部尚书。《明史》胡松本传载,胡松曾辑古名臣奏章,终未见其本。本书乃胡松督学山西时选为士子程式之书。虽所录均各集所有,无奇秘未睹之篇,但去取恰当审慎。卷首自序称:“是学也,昉于汉魏六朝,盛于隋唐,而极于宋。其体不能尽同,然其意同于宣上德而达下情,明己志而述物则。其后相沿日下,竞趋新巧,争尚衍博,往往贪用事而晦其意,务属词而灭其质。盖四六之本意失之远矣。”其言甚为明切,说中了这一文体的特质。胡松此编,挽颓波而归之雅,于当时有功于骈体,于今却有讽于官场文章。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二曲集
明清之际李颙撰,门人王心敬汇编。共二十六卷,第一至第十五卷为讲学之语,或自著,或由弟子辑录。第十六卷至二十二卷是杂文,第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为追思其父的诗文,内附其母彭氏的传记诗文。嘉庆十五年(1810年)刻,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现有小乡嬛,山馆重校刊本,题为《二曲全集》。书中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思想,以“尊德性”为本体,以“道问学”为工夫。提出“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 (《体用全学》)的观点,用体用结合的论点来捏合“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争论。对后代调合两种治学方法和修养方法起一种弥合的作用。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费锡章;道光十八年;林鸿年、高人鉴;同治五年,赵新、于光甲(其人选以翰林院侍讲、检讨、编修、修撰及内阁中书舍人为准,但亦有例外)。每使或由正使、或由副使,例有撰述;惟体例不一,巳非明代「使录」型式。本书所收「使录」,有张学礼「使琉球记」及「中山纪略」(前种「使录」附属篇)、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李鼎元「使琉球记」;此外,计有赵文楷「槎上存稿」(为纪行诗稿,非「使录」)、王士祯「琉球入太学始末」、黄景福「中山见闻异」、钱氏(原脱作者名)「琉球实录」、姚文栋(译)「琉球说略」、中根淑「琉球形势」(译文)、王韬「琉球朝贡考」及「琉球归日本办」等八种。除王撰「琉球入大学始末」及赵撰「槎上存稿」(后者据「太湖赵氏家集丛刻」)两种外,全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岭海舆图
区域地图。明姚虞撰。一卷。虞字泽山,福建莆田人。嘉靖进士,曾官知府。是书为其官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所作。以图为纲,附序、纪。首岭海舆地全图(即省图),次南雄、惠州、潮州、肇庆、高州、廉州、雷州、琼州等十府图,经以南夷,共十二图。每图皆有序与纪。记述全省与八州政区建置沿革,山川要隘险塞,及所领州、县户口、田粮课税,官兵马匹等额数。 南夷图,共标三十一国和地区。序纪通贡者在前,有安南、占城、满刺加、三佛齐、浡泥、锡兰、苏门答腊等十国,并详载其通贡时间和贡物种类。后附通市者大坭、急兰丹二国,来中国贸易时间及交易物品。极重海防,凡隘塞关津,必详标于图,不能尽载者,则详于序。内容略古详今,略山川详扼塞,略职官,详兵马钱粮,略文事而重武备。于志乘中,别为体例。叙事简赅,条理分明,为明代广东所遗重要地理图书。对研究该地历史、经济、军事海防及与南洋各国交往均有重要意义。有《四库全书》本, 《守山阁丛书》本。
粤闽巡视纪略
游记。清杜臻撰。六卷。臻字肇余,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进士,历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撰有《海防述略》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臻奉诏与内阁学士石柱往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巡视,办理划定疆理、 开辟田地、弛禁鱼盐业、酌定通商口岸、防务等事。十一月自北京启程,经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至广东,再由广东至福建,次年五月事毕。是书记其始末,约十万字。首为沿海总图,卷一至卷三粤略,卷四至卷五闽略,卷六附纪澎湖台湾诸岛。对广东、福建疆域、地理形势、州县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海防、兵制等记叙甚详。因未至台湾,故仅据咨访所得录为一卷,置于书末。是研究清初东南沿海地理、海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四库全书》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孔氏岳雪楼影抄本。
至元嘉禾志
元徐硕编。32卷。嘉禾,宋郡名,元为嘉兴路。硕为该路教授。宋时多次修志,今均散佚。此书遂为今存该地最早志书。分43门,间附考证,甚为详赅。碑碣多至11卷,水利多至8门,对考知史事、兴修水利,有裨参阅。嘉禾,今浙江嘉兴古称。此志《至元嘉禾志》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修,旧抄本。宋时曾数次修志未竟成。硕因旧本续补成书。地域仍因宋旧,兼及松江府华亭县。自沿革以下分四十三门,间附考证。其中部分极为详尽。如水道分江海、湖泖、浦溆、溪潭、陂塘、河港、泾沟、堰闸等八门。
日本考略
明薛俊辑。一卷。俊字梓山,浙江定海人。庠生。历官训导、宗正。嘉靖初目击倭寇猖獗,为御边计, 乃历稽载籍,博访故老而成是书。一万三千余字。分沿革、疆域、州郡、属国、山川、土产、世纪、户口、制度、风俗、朝贡、贡物、寇边、文词、寄语十五略。附兵计略一卷。寄语略又分天文、时令、地理、珍宝、人物、人事、身体、器用、衣服、 饮食、花木、鸟兽等十五目。该书第一次较全面地考述日本历史、地理、山川、物产等。
全辽志
区域志。明李辅修,马应龙等纂。李辅认为旧《辽东志》舛讹脱落甚多,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行重编,越六月而成书。六卷,图一卷。辅字近台,江西进贤人。嘉靖进士。官辽东巡抚。应龙,定辽卫(今辽宁辽阳)人。嘉靖举人。官通判。嘉靖四十三年(1564)辅巡抚辽东,聘请应龙等人,以《辽东志》为基础,删冗补缺,续以新事,并对原目多所更定。四十五年(1566)成书。约三十万字。志分图考(附全辽总图、辽阳镇境图等二十幅)、沿革、山川、赋役、边防、兵政、马政、职官、选举、人物、风俗、方物、祥异、故迹、艺文等十九门。
海槎余录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承乏是郡,迄于丁亥,乃有南安之命。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下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共几百余则。”然“颇多散失”,是编为追忆所及,仅得四十余则,然亦饶富南国情趣,堪为游记之作。书中记述了黎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描写了与汉族杂居和邻近汉族地区的黎族,已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掌握了“以筒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日夜自动车水灌田”的先进灌溉方法。在耕作方法上普遍进行中耕和施肥。贸易活动和地方性的集市和墟场也发展起来。
三吴水利录
水利志。明归有光编撰。四卷。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南京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历官知县、通判、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作者认为吴中水患,要在淞江,而淞江治则太湖水顺畅入海。因采集宋人郏亶书二、郏乔书一、苏轼奏疏一、单锷书一、周文英书一,附金藻论一等三吴水利书七篇。并作者《水利论》二篇,及禹贡三江图、淞江下三江口图和叙说。总二万八千余字。为研究太湖水利较系统的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言苏松水利者,是图固未尝不可备考核也”。凡此等论著多未经过工程实践检验,议论空泛。而对宋赵霖、元任仁发等人经过施工并有一定成效的论著,则置之不录,为该书不足。有《四库全书》本。
寺塔记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说郛》。记载唐长安(今陕西西安)寺及塔的事迹,包括其名称、地理位置、状况、景致、佛像,及在其间发生的传说。据此可探寻唐长安佛寺之分布。《寺塔记》分上下两卷,原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的第5、6卷。《酉阳杂俎》续集,传世的刊本已不多见。196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寺塔记》是以明毛晋《津逮秘书》本为底本,再用嘉靖间赵琦美脉望馆本互校,并加以断句成书。1983年再版。
书经直解
十三卷。明张居正撰。居正字叔大,又字时大,号太岳,谥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明政治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撰。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居正代高拱为首辅。万历初,神宗年幼,国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政十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裁汰冗员、整顿吏治、加强边备,兴修水利、推行一条鞭法等,皆有成效,海内称治,帝待之以师礼。因在朝时与太监冯保相结,死后廷臣群起而劾之。官职悉削,家产抄尽,长子敬修自缢身亡,其他子女亦饥饿而死。直到熹宗朝,方下诏复其故宫,予以祭葬。著述除《书经直解》外,尚有《帝鉴图说》、《太岳集》、《太岳杂著》等。《书经直解》是居正为神宗进讲所作,故注语浅近,多作常语,以便于阅读,因称“直解”。当时神宗幼冲,故多用通常易懂之语。是一部当时有关《尚书》的通俗读物。有明万厉元年(1573)刻本,今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另有清全祖望批校明万厉元年(1573)刻本,今藏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此外尚有明万卷楼刻大业堂印本、明崇祯九年(1636) 马士奇澹宁居刻本等。
金石文考略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 (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 (1729)金介复序,称此书编撰有条理。此书收集金石之书四十种,收集文集地志等书六十种。以前著录金石书籍诸家,均自据见闻,并为之评说。此书乃仿宋陈思《宝刻丛编》,杂取诸书,荟萃为之。在每条下,各注明所出之书,中有少数是李光暎自己考释。以前著录金石书籍各家,大都以考证史事为长,而此书却是以品评书迹为主。故在论书法上,汉隶则推宗郑簠之评,唐碑则取赵崡之论。正由于此,此书所引欧、赵、洪诸家释文,仅十之一。但《瘗鹤铭》不引张弨释文、“天发神谶碑”不引周在浚释文、“兰亭序”不引俞松考释,似为疏漏。传本有 “四库全书”本。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双港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荒政辑要》,增设苏州正谊书院,颇多政绩。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革职永不叙用。次年卒。其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今据通行本整理。
御制官箴
御制官箴,一卷,明宣宗朱瞻基撰。朱瞻基,明朝第五个皇帝,在位十年,年号宣德,事迹详明史本纪。官箴,凡三十五篇,前列圣谕及目录,后附御制广寒殿记。圣谕称:「凡中外诸司,各着一篇,使揭诸厅事,朝夕览观,庶几有儆。」盖宣宗时皆颁行之。嘉靖十七年,南京国子监禁酒伦以训复刊布之。本卷所收为复刊之本。
班马字类
五卷。宋娄机(1133—1211)撰。娄机字彦发,嘉兴 (今属浙江) 人。书成于淳熙八年(1181),时人楼钥、洪迈先后为之作序。娄机采录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的古字僻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编次而成,共收一千八百多字。每字之下,考证训诂,辨析字音,于假借通用之字罗列颇详。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李曾伯又增补一千二百三十九字,附于各部之后,作为“补遗”。其中错误不少,不可尽信。宋人袁文《瓮牖闲评》指出引《史记·礼书》的“不禀京师” 的 “禀”, 应从 “示”作 “示”, 不当从 “禾”;《汉书·西域传》“须诸国禀食”的“禀”,应从“禾”作“稟”,不当从“示”:二书交误。至于任意删节原文、颠倒文字之类错误也屡屡出现。然而《四库提要》亦指出:“古今世异,往往训诂难通,有是一编,区分类聚,虽间有出入,因不失为考古之津梁也。”此书有《涉闻梓旧》的复刻元本,海昌蒋氏《别下斋丛书》本,二者均附李曾伯补遗;还有《后知不足斋丛书》本,泽存堂刊本,二者均无李曾伯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