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资源,一触即达!
平江燕张节使乐语
秋风猎猎卷法旌,贼垒匆匆唾手平。笑倚柁楼天上坐,卧闻鼓角地中声。九门合遝追锋去,千里欢呼负弩迎。从此三吴传胜事,一时草木尽知名。
冬日客中送章结父
一日几相见,岁阑翻远离。莫将归客意,说向旅人知。独雁追寒阵,枯桑语冻枝。板桥春水绿,忆照并行时。
哭同年张节之提学
戊午年中总妙龄,京闱秋榜忝同登。状头却被残形误,策手频教大老称。提学情怀浓似酒,传家衣钵薄如冰。移风易俗空赍恨,不是无能是未能。
哭同年张节之提学
正大胸襟古怪姿,南都佳士重当时。生憎佛老添荆棘,坐笑杨朱泣路岐。向客爱谈三代礼,在家长诵二南诗。腰金已遂平生志,尚有余情自可悲。
赠潜山张节孝
骨肉本天属,不以忧患间。张公至性人,高节光寓县。献逆乱天常,残伤及枯干。守死获父灵,竟以血同溅。弱孙初髫龄,詈贼气冲汉。兰玉甘摧折,行路尽悲怨。有仆枕尸股,泣诉肠欲断。精诚格豚鱼,渠凶为感叹。三世归楄柎,匡勷成馈奠。人生岂无死,天网明如电。至今潜山族,华簪享余善。
憩元阳羽人山房次张节韵
炼师何处去,缥缈凤笙家。沧海随风驭,蓬莱驻日车。林栖珠树鹤,云覆石坛花。知有登仙路,何年蹑紫霞。
三侠剑
长篇武侠小说,由清末民国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改编的评书作品。讲述清康熙年间,黄天霸的先人们以胜英为首的侠客们替天行道,扬善除恶,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一帮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仇,因而矛盾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常身处险境。胜英等人无所畏惧,在群雄的帮助下,大破莲花峪、棍扫萧金台、智取冲天岛、血战黑水湖、剑扫金刚擂、五打莲花湖、大闹澎湖、大闹巢湖,最终消灭了秦尤等恶势力,逼迫澎湖御王张其善自杀,并促使台湾王郑克爽接受招安,台湾回归祖国。
送王子章 其一
南风闽海早归来,青眼相逢一笑开。彩笔题春云满座,银灯照夜月当台。枢庭正用萧张杰,宾幕终归管乐才。况是故园生意好,桃花流水出天台。
送王子章
南风闽海早归来,青眼相逢一笑开。彩笔题春云满座,银灯照夜月当台。枢庭正用萧张杰,宾幕终归管乐才。况是故园生意好,桃花流水出天台。枢星光带赤城霞,山月寒随碧海槎。宥府早看宾入幕,故乡重喜客还家。晓营独跨青丝骑,夜屋重吟绛烛花。当世正须文与武,皇都不日听宣麻。
张卿子伤寒论
伤寒类著作。明张遂辰撰。七卷。遂辰字卿子,号西农,祖居江西,后迁杭州。少年体弱多病,钻研医术,博览历代名家著述,对伤寒论研究尤深,医名显赫。因其学生张志聪、张锡驹均为钱塘人,又皆系伤寒名家,故有钱塘“三张”之称。卷一为辨脉、平脉法。卷二至卷六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等。卷七为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可不可诸篇。张氏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其内容仍是仲景之旧、成无己之注,“引经析义,尤称详洽”。故凡引成氏之注,“悉依旧本,不敢去取”。并在成注基础上,选用朱肱、许叔微、庞安时、张洁古、李东垣、朱丹溪、王安道等家注释,以补成注不足。同时对成注中错误,亦能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提出己见。注释较为客观,流传甚广。有明刊本,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清初圣堂藏版重印本。
到广河
清漳节物似清江,不复莼鲈梦故乡。历下果能留太白,镜湖端是属知章。身随客路常岑寂,心与沙鸥共渺茫。尚困马蹄三百里,小舟聊与过沧浪。
甲午感事 其三
弹劾交章结重仇,势成骑虎总难休。议和宰相要君宠,主抚疆臣任贼流。宇宙将军名怪诞,痴顽老子性阴柔。狂澜既倒无人挽,泛泛还同不系舟。
张宇初真人画为郑侍郎赋
云气茫茫树色苍,千章杰木拥茅堂。真人跨鹤三山去,此日空留翰墨香。
全懿
妇德不外暴,惟节乃著名。懿哉陈母贤,视若毫毛轻。垂龆侍亲疾,隐恻含至情。幼性且如此,况复罹艰贞。艰贞求自保,精诚动穹昊。祥光霭兰庭,灵函发幽眇。大华犹可摧,志节不可婴。青龄抚遗育,啖蘖如含饧。义训固远期,岂计黄金籯。永谢枝叶蕃,扣钥窥圣精。脩羽无低飞,乘时溯青冥。苦节四十年,渊珠耀晶荧。亲恩通喘息,相倚如垒瓶。母贤子名遂,子显母德旌。德懿节乃彰,节成德愈光。华堂烂金碧,紫诰回鸾凰。鸾凰不易致,览德来容裔。千春垄上云,英英阴葱翠。
步虚词九首 其六
浩劫开隆运,鸿灵秉化机。云章结丹篆,空洞启玄微。九凤翼羽盖,八龙卫金扉。授以赤玉文,丹霞为之衣。
颂古一○一首 其二十四
群花未发梅先拆,万木凋零柏转奇。云淡不彰节月影,烟轻那露引风枝。
挽王封君
一心斋古高云多,潇洒衣冠在耆耋。许身孝义日月悬,传家节操圭璋洁。三槐荫郁敷广堂,裁培雨露瓜初瓞。槐生直干当清霄,槐有深根下盘结。如旦如曾自本源,生封死谥推前烈。秋风瑟瑟吹白杨,秋草芊芊带孤碣。鹤驭飘飖去不还,杜鹃啼尽寒江雪。
质疑录
医论。明张介宾撰。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本书为张氏晚年之作。认为医以寄生死,故不得不阐发其精微,探其义蕴。故取先圣之经,正前贤之误,对其谬误,必加质疑,而予以辨论,故名。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约二万字。书中论有:“论伤寒无补法、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论肝无补法、论无痰不作眩、论阳常有余、论气有余即是火、论痢无止法”等医论四十五篇。从中医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断治疗,对前贤之误,均提出质疑。有些论述颇有卓见,如伤寒一证,必辨虚实,攻补兼施,而不泥于伤寒无补法之说。中风必辨十二经见证,而不以治伤寒之法治之。血证必先清外感,次理内伤,而不泥张洁古“见血无寒”之语等。书中体现了重阳气,习用温补之剂以疗虚寒证的特点,尤以“论阳常有余”论中体现明显。对研究中医基本理论,颇有参考价值。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收入《医林指月》。
全懿 其三
亲恩通喘息,相倚如垒瓶。母贤子名遂,子显母德旌。德懿节乃彰,节成德愈光。华堂烂金碧,紫诰回鸾凰。鸾凰不易致,览德来容裔。千春垄上云,英英阴葱翠。
寄六藏居士
问讯楚天碧,秋阴老蕨薇。五龙开洞府,双鹤护禅扉。宦迹青油幂,骚坛翠羽旂。山中张岊是,潭畔屈原非。径仄消尘累,林间长道机。松餐饶五粒,苔卧冷三衣。以我多岐癖,于君十载违。断虹知不化,疲马憺忘归。语向军持净,心随脉望飞。那堪隔回雁,吟眺独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