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通叟
浔阳江头夜吹箫,旁若无人声正调。问之谁何天鬻子,谪官东南数千里。当时司马泣琵琶,君独怡然奏宫徵。但能如此游世间,于诸荣辱何忧喜。
次韵王通叟
春生湘浦即当还,穷览云山得据鞍。洒落文章终不俗,从容谈笑尚能欢。千金骏马将辞主,一曲胡琴遂掩棺。世事相因古如此,谁知鲁国累邯郸。
寿王通判五首 其五
流霞潋滟照炎天,雪藕调冰佐玳筵。屈指西风凉意近,且拚剧饮管流年。
寿王通判五首 其四
古称半刺已翱翔,□垒回旋舞袖长。赖有治齐清净法,宏开寿域海沂康。
寿王通判五首 其三
留槎阁外记前回,龟伴高斋今再来。试问剑州馀父老,棠阴勿剪又栽培。
寿王通判五首 其二
仙都仙子锦云裳,手授长生不死方。观惠春风今几度,童颜不改只刘郎。
寿王通判五首 其一
银潢漾漾月华清,宝婺辉联处士星。中有老人南极现,三台齐色照篁屏。
贺王通判生辰
银河光动昴星躔,妙岁声华已赫然。青璅雄文天外凤,白虹豪气饮中仙。难攀骥足腾千里,曾许骊珠探九渊。会看黑头丹衮贵,伊周勋业老彭年。
寿王通判五首
银潢漾漾月华清,宝婺辉联处士星。中有老人南极现,三台齐色照篁屏。仙都仙子锦云裳,手授长生不死方。观惠春风今几度,童颜不改只刘郎。留槎阁外记前回,龟伴高斋今再来。试问剑州馀父老,棠阴勿剪又栽培。古称半刺已翱翔,□垒回旋舞袖长。赖有治齐清净法,宏开寿域海沂康。流霞潋滟照炎天,雪藕调冰佐玳筵。屈指西风凉意近,且拚剧饮管流年。
浣溪沙 其一 和王通一韵简虞祖予
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却簪征帽解戎衣。泪下猿声巴峡里,眼荒鸥碛楚江涯。梦魂只傍故人飞。
戏答王通一
底事重来淮上村,九关难上阻司阍。短衣他日欲射虎,堂印何时看倒盆。花著襟裾无定力,雪侵须鬓有愁根。天河且挽洗疮疥,若问甲兵君莫论。
西方成迹为王通府题
宇宙皆吾分,物情便苟安。丈夫当许国,王事敢辞艰。凿地开新险,成堤障倒澜。惟应西郡乘,千载不能删。
恒斋为顺德王通判题
大运固不息,岁运成四时。惟人斯有常,秉心贵不移。所志在弗易,所存当善持。允矣先圣言,孜孜戒巫医。贤哉三槐裔,佐郡际明时。斋居揭华扁,贤哲以为规。勉循自毋怠,矫激谅非宜。惟能慎终始,一节斯弗亏。
杂咏一百首 其五十 王通
当时三晋地,已有圣人生。不晓河汾氏,为隋策太平。
咏史一百三十首 其八十六 王通
讲学尊尼父,西游策太平。隋亡唐已作,门下集群英。
归朝欢 送前王通判惟善赴召
昨夜城头望牛斗。金气横空作龙吼。朝天尺一鹤飞书,尊前夺我龙头友。风流江左后。青毡旧物曾坚守。念侨居、淮阳九载,闲却丝纶手。花骢欲系无长柳。玉箸频挥翻短袖。凤凰台近月重圆,紫薇花暖香依旧。功名随分有。论交要在知心友。唱阳关、一杯别酒,先祝斯文寿。
此味轩为本府王通判宗纪赋
会稽有佳士,华扁题新居。临轩不种菊,绕槛惟栽蔬。深春初雨霁,嫩绿盈庭除。多均性淳雅,乐此勤诗书。晨餐止姜芥,晚炊多菁薤。不慕腥与膻,澹泊心自如。年来已腾达,青骢映华裾。将谓厌梁肉,轩扁堪成虚。孰识君子心,穷达同一初。节操日弥坚,此味恒不疏。嘉训祖先哲,千载齐芳誉。他年纪青白,舍子其谁欤。
临江何氏结亭松间名曰弹秋因王通一来乞诗
万籁从风俱发声,唯松得之尤善鸣。五声不乱无亏成,膝横三尺秋月明。君家江南一茆屋,直干森森伴幽独。人言丝竹不如肉,曲肱听度无弦曲。故山偃盖未十围,猿惊鹤怨吾当归。聊凭东风寄君诗,风鸣松鸣吾不知。
止学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祥;能够思虑周祥,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中庸的道理。本书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
中说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