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本书内容分为6类,收录中国佛教史籍35种。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经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例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史料,旁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部分的错误予以纠正。每种书下,列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再详论其内容体制、特色或优缺点及其学术价值。本书名为“概论”,实际上是一本研究佛教史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典籍的目录,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艺纲目

二卷,元舒天民编。其书取《周礼·地官·保氏》郑玄注,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依次编为条目,用四字一语的体裁,讲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子舒恭为书作注,同郡赵中作有附注。书刊成于至正甲辰年(1364),前有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潞国张翥、徽州路儒学教授胡世佐、朝列大夫温州路总管刘仁本及揭汯的序,又有舒恭的原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书,“均能考证精核,于小学颇有发明。……其九数一门,以密术推郑注,颇为详至,以之补正贾疏,亦考礼之一助也。”是一部研究经学所讲的六艺与古代贵族子弟教育内容的参考书。收入《四库全书》中。

六家诗名物疏

五十四卷。署名冯应京。应京字可大,号慕冈,盱眙(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进士,为户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是书沿袭宋蔡卞《诗名物疏》推衍而成。其引证颇为赅博。每条之末,间附考证。如《郑风·缁衣》、《集传》以为缁衣羔裘,大夫燕居之服;应京则据贾公彦《周礼疏》,以为卿士朝于天子,服皮弁服,其适治事之馆,改服缁衣,《郑笺》所谓据居私朝,即谓治事之馆。诸如此类,其议论皆有根柢。所称六家,即齐、鲁、毛、韩、郑笺、朱传。然则古无是目,乃应京臆创。其实毛、郑本属一家,无须再分。据崔富章先生考证,认为是书的作者为冯复京,其卷数五十五卷。《总目》引《江南通志》称其“少业《诗》,钩贯笺、疏,作《诗六家名物疏》云云,乃冯复京传中之语,非冯应京”。(详见《四库提要补正》)今阅《中国善本提要》,关于是书的作者正如崔说,卷数亦为五十五卷。可证崔氏之说不误。

五权宪法

孙中山著。该书发表于1924年。其基本内容在1906年12月于东京举行的纪念《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就已提出。它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具体内容之一,并准备在推翻清王朝以后,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予以施行。该书是作者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心得,是他理想政府结构的蓝图。他从选举问题入手,指出了欧美国家宪政中的弊病和缺陷,并援引一些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设计了一种能补西方国家宪法之不足的“五权分立”的宪法方案。但是,这一“五权宪法”思想。虽与欧美国家的宪法及“三权分立”原则有所差异,但就其实质而言,却是从后者演化而来的。“五权宪法”将国家政权划分成: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弹劾权和考试权;每种权都是独立的。书中设置的国家机构由五个主要部分——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和考试院组成。其实质仍是以欧美国家宪法为蓝本,再加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考试和监察机构的职能,从而为“五权宪法”披上古色古香的外衣。此外,作者在书中还强调实施“民治”的主要手段是地方自治。要求行使直接民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认为直接民权是五权宪法的关键。虽然,作者把“自由”和“权力”的“平衡”,作为“五权分立”、“五权宪法”的基础,但在具体的政治方案中,却着重于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的完满解决,致力于政体的规划,而将“人民权利的保障”问题从属于前者。该书提出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企图超越西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政体方案的尝试,是作者不懈地追求民主主义的理论结晶,从而使民主主义的思想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经史阁四言诗

玄黄氤氲,混沌未死。道隐冥默,文郁雕跂。蚩蚩熙熙,结绳而治。谁凿七窍,鸿濛拊髀。马图鸟迹,彷佛文字。羲轩勋华,授受一理。典谟训诰,浑浑无拟。天生素王,躬服仁义。宪章祖述,参赞经纬。经揭日月,史严辞事。九流说铃,诸子疣赘。秦灰小厄,鲁壁阐秘。白首齐生,口诵臆记。枝叶扶疏,风流委靡。汉兴购求,六经大备。舒向校雠,班马传纪。尔雅同风,沿袭世次。宋三百年,超轶姚姒。际海薄天,声教渐被。惟此东邑,蔼蔼多士。孔墙巍巍,重屋丹绮。群玉之府,五经之笥。排签插架,堆案盈几。藻饰皇猷,驰骋帝轨。兰薰颜冉,玉洁曾史。物忌太盛,道有中否。何物坏宅,有士抱器。坛荒杏老,墉鼠穴虺。川竭珠逃,椟破玉毁。炷灯拭案,篇?简燬。观鹳雅鸦,鲁鱼亥豕。斲轮糟粕,负蛉口耳。忘筌舍蹄,出足弃履。文未丧天,道不坠地。起废者谁,孟母之子。薄言采藻,于彼沼沚。鸠工捐资,不捐廪饩。榱桷得宜,轮奂有炜。肩摩踵接,出入槐市。非此乔木,畴克大庇。非我宗匠,孰主张是。祖有令德,世济其美。休声日流,与道终始。

帽岛笼烟为尹性之御史赋

一山突起圆且卓,两山夹峙如展角。俨然唐制落丹青,秀出天工谢雕琢。故家庭户对山启,入眼分明不盈握。烟际时笼翠霭深,风前肯受黄尘浊。颇疑巨灵发其祥,往往圭璋蕴奇璞。主人似出尹吉甫,拄笏无嫌往来数。豸冠相峙两相高,十载威名动山岳。朅来笑踏尘网中,猿鸟惊违几弦朔。山容彷佛入幽梦,世味炎凉听谁学。湘鬟渺渺镜难匀,笠泽茫茫缨可濯。地因人胜古则然,愧乏高吟寄绵邈。愿取重占披絮云,一日甘霖沛新渥。

送苏直指云浦由三晋移节濩泽

往岁晋国逢阳九,蕴隆虫虫戌连酉。蹲鸱乌昧何处寻,壑转老羸壮者走。柱后惠文此时虚,萑苻潢池啸聚有。弹压咸思暴胜之,绣衣持斧频回首。有命一朝畀苏天,孺文风采已先传。国人望君如望岁,蚤见河汾春色妍。累疏乞休休未得,幡然受赠绕朝鞭。西来马首澄清始,惠露仁风溥大千。乱民乱绳理不急,卖剑买牛旋自戢。去甚亡何害马驱,劳来未久蜚鸿集。得情惟念孑遗馀,谳狱每为累囚泣。一意平反挽太和,雨旸时若蒸民粒。鼠牙雀角牵姝嫠,大书严禁示转移。头会茧丝清解绶,根株薤本拔褰帷。撤除驺从乘传日,大简车徒阅塞时。数年官事浃旬了,到处登临有所思。风味眉山自潇洒,情澜性海何如者。文章三昧属家传,游戏霜毫总大雅。怪底风霾撼并州,离思歘忽嘶骢马。浮云聚散公不惊,满腔温厚凭诗写。天王原不负直臣,豸绣如故金紫新。热闹场中谁是主,繁华梦里未为真。读公新诗见公意,片语咽喉每逡巡。只今典刑将渐远,临岐那不泪沾巾。

进士卞华伯奚元启用齐字韵联句因掇其遗韵

玉河堤畔跨青骊,蹀躞香尘再四嘶。凉吹萧萧收宿雨,遥空泄泄散晴䨑。主人延客供山茗,诗老留题遍赫蹄。林薮号烟惊虎豹,沧溟跋浪纵鲸鲵。王乔谢俗初成道,西子来吴甫及笄。百里飞甍迷复道,九霄杰阁垒骈枅。阴何见此浑惊愕,李杜闻之亦惨悽。方信二公鸣世凤,苦吟我独触籓羝。迂疏深愧才何用,痴绝应遭俗所诋。千古韦编空矻矻,半生缝掖自媞媞。宸居有约陈三策,学海无边测一蠡。每许清高凌古柏,何能酝藉似春荑。锦堂银烛屏摇雀,玉椀清冰箸冻犀。回雪舞童身□鸟,遏云歌妓领蝤蛴。兴来健笔频频埽,吻燥甘瓜屡屡刲。又向张湾理归棹,漫从燕市买行烓。明朝执手红亭别,旧路愁人碧草萋。渺渺澄江飞断雁,亭亭落日噪寒□。回思难弟心如结,喜祝慈亲齿更齯。三十年华身正壮,四千道路面成繄。才高不让题鹦鹉,剑瑩时还淬鸊鹈。莫以缥囊誇月露,好于紫塞埽尘□。诗成自合承簪绂,圭璧宁容杂甑窐。倾盖交情抵胶漆,赠言有味胜饧䬾。千钧弩矢君须重,休逐儿曹妄射鼷。

诟金

二气转洪钧,万象森罗列。真赝递成褫,权实相閒设。凿山破混沌,披沙出糠屑。方圆随范围,色相互形轧。初用止儿啼,渐次及耄耋。本拟笼蚩愚,讵意混贤哲。管鲍称贫交,取与先灭裂。歆宁事灌园,才品判优劣。延陵视披裘,浅深各自别。贤者尚不免,况乃秦与越。大道何坦夷,多岐乃颠蹶。四皓茹汉芝,临老遂屈节。桐江学钓鱼,羊裘趋魏阙。北山矢高尚,中途纳败缺。古今多圣贤,大半遭挫跌。周旦制礼仪,交际先玉帛。后来田舍郎,委贽晋崇秩。太公立圜法,作俑先利穴。龙断贱丈夫,接踵争陵夺。竺仙教分卫,欲化悭与伐。像季繁有徒,攀援事饕餮。咄哉穷巷士,守株忍饥渴。壮志渐销磨,委心就餔歠。嗟彼屠沽流,不少豪与杰。受恩轻许人,身名俱泯绝。悯兹山泽臞,空瓶刺三篾。穷巷悲回车,侯门遵磬折。造化施权巧,世途忘丑拙。陷阱日以深,沦胥靡穷竭。咨尔如粪壤,胡为等芬飶。咨尔如砒鸩,无容资作活。投畀东海波,波臣谢污蔑。投畀穷发乡,八荒均一闼。堰石障狂流,泉源未消歇。伐木尽根株,夜气生萌蘖。愿为火传薪,愿为汤沃雪。雪消汤迸流,薪尽火随灭。报语造化工,永言戒覆辙。

暮秋承华主簿竹川馈饭奉谢凡三十五韵

卫上清秋暮,寰中氛气多。草湮康叔国,沙没禹王河。瘠土分常贡,苍生病岁傩。挽应梁地麦,畬浸汉江波。盗贼缘边郡,喧呼动罝囮。济南钟俊杰,河北待弦歌。断鹄挥虹剑,扬兵蹴海鼍。黑山戎破胆,白马将横戈。山鸟行厅事,芳颜藉酒酡。图书盘海岱,词赋入牂牁。芳阪时鸣骥,黄庭或换鹅。久传骢马客,旧听凤凰珂。敏察周穷傫,殷忧达隐讹。怜才无近远,覆业惠征科。中馈人间出,殊恩天上过。金城酥比练,翠釜鲙兼和。?吻愁玄豹,摧峰掣紫驼。秋深沙苑菟,霜落洞庭鮀。细腻殷红玉,芳蕤净碧莎。那能双玉筴,秪辱缕金陀。小食歆三臭,回思感万疴。严庭风觱烈,幽垒日蹉跎。絷雁窥前浦,啼乌想故柯。通宵从鼯鼠,入夜戏天魔。燥发纷难解,胼肌厉可摩。永怀天吏仗,拭泪使星轲。海运虚垂翅,云身早见罗。祢衡愁正苦,阮籍醉如何。岁暮谁堪健,风尘鬓欲皤。凌虚疑海峤,曳履想岷峨。谬望舒州锡,不成彭蠡蓑。青云思桂树,春月罢松萝。猿鹤三年梦,琴樽一夕俄。明公宽节制,雨露得滂沱。犬马如留齿,神光报泰阿。

哭季女二首

我昔自外归,三女中门迎。心知非男儿,聊得乐此情。季者尤黠慧,恩爱钟平生。云胡遘一疾,性命倏焉倾。旅葬给孤园,烟草纵复横。归来枕书卧,历历旧音声。起觅无所见,泪下沾襟缨。女死未及殇,其母昼夜啼。痛念父子恩,亦复为酸嘶。叩门来知己,慰释巧言词。有生会归尽,寿夭理亦齐。伤生遗亲忧,过哀岂非迷。揽涕谢训言,仰视白日西。安得千斛酒,终朝醉如泥。

平藩太宇宗侯遗诗步韵以谢二首

百丈鲸鲵未戢鳞,家家鼾睡大河滨。关心独有天潢客,借箸能回沙碛春。四野燐交辽海卒,千年泪落楚江臣。孝陵王气忻如昨,且向月明理钓纶。风动云流镇日閒,非非寄向蠹鱼间。从无奇字烦挥麈,觅得玄珠欲破颜。腊尽便知冰是水,岩居莫爱画中山。汾阴高士多精语,何日青牛晓度关。

寄呈留守瞿相公

稽首虞山拜相公,汉廷勋业许谁同!自擒宗孽人心定,再整危疆将略雄。屡降白麻趣秉政,终拚黄发老从戎。祗今鹓鹭归仙仗,争念麒麟第一功!中兴根本仗谁留,楚、粤经年次第收。羊祜在军常缓带,庾公乘月亦登楼。幂中书记欺韩愈,帐下诸儿问许侯。近喜湖南何相国,时从枕上借边筹!铁券新辞五等勋,可堪时事又纷纭。荆南捷奏经时至,江右援书迥未闻!图籍应归萧相国,功名独让李将军。即今政本还虚席,诏使频催下五云。辛苦延津事已非,生还辇下愿多违!苏卿有节谁人验,王粲无家何处归?喜听蛮方歌赤舄,争传词客满黄扉!袖中双笔犹堪用,拟向公门马上挥!

重过怡园晤林景商三首

片帆又向鹭门来,千里风云郁不开。落叶打头同看剑,对花洒泪忍衔杯。扶馀作客留豪气,江左伤时赋大哀。我与林逋曾旧约,振兴亚局仗群材。湖山十笏辟园林,安石风怀又见今。鹿耳礁留云意湿,龙头渡拍浪声淫。每忧割肉分图籍,谁解烹鱼溉釜鬵?同上日光岩畔望,海天何处问升沈。拔剑狂歌试鹿泉,延平霸业委荒烟。挥戈再拓田横岛,击楫齐追祖逖船。眼看群雄张国力,心期吾党振民权。西乡月照风犹昨,天下兴亡任仔肩。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卷6、7为五脏六腑、十四经穴之主治、经穴歌、考证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卷8载《神应经》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卷10附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操作手法等,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

周书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 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药房樵唱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词。卷末有附录1卷,内容包括:吴履撰《处士吴公行述》,黄溍撰《处士吴君墓志铭》,张顺祖撰《吴文可传》,叶仪、唐怀德、范祖干、苏伯衡、吴沈等人所撰《哀辞》。宋濂在序中评吴景奎诗作:“公时吞吐群机,陶熔庶汇,珠玉随风,冰雪在口。人争传于秀句,价欲等于兼金。”他一生刻意为诗,尤好论诗。近体诗时有唐人之风,词句清丽可诵。但由于编辑成集时失于筛选,收入了某些应景之作,如《偶成》:“挟才胜德世所薄,宁我负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圣经贤传将奚为?”被《四库全书总目》编者讥为“殆刘克庄所谓有韵语录,殊不入格”。这个批评是相当中肯的。

剧说

古典戏曲论著汇辑。6卷。清人焦循撰。本书所收的有关戏曲的评论文字,是从近200部前人的杂著或专著中辑录出来的,其中也包含有焦循个人的一些见闻。本书旁搜博引,其所引用的典籍有的早已失传,有的是罕见的珍本,焦循用了极大的功夫,剔捡搜寻,汇集成6卷内容极为丰富的戏曲史料。其中有关于戏曲的起源、流变,剧情取材的本事,剧本演出的盛况、反响,戏曲角色的扮演,道具的使用,戏曲作者和演员的生平、逸事等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称得上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的必备书籍。所不足的,是辑录者对资料有顺手拈来之嫌,缺乏分类编排,因而内容显得杂乱无章。《剧说》存有稿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又有《读曲丛刊》本,以后的《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国学基本丛书》、《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等本都属于《读曲丛刊》本系统。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剧说》单行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并据稿本做了比勘。

伊川击壤集

北宋哲学家邵雍所著的诗集。共二十卷,诗一千五百余首,收入《四库全书》。该诗集主要是抒发其哲学思想的。朱熹说:“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朱子语类》卷一○○)关于其哲学理论,如《乐物吟》云:“日月星辰天之明,耳目口鼻人之灵,皇王帝霸由之生,天意不远人之情。”这首诗是整个《皇极经世书》的一个缩影,也是邵雍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总看法。从文学上讲,这类诗并没有什么诗的情韵意味,主要反映了邵雍的哲学思想。“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其余何足言。”“廓然心境大无伦,尽此规模有几人,我性即天天即我,莫于微处起经伦。”这两首诗集中反映了邵雍所谓的“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从这里又可看出陆王心学的端倪,即陆王的“天地即为吾心,吾心即为天地”与此是一脉相承的,这些诗不过是邵雍哲学理论的诗歌化,其观点与《皇极经世书》的观点相同。该诗集还有一部分是抒发邵雍的乐天安命,安时处顺、自得其乐,不事妄求的人生感受的,其中还包括一些流露出对社会和政治不满的诗篇。如《无酒吟》说“自从新法行,尝若樽无酒”等词句,这些反映了邵雍思想的一个侧面,是全面研究邵雍思想所要了解的。有影印《道藏辑要》本、影印明成化刻本,成化本有集外诗一卷。清光绪间贺瑞麟辑《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有补遗一卷。

平斋文集

诗文别集。一作《平斋集》。三十二卷。宋洪咨夔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洪集。《宋史》本传但言有“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未云集名。《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二部,一为九册,一为八册,均注残缺。其书传世不广。《四库全书》所收的《平斋文集》,虽为三十二卷,然无诗;卷一至六为讲义,卷七至八为故事,其馀各卷收各体文四百五十多篇。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洪氏晦木斋为校勘刊行之,并附录《拾遗》,计收赋一篇,诗四十八首、词四十三首,各体文三十四篇。然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仍在,国内亦有影宋抄本(残),藏瞿氏铁琴铜剑楼。1934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为影印问世,收入《四部丛刊》续篇。《丛刊》本卷一为赋,凡四篇;卷二至卷八,为编年诗,凡一千零四十多首,卷九至卷三二收各体文八百六十多篇。以《四部丛刊》本较《四库全书》本,可见后者“编次分卷,颠倒脱漏”(张元济跋),《丛刊》本远胜四库本。然晦木斋本辑佚诗文,亦间有出《丛刊》本之外者。

1 20 21 22 23 2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