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庵类稿

二卷。明郑潜撰。郑潜,字彦昭,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上计京师,遂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历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廉访副使、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薄,迁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1377)乃致仕。著有《樗庵类稿》。据《千顷堂书目》载《樗庵类稿》二卷。其书从《永乐大典》裒辑得古体诗五十首,近体诗一百四十六首,并原序三篇,仍编为二卷,计所遗亦无几。是集皆其在无所作。程以文《序》称《行役小稿》二卷,豫章邓文著所编,共一百五十余篇。其时郑潜方为监察御史。贡师泰《序》称集其歌诗为二卷,题曰《行役稿》、《揽辔稿》。其时郑潜为福建廉访副使。揭汯《序》始称为《樗庵类稿》,不言卷数。据其所言,乃成于元末郑潜在福建为官时。初为《行役稿》二卷。终乃合为一编,改题曰《樗庵类稿》。盖数经增损而后勤为定本,则其成集亦不苟。郑潜虽起家掾吏,而天资绝异。其诗词意轩爽,有玉山朗朗之致。视元末纤秾之格,特为俊逸。入明以后,名位不昌,距纂修《永乐大典》之时年代又近,而书局诸人顾特编录其遗稿,追配古人。知当时必有以取之,非徒然之举。有《永乐大典》本。

春秋经传阙疑

四十五卷。郑玉撰。郑玉字子美,歙(今安徽歙县)人,元代经学家、教育家。郑玉博究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至正间征拜翰林待制,奉议大夫,托病不赴,日以着述为事。后自缢以殉元。郑玉着述,除此书外,还有《周易纂注》、《师山集》。此书属集注性质,模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以经为纲,以传为目。叙事以《左传》为主,而附以《公》、《穀》;立论则先以《公》、《穀》而参以历代诸儒之说,大旨也以《胡传》为宗。经有残缺,则考诸传以补其遗;传有舛误,则稽于经以证其谬。经之脱误无从质证者,则缺之以存疑;传有不同无所考据者,则两存其说。此书力求合《左传》之事与《公羊》、《穀梁》之义为一,则是步前人治《春秋》者之后尘,而其“愚按”之议论,亦大率陈腐无足多取。现存清康熙五十年郑氏天游堂刻本。

瘴疟指南

温病类著作。明郑全望撰。二卷。郑氏因闽、粤等地瘴症流行,危害甚重,遂专心研究。后得北宋佚名辑《瘴症卫生方》,即以此书为基础,参阅诸书,附以己见,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 辑成是书。论述瘴症源流、病因、病理、用药、宜忌、预后等,并论及伤寒、内伤与诸证之鉴别。但对瘴症病因、病理等论述尚有不妥之处。收入 《珍本医书集成》 有清同治元年 (1862) 汲古轩刊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本。

伤寒恒论

伤寒类著作。清郑钦安辑。十卷。钦安,上浣临邛 (今四川邛崃) 人。郑氏对仲景《伤寒论》 反复研究,颇有所悟,遂以舒韶所著《舒氏伤寒集注》 之序,逐一剖析而成。内容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篇及差后劳复、阴阳易病等。附麻脚瘟说、辨认内外发热秘诀。每篇先列原文,后有注释,述其证名、辨证、治法。此书论述较详,颇有发挥。有清成都志古堂刻本,光绪二十年 (1894) 、二十三年等刻本。

北山集

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九卷。宋郑刚中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刚中撰《北山集》三十卷。作者自序云:“《北山初集》即余所谓《笑腹编》也。余以绍兴乙卯(1135年)至甲子(1144年)岁所录文字自号《北山中集》;《笑腹编》则宣和辛丑(1121年)至乙卯岁中所录者,因号《初集》。”《初集》十二卷,《中集》八卷,《后集》始自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戊辰(1148)终于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凡十卷,为刚中之子郑良嗣编于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其跋称此编“总三集,为三十卷,凡一千二百一十四篇,仍以《年谱》冠于篇首。”(现存本中《年谱》已佚。)郑集初刊于乾道(1165—1173)末年,今未见此刻流传。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郑氏乡人曹定远重刊《北山集》,将初、中、后三集,改为初集、二集、三集。后《四库全书》所收即曹氏刻本。四库馆臣进一步将此三编打通,统编为三十卷,但原集秩序,一仍其旧,故其所收录之诗未集中排列。三十卷中第一、二卷为诗,第十一、十二卷为诗,第十八、十九卷为诗,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卷为诗,从这种编排仍可见原编遗意、郑集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曹定远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本,刚中后裔郑世成康熙三十六年刊本,名为《郑忠愍公北山文集》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另有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胡凤丹所辑《金华丛书》本。

白苏斋类集

诗文别集。二十二卷。明袁宗道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前后刊刻。《白苏斋类集》按文体编次,前有姚士麟《白苏斋类集序》一篇。正集包括古诗类二卷,今体三卷,绝句一卷,馆阁文类二卷,序类二卷,志状祭文类三卷,记类一卷,笺牍类二卷,说书类三卷,杂说类三卷,共计二十二卷。袁宗道的诗歌清润和雅,平稳清秀,很接近白居易、苏东坡那种平易畅达的风格。集中诗歌的数量不及散文多,成就也不及散文高。他的文章有一种温文典雅,雍容和平的气度,有较强的馆阁气,这同他供职翰林院不无关系。他的诗文求新求异,不落旧套,给人以清新和煦之感。但由于他受禅学影响较深,所以其作品常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淡远情趣。总的说来袁宗道的文学成就不及他的二弟袁宏道和三弟袁中道。《白苏斋集》曾刊刻多次。袁宗道在世时已有刻印,他逝世后书坊又陆续刻印过。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刘氏嘉业堂藏书《白苏斋类集》二十二卷,应是袁宗道最早最完全的诗文刻本,此书每卷前有“弟宏道、中道参校”的字样,当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或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前后的刻本。《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志》都著录袁宗道《白苏斋类稿》二十四卷,但此本未传。明天启、崇祯年间也有刻本。清光绪七年(1881年)公安继善堂重刻本《白苏斋类集》为十八卷,封面题为《白苏斋集》,有光绪七年袁照跋,此本与嘉业堂藏本略有出入。后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钱伯城标点本。

读儒林传二首 其一

正学原非阿世材,可堪辕叟老难回。司空城旦书何用,莫怪公孙侧目来。

读儒林传二首

正学原非阿世材,可堪辕叟老难回。司空城旦书何用,莫怪公孙侧目来。汉家天子好文词,杨厉铺张乃得之。迎得申公偏尚简,虚他臧绾上言师。

送英老兼简钝夫

灵源道价压四海,骨相正似陈睦州。去年龙山同坐夏,时君亦来从我游。闹传诗胆抵身大,时吐佳句凌汤休。故山归去恰千里,茧足过我不肯留。行看海上荔子熟,落枝丹颗无人收。应共钝夫行树下,未输分柿独风流。

齐天乐 午日怀家大人游闽

乡园又是端阳宴,琴尊正游天际。艾虎悬丝,桃人对酒,风味他乡同否。梅黄雨细,任遍拂南薰,未消寒意。院宇阴阴,纻衣葵扇尚慵试。芳辰今日共赏,客中看竞渡,天气晴未。乳燕帘栊,新槐池馆,谁结蒲符为佩。阑干闲倚。漫极目云山,午馀人醉。昼永香微,髻榴红欲坠。

社前一日用中秋夜未尽韵

清晨视园树,槁叶脱梧槚。邻家馈彘肉,里巷作秋社。报赛有故常,民俗其敢罢。勾龙得无羞,土毛旱欲赭。贫家节□常,素不徼福嘏。又况禁酒严,罄室覆老瓦。两男隔邻郡,久未泛归槎。小儿及二女,嬉戏粗娅姹。叫啼索梨栗,短裳或露胯。乃翁老钝极,久困谗口哆。下体毒痔漏,中脘痼症瘕。舂秫裹青箬,杵臼亦旋假。意以娱幼稚,鲜欢类炙輠。东墙掘小池,南荣续前厦。明旦宜鸠匠,窘局笑穷?。排闷赋此作,鄙俚愧不雅。

荆阃宴交代贾尚书乐语口号

底事元戎辍上流,扬州势更重荆州。要酬棠笏中原志,坐释枫宸北顾忧。白羽一挥新玉帐,朱帘半捲旧红楼。此行整顿乾坤了,公衮莱衣正黑头。

送春

政是风光欲别时,可堪烟外雨丝丝。怕看太白馀春赋,嫌诵渊明止酒诗。昼短拟教持蜡炬,愁深悔不下书帷。自知无计能遮道,任作园林隔岁期。

菩萨蛮四首 其四 飞卿韵

女郎正似春花好,高堂渐逐秋花老。行惯绿杨堤,马蹄应不迷。花堆云鬓绿,香喷兰汤浴。明月满清晖,缺圆人自知。

诔双峰兴上人

试圆石上再生身,啸月吟风性益真。解脱莲花祛梦幻,忽惊野马逐埃尘。双峰莫遂幽栖志,一钵谁为嫡嗣人。便恐丛林无正脉,为君一哭涕横陈。

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次韵

雨多青合是垣衣,一幅蛮笺夜款扉。蕙带又闻宽沈约,茅斋犹自忆王微。方灵祗在君臣正,篆古须抛点画肥。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依韵马都官宿县斋

常爱陶潜远世缘,阮家仍有竹㛹娟。夜深风撼萧萧响,谁忆北窗人正眠。

县斋感怀二首

前朝官政似无端,彭泽先生百日还。堪愧崇阳九河客,明时不敢自归山。傍人休爱命皇华,即问何能报国家。长忆乡园旧庐舍,会须抛印自锄瓜。

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

居士逢场了世缘,却寻机语调天然。我来不问三三句,剩觅康壶炷暖泉。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采桑子 心情

君心正似榴花放,一样红娇。戏吮修毫。含雨和烟梦里描。芳情未比樱桃熟,圆润珠跳。深情难敲。字字无由托玉箫。杏花本是东风色,花白风红。凉露玲珑。鸟唤朝阳永占东。人间才有难言事,先谢春功。罗帐香融。昨夜轻寒怯卧龙。牡丹露重凉鹦鹉,纤月云飞。笑擪花枝。欲折无言蝶未知。良宵旧梦堪惆怅,也抵春归。花下相期。猜着闲情密意时。杨花引梦轻飞去,不倦毋归。红杏垣扉。占得春光出一枝。楼高人静眠初重,慵困谁知。罗帐风微。待立窗前怯鸟啼。临流人别衣冠白,歌吹尘风。兄弟西东。战地山飞草木红。红楼心事同游子,书废诗慵。暮雨晨钟。都在江头短笛中。小园竹叶都成字,个个丁丁。窗北风生。满纸朝阳绿染成。西山断壁丹霞影,回掩云屏。惹动离情。鸟击清流打桨声。

1 20 21 22 23 2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