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雌黄

诗话。宋严有翼撰。严有翼,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为南渡前后建安(今福建建宁)人,高宗绍兴年间尝为泉、荆二郡教官。《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谓其“大抵辨正讹谬,故曰‘雌黄’。其目:子史,传注,诗词,时序,名数,声画,器用,地理,动植,神怪,杂事。卷为二十,条凡四百馀”。原书久佚,今传《说郛》本系节编本,仅八则。又有《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著录之十卷本,系明人摭拾《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以伪托旧本,卷数不足,遂于第四卷以后全录《韵语阳秋》而颠倒其次序以凑数。然原书佚文,宋元时诗话汇编中存录颇多,罗根泽据以辑得八十一则,郭绍虞辑得八十四则。其论诗,称赏“前辈为文皆有所本”;又称“诗有夺胎换骨之说”,“信有之矣”;评诗则多重句法、字法及用事出处,于此可见其江西诗派倾向。其评骘辨误,亦不乏可取处。然称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等句,谓“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则不足为训。有《宋诗话辑佚》本。

蔡宽夫诗史

诗话著作。宋蔡居厚撰。蔡居厚(?—1125),字宽夫,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擢进士第,累官吏部员外郎。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后进右谏议大夫,改户部侍郎,坐事罢官。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加徽猷阁待制,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复以户部侍郎召,未至。《蔡宽夫诗史》亦称《诗史》,《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卷。原书久佚,而《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竹庄诗话》等多所称引。罗根泽辑得一百一十二则,郭绍虞辑得一百二十五则。书中内容以记事为主,稍涉评论。其诗学见解,大抵主教化而又尚气韵,故鄙薄晚唐诗,认为“晚唐人诗多小巧,无风骚气味”,“气韵甚卑”;称许浑诗虽“诗格清丽,然不干教化”;称聂夷中诗虽“有《三百篇》之旨”,“又太拙直矣”。于宋代诗人,书中则多所称引,不专主一家。有《宋诗话辑佚》本。

唐宋名贤诗话

宋代诗评汇编。简称《名贤诗话》或《唐宋诗话》。20卷。辑者佚名。郭绍虞《宋诗话考》称:“此书当为宋代汇辑诗话之最早者。《诗总》引书有《古今诗话》,而《古今诗话》引书有《名贤诗话》,则汇辑笔记说部以为诗话者,当以此书为嚆矢矣。”原书久亡,仅有少量佚文散见于《艺苑雌黄》、《缃素杂记》、《集诸家老杜诗评》、《皇朝事实类苑》、《仕学规范》等书之中。

童蒙诗训

诗话著作。宋吕本中撰。该书原系吕本中所撰家塾课本《童蒙训》中论诗文之语,由于多取法苏轼、黄庭坚,于朱学盛行之后,苏学受到诋毁,乃被删削,遂致散佚。后人复辑为《童蒙诗训》,《菉竹堂书目》卷四、《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原书久佚,不知卷数。郭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得七十五则(其中有数则,一则中又分为二则或三则)。由所辑各则来看,该书为童蒙训课之用,故不录遗闻佚事,而以论学诗为主。其论学诗,一是主张“诗词高深要从学问中来”;二是强调“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倖可得也”;三是要求“不可凿空强作,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四是指出“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至于学习的榜样,则一是杜甫,二是苏、黄,三是江西诗派。他虽然强调学习前人,但并不主张盲从,而认为“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有近质野处,……东坡诗有汗漫处,鲁直诗有太尖新、太巧处,皆不可不知”。同时,又要求能自出新意,指出“近世人学老杜多矣,左规右矩,不能稍出新意,终成屋下架屋,无所取长”。这些都是吕本中教人学诗的路子,大体不出江西诗派套数,但又较后来的江西诗派宽阔、活泛。吕本中曾说过:“学诗当识活法。”(《夏均父集序》)识“活法”“须令有所悟入”,而“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童蒙诗训》中现辑到的佚文,虽未提及“活法”,但其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有《宋诗话辑佚》本。

历代词话

词话总集。清王奕清编。十卷。奕清系康熙朝詹事,曾受命编修《钦定词谱》。此编摘录历代词话著作,总成约二十万字。以内容分时代编排,不论词话作者之时代。卷一、卷二为唐代,卷三为五代,卷四至六为北宋,卷七、八为南宋,卷九为金、元,卷十为明代。分条录写,注明原书名。全书主要辑录历代古籍当中有关词学的遗闻佚事和词调的沿革流变、品评参订等言论。自唐至明,凡是涉及词学的内容都在择取之列。

复雅歌词

词话。南宋鲖阳居士撰。一卷。作者未详。此书原五十卷,兼采唐、五代迄于宋宣和间词作四千三百余首,成为南宋初的最大一部词总集。惜原书久佚。今本系近人赵万里辑成,仅得十则,合为一卷。书的内容主要记载唐宋间有关词作的琐闻佚事,涉及作品4300余首,采择十分繁富;体例则与《古今词话》、《本事曲子集》相类。

古今诗话

宋代诗评汇编。本书曾经《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全唐诗话》、《诗人玉屑》、《竹庄诗话》、《诗林广记》等多次称引,但意见诸家著录。《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有李颀《古今诗话录》七十卷,郭绍虞、罗根泽因疑二书或为一书。李颀生平事迹无考,苏轼有《答李颀秀才以画山见寄》诗,亦不知是否一人。其成书当在北宋之季,南渡之前。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今传《百家类说》本系节编本,仅五十九则。是书以记事为主,博采正史、野史、文集、笔记、小说、诗话、地志、类书,多抄录前人有关诗歌之旧说,而自撰者甚少。

高斋诗话

宋代论诗著作。又称《高斋词话》。原卷数不详。曾慥著。此书成于南宋初,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书中所重在于记载故事,考订名物,辨识出处,有关诗学见解者较少。其中如苏轼讥秦观作词学柳永,尤为后人称引。曾慥有《高斋漫录》,也见于著录,今所传为辑佚本。《高斋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郭得二十五条,罗得二十三条。郭绍虞疑本书系自《高斋漫录》中辑出别行者,罗根泽谓《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二十三条“几尽全书”。 《高斋诗话》所载王安石、苏轼辨“落英”一事,亦见《西清诗话》,然西清以苏为欧阳修,诗句有小异。《苕溪渔隐丛话》曾据欧、苏全集并无“秋英”二句,谓:“不知西清、高斋何从得此?”此一轶事,显系他人假托。惟王、苏(欧)“落英”之辨,为宋人常谈,且与诗学不无关涉。此外,书中于用事、袭意,亦有所及。

陈辅之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陈辅著。此书成于北宋,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曾慥《类说》、张鎡《仕学规范》、陶宗仪《说郛》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就所得见者观之,书中记杂事,录诗句,间附评议。作者论诗较重内容,于杜甫的“乃心王室”及范仲淹的“兼济加泽”均有褒扬。《陈辅之诗话》,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卷数不详。旧有《说郛》本,存十二则,《类说》本,存十三则,均系节本。

鲁斋集

诗文集。南宋王柏撰。20卷。凡赋诗3卷,序记2卷,说箴赞传2卷,书尺牍3卷,杂著2卷,题跋3卷,《皇极总图》1卷,《诗十辩》1卷,哀词祭文墓志3卷。别有10卷、12卷、13卷等本。王柏号鲁斋,因以名集。其集原75卷,诸家书目不载,原书久佚。明初刊本作20卷,近代尚存,民国刊《续金华丛书》本,即据此本翻刻,阙佚处校以《四库全书》本,胡宗懋并撰考异1卷。明正统间其六世孙迪刊本作12卷。崇祯刊本同之。清康熙间冯如京刊本,为其13世孙承秀重辑,题“遗集”,作13卷,又补遗1卷,附录2卷。《金华丛书》本宗之,但无后2卷,作10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据金华本,附录载墓志、祭文等。王柏笃信朱熹理学,然好标新立异,尝重删定《诗经》,又对《尚书》排击质疑,无所忌惮。集中所存论述如《诗十辩》、《中庸论》、《大学沿革论》等,皆为研究其学说的重要资料。其诗文亦豪迈雄肆,自具一格。

西河记

地理杂志。东晋喻归撰,清张澍(1781—1847)辑。二卷,一作三卷。 喻归原姓谕,后改今姓,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官至侍御史;张澍有《蜀典》已著录。原书久佚,今存七条乃张氏辑自《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汉书注》、《史记索隐》、《齐民要术》等。从辑本内容看,本书主要记述河西地区异闻、趣事、风俗等。

乾道四明图经

南宋地方志。知明州张津等以《大观明州图经》为蓝本纂修。十二卷。乾道五年(1169)成书。四明是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市)的别称。原书久佚。今本乃清咸丰四年(1854)徐时栋自李孝谦《四明文献录》中辑出,已非足本,图亦亡佚。篇首总叙全州,次叙各县的风土、物产、人物、寺观、祠宇、场镇、江湖、河堰、古迹等,殿以古诗赋与太守、进士的题名记,为现存最早的四明志。

岭外代答

区域志。南宋周去非撰。 十卷。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庆进士。淳熙间为广南西路桂林通判。归后,以答客问于淳熙五年(1178)写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内容含地理、边帅、山川、岩洞、风土、服饰、法制、食用、宝货、金石、花木、禽兽、古迹和蛮俗等。原书久佚,后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编入《知不足斋丛书》,共十卷,列二十门,总二百九十四条。《四库全书》收编时云: “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诸书,叙述为详。”“而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足补正史所未备,不但记土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等本。

阳羡风土记

晋代地方风土人情杂记。又名《风土记》。地理杂志。晋周处撰。周处字子隐,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仕吴为东观左丞。归晋,迁御史中丞。原书久佚,此乃王谟由《御览》、 《太平寰宇记》、《艺文类聚》等十余种古籍中抄出。约五千字。详考阳羡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山川湖泊、吴越风俗、四季节序。

周官集传

十六卷。元毛应龙撰。毛应龙生平始末不得详知。据张萱《内阁书目》记载,应龙字介石,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大德间当官澧州教授。《周官集传》各家着录均为二十四部,原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天官》、《春官》、《秋官》、《冬官》完整,仅缺《地官》、《夏官》,每官四卷,应为二十四卷,实录为十六卷。《周官集传》是采集前代诸家研究《周礼》学说的着作。此书对诸家训释,引据广博,对郑锷《解义》、徐氏《音辨》、欧阳谦之说所采尤多。对出自自己的观点则以题“应龙曰”相区别。其中亦有沿袭误说,未考古义者,如解“钟师掌金奏以钟鼓奏九夏”,汉杜子春、郑玄皆以“九夏”为乐曲,毛应龙不引,而独引欧阳谦误说。又如解“甸祝禂性”、“栗氏为鬴”,毛应龙皆有谬执旧文,疏于考核,疑古义过甚之疵。书中对“冕服车旗制度”、“亩祧昭穆之制”、“司尊彝之六尊六彝”、“司几筵之五几五席”、“方弓义弓之异名”、“正岁正月并用”诸事,条例引证,颇为明晰。《周官集传》对搜集挖掘《周礼》研究作出很大贡献,其中博录宋以来诸家散失之说,尤为宝贵。元代学者研究《周礼》,所存仅此一书最为完整。《周官集传》,在《周礼》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周官集传》之外,毛应龙另有《周官或问》五卷,《永乐大典》将其附于《集传》之后,但所存仅《天官》十九条、《春官》十四条、《秋官》、《冬官》各一条,篇幅寥寥,不能另成一卷,《四库全书》录《集传》时遂附于各传之下。《周官集传》版本有:江西刊本;路氏钞本。

尚书讲义

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浩累官右丞相,卒谥忠定。主要事迹见《宋史》本传。着述除《尚书讲义》之外,还有《鄮峰真隐漫录》。《尚书讲义》、《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二十二卷,原书久佚,库书据《永乐大典》录出其文,依经文考次排订,厘为二十卷。该书以注疏为主,参考前人旧说,时出己意。体例为随经演绎,近似经幄讲章体。书成后,曾得到朱熹好评(见《朱子语类》),孙应时《烛湖集·上史越王书》称此书“多所发明帝王君臣精微正大之蕴,剖抉古今异同偏见,开悟后学心目,使人沛然饱满者,无虑数十百条”。蔡沈撰《书集传》,多用其说。版本有《四明丛书》本。

玉照定真经

一卷。不着撰人姓氏。旧本题作晋郭璞撰、张颙注。但《晋书》郭璞本传不言有此书,《隋志》、《唐志》、《宋志》以下诸家书目皆不着录,故决非郭璞之书。考其正文与注,如出一手,极可能是张颙依托郭璞之名而为此书。张颙其人不详。本书为星命家着作,大抵论述年仪、月仪、六害、三奇、三交、四象之类,以言吉凶应验。书中以曲说穿凿,牵强附会,且文句亦不雅驯,多无可采。但于命理却颇有阐发,由中可见星命家理论之一斑。原书久佚,修订四库时由《永乐大典》中录出,今有《四库全书》本存世。

小品方

原名《经方小品》,医方著作。陈延之撰。约成书于南北朝宋孝建元年至永徽元年 (454—473)。书名之 “经方”源自 《汉书 ·艺文志》,“小品”之义则取自佛家典籍 “小品般若”(亦译作《小品经》)。原书久佚,历代无刊本,其逸文多存于中、日古典医著《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1983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文柱《小品方辑校》。1984年在日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发现有本书序言及卷1大部分内容的日本古卷子抄本残卷。

邺中记

城镇志。晋陆翙撰,清四库馆臣辑。一卷。邺,三国曹魏时定为都,十六国时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沿袭,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是书以记后赵石虎事迹为主。书成于南北朝。 《隋书·经籍志》作二卷。原书久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馆臣辑散见于《永乐大典》诸条,并与其他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四条,排比成编。约七千字。正文不分门目,记事仿《世说新语》一事一记,书末附唐人《邺都故事》数条。是书虽篇帙有限,然叙述典核。所记邺都凤阳门、太武殿、金华殿、昆华殿、铜爵台(曹魏时称铜雀台)、华林苑等建筑,皇后公主沐浴、冰井台藏冰、石虎发十六万民筑华林苑、选女尚书、置女骑军、设五色诏等史事颇为重要。记皇后浴室有吸浊水之铜龟,能边行走边舂米之舂车,九龙喷水车以及华林苑中二斤重之勾鼻桃,冬花春熟之春李,秋花冬熟之王母枣等,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唐代王维、李颀等人诗中的典故,多赖此书释解。堪为“罕观之秘籍”。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活字本, 《四库全书》本等。

甘泽谣

唐袁郊撰辑。传奇小说集,一卷。郊字之仪,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是编为郊于久雨病中所撰,以“春雨泽应,故有甘泽成谣之语”,以名其书。咸通间成书。原书久佚,散见《太平广记》。《四库全书》著录本为明毛晋所辑九则, 皆诡异事。宋元时本书散佚,明人从《太平广记》中辑出,有《说郛》、《津逮秘书》、《学津讨原》、 《唐宋丛书》、 《丛书集成》诸本。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知此书原作九条,而现存书中以及由以辑佚的《太平广记》均存八条。

1 2 3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