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纂二续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撰《义山杂纂》一书,专记市井琐谈,俚语习俗。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杂纂续》,称王君玉撰。苏轼撰《杂纂二续》。

艾子杂说

古代民间笑话集。传为宋代苏轼作。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中即已指出:“《艾子》一卷,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考其内容,应为民间所传笑话。全述艾子一人的言行,颇有民间机智人物故事的风格。艾子,史传上并无记载,仅笑话中说他是战国时齐国人,曾活动在齐宣王在位时期。故事中间有后来的事情,如秦破赵于长平以及唐三藏等事,民间传承变异的痕迹很明显。今传艾子的笑话37则,《顾氏文房小说》、《群书通要》、《广滑稽郭子六语》、《说郛》等书均有收录。王利器《历代笑话集》全录。明陆灼、屠本畯也依此书体例另编有《艾子后语》、《艾子外语》各1卷,有可观之处。

仇池笔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苏轼撰。仇池山在成州以南, 《世说新语》云山中有地穴通小有洞山,苏轼《双石引》云: “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书名即源于此。二卷,有《类说》本、明赵开美刻本、涵芬楼辑刻《宋人小说》本等。本书体例与《东坡志林》相近,为宋人裒聚苏轼随笔文字而成,非苏轼自编。今本一百三十八则,与《东坡志林》重见者多达三十七则,其他尚有一部分别见于《东坡题跋》中。当因苏轼笔札散在人间,数量极多,编纂者各就所见编纂成书,故多有重复之篇。本书内容,或记生平经历见闻,或议论古今诗文得失及辞章所出,或记奇物异卉,或论经史朝制,间杂神异、谐谑故事,所涉较为广泛。这些均与《东坡志林》相似,故不赘述。由于今存本已经曾慥收入《类说》时作了文字上的删削,故有些篇章似不够完整。

东坡书传

十三卷。宋苏轼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着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着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据晁公武《读书志》,该书对王安石《书》说多所驳议。王书不传,难考苏、王之同异。苏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且长于议论,其书主要内容以阐释《尚书》义理为主,于兴衰治乱之理多所揭示,分析精辟;对名物制度也有所考据,句读也有独到之处。该书问世之后,在当时影响颇大,林之奇作《尚书全解》、蔡沈作《书集传》,于此书皆有所取。朱熹评价此书,以为是当时诸家《尚书》说解中最好的一种(见《朱子语录》)。唯该书考核水道,附益之以味别之说,颇遭后人非议。该书版本有明万历间刻本,明刻《两苏经解》本,明朱墨印本,《津逮秘书》零本,清顺治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广成子解

《广成子》取自《庄子·在宥篇》之黄帝问广成子一章。北宋苏轼为之解。一卷。“广成子”,中国神话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尊奉。相传为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前往问修身至道之要。该书借托广成子答黄帝之问道,提出:“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谓“慎守汝身,物将自壮。”主张清静无为,保精守一以处其和,可以长寿。收入《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三集。

东坡易传

易学著作。又名《毗陵易传》。宋苏轼撰。全书共九卷。苏籀《栾城遗言》载:苏洵晚年作《易传》未成而卒,命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由此可知苏轼这本书包含了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的《易》解成果。苏籀《栾城遗言》:“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今‘蒙’卦就是辙解。”书为苏氏父子三人所著,成于苏轼之手。解《易》近于王弼,但王弼惟畅玄风,此书则切于人事。文辞博辨,足资启发。《四库全书》作九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十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作十一卷。

癸丑﹙1853﹚元日试笔

苏轼牛僧孺,命皆磨蝎阨。右军序兰亭,选楼轶其迹。光阴过客过,我今年半百。非知伯玉非,枉寻而直尺。海外作豪游,举家同泛宅。长守太常斋,骨相管城瘠。癸尊一例倾,丑阴自古积。吉利书王正,院宇春风窄。老母倚闾望,负米非良策。合唱大刀环,欢承菽水适。

苏诗补注

苏轼诗集注本。五十卷。又名《补注东坡编年诗》、《东坡先生诗补注》。清查慎行注。查氏先是不满于题名王十朋纂辑之《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曾为之驳正瑕亹,积久渐成卷帙。后读宋荦新刻之《施注苏诗》,因复补辑旧闻,而成是书。查氏勘验原书,参照他本,补录宋荦所删之处,以存旧貌。又采撷众书,增其未收之作,详其未详之处,正其纪事与郡县山川名称之讹。有先后错乱及将他人之诗混入苏集者,均细加考订,一一标出,全书按写作年代重新编排,得正集四十五卷,补录帖子词、口号一卷,遗诗补编二卷,他集互见诗二卷。他人同时倡和之作散附各诗之后。冯应榴《苏诗合注》、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及其他后出苏诗编注本均受其影响。是书前载宋孝宗御制苏文忠公集序并赞,康熙壬午(1702)查慎行所撰《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例略》、《东坡先生年表》、《苏诗补注采辑书目》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卷帙浩博,不免牴牾,……然考核地理,订正年月,引据时事,原原本本,无不具有条理,非唯邵注新本所不及,即施注原本亦出其下,现行苏诗之注,以此本居最。”是书查氏草于康熙十二年(1673),基本完稿于康熙十八年,康熙四十一年才最后成书。据载,海昌蒋氏存有《初白手稿》。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香雨斋刊本,较通行,《四库全书》即据当时通行本收入。

赠黎安二生序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 […]

杂感四首 其四

朱丝绳直素冰凉,枘凿方圆好自量。苏轼肯阿王介甫,贾生空遇汉文皇。饱经浮世沧桑变,拼老馀生翰墨场。不是数椽先业在,山深林密早潜藏。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和苏轼齐名的著名诗人,诗风奇特。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不是学其现实主义精神,而是学其以学问为诗,学其律诗的奇拗。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诗歌到了宋代,已很难创新,黄庭坚又缺乏生活基础,故在语言上求新,他称之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脱胎换骨”,“以腐朽为神奇”。如李延年《佳人歌》用“倾城”、“倾国”形容美色,后人用得已滥俗,他就变个花样,说“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较有雅趣。他还学杜甫的“书到瘦硬方通神”,和一些拗体诗的作法,有意奇崛,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取过火一路,妙能出之以深隽,所以露中有含,透中有皱,令人一见可喜,久读愈有致”(刘熙载《艺概·诗概》)。故其诗如危峰千尺,枯松倒挂,傲兀不凡,刻意出奇。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本写险恶,结尾却说:“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以“笑”作结,出人意外,故突兀奇绝。又如《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文思奇,造句奇,笔势雄健,真有排山之势。杜甫《缚鸡行》末尾宕开:“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遂成警句。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结尾也说:“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这是他学杜成功之处,和杜诗一样,出人意外,也很警策,因成名句。黄庭坚诗和苏轼诗齐名,时称“苏黄”。黄诗总的艺术成就虽不如苏诗,但诗风奇特,别具特色,在宋代影响很大,开创了一个江西诗派,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能开一个诗歌宗派,又延续这么长的时间,在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这足见黄诗特点突出,影响之大。

金陵别程万里教授

西风一笑凤凰城,梦里相逢各自惊。白日共传苏轼死,故人宁料范雎生。平居慕悦空闾巷,急难周旋如弟兄。别去各为千载计,隋珠弹雀不须轻。

初到长沙诸友设宴接风相约各赋绝句限东韵予颇觉不能尽意乃赋一律

久慕湖湘气势雄,不辞千里趁南风。剧谈早已知苏轼,豪饮还惊遇石崇。燕市黄金难再世,郢中白雪属诸公。当筵更约来时会,莫待洞庭霜橘红。

送吴与成会试

瘦马狐裘犯雪风,青年文藻动南宫。谁应避舍推苏轼,己忝通家识孔融。燕市醉歌春未远,吴门高论夜还同。临行把赠干将去,共惜池阴老剑工。

稚存蒙特赦归寄示塞外诗册奉答

圣主求言量独宏,谤书宣示举朝惊。竟将忠爱怜苏轼,不许公卿害贾生。绝塞乌头三月白,归装驼背一编轻。旁观犹感君恩厚,何况亲为雪窖行。

谒谢山阴师,值五十初度,窃睹御赐斐叠,敬呈二首 其一

书生新谒相公尊,再拜中堂故事存。自诧榜居苏轼列,岂期荐出少师门!老才入彀惊知遇,庆值悬弧睹圣恩。闭阁悄然无贺客,数株桃李照庭轩。

杨文定溥

二相东西并一时,逡巡南郡廿年迟。宫中对泣才苏轼,狱底穷经注赵歧。珰祸将萌无独断,阁权在握或旁移。寿星幸遇宽仁主,记侍东宫赞释之。

谒谢山阴师,值五十初度,窃睹御赐斐叠,敬呈二首

书生新谒相公尊,再拜中堂故事存。自诧榜居苏轼列,岂期荐出少师门!老才入彀惊知遇,庆值悬弧睹圣恩。闭阁悄然无贺客,数株桃李照庭轩。吾师遇主早登庸,岳降佳辰帝眷浓。沧海波涛勤捧日,蛮天瘴疠久从龙。衮衣不受三孤命,铁券坚辞五等封。才及门墙随上寿,尚方珍赐庆遭逢。

和贡觉游极乐寺用前韵 其一

象教分流印度波,至今衣钵北恒河。从无居士来苏轼,不见高僧出矩罗!出世托言空所有,名山此辈占居多。香花供养閒无事,嘿听猿啼与鸟歌。

和贡觉游极乐寺用前韵

象教分流印度波,至今衣钵北恒河。从无居士来苏轼,不见高僧出矩罗!出世托言空所有,名山此辈占居多。香花供养閒无事,嘿听猿啼与鸟歌。拈花一笑动眉波,妙悟闻香象渡河。老去逃禅观自在,閒来證佛拜迦罗。名心解脱归真实,梵语皈衣诵密多。似与梅村身世感,挥毫狂写晦山歌。

1 2 3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