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礼闱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

槐龙突兀老秋霜,犹护当时选佛场。二十七年谈旧事,依稀墨沈姓名香。月旦偏从下第新,尚书冰鉴重人伦。牛心未啖周郎炙,愧负平生毷氉身。材用由来为世储,诸贤遭际定何如。可怜憔悴风尘底,付与荆州数鲫鱼。益都清宴徒佳话,吴县风流剩断笺。极目烟尘坛坫冷,朱门槐柳自森然。

蜀山剑侠后传

本书前传已五十集,初意物价高昂,书局成本奇重,读者购买力弱,原拟暂时结束。俟将来纸张、印工稍廉,再续后传。不意消息传出,读者函电交驰,多谓拙著篇幅浩长,头绪繁多,如不全部完成,实太可惜云云。家人良友亦以此书曾耗作者廿年心血,中经忧患,备历艰危,断而续者数次,近三年始应正气书局主人陆君宗植之约,再四敦劝,于可能范围内完成全书。虽囊笔三载,砚田未丰,近顷举室南迁,栖迟旅舍,欲谋一椽之借而不可得,幸蒙海内外读者谬赏,神交日众,时复敦勉,今销行由南洋以迄美洲,遽尔中断,认为憾事,平居相对,时以为言;书局方面,劝勉尤殷。于是乃有后集之作。惟是近数月来,迭接海内外读者函电,都千百封,大抵雅爱关切,盛谊勤厚,宏奖过情,愧无以任,每拟匀旬日之功,勉力复谢,无如笔债山积,日草万言,犹不暇接。亲朋音问皆疏,亦由于此。时序殷流,迁延未报,翘首高雯,徒增惭感。兹特附志敬意与感谢之忱于此,仍乞谅其苦衷,时锡周行,以匡不逮,神交千里,企幸易极!

和前韵谢后村饷甘露团荔子一首

日日亲朋饷自南,比公所赐似仙凡。擅名甘露珠百颗,入手好风书一函。苏老黄柑休立传,半山红柿莫分衔。金茎仙掌何曾得,要枣如瓜谩举帆。

赋归四绝呈句容诸友 其二

故里青松百尺强,亭亭三径俨成行。东篱雨后无人葺,旧菊多应一半荒。

甲辰元日同诸亲友西林共酌

此日同人共举杯,亲朋老少喜追陪。屠苏旧例君知否,不让先来让后来。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六卷 此书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诏令诸皇子及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等人,取历代册立太子的事迹中能够有所鉴戒的部分,按朝代顺序纂辑而成,上自周代,下迄明代,共三十三事。此外还附立了五事。至于偏居窃位,无关统绪之正的事迹,则一概不录。其纪事取之正史,论断依据《资治通鉴纲目》。此书编纂的目的在于昭戒皇室后代,以求大清万年之基业。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不著撰人。原题“方诸东官青童君传弟子王远游”。一卷。前部提及“后圣”李君、彭君及“道君”四人名。主要叙述后圣李君的事迹。李君名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相传为地皇后裔,玄帝时人,20岁弃家入道, 后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迎登上清宫, 封为“上清金阙后圣帝君”,“下治十天,封掌兆民”。下设太师、大相等仙官三百六十人。后部载青童君论成仙者的骨相。认为“天录显于玄宫,则气候诊于躯形”。详述“上仙之相”、“次仙之相”等十余条。据刘师培《读道藏记》载:“此书之出, 实在唐代前。”收入《道藏》第198册。

承朱臣策张汝益顾世安自松江送菊至东省谢以短诗二首

离披五色散秋容,三泖风流得坐逢。好语繁霜知爱惜,寒天留尔伴青松。后圃香云拂晓台,吴船新送菊花来。深秋客思浑无赖,野兴峥嵘特地开。

钦定石峰堡纪略

二十一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敕撰。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伊斯兰教新教和撒拉族人民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因而又激起了田五领导的石峰堡起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四月,田五在甘肃巩昌府通渭县北六十余里的石峰堡,发动回民反清起义。清廷急令阿桂等率军镇压,至七月初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钦定石峰堡纪略》分卷首(天章、御制诗)一卷、正文二十卷,自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固原提督刚塔奏报田五起义始,至五十年四月初十日福康安奏报各处勘察情况止,记载了清廷镇压田五起义的全过程及其善后措施,同时也暴露了清廷对起义者及其家属的残酷屠杀情况,例如高宗下令,对起义者 “名下幼孩,即年未及岁,俱当概予骈诛” (卷十四)。后收入 《四库全书》 中。

奉和韦曲庄言怀贻东曲外族诸弟

韦曲冠盖里,鲜原郁青葱。公台睦中外,墅舍邻西东。驺驭出国门,晨曦正曈昽。燕居平外土,野服参华虫。疆畎分古渠,烟霞连灌丛。长幼序以齿,欢言无不同。忆昔全盛时,勋劬播休功。代业扩宇内,光尘蔼墟中。慨息多永叹,歌诗厚时风。小生忝瓜葛,慕义斯无穷。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 (1769),诏以内府所藏宋淳化四年赐毕士安 《阁帖》,命内廷诸臣详加校订,选工摹勒。其间搜集诸家释文,最为详备,勘核颇精详。书首乾隆题“寓名蕴古”四字及《淳化轩记》一篇,然后载原帖旧跋,及诸臣题记。其中古帖次序,均从旧刻。每卷都摹刻乾隆的论断,参取刘次庄、黄伯思、姜夔、施宿、顾从义、王澍等人的见解,并以大观太清楼诸帖,相互考校。凡篆、籀、行、草,都注释文于字旁,并各作订正,以辨正是非。乾隆四十三年 (1778),侍郎金简以石刻之,藏于内禁。后又录其释文,以聚诊版摹印。传本为“四库全书”本。

赋归四绝呈句容诸友

兴尽归期渐有涯,梦中昨夜已还家。儿童笑引池西去,菡萏犹馀一朵花。故里青松百尺强,亭亭三径俨成行。东篱雨后无人葺,旧菊多应一半荒。我与茅君宿有缘,四年五度过山前。元符直下崇禧路,回首三峰意怆然。一见诸贤盖便倾,秋风犹动故乡情。馀生无复重来日,再世何当结弟兄。

朱子深招同朱贞吉游爽台

疏才曾忝侍长杨,敢谓交游尽老苍。千里思君来竹径,几回明月梦西堂。风前桂棹閒相并,雨后青松湿不妨。却叹陈琳今卧病,谁能题札寄清漳。

留都迎景王驾并候谒陵次康太司空韵二首 其二

圣日重辉颁八方,中天玉几坐垂裳。朱维节引蛟鼍避,紫寝宫开龙虎翔。蕊录九传承祚永,萝图千纪应时昌。祥麟绂角瞻仁表,茂泽宜流江汉长。

钦定曲谱

简称《曲谱》。由清代人王奕清等人奉康熙敕命,考寻旧调编辑而成,所以称为“钦定”曲谱。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全书分14卷。其中卷首刊载诸家理论,以及九宫谱定论。该书正文包括北曲谱4卷,以《太和正音谱》为底本,共收335个曲牌;南曲谱8卷,以沈璟的《南曲谱》为底本,收各调引子112支,过曲472支,慢词28支,近词37支,以及各调的尾声总论,共收811个曲牌。书后附有1卷刊载失宫犯调的曲谱,收引子8支,过曲42支。南、北曲谱都按宫调排列目次,对其中的每句曲均注明句式、四声和韵角,对旧谱中的错字误字,均加以更正,附注在后,而对于北曲中的入声字,则均注明宜作何声。南曲并点明板位的所在,体例比较完备。是为“使倚声者知别宫商,赴节者咸谐律吕。用以铺陈古迹,感动人心”的一部官方曲谱。该谱有清代康熙年间内府刻本;《四库全书》本;《扫叶山房》石印本;《万有文库》本等版本。

钦定叶韵汇辑

五十八卷。清梁诗正等撰。是书字数及部分皆仍《佩文诗韵》之例,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韵为一部,东冬两韵同用,则两韵为一部,支微齐三韵同用则三韵为一部。每部皆附叶韵,略如吴棫之 《韵补》。只是《韵补》于今韵每部皆附叶韵,此书则一部独用者附本部末,诸部同用者即总附诸部末,如“蒙”字叶莫邦切,则独附江部后;“江”字叶户公切,则总附东冬二部后;“鱼”字叶鱼羁切,则总附支微齐三部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夫古今声音之递变,亦如大小篆隶八分之递变,或相因,或迥不相近。以迥不相近之音施于歌咏,于古虽有征而于今不能悉协。唐人古诗大抵皆相近之音,故东冬江古音虽同,而此书东冬自为部,江自为部;支微齐佳灰古音虽同,而此书支微齐自为部,佳灰自为部,皆取不戾于古而可行于今也。”至于叶韵“此书所录,惟据古书注有是音者,使以类相从,明前有所承即后有所本。不复旁牵博辨,致枝蔓横生,解结释纷,尤为得要,于数百年讲古韵者,诚为独酌其中矣。”是书有殿刊本。

钦定音韵述微

清乾隆年间奉敕编撰。共三十卷。其反切注音,都以《音韵阐微》为依据,但《阐微》注重字音,训诂不求详备;《述微》注重字义,考据务求核实。在排列上,《阐微》以三十六字母的次第为序,《述微》则以领韵的字母为首,其下诸母所领之字,以次相从,使归于划一。《述微》收字增多,且增收后起义,故较为完备。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二十一卷。清王顼龄(1642-1725)等奉敕撰。项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康熙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初以文学进,游历诸卿,谙练典故。卒,谥文恭。着述除《书经传说汇纂》之外,尚有《世恩堂集》等。康熙六十年(1721)颁诏修《书经传说汇纂》,项龄主其事,雍正八年(1730)告成并刊行,书前有雍正御制序文。蔡沈《书集传》问世之后,肆意抨击者有之,曲意回护者亦有之。此书取蔡《传》居前,附众说于后,凡蔡《传》说解安妥者,则加以佐证;凡蔡《传》说解谬误者,则加以匡正;其义两通者,别为附录。此书引据详赡,不为门户所囿,唯义之所安是求,持论较为公允,于蔡《传》亦多所考订厘正。此书有雍正中内府刊本及各省覆刻本。

钦定国子监志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雍正元年 (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及唐、宋以前,高宗以失限断,乃诏重为改定,断自元明。因清之国子监及文庙皆因前代遗址,其缔构实始于元初。后陆氏等重修成本书。专记国子监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共分为十五类,依次为:“圣谕”,录有关褒崇先圣、训示儒林之谕旨;“御制诗文”,备载列朝皇上之诗文;“诣学”,记历朝皇上亲祀临雍之礼;“庙制”,前列文庙图说,再述文庙建葺年月、规制;“祀位”,详载殿庑及崇圣祠诸位号;“礼”,分别记述释奠、释莱、释褐、献功、告祭诸礼仪,及祭器图说;“乐”,分别记述乐章、乐制,以及礼乐诸器图说; “监制”,详述条规; “官师”,载设官、典宗、仪制、铨除、题名表,“生徒”,记员额、考校、甄用,及外藩之人入学者;“经费”,记恩赉、岁支、俸给各项;“金石”,录钦颁 《彝器图说》、御制诸碑,以及元以来进士题名碑;“经籍”,排列赐书及版刻之目;“艺文”,录诸臣章奏诗文及论著; “识余”,下列 “纪事”、“缀闻”二子目,实为杂记。本书为研究清代国子监的源起、沿革、设置、职掌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四库全书》 本传世。

三用韵荅松学诸友 其三

水色循阶碧,山光入牖明。客稀无俗事,地僻有幽情。但得亲朋厚,何惭主仆更。随时聊自遣,忧乐以诗鸣。

1 2 3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