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双清次吴鼎仪先生韵为太守拙戒兄题

吾家老兄好种竹,昔年住在澄塘曲。兴来赤脚踏海石,明月清风过楚泽。湘君怜尔抱雅材,天吴紫凤缤纷来。酒酣鼓瑟遗苍佩,鹧鸪飞下西日颓。回看俗士甘软美,此竹真堪与兄比。夜窗风雨不知年,客里相逢故如此。

临汉隐居诗话

诗话。 宋人魏泰撰。 一卷。泰有《临汉隐居集》已著录。为作者晚年所作,成书年代不详。此编总七十一条,记事颇广。论诗主“余味”,谓“永叔(欧阳修)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耳。”书中多有谬误,张学泰《跋临汉隐居诗话》及王楙《野客丛书》均有辨正。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黄庭坚的自以为工,所见实僻。其所记之误亦为不少。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历代诗话》本

东轩笔录

史料笔记。十五卷。北宋魏泰撰。书成于宋元祐九年(1094年)。魏泰,字道辅,晚号临汉隐居、汉上艾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襄阳人。他博极群书,长于诗文,年轻时恃才豪纵,曾因殴打主考官而未能考取进士,后便隐居。因与王安石、王安国、王雱、黄庭坚、黄大临、徐禧、章惇等人交往甚密。因此,他有丰富的朝野见闻。是编据其交往见闻而撰,成于元祐九年(1094)。记宋太祖迄神宗六朝轶闻故事,内载王安石及其相关人物,宫廷诸杂事,感情偏激,文笔恣肆,颇夹私愤,每致失实,《旧闻证误》,《容斋随笔》对比已有驳正。除此书外,他平生所著尚有《临汉隐居诗话》一卷、《订误集》二卷、《书可记》一卷、《襄阳题咏》二卷。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托为太乙元真为诸仙说“道”。以积阳为神,积阴成形,阴阳两半,合成其身。修道者通过内视、存神、引气、诵咒等以阳化阴,至阳气独化,则可飞升无碍而保命长生。收入《道藏》第29册。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五

洗竹从来为太繁,独留高节与人看。渭川空自誇千亩,争似公家只数竿。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为《太微灵书紫文上经》中一篇,后分出单行。《真诰》卷五称「仙道有琅歼华丹,服之化为飞龙。」陶弘景注云「在《灵书紫文》中。」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方法类。经文假托为太极左仙公(葛玄)上启金阙帝君而撰集,并传付方诸青童君。内言炼制与服食外丹之法。其法以丹砂、雄黄、白石英、空青、紫石英、硝石、硫黄、云母、胡粉、戎盐、雌黄等十四种药物配合捣制,入神泥釜中烧炼百日,收取釜上三十七色飞华,即成「琅玕华丹」。服用此丹可致头生七色之气,面有金华玉映,唾地化为飞龙,「千乘万骑,飞行上清」。此丹成后若再炼百日,则成为「黄水月华丹」。饮食此丹可分形变化,浮游太空。黄水月华丹再炼百日,则成白水玉膏状,中有明珠三枚,名曰「徊水玉精丹」。食明珠一枚则身生水火,唾气成玉,化形为日,「天帝下迎,乘景上清」。又取黄水、徊水丹熬炼七沸,则成「水阳青映液」。饮之身有青光,口吐紫烟,飞升上清。又取琅玕丹一枚投于液中,加铅汞,可炼成白银;投入三枚则炼成紫金。是为早期道教炼服金丹黄白之术。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为《洞真太微黄书》八卷之第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洞真部神符类。经文开篇为《太帝招魂众文》,概述修炼《金阳索经》胎息之道,以及存神、服符之法。其次载「上清石景之符」十八枚、「太帝招魂符」一枚。符文皆用于佩带或服食,经中详述其佩带服食方法。据称依法修行,可致「策龙步玄,举形阶渐矣」。卷末附按语,略述《石景金阳素经》之来历,称此经为《太微黄书》八卷之一,真人昔于赤城山中传授许远游(东晋道士许迈)。此按语应为南北朝道士所作。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为《太微灵书紫文上经》中一篇。后分出单行。《紫阳真人周君内传》着录「龚仲阳《仙忌真记》」,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经文假托方诸青童君为学仙者演说。内称学仙者虽有仙相,亦有败仙相。若触犯败仙相,则不得成仙。故经文中举出十条「仙忌」(即十条戒律)。如勿好淫、勿为明贼、勿醉酒、勿食六畜肉、勿杀生昆虫等。犯此仙忌者皆败坏仙道,不得成仙。又称学仙者应广行阴德,慈向万物。救人艰厄。度人危难。轻财施惠,以广福田,如此方可得道成仙。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

道教书。三卷。太玄女青乃神仙之名。托为太玄女青传达元始天尊法旨。其中分上元天官, 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篇。谓人于三元八节日念诵此经,则可消灾除罪,得福长寿。认为人本无形,从虚无中来,结气成体而有形, 若能形心合真, 则归于无形而成道。为古《灵宝经》之一。收入《道藏》第28册。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

早期上清经中有所谓“三奇”,《玄都九真明科》将之列为“玄都上品”,其第三奇则为《太上素灵大有妙经》。故该经出自六朝。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曰三国帛和得《大有经》,盖指《大有三皇文》。大渊忍尔《道教史研究》认为《大有妙经》造于萧梁之前。该经包括《三洞混元内真变生官号宝名》、《太上道君守三元真一经》、《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四宫雌真一内神宝名玉诀》、《太上大洞守一内经法》、《太上三九素语内祝诀》、《太真隐朝求仙上法》、《太上九真明科》和《太帝君偈大有妙赞》。述神仙名讳、身中九宫、守三一、素语内咒、太玄九真明科三品二十七条等。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朮妙诀。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南期。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三种著录有《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为太上述师弟传授经诀告盟仪式,包括筑坛、诵咒、埋符、存思、奉法信等。

彭尉焚巢二首 其一

彭家柳边堂,江色润书画。乃公根柢学,衣传自心会。唾手勋业馀,探妙文字外。区区青紫计,韦子岂君配。神物护挥毫,而不告成坏。赫炎卷地过,椽瓦了无在。赖是堂间书,万轴腹中载。乃公洞天理,否倾则为泰。向来荐才名,开口取猜怪。从今柳先生,颇为参元快。

彭尉焚巢二首

彭家柳边堂,江色润书画。乃公根柢学,衣传自心会。唾手勋业馀,探妙文字外。区区青紫计,韦子岂君配。神物护挥毫,而不告成坏。赫炎卷地过,椽瓦了无在。赖是堂间书,万轴腹中载。乃公洞天理,否倾则为泰。向来荐才名,开口取猜怪。从今柳先生,颇为参元快。乃翁五车读,弓剑初一命。九十归田园,颜丹眼如镜。客来不告倦,笔落有馀劲。霜严草花落,松柏独也正。吾怜盼与札,徐阅襄昭定。济美竟寂寞,陈编漫辉映。翁家戏綵郎,足继贤业盛。雄词逼王杨,奥学窥韩孟。援今校古昔,两翁犹此病。今段天试君,处此要以静。

送伯宗高比部为景府长史

方城紫气郁嵯峨,带砺今看帝子过。砺指恒山为太岳,带环涢水作黄河。朝廷礼数元王异,宾客文章宋玉多。在昔曳裾应不贱,休从华发怨蹉跎。

仁山书院为邓侯赋

高茇丹崖淑气收,宦游犹胜赤松游。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邱。公馀便读三纲领,不愧人称仕学楼。

上清太玄集

上清太玄集,金朝全真道士侯善渊(号太玄子)撰。十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收录侯善渊所撰论文六篇,铭文二十一篇,诗词千余首。其论文铭文皆阐述道德清静之玄理,以老庄思想为本,兼融儒理佛法。大旨以重玄为宗,谓太易之先寂寥杏冥,真精感激,元气流通而万物化生。大道无形无名而无不形名、无为而无不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化,是谓大通。有无动静体用相须,非有非无而有无自应,非动非静而动静自随。「有尤相济,动静同源,静之日道,动之曰神」。道为佛儒仙所同奉,神乃人鬼星所共禀。入道修真,当以清静为门,弃欲绝尘,积功累行,勤普不争,释伪存真。「宗崇三宝,考敬二宗,戒除嫉妒,解释贪嗔,逢三教而勿生彼我,遇四众而共结良因」,是为修道之要。其诗词多言存养精、气、神以修炼内丹之道。大抵以阳炼阴,坎离交并,三田返复,炼合精、气、神而成金丹。而以清静身心,绝虑忘机为下手功夫。又宣扬百年短暂,苦海深沉,劝人抛妻舍家,离酒色财气,割名缰利索,断攀援爱念,及早省悟回头,做个逍遥客。又屡言三教归一,宣称:「如来妙法谈真性,太上玄机说大丹、孔子五常明日用,三乘混一太虚间。」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讲说道法、大放光明,普照十方,度脱地狱罪人皆超生人道,又太上告诫众生:凡造业犯罪之人,死后皆入地狱受苦。若能一心恳祷,归依上真,忏悔罪业,即可拔罪解脱。书中列举四十六位泰清境天尊真人名号及忏悔文式。本篇与《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原当为同一组忏文。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唐代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卷首有作者自序,称赞《升玄护命经》义理玄深,并撰五言颂诗数首以发挥经义。按原经已袭取大乘佛教中观理论,讲述有无、色空之说。司马承祯颂诗则更进一步,取佛教天台宗心性之说释经。谓太上于此经中为众生直指心源真性,此真性乃随身自有,勿须外求。若不执有无,双泯空色,六根清静,性不染物,则「忘形归恍偬,神鬼不能窥」。从本篇可见隋唐道教重玄哲学汲取佛学愈加深入。

送巢县崔尉崔尉

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银花鲙肥鱼,玉粒炊香米。居人自丰乐,不与佗乡比。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尊公久场屋,上国困泥滓。岂不重相离,念子勉为理。当令佳誉新,烨烨满人耳。高堂虽在远,闻之足为喜。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绿树莺啼春正深,絮飞花落满园林。长松不改青青色,岁暮相看共此心。圉圉洋洋乐有馀,谁言我独不知鱼。纵教九岛回千里,那比江湖得自如。待隐园依北固山,题名石在墨痕乾。何时布袜青鞋去,老眼摩挲试再看。芙蓉枝上露华清,杨柳阴中独自行。江上美人期未至,停歌不发更含情。洗竹从来为太繁,独留高节与人看。渭川空自誇千亩,争似公家只数竿。一叶扁舟十幅蒲,长竿短发傍江湖。不知渺渺烟波里,曾见逃名范蠡无。松间石上听鸣泉,清比琴声更自然。有客欲来醒俗耳,挂冠已约在明年。清风明月两无求,花径柴门日转幽。莫怪主人归较晚,君王有诏欲分猷。

1 2 3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